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琉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美琉璃

我们采访了深圳市晶宝琉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先生,他指出琉璃是指以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脱蜡铸造法烧制而成的作品。脱蜡铸造技法技术难度极高,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始能完成,而通过吹制或者压制成型的人造水晶产品不能称为琉璃。由于脱腊铸造有几千年历史,同行中也有公司称其为古法琉璃或脱蜡琉璃。

2、中国玻璃(琉璃)简史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相先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化光谱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属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明,中国与西方的玻璃源头是不同的,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至北宋时期,玻璃工艺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河北定县出土的33件舍利玻璃瓶、安徽天长出土的磨光玻璃,以及河南密县出土的上百只鸡卵状玻璃瓶,都是北宋玻璃制造技术进步和吹制玻璃水平发达的明证。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在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中,伴随着着名的“金缕玉衣”出土了一对湖绿色的琉璃耳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采用“脱腊铸造技法”的古琉璃艺术品。

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无论是紫禁城金銮殿一角堂皇的琉璃砖,还是皇帝御用书桌前端放的琉璃半卧侍女像,都有些可着人心的精致,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藏,并被佛家列为七宝之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药师琉璃光本愿经》

中国古代玻璃虽为独立发明,但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3、西方玻璃简史

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就出现了玻璃珠子和玻璃镶嵌片,两河流域出现了琉璃器皿。公元前4世纪埃及发明了玻璃铸模工艺、车花、镌刻和镀金工艺。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创造了玻璃的吹制工艺,可以将玻璃液随心所欲地吹成各种形态的器皿,而且叙利亚艺人把银盐注入玻璃溶液,炼出了有金属光泽的玻璃。12世纪,随着贸易的发展,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当时的政府为了垄断玻璃制造技术,把玻璃艺人集中在与威尼斯隔海相望的穆拉诺岛上。威尼斯玻璃生产的鼎盛时期是15世纪到16世纪,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16世纪以后,开始有玻璃工匠逃离海岛,分散到欧洲各地,玻璃制造技术也逐渐传播开来。

欧洲玻璃工艺的另一个中心是波西米亚和德国。13世纪至15世纪的哥特时代,当地生产一种墨绿色的玻璃器,被称为“森林玻璃”。典型作品是一种周身有小凸球的酒杯,下面有高高的圈底,上端有外展的边缘。到16世纪,上端边缘向上伸展,形成小碗,这种式样延续至今,被称为“莱茵玻璃酒杯”。17世纪,欧洲的玻璃工业发展迅速,法国已经用铸造法生产大面积的玻璃镜和平板玻璃。英国人发明了两项最重要的技术:一是铅玻璃;二是熔化技术的革新,燃料由木材变为煤炭,又使用了闭口坩埚。此外,瑞士人狄南还发明用搅拌法制造光

学玻璃,为熔制高均匀度的玻璃开创了新途径。

产业革命使玻璃进入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时代,渐渐地玻璃演变为一种生产原料,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不再为人重视,但这不意味着玻璃在艺术史上的终结,相反,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工艺水平的提高,艺术家们精心制作的玻璃艺术品以其审美价值而与批量化的工业产品相对抗,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对个性化的手工艺术的回忆。

1962年以美国人Harvey Littleton和Dominick Labino为主的艺术家开始探索玻璃成为艺术媒介的可能性。随着在熔炉中烧制玻璃的成功,使玻璃创作与工业分离成为可能,从而开创了玻璃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其目的是建立个人工作室,在这里艺术家们可以直接接触玻璃进行创作,成为艺术玻璃的设计者。玻璃成为有生命的材料,成为艺术家可以自由创作的素材,从而使这种材料在纯艺术领域大放异彩。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推出了一批玻璃艺术大师:捷克的Stanislav Libensky和Jaroslava Brychtova、美国的DaleChihuly、意大利巨匠Livio Seguso、德国的Erwin Eisch、日本的藤田乔平(Kyahei Fujita)等等。

在西方玻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得不提的是“pate de verre”——脱蜡铸造法玻璃。

脱蜡铸造法源于古埃及,该技法源于古埃及,技术难度极高,后来失传。直到Henri Cros 重新发现了它的配方,进而将他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一技法的研究中,最终获得成功,在1886年创作出作品(如图),现珍藏在美国的dow coning博物馆。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中,有许多艺术家选择了这种技术,产生的变化和艺术效果令人惊奇,如捷克玻璃艺术师Stanislav Libensky和Jaroslava Brychtova的作品。

4、中、西方琉璃现状比较

1886年法国艺术家Henri Cros用脱蜡铸造法创作获得成功,三千多年前的古老技法得以重现,使玻璃艺术呈现了从未有过的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由于所得产品是半透明的,Henri Cros将这种技法的作品叫“pate de verre”,在法语里意思是“玻璃的面团”(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琉璃),这一叫法沿用至今,并成了英语中的外来语。从此“pate de verre”不仅备受瞩目更引起震撼,触发更多艺术家相继投入玻璃创作。成立于1878年的daum公司历经百余年一直从事“pate de verre”的制作,是当今现存的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厂家。而欧美现有近百位艺术家以玻璃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创作,如Stanislav Libensky和Jaroslava Brychtova。

中国的琉璃生产断断续续,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又进入了新的辉煌时期,其技术水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图。但随着清朝的衰败中国琉璃的生产又陷入沉寂直至失传。在上世纪的80年代,台湾艺人开始从美国学习引进琉璃制作工艺,并于90年代台湾的琉璃工坊、大观琉璃相继迁到大陆。到今天大陆有较成熟生产能力的琉璃厂家有近六七家。

应该看到,现阶段中国的琉璃生产技术毕竟从欧美引入才二十多年时间,从技术和设计的角度看还有不少东西需要学习。

当然,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在琉璃审美取向上东方人更强调色彩丰富,造型细腻,晶莹剔透,并喜欢将文化传统寓意溶入作品创作中。因而,中国琉璃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艺术品的琉璃已经是传统的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的结晶。欧美的绝大多数作品喜欢选用玻璃粉熔铸(中国普遍用玻璃块熔铸),故呈现半透明的视觉效果,对气泡任其随意存在,表面蒙砂程度高,设计风格现代,不同于东方风格的细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