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有关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问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知识)有关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问题的研
究
关于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问题的研究
下岗、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
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4年》的数据,90年代初,我国登记失业人数不足400万人,1995年达到500万人,而2004年则突破了800万人,特别是2000年后,我国失业人数持续超过600万人。
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和估计失业率也同样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迅速上升,2002年分别达到6.1%和7.3%。
下岗、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于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壹,失业的存于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宏观角度见,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二,失业人口的存于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于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
但失业壹般发生于相对稳定的壹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且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于心
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
其三,失业人口的存于加剧了城乡贫困。
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
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既是壹项经济任务,又是壹项政治任务。
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为此,研究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的问题,可为当地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确保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
壹、形成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的原因
(壹)主观原因
(1)来自个人因素。
技术的革命、激烈市场竞争现实必然对人们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壹个是技能方面,壹个是观念上的要求。
如过去的车、钳、铣、刨工种于新技术下以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数码车床的问世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出现了新的定义。
劳动者技能不提高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或者是降格以求。
就连过去认为伺候人的家政服务均要求于护理知识、家用电器使用常识、烹饪技能等注多方面知识技能,甚至高级家政人员仍要掌握心理知识、理财、办公自动化技巧
等。
目前许多人于观念上仍停留于依赖企业,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注重国有身份、个人面子,求稳不求变,不甘心也不愿正视工作、生活节奏发生的变化。
这部分人有的是想往长久稳定饭碗;有的是希望体面的工作;有的是嫌弃收入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有的害怕非国有企业、新行业自己不适应……总之更多的下岗失业者缺乏自信,缺少安全感。
弱势地位使他们于心理上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于寻求出路屡屡失败中消沉。
生活、社会的压力使他们更加脆弱,思维上更容易陷入壹种恶性循环之中。
(2)来自企业因素。
我们常讲:人是第壹生产力。
但现实中企业要想生存就要保持相应的人力资源配比,企业发展节奏、效率决定企业人数,企业文化、机制决定人力资源质量。
当壹个入不敷出濒临破产企业,劳动者工作权利保障是难以做到的,即使壹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存于用人问题:低职高就,本来就是壹个普通操作岗位也要求学历、外观,而于实际工作中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空间也是非常有限。
性别、年龄歧视,使4050现象突现(也是管理问题)特别是小气、霸气、躁气十足的企业所有者更愿意接纳听话壹呼百应的企业员工(只要服从)。
低年龄、不断变化的新人于人满为患市场中企业所有者且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积蓄。
利益的驱使低待遇、低工资成为壹些
企业老板用人原则,甚至个别企业使用童工减少企业开支。
随着企业改革和制度的变化,企业重组、兼且、破产、产权变动不断出现。
旧的壹朝天子壹朝臣管理思维产生人员变动也是下岗失业壹个重要原因,其中也不凡新入主企业所有者希望割裂原有企业旧疾的臆想。
(3)来自社会因素。
今天的经济改革是建立于原有计划经济基础之下,许多老的企业由于历史包袱,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管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再造,人力、物力、财力仍不允许。
于新的市场规则中逐步滑坡,最终连人员均成为企业的包袱。
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管理的科学化均使我们的劳动力资源后备队伍出现了膨胀。
急功近利、向钱见、明星效益、能人效益、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壹些人的座右铭。
但当将军需要百倍的努力,万倍的艰辛,而且社会成名者终归是少数,正如壹个笑话说的‘喊壹声经理,十个人有九个人回头’于是均把期望值放的很高,不屑于小事。
于是社会出现许多事无人做,许多人无事做也是必然。
(二)客观原因
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我们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过去需要百人劳动创造,当下只需要很少的人来完成。
我于壹家民营纺织厂见到:
若大的壹个纺织车间只有俩个人于控制室和现场内工作。
这和经济改革以前的纺织工业形成极大的反差。
过去壹个农民早出晚归耕作维持壹年收成。
当下各种农业机械、化学农药已经使劳动强度发生了改变,单位产量所需的工时大大降低(于注重效率同时,壹些化学农药对土地资源的危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农业经济和机械化矛盾,单位产出和高投入矛盾,和信息产品市场化矛盾,剩余时间如何利用问题,收益因投入递减问题也就均成为新形式下农民问题。
)
市场竞争必然结果。
企业获取利润是市场法则,于市场充分竞争中利润平均化趋势逐步加快。
作为企业要想领先获取行业高额利差必须降低成本,即使壹些要想保持自身不被市场淘汰出局的企业也必须通过减少单位成本以求生存。
无论大、小企业最大限度节约劳动力(减少人工费用)是降低成本重要方式。
即使政府希望企业更多的负起社会责任,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注重的仍是自身生存,且且企业利益最大化且不违反法律。
二、针对下岗、失业问题的对策
控制下岗失业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失业者个人等多方面的,于失业下岗走向公开化,就业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就业的政策引导更为
重要。
它不仅是事前控制,更多的是事后协调,要使各行各业多用人,用好人,使得提高效率和增加就业且重。
政府不再是直接作指令性的就业分配,而是实施间接的调控,灵活运用好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来控制失业下岗。
(壹)转变下岗人员的就业观念
解决下岗、就业,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于壹定意义上就是以民为本,重于切实保障市民的就业、生活和发展权。
政府于解决再就业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岗”的问题,仍要考虑“人”的问题。
从根本的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
要树立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
比如,要树立自主就业观念。
认识到劳动力流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内于需要,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壹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壹部分职工临时性地下岗分流是壹种正常现象,关键是下岗后要及时调整心态,于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要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
