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7

县域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李胡勇 杨艳 黄淮学院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内,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县域产业集群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县域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提升县域产业发展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县域产业集群可以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社会基础设施,减少对基础设施要求的复杂性,节约建设基础设施的费用,形成较为高效率的地方劳动力市场。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可以共享辅助性行业提供的专门服务,有利于专业技术的对外扩散,从而对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县域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县域经济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基础较为薄弱,资源相对缺乏。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县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部分。虽然我国县域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诸多问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在县域产业集群建设方面,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开发区在我国全面展开,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起来,但大多数工业园区都出现规划面积大、建成面积小的现象,园区内企业数量有限,有些园区更是有一些无相关企业、行业堆积或叠加组成,园区内的产业结构也相对比较混乱,缺少自己的专业特色及营造集群发展的氛围。即使有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也仅限于相关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各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很好的发挥出产业集群内部的网络效应,无法做到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利益共均的目的,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企业缺少创新能力。

其次,许多县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大多数县域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规模上相对比较小,资本上较为薄弱,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在整个产业集群内部没有自己的龙头企业,或者核心企业较少。集群内部产业链较短,没有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特点,企业分布较为零散,各企业间的生产协作能力差, 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单一、档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终端产品较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等现象,品牌意识不强,企业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最后,产业集群发展在政府职能、制度建设和配套设

施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上,政府应从实际出发,有目的地进行培育和扶持,走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制度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产业集群保持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各县域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政府开设的各类开发园区内,虽然各级政府制定出了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努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但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系统性较弱,缺乏相应的保障实施机制,不少政策规定往往难以兑现,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2 促进县域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各县区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开发园区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备产业带动优势、综合效益好、有产业关联效应及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使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分工协作,发挥集群效应。同时,可以与周边的县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效率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等。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各企业间可以共同分享辅助性生产、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等,从而带动单个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并最终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合理的确定产业集群内部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带,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县域主导产业是标志一个县域的产业优势所在,代表着县域产业的专业化方向,正确合理的选择、发展县域主导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县域蕴藏的比较经济优势,使县域资源获得有效利用。引导产业集群内企业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合理化专业分工,从而提升产品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的规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产品和服务分散给其他企业,努力发挥龙头企业的整体带动作用,形成依靠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建立起技术创新网络,支持配套企业积极参加技术创新,全方位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培育专业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市场、渠道和原辅材料等。创造产业集群生存的良好条件,地方政府应积极主动

(下转第130页)

130

5 结束语

施罗德住宅在 20 世纪初无论是建筑外形还是内部功能都极力彰显着当时前卫的“风格派”设计的特征。它鲜明而极端,标示着建筑开始适应新的审美艺术、社会和政治原则。它的“流动的空间”也给之后的现代建筑师们以启发,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三联书

店,2004(3)

[2]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 王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5(6)

[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蔡丽蓉 彭峰.再读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科技风,2008(10)139页

[5]薛恩伦.荷兰风格派与施罗德住宅.世界建筑,1989(03)28页作者简介:廖含璐,女,(1988-8),汉族,四川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

标识设计一方面要醒目易见性,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凸显夸张,反而会破坏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就会使标识不但没有简明易懂的基本性质,而且还会带来语义障碍。标识的醒目性属于影响城市环境的视觉问题;而后者是鬼影响到人们行动上的障碍问题。例如,招牌和广告,如果设计师只考虑标识背后的商业利益,那么,这样的标识在城市环境中就一定是标识障碍,应该被清除掉。不仅要求标识在物理环境上无障碍,而且要求在心理环境的上也要达到无障碍化。

4.3 亲切感

4.3.1 打造传统地方文化氛围

在城市中,已存在的标识在日积月累地打造城市的面貌形象,形成了该城市的历史环境。因此,标识的设计应该被该地域的人们所喜爱并接受,因此这一点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被忽视。比如,各城市的站前的环境是整个城市的招牌,是门面,因此在进行标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带来的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打造不同的城市文化氛围,树立地标性的标识。

4.3.2 诙谐与幽默

未来的城市标识设计,不能只限于标识本身的向导性等基本功能,还应该考虑将标识在精神层面给人们带来的不同

感受,未来标识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给城市带来活力,增加生活情趣,提供生命的方向。这样标识在提供给人们导向性的信息的同时,也体现出关怀人心,温暖人心的人性化的一面,也具有广泛的精神层面的现实意义。4.4 艺术性

标识大多是作为街头装饰用具的一种而设置的,而且,标识有时也可以积极作为纪念性标识及大门等决定空间构造的质量,今后,不仅需要导向性标识等本身的设计,还要考虑该城市整体环境,包括建筑、构筑物和绿植景观等在内的系统环境,这个观点在未来的标识设计中越来越重要。一次标识必须融入到整个环境中作为环境中的一份子综合考虑,将其变成是城市中的艺术品看待,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城市环境,人们在精神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标识的设计上也不只是限制在基本功能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使其具有艺术感,使其在营造充满艺术的环境必须做出贡献。

5 结语

纵观国内外城市环境的现状,可以发现,当今城市环境标识规划存在问题还很多,如何使标识设计让所有人得到安全的,舒适的,易懂的、有文化的、有艺术美感的信息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模式,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积极引导地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同时,应鼓励和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使之加强与相关产业集群的交流与合作,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推进实现产业层级的提升,达到信息共享、互相信任及加大双方的技术合作力度,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长期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秉安,罗海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谢华平,徐菁蔚.富集资源型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研究出版社,2011

[3] 康文腾.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J]. 金融经济, 2011(20)

[4] 李伟丽.中国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仙桃市彭

场镇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

[5] 惠宁,谢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

(上接第127页)

(上接第1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