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也叫集体教学或课堂教学)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902 年,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它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班级授课有以下优越性:
第一,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第三,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可赢得教学的高速度。第五,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第六,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
品质。
第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五大要求:应有一定的目标;全班学生同时做同样的功课;每个班级有固定的课本;每种科目与相关事项一起讲授;教学应保持学生的注意。
③历史意义:
A、班级授课制的提出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使传统的个别教学转为集体教学,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符合资本主义发展从数量到质量,加强新人培养的要求;
B、这一改革措施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近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方面:
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
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
第五,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也是班级授课最易遭受批评的一个缺陷。
第六、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正因为班级授课有其优越性,它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并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才能历经非难和批评而又难以被别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全取代。正因为班级授课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人们才屡屡对它提出批评并寻求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需要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学校教学需要更多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目前的种种改革尝试来看,还没有一种组织形式能完全取代班级授课制,而只能作为其辅助形式或补充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亟待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并寻求改革、完善之路。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学均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目班组的容量都很大,而教师授课只能面对大多数学生。这样,势必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现象从初一年级就开始,初二年级分化明显,到了初三年级更为严重。针对以上情况,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中央教科所教学研究中心组织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部分人教社教材编写者、中考命题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授课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学专家编写了这套《初中分层同步指导与训练丛书》。现代网络教育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直接对班级授课制这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班级授课制如何延续下去,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世界范围现代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英语化、信息化、小班化、实践活动、新课程……不断冲击教育领域。
本人认为班级授课制必须改革,而且只要下决心是完全可以做到
的! 就看有没有先吃螃蟹的勇气和胆量!
小班化教学虽然能使老师大面积的关注学生,但失去了班级授课
有以下优越性:
“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况且小班化前提是提高师生的比例,要增加编制,增加经费,不实事求是。我们都在苦苦挣扎,努力开拓教育市场。面对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有着更多的时间匆匆而去。我们羡慕大师在课堂上的从容与洒脱,可那却是我们更多人遥望的灯塔。我们更多的教师在喜怒哀乐中默默地行走在三尺讲台。面对公开课精心准备的教具、研磨的设计……不难否认,我们将班级授课制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这也像是节日时才穿的盛装。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怎么延续?我们每个人能否很快就成为大师?每天都穿着盛装?外国人研究出了模式,我们后人该如何走好这条路?我们的“工艺水平”是否要变革,开辟规模化、信息化、优质化的教育市场?不管怎样,学生是累的,老师是忙的,家长是忧的,这样的故事如何变得完美?我们要寻找答案,哪怕是对前人这种模式的大胆修改都行!
班级授课制下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这里,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怎样将数学课程的这一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