要见到择业的天地很宽,无论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仍是于三资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均可能找
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念,认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本领,多壹门技能,就多壹种选择,多壹条出路。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多做宣传教育工作。
(二)政府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提高下岗人员的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进行再就业培训是为了把下岗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促进他们再就业的本领。
世界上很多国家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壹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再就业的基本方针。
目前,部分下岗人员对其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反映,于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政府于进行再就业培训没能真正把下岗人员吸引过来,因此,政府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时,应该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人知道进行的什么内容的培训。
政府的劳动就业培训部门和就业服务部门必须更新工作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劳动择业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对下岗人员培训服务,能够提高下岗人员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我国的失业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和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壹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于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壹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且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均建立起职工失业情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
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情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
当失业情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
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能够帮助政府
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政府的工作目标是始终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失业水平降到合理程度应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劳动就业发展过程中的失业波动及其发展趋势,注意搜集和整理失业人口的关联数据,为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做准备,最终建立起失业人口的监测预警系统。
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失业情况,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尽量消除失业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五)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壹产业和第二产业俩种产业均存于着规模经济。
壹旦大规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之后,必将导致壹些人失业,这对解决就业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
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们的选择。
发达国家70%之上的第三产业比重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为迅速提高本地区第三产业于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努力。
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但和世界上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仍有待于进壹步优化。
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是我们改善就业环境的有效途径。
大力支持非国有企业发展。
非国有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之壹。
近几年来,非国有吸纳就业的作用越来越强。
2004年的从业人员比2005年增长了20.3%。
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我国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壹选择,而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企业吸纳就业功能的不断增强,于保障和促进市场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通过帮助其落实贷款、贴息、减免税务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这些企业吸纳下岗人员。
搞活小企业既能稳定职工岗位,而且便于操作。
小企业不但可保护壹些岗位,而且也是灵活地吸纳职工再就业的好去处。
下岗人员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岗、失业现象的存于有其必然性,于经济周期波动中,它涉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壹定时期内失业问题是否存于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小除了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外,仍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和此有关的其它因素。
也就是说,无论政府于需求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即使保持经济发展且到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
虽然政府不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可是政府能够通过采取减少劳动力供给量、提高
劳动力素质、适度增大需求量等政府调控对策,避免产生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将失业率控制于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范围内。
总之,创造就业机会,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均行动起来,这是治理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的根本。
政府应该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采取特殊的方略措施,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既要用“软着陆”的办法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长远要求,改革就业制度,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
从社会方面来说,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社会的扶持和帮助。
大量事实说明,哪个地方援助再就业行动搞得好,哪个地方的下岗职工就心态稳定,社会亲和力强。
而从个人方面,要真正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力争赢得再就业的优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再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就业能力的不断增强,下岗失业问题壹定会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指导教师: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