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109页PPT

合集下载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张敏 段吉茸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以及病变的部位。

通常分为二类,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我们通常使用的纯音测听、小儿行为测听和言语测听都属于前者,需要患者对于刺激声作出反映;而不需要患者对刺激声作反映的客观测听法包括声导抗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和多频稳态等。

我们现在向大家介绍客观测听方法之一——听性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当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时,听觉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称为听性诱发电位(AEP)。

听觉诱发电位仪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界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的一种现代化设备,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声音诱发出的微弱电反应从脑电等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在头皮上记录。

它提供听觉系统电生理方面的客观证据。

我们将要谈到的听性脑干反应只是听觉诱发电位的一部分。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

ABR在70~80dB出现率最高。

随着刺激声减弱,各波出现率也逐渐降低,至20db时,仅保留Ⅴ波,故波Ⅴ最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是ABR中的主波,其次,临床意义较大的波是波Ⅰ和波Ⅲ。

最新听性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讲学课件

最新听性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讲学课件
筛查方法有局限性; ④需在有屏蔽设备的隔声室内,要求婴儿安静或睡眠
状态。
ABR 测试方法
通常让儿童口服水合氯醛使患儿入睡,在患儿用药入 睡后约需30-45分钟进行测试。当患儿入睡后,分别 于耳后、前额、头顶中心皮肤放置电极,同时注意不 要伤害和惊醒患儿,然后戴上耳机。
耳内给出不同的短纯音和短声,通过电极将记录听神 经对这些声音的反应,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 屏幕上。包括镇静过程在内,此过程约需2小时。
总结
听觉诱发电位也称听觉脑干反应(ABR),是客观听力 测定的又一种方法。它是短声(Click)刺激后从头皮 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 波幅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
和耳声发射法相比ABR不但能反映听力有无损害,而且 可反映听力受损的程度。但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 间需40分左右,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其局限性。
听性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 础及临床应用
听力筛查的策略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听力普遍(UNHS)和目标人 群筛查(TS)两种策略。
我国在现阶段推荐的策略首先是普遍筛查; 在尚不具备普遍筛查条件的单位,也可采用目
标人群筛查,将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 儿及时转到有条件的单位筛查。
ABR是声刺激引起听神经和脑干各级神经核的 电反应,能表达出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 路的活动,上世纪70 年代即应用于临床听力 检查,是一种客观的听力测定方法。
ABR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一天要用洗发水洗干净头(勿擦发胶、 头油) 2.不能合作的儿童要在早上4:00前起床,在药 物睡眠下进行检查。 3.不要戴首饰。 4.检查时要关闭手机及BP机电源开关。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ppt课件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ppt课件

