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访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访兰
(第二课时)
张楼乡新黄庄小学杨丰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兰花的诗歌、图片、歌曲《兰花草》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访兰》这篇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反馈)
师:这一节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本文。
2、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探。
⑴文中的家兰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⑵哪些地方是写野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⑶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⑷通过访兰,“我”对野兰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句
子读一读。
(学法指导:请根据“学习提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并简要做出批注。)
3、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读文、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一)分组探究
全班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根据组间差异及问题难易度将四个问题划归每个小组,独自合探一个问题,每个小题均为0.3分。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二)代表汇报,师生联动。
1、汇报问题⑴:文中的家兰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①第1小组派代表汇报:读出文中相关的句段。
②教师PPT出示: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③教师追问:你从中看出家兰有什么特点?(第1小组学生继续汇报)
④教师根据第1小组学生回答情况赋分。
⑤学生自由读句子。
2、汇报问题⑵:哪些地方是写野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第2小组中心发言人读出文中相关的句段。
②教师PPT出示: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
“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③学生齐读句段,教师追问:你从中看出家兰有什么特点?(第2小组代表继续汇报)
④追问:这些句子中最能体现野兰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指名反馈,教师顺势出示句子)
“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⑤学生齐读两遍。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⑥师:这么清爽、纯朴、有灵性的兰草长在哪儿呢?(教师顺势PPT 出示句子。)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师:对野兰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指名反馈: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⑦教师根据第2小组学生回答情况赋分。
⑧学生自由读句子,加深理解。
3、汇报问题⑶: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①第3小组派中心发言人汇报。
师:是啊,父亲带孩子访兰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做一个具有兰草品质的人。
②师:为深入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原文中的句子(PPT出示)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它,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③教师根据第3小组学生回答情况赋分。
④学生小声读原文的句子。
4、通过访兰,“我”对野兰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①第4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②师:作者说自己“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到“我”对野兰的喜爱、敬佩;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④教师根据第3小组学生回答情况赋分。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请思考以下问题(同桌讨论):
①题目能改成“赏兰”、“看兰”吗?为什么?
②文中的“两个味儿”有什么含义?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作者笔下的野兰高雅不俗,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因为“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表面写兰,实际在写人,因此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修辞手法。也希望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1、你喜欢那种植物?它具有怎样的品质?试着写下来。
2、课外拓展
①古诗:塘上闻兰香明•叶子奇
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②不同品种的兰花;“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③听、学唱歌曲《兰花草》。
板书设计:
19、访兰
(借物喻人)
家兰:甜、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