生物教学中互助式学习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物教学中互助式学习的应用[摘要]在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面临双重压力: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传授性,传统的满堂灌输,使学生兴趣不高,思维抑制,在课后经常出现“荒漠现象”,对此,教师责怪学生不爱学,学生埋怨教师不行。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采用“互助式学习”模式。“互助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互助式学习教学,让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发挥集体智慧、互助学习,让所有学生学习的效果最佳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学堂;互助式学习

一、生物“互助式学习”的基本思想

“互助式学习”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在互助中使学生乐学、思学、会学、勤学,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应把握好以下六个观念,即生物互助式学习的基本思想。

1、互动观“互助式学习”强调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互助观在生物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当学生们在一起互相帮助,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

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在互助中学生乐学、思学、会学、勤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3、师生观在互助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指导-参与”的关系。互助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互助式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互助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基本流程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反馈与补救。合作设计是互助学习中的课堂讲授的基础,讲授的过程要力求简单明了,耗时短而成效显着,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所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分组的原则所在。

5、情境观互助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互助学习将团队精神放在首位,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二、互助式学习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模式

“互助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借助和应用一定的具体方法和载体,本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模式:

1、互助式学习分组的方法。

生物互助式学习的分组方法一般采用差异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要有性别、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就是组内差异,同时组间相同的起点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互助式学习的要求。

教师要明确小组互助式学习的程序和规则,如小组内要有分工,人尽其才,安排好组内角色,学生每讨论一次,角色互换一次,让学生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实现小组角色的互相依赖,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教师先集中全班讲授,分配小组任务,再要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独立思考,最后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和总结来到达最佳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课时,可组织讨论会,共同完成免疫学在免疫预防与治疗、器官移植的应用。

3、互助式学习的步骤。

步骤如下: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记录、汇报和补充——教师点评。在我讲授“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时,针对艾滋病这一知识点,我认为

互助式学习的步骤应该如下:⑴分组、组内角色定位和任务范围。

⑵组长带领小组进行活动,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确保学生相互探讨完成的艾滋病形成原因、症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

⑶小组检验,主持人可用提问方式如“某某,你对艾滋病形成原因谈谈你的认识?”“艾滋病有何症状、传播途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预防?”⑷记录员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5)互助式学习结束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对互助学习过程的观察,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本节课上没有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指导。

互助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互助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互助程序,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老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有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给各小组思考讨论、解决,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三、互助式学习对生物教学的影响

通过一年多教学运用,我发现借用“互助式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生物教学的生命力。由于师生获取生物信息的途径和数量不同,师生角色的变化,师生的沟通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在知识和情感层面就会产生碰撞与共鸣,教师也能了解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能及时地了解教师行为的意图,并转化为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业成绩。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加强团队精神。鉴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的大多是团队性很强的工作,而在我国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学生大都缺乏互助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有效交往及处理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而互助学习强调在互助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互助,强调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同时,认识到如果自己不成功,其他组员也不会成功,“同舟共济”地完成目标任务,也增强了学生完成功课的个人责任感,增强维护小组声誉的意识。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往课堂上由教师唱独角戏,改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助完成。让学生小组来完成生物实验的材料准备、器具使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结,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