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2021年陕西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

2021年陕西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1、*南(汉乐府)【原文】*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其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其译文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这时候呀,天都快黑了,我这个在外的人啊,那股子忧愁又冒出来了,就像刚长出来的草一样新鲜。
你看那原野啊,特别空旷,感觉天都比树还低呢。
再瞅瞅那江水,清亮清亮的,月亮倒映在里面,就好像跟我特别亲近似的。
这诗是唐代孟浩然写的。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那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可还没把山都遮住呢。
白色的雨点就像蹦蹦跳跳的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打进船里。
突然呢,一阵风像扫地似的刮过来,一下子就把云啊雨啊都吹散了。
再看那望湖楼下的湖水,就跟天空一样平静、一样蓝汪汪的。
这诗是宋代苏轼写的。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到了树枝上的喜鹊。
半夜里,清凉的风一吹,蝉就叫起来了。
在稻花的香气里,大家都在谈论着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呢,这时候还能听到一片青蛙呱呱叫的声音。
天边有七八个星星在闪啊闪的,山前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那么两三点。
从前那个茅草店就在土地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弯路,过了溪流上的桥,嘿,一下子就看到它了。
这是宋代辛弃疾写的。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黄河弯弯曲曲的,那里面的沙子多得能有万里长呢。
黄河的浪啊,就像在淘东西一样,风一吹,那浪就像簸箕簸东西似的,一路从天边那么远的地方卷过来。
现在呢,我就想着顺着黄河一直跑到银河上去,然后跟牛郎织女一块儿到他们家去串串门儿。
这是唐代刘禹锡写的。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你看啊,这千里的大地上,到处都是黄莺在叽叽喳喳地叫着,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着。
水边的村子、靠山的城郭,酒旗在风中飘来飘去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江南春》是唐诗,《书湖阴先生壁》是宋诗。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这首诗的大意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蜓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的大意是: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起首两句,诗人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息,而且这种美是铺展千里的,更令人读来心旌摇荡。
但这些单单描绘出了江南春景中明朗绚丽的一面,尚不足以完整地诠释“江南春”,所以诗人在后两句中写到了另外一面—数量众多、楼宇重重的佛寺,在烟雨蒙蒙之下,充满朦胧、迷离的美感,再加上“南朝”二字,增添了深邃厚重之感。
这里的“四百八十”是一个虚数,直言佛寺数量之多,勾连了历史上江南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同时也能照应首句“千里”所表达的地域上的广阔。
全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有意要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到这短短的四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杨骤,字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杨骤屋壁上的。
诗的大意是: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苦,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解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和文言文概览《宿建德江》●题目:《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全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重点字词解释:宿:住宿,过夜。
烟渚:烟雾迷蒙的小洲。
客:指诗人自己。
●句子翻译: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情感: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独寂寞之情。
●意境: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清幽的氛围。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秋江暮色,烘托出诗人的愁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宋)●全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重点字词解释: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句子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意境:展现了西湖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迅速转变,画面感极强。
●艺术特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景的变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重点字词解释: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听取:听到。
●句子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带译文打印版)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汇总及译文

六年级上册0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对应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题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 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宋 代 的 苏轼 ,作者用题目告诉了我们这首诗写的时间 是 六月二十七日 ,地点是 望湖楼 ,事件是 游湖 , 当时的心境是 醉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作者与北宋文
学家 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 并称“ ”。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整首
词给我们描绘了
,抒发了
和
对
以及
的心境。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作者与北宋文 学家苏轼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 中”是题目。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着农村生 活气息的夏夜图,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 丰收年景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杭州西湖 (季
节)
情景,“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
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
,也烘托了
诗人
。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这个季节美景
的诗句:
,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杭州西湖夏 (季节)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黑云翻墨”和 “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 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 悦心情。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这个季节美景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小学一年级】上册: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1、第2课《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1、第9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 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导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古诗三首》带我们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壮丽山河与深刻情思。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三首古诗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
3.作者信息:●《浪淘沙(其一)》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中心思想: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簸(bǒ):上下颠动。
如“颠簸”。
在“浪淘风簸自天涯” 中形容黄河波涛汹涌,风浪很大。
●莺(yīng):一种鸟类,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
如“黄莺”。
在“千里莺啼绿映红” 中描绘了江南春天鸟儿欢快鸣叫的景象。
●闼(tà):门,小门。
如“排闼”。
在“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形象地写出了两座山仿佛推开院门,为湖阴先生送来一片翠绿。
2.多音字:●曲:qū(弯曲)、qǔ(歌曲)。
3.近义词:●淘洗—冲洗●啼叫—鸣叫●环绕—围绕4.反义词:●入—出●东—西●前—后四、修辞手法1.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用“万里” 夸张地写出了黄河的漫长和沙多,表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2.对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 对“水村”,“莺啼” 对“山郭”,“绿映红” 对“酒旗风”,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词:昔: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解词: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晓:天刚亮的时候。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一、前言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第三课涉及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三首古诗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三首古诗的重点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二、《题都城南庄》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南庄的田园风光为主题,通过反复运用“草色”、“白苹”、“青山”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南庄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于生活和工作,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
而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向往自然、珍惜自然的心。
三、《登鹳雀楼》1. 重点内容:该诗以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白发”、“三松”、“秋月”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 深层含义: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家国山河的厚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自然景色有所赞美,更是对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抱有希望。
这种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们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四、《春晓》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春眠”、“百花”、“小草”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春天景色有所感悟,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抱有信心。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的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之美,也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
最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点)》精品教学课件

课文主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 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 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诗词大意:《宿建德江》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 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 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 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 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 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 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 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 星星寥寥无几。
字词解释: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 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 近人。
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 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 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 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 碧波如镜。
诗词大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清凉的晚风中,传 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 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小学学习资料——2023年整理《《《《《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⑴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 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
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课堂演练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二课时
孟浩然
直抒胸臆
主题概括
愁
孤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合作探究
1.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看到
以动衬静
听到
闻到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看到
听到
闻到
明月
鸣蝉
说丰年
蛙声一片
稻花香
别枝
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在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 、 和 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 、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辛弃疾
视觉
听觉
嗅觉
主题概括
恬静自然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
小朋友们,咱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好多精彩的古诗呢!这些古诗就像是一扇扇神奇的窗户,能让我们看到古代的风景,感受到古人的心情。
比如说《宿建德江》,诗人孟浩然把自己的孤独和愁绪都写在了诗句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想象一下,在空旷的野外,天空好像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清,月亮好像就在身边陪伴着自己。
这画面多让人感到寂寞呀!就好像有时候咱们一个人在晚上,周围安安静静的,心里也会有点小失落。
还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大诗人描绘的那场雨可太有意思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水,雨点像跳动的珍珠,这雨下得又急又大,多好玩!咱们有时候在下雨天,看着窗外的雨滴,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有趣呢?
这些古诗都是古代的大诗人留给咱们的宝贝,咱们多读多背,就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美好。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好好欣赏这些古诗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小朋友们,咱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日积月累”可重要啦!
就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为别人服务,一直到生命的一刻。
比如我们的老师,他们每天辛苦地备课、讲课,就是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鞠躬尽瘁”呀!
还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说为了国家的危难去牺牲,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抗日英雄们就是这样,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勇敢地和敌人战斗,他们不怕牺牲,可伟大啦!
这些“日积月累”里的句子,虽然简短,但是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咱们把它们记在心里,在生活中就能做一个更棒的孩子!。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