4.
dB nHL(normal Hearing level):正常 听力级,对于纯音之外的其他刺激声,尚 缺乏国际统一的听力零级标准。只好采用 生物学校准的方法,先测试一组正常听力 的年轻人对某类刺激声的听阈(以声压级 表示),并将其视为该刺激声的正常听力 级的“零”级,即0 dB nHL。这是临床上 普遍采用的。
ppt课件 12
※五、测试参数选择
(一)听觉神经通路疾病的诊断
记录分析时间 12 ms 刺激声: 滤波设置 相位: 刺激率 重复次数 刺激强度 掩蔽声 短声(click) 低通(low filter)100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交替相(Alternating)或其他 11.1 次/秒 2048 70 dB nHL或更高 类似于纯音气导测试(依纯音阈值与耳机类型而定)
ppt课件 13
(二)听力阈值评估
记录分析时间 25ms
刺激声:
滤波设置 相位: 刺激率 重复次数
短纯音(toneburst)及短声(click)
成人:低通(low filter)100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儿童:低通(low filter)30 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交替相(Alternating)或其他 21.1或39.1 次/秒 1024~2048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ppt课件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听觉神经通路疾病的诊断
听力阈值评估 其他
ppt课件
2
ABR检测前的准备
一、确定受试者有必要做ABR神经诊断或 ABR听力阈值评估 ABR神经诊断的应用指征 1. 提示蜗后病变的征象:如声反射缺失或反 射阈值提高并伴有在0.5、1 KHz的声衰减 异常 2. 非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骨导阈值 差至少在两个频率超过10 dB)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919
应用 ppt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 与临床应用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1 220
应用 ppt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 与临床应用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1 321
应用 ppt课件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16
应用 ppt课件
• 部分检测耳纯音听力损失不多,而DPOA E 幅值明显下 降, 表明外毛细胞可能已有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这种改 变可通过敏感的DPOA E反映出来,没有明显的组织结 构改变之前,DPOA E 即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且这种变 化早于听神经动作电位与微音器电位. 因此,DPOA E 对耳蜗功能异常的发现早于纯音测听, 是检测耳蜗功 能损害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2 025
应用 ppt课件
• 伪聋的鉴别 • 耳鸣
– 在国外已有将耳声发射作为耳鸣常规检测,并认为对耳 呜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参考意义
– TEOAE检出率下降, DPOAE中某些频率幅值下降 – 由于DPOAE具有频率特异性,可能预示了耳蜗特定部
位的早期病变 – 耳鸣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 耳呜症状与耳蜗早期损害如存在内在联系,可提醒医生
• DPOA E 的阈值在1~ 8kHz 范围内以高于本底 噪声3dB 为准
2021/3/26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
11
应用 ppt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 与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二 、 是 单 个 短 声 诱 发 的 听 性 中 潜 伏 期 反 应 ( 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 AMLR)在一定调制频率的稳态刺激过程中线
性相加的结果。
三、ASSR的发生源
来源不定。 中枢:Kuvada和Aoyagi将ASSR的神经元分为两类,一是调制频率
小计
6
4
2
1
2
1 16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脑干诱发电位ppt课件

脑干诱发电位ppt课件

临床应用

还可能为一些不配合的但怀疑有传导性听 力损失者提供鉴别诊断资料,为传导听力 损失者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提供波潜伏期和 波间期测定。但骨导ABR的测试有一系列 难以克服的困难,包括测试信号的经气放 射、对侧耳的掩蔽、动态范围小、头颅振 动的复杂性、骨振器的频率反应与气导耳 机有差别等。
临床应用
谢 谢
诊断指标
综合文献报告,ABR诊断蜗后病变主要有下列 指标: A.波潜伏期(PL)延长; B.双侧波V潜伏期(ILD)升高; C.波间期(IPL)延长,包括I-V、I-III、III-V; D.双侧I-V间期差延长; E.仅有I波货I、III波;

诊断指标
F.波异常或缺失(特别在听力相对好的情况下); G.同侧未引出,对侧参数异常; H.声刺激重复速率增加,波V潜伏期和波间期异 常延长;极(乳突位置)
操作技术

记录步骤:首先采用60-70dBnHL的刺激强度 进行纪录,分别得出疏波、密波以及交替极性 刺激声的测试结果。不同极性的刺激声结果会 有一些差异,波形的好坏也有不同,通常采用 波形分化好的极性刺激声进行下一步的测试。 如果60-70dBnHL强度波形不佳,可以逐步增 加强度。
原理示意图
操作技术



在进行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了解测试目 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 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病。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儿童 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对受试者皮肤进行脱脂。 极间电极小于5K∩。
操作技术

电极位置:
颅顶电极(颅顶位置) 接地电极(前额位置)

8.术中检测:CPA(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持 续检测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状况,也有报 告麻醉中检测麻醉的深度。

电反应测听(abr)

电反应测听(abr)

