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部门保密工作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部门保密工作问题研究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全国信息化建设中,把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上了战略地位,指出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电子政务的推进将使政府大量的管理、服务职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公开透明、共享程度高、复制成本低和传送速度快等特点,这就使得保密工作面对的环境将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场所,变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全球性的虚拟空间。同时,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所垄断,计算机网络上存在着严重的黑客破坏活动,国际互联网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加上信息化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为复杂。
一、信息化条件下政府部门保密工作的现状
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各类移动存储介质的普及化,使政府部门的保密工作体现出以下特点:(一)电子文件的应用使保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工作文件的的形成,从起草、成文、运转到储存,正经历着“有形”到“无形”的转变。保密工作
从过去单纯的纸制文件保密,逐步发展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移动存储介质等的保密。这样一来,使得通过技术手段窃密成为一种新的窃密方式,如利用黑客技术侵入内部网络窃取信息、截取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等手段被广泛使用,这就使得窃密不用通过内部涉密人员这个环节,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就可以窃取机密信息,保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泄密渠道增多。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涉密信息的可控性不断降低。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各类移动存储介质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泄密渠道增多,作为日常通讯工具的电话、手机也成为重要的泄密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窃密技术更加先进,方式更加隐蔽,窃密行为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
(三)泄密的后果更加严重。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数据库的应用更加广泛,各类电子文件将会集中存储在一个或数个文件中,然而不适宜以数据库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的政府各类文件和资料,往往也会集中保管,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使得一次失密涉及的信息不再是零碎的、局部的,而是相关数据一次性同时失密。同时,由于电子文件所占空间小,便于复制,各类移动载体如U盘、移动硬盘等,体积小、便于携带,机密信息即使被窃取或泄露,也不会留下痕迹,不能够立即被察觉,从而无法有效地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补救,致使失密后的危害增大。
(四)对保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信息化时代,保密工作人员既是各类信息的直接管理者,也是信息安全的
第一责任人,要适应这样的角色要求,保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树立强烈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努力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时掌握最新的反窃密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自身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信息化条件下政府部门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信息公开,使保密工作的环境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保密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密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淡薄造成的。个别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密时随意性强、疏忽大意,比如:将涉密文件、涉密资料随意存放,导致涉密文件和资料丢失或被盗;出差时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造成涉密文件资料被盗或丢失;工作中图省事、图方便,违规操作,将涉密计算机、涉密笔记本电脑违规连接互联网或局域网,或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或将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造成泄密;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时审查不严,将涉密信息在网上发布,导致泄密等。
(二)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管理不规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涉密信息的处理依赖电脑。按照规定,传统的文件从起草之时就要标注密级,并按相应的密级进行管理。但是,利用电脑处理涉密信息却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样的,目前多数单位对磁介质
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重视不够,普遍缺乏具体制度和有效措施。虽然各机关依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保密管理过程中,对于保密规章制度的落实却并不到位,保密检查欠缺力度,保密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死角。
(三)载体管理滞后。现在存储涉密文件资料,不但有传统的纸介质,还有电脑、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自动化办公设备和U盘等的移动存储介质,这一类新型的电子类涉密载体在实际使用和保存上都存在不少难题。例如一台涉密的电脑很难控制只提供给一个人使用,而可能是多方公用,这就使保密工作的难度严重加大。而且,伴随电子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产品泄密的途径进一步扩大,如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计算机剩余磁效应泄密等事件日益增多。随着载体种类的增加,相应的管理措施却没有跟上,甚至忽略了这些载体的保密,致使在诸多环节上存在泄密隐患。
(四)保密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职的保密工作队伍。但是,有的单位至今一直没有明确保密要害部门,对保密工作的范围和职责落实不清,保密工作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中。对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人员教育不严、管理不严,没有按要求落实保密责任制。同时,懂技术、善管理的业务干部极为缺乏。
三、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对策
面对当前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各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
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做好保密工作。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机关保密工作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一)强化保密意识教育。保密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教育,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除了经常性地进行保密提醒外,还要通过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组织保密教育专题讲座以及利用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大范围高密度地进行保密教育。同时,保密教育要联系国际、国内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实际,联系人们在保密工作方面的思想实际,联系具体案例,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要增强保密教育和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强化各机关涉密人员的警觉性和自觉性,把保密工作的职责讲清,把泄密的危害和后果讲足,让涉密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保密制度。目前,政府部门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是《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等主要法律,但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新的保密制度以保证保密工作每处地方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保密制度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落实,明确各个环节的保密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和实施。
(三)加强涉密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一是做好计算机涉密信息系统保护建设工作,实行涉密信息等级保护制度,切实提高涉密网络的防范水平,增强泄密隐患和泄密事故的排查和处理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