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_刘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且是诊治的通则。
读仲景方,不应该只把它当作“方”来解读和应用,而应当把它当作“法”来理解和研究。
[3]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其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规律,体会其立法的原则,掌握其药物的合理配伍及相互间的剂量关系,将理法方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师古而不泥古,学会多方位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学习与掌握现代医学,又要按辨证论治的精神对待每一个具体的病。
《伤寒论》理论引导辨证从多角度思维与有目的的切入问题,并能向纵深方面研究疾病本质,揭示疾病发展与演变规律,能够驾驭与把握疾病和具有逆转疾病的辨治能力。
[4]如何将其理论与辨证有效地指导临床以及辨治疑难病症,将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同时也关系到中医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1.
[2]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精选[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515.
[3]陈瑞春.伤寒实践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王付.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
(编辑:李 华)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
刘 臣1,王俊杰1,徐 然2
(1.本溪市中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2.本溪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5)03-0019-02
笔者从2001年至今,遵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病在少阳阳明二经,宿根是瘀血的病症;据方证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5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01-01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诊断依据:①发作时,喘促,胸胁满闷,喉中痰鸣,甚者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气短,口干,口苦,或口渴,或大便秘结,或伴恶寒、关节痛,或喘而汗出,多于夜间发作,或于夜间加重,舌质略红,苔腻,脉弦滑数,或弦细有力。
②呈反复发作,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③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④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⑤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⑥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⑦胸部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
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1a,最短1a。
收稿日期:2004-12-22
作者简介:刘臣(1969-),男,辽宁本溪人,学士学位,主治中医师。
2 治疗方法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药如下: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10g,枳实10g,甘草10g,白芍10g,大枣4枚,大黄3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10g,牡丹皮10g。
水煎服,日1剂,100ml日2次口服,半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为2个疗程。
加减:若喘而汗出明显者加入麻黄10g,生石膏25g,杏仁10g;口干、渴或心烦者加生石膏30g;若外感者加入葛根10g,麻黄10g,杏仁10g;若见咳痰、恶寒,关节痛者,又有太阳病痰饮内停,故合并用小青龙汤。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01-01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病疗效标准[1]。
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
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者。
未愈:症状无变化。
结果:治愈12例,好转25例,未愈13例。
有效率74%。
4 讨论
本病临床多遵脏腑辨证,认为该病新病在肺,久病在肾,急则以邪实为主,缓则以补肺肾为主。
治疗本病多用化痰、
·
19
·
平喘、补肺益肾纳气的方法及方药,但证之临床疗效一般。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方法,运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大师胡希恕教授研究《伤寒论》的成就及治疗本病经验[2],辨本病多在少阳阳明二经,同时兼有瘀血宿根。
从六经辨证来分析本病,支气管哮喘,平素不发作时,没有咳嗽、吐痰、头痛或身痛等症,故知病不在太阳,很少见痰饮宿根;又本病未发作时如常人,不见有手足不温,大便稀或下利,恶寒,精神不振等症状,故知病未在三阴经;患者发作时多为胸胁满闷,心烦,又多见生气及情绪波动后发作或加重,故病在少阳,又临床患者多伴有大便秘或大便不畅,口干舌燥或口渴等阳明内盛症状。
故知病又涉及阳明;本病发作时多在夜间或在夜间病情加重,这是病在血分的表现,结合《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故而可知本病宿根是瘀血阻滞。
西医病理研究,支气管哮喘末梢细支气管及肺泡间隔的超微结构的改变,可以看到粘膜充血形成皱襞或可看到血管内有血栓形成[3]。
这也支持本病有瘀血宿根存在。
综上分析,六经辨证认为支气管哮喘病机为少阳阳明并病,为实热兼瘀血型。
根据胡希恕老中医运用《伤寒论》先辨六经,后辨方证的治疗方法,依证选方,选取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加减治疗,用大柴胡汤清泻少阳及阳明二经之实热;桂枝茯苓丸入肝经,活血化瘀,祛除瘀血宿根。
有是证,用是方,用其药,二方合用,治病求本,又随症变化加减,兼及太阳表证或太阳痰饮者,合并用祛痰化饮解表的方药,三经共治兼及痰饮之病因。
故而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收到很好效果。
为该病治疗提供新认证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2]冯世纶.中医临床家胡希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0-23.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5.(编辑:李 华)
吴茱萸汤治疗梅尼埃病40例
王翠芬
(濮阳市中医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关键词:梅尼埃病;吴茱萸汤;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5)03-0020-01
梅尼埃病属内耳眩晕症,为迷路淋巴系扩大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属眩晕证范畴。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较满意,笔者2001~2004年10月30日,共治疗该病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0~68岁,其中45~60岁者2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0a。
经颅脑多普勒检查,提示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
停用一切西药,单用吴茱萸汤加减。
处方:吴茱萸5g,党参15g,生姜4片,大枣4枚,桂枝6g。
加减:若恶寒,四肢不温者加炮附子6g,呕多者加法半夏8g,气虚甚
收稿日期:2004-12-21
作者简介:王翠芬(1968-),女,河南濮阳人,主治医师。
者加黄芪20g。
上方每剂复煎,每日分2次服。
一般需服3剂,诸证明显改善,眩晕、呕吐止,恢复正常活动。
3 治疗效果
经治40例,痊愈35例(眩晕症状消失),好转3例(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无效2例(眩晕症状未减或加重),有效率为95%。
4 体会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378条,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的巅顶头痛等。
本例所出现的眩晕、干呕、吐涎沫等症,正是由于厥阴肝经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阴寒之气循经上冲所致。
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主;生姜辛散寒邪,暖胃止呕为辅;寒邪易耗元气,故用参、枣之甘缓,补脾胃以扶元气,且以制吴茱萸、生姜之辛燥,共为佐使药,桂枝温经散寒。
上药合用共奏温肝暖胃、散寒降逆、温经散寒之功效。
(编辑:魏 群)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