电反应测听相关理论
脑电图:通过脑电图仪脑将脑自身微弱的 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 辅助诊断疾病。
脑瘫
癫痫
远场记录
容积传导
以穿过液体的离子传导电流为基础,即在 一个容积传导器任何两个点正负荷分别聚集所 反映穿过容积所有运动电荷的代数总和,有时 可代表几个相隔很远的发生源的活动。
分析参数反应阈:把刚能引出波V的反应强 度确定为ABR的反应阈。正常听力受试者 ABR反应阈文献报告在0~20dBnHL之间。 由于在反应阈附近,常受噪声干扰,难以 确定出现的波是否就是波V,需要我们进行 综合分析
根据纯音听力图估计可能的反应阈强度������
重复测试,观察波形是否重复,若可重复则 是阈反应的波形������
听性脑干反应 (ABR)
电反应测听
通过中枢听觉系统对声刺激反应所诱发的 一系列电变化过程,通常用来了解听功能 状态,又称听觉诱发电位(AEP)
听觉诱发反应分类
早潜伏期(短潜伏期):给声后10~15ms ABR,ECochG
中潜伏期电位:10~50ms 40HZ稳态电位
长潜伏期电位:50~300ms
ABR波形与叠加次数的关系
ABR 听性脑干反应
测试设备
脱脂:用酒精棉球脱脂,减少极间电阻 电极的位置: 记录电极一般放置在颅顶 中点,为了避 免颅顶中点头发对电极接 触的影响,也 有放在前额发际。 参考电 极放置在乳突或耳垂。 接地电极在鼻 根。
掩蔽:
掩蔽: 在诱发反应测听中也同样存在纯音测听 中所存在的越边听力问题,因而也存在对非 测 试耳的掩蔽问题,也同样存在过度掩蔽问 题。 掩蔽声的选择取决于测试信号,一般如 测试耳 用短声刺激,则非测试耳用白噪声掩 蔽。使用 插入式耳机可不用掩蔽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2讲课文档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2讲课文档
听神经障碍的疾病:感染、炎症、肿瘤、外 伤、脱髓鞘变性、血管异常、听神经瘤等
严重听神经病变:BAEP完全消失,或剩Ⅰ波 轻度听神经病变:潜伏期延长,Ⅰ波或Ⅱ波
开始。若病变发生于Ⅰ波前,则波间潜伏 期无改变;若从Ⅱ波开始,则Ⅰ-Ⅲ和Ⅰ-Ⅴ 波间潜伏期延长。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六十四页。
对低位和高位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六十四页。
新生儿、5月、7月至成人 引出的ABR波形潜伏期
现在四十页,总共六十四页。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以下两点可诊断功能性聋: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听阈均较脑干
反应阈低,而功能性聋者却相反,其脑干 反应阈较其短声行为阈低。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反 应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器质 性聋者波Ⅴ潜伏期延长;有轻度高频听力 损失者,其潜伏期明显增加。
听觉诱发电位概述
听觉神经系统的各级结构对声音刺激都会 发生电反应,这些电反应可以用放置在头 顶和乳突间皮肤上的两个电极记录出来。 在临床上,这种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可以 用来诊断听觉系统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 这就是电反应测听技术。
现在九页,总共六十四页。

现在十页,总共六十四页。
•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 录到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六十四页。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六十四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 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 况和脑干病变。
•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 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 变的部位。

耳鼻喉科ABR听觉诱发电位2.完整版ppt资料

耳鼻喉科ABR听觉诱发电位2.完整版ppt资料

• 长潜伏期示意图
Ⅰ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通常提示内耳的病变,当然,刺激声强度减弱也可能导致Ⅰ波潜伏期延长,但要注意,这种情况从Ⅰ波波峰到 其它各波波峰的时间根本未改变。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到达上橄榄核,后者发出的纤维参加同侧的外侧丘系; 1 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的第1级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成听神经(蜗神经)。 ②听力测试的方法 听力损伤鉴定的程度评定主要看语音频率下降的程度,即取语音频率——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均值 数。 伤后3~6个月经复查听力作出鉴定结论。 在能清晰识别Ⅰ,Ⅲ和Ⅴ时,或证实对每只耳刺激都不能引出时,检查才可结束。 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之间所记录到的AEP大致有15个成分。 2.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iddle latency evoked potential,MLEP) 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后,在头皮上所记录到潜伏期在10~50ms范围之 内的听觉神经通路电位变化。 ④波Ⅴ反响阈 成人波Ⅴ反响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 它并不只对声音起反响,触觉、痛觉、视觉等刺激引起的SCR表现形式大致相似。 4 第4级神经元在内侧膝状体,它们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到达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即听皮质。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波为Ⅰ、Ⅲ和Ⅴ波。
图15-4 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正常受试者采用高于75dB左右短声刺激,Ⅰ波的潜伏期约2ms,一般平均接近
于1.5ms,波Ⅲ大约3.7ms,波Ⅴ约5.5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