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报纸。
办报宗旨:以“行业营生为计”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
新闻 言论 文艺副刊 广告
2014-11-2 40
课堂讨论题:
怎样认识外报的性质和作用?
2014-11-2
2014-11-2 11
《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 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 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朗,呷 地(即马六甲)诸人俱可见之。”
2014-11-2
12
关于《察世俗》的刊名,在发刊序文中这样 解释:
“„„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 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 问及万世万处之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矣。一种 人全是,抑一种人全非,未之有也。似乎一所地方, 未有各物皆项好的,那处皆至臭的。论人论理,亦是 一般。„„所以学者要勤考察世俗人道,致可能分是非 善恶也。”
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 出版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经营出版的报刊业全部为外国人所垄 断,其中外文报刊在数量、规模、新闻业务等方面,都超 过同期的中文报刊。
这一时期外文报刊从语种上主要有葡文和英文两种。
2014-11-2
21
1、《蜜蜂华报》等葡文报刊
《蜜蜂华报》是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 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 文报刊,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
2014-11-2
18
郭士立对办刊宗旨的阐述:
„„尽管我们和他们(指中国人)有过长期的往还,可是 他们却仍然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民族,而把其他的民族看 成是“蛮夷”。这种毫无根据的自负,严重地影响了住在 广州的外国居民利益以及他们同中国人的交往。这个月刊 是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 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 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 要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 为巧妙的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 摆事实的方法,让中国人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 西还是很多的。 2014-11-2 19
《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创办于香港。 《六合丛谈》月刊,1857年创办于上海。 《中外新报》半月刊,1858年创办于宁波。 《中外杂志》月刊,1862年创办于上海。 《中国教会新报》周刊,1868年创办于上海。 (后改为《万国公报》) 《中西闻见录》月刊,1872年创办于北京。
2014-11-2 28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报刊非宗教化倾向明显
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基督教的排斥。 要在中国打开传教的局面,必须采取传播知识的 方式。 传教士报刊逐渐演变成综合性时政刊物。
2014-11-2 29
1、《万国公报》发展概况
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中国教会新报》, 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个人 创办,周刊。宗教性报刊。 1874年9月5日《中国教会 新报》更名为《万国公报》。 1883年休刊。 1889年2月,休刊了六年的 《万国公报》作为“广学会” 的机关报复刊出版。
月刊 广州 美国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创办 政 治性 的英文报刊 2014-11-2
23
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
宗旨主要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信息。 客观上为当时国人了解外人意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014-11-2
24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外报的迅速发展 和成熟
2014-11-2
35
4、《万国公报》的主要影响
鼓吹中国变法革新的主张,对中国的维新运动有重要的 影响。 传播西方思想界、科技界的新闻,对中国社会思想、文 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2014-11-2
36
三 、 以《申报》为代表的中文商业 报纸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上海、天津、汉口、福州、广州、 北京、沈阳、旅顺等地,相继出现了一批中文商业性报刊, 打破了传教士垄断中文报刊的局面。 《上海新报》(1861年,上海) 《申报》(1872年,上海) 《字林沪报》(1882年,上海) 《新闻报》(1893年,上海)
第二讲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与初步发展
——外国人在华办报
2014-11-2
1
本讲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了解19世纪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重点了解宗
教报刊和商业报刊在中国的出现、发展、演变及
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4-11-2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外报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报的迅速发展与成熟 对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分析与评价
绝大多数内容直接宣传基督教教义 宣讲伦理道德 介绍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
从体裁上看,有论说、短句、杂句、书信、编者按、插图、 故事、寓言、七言诗等。没有新闻专栏。 从办报思想看(宣传策略),顺应中国的民族习惯。
总之,《察世俗》与我国古代报纸大不相同,它有 独立的消息,有独立的言论,完全面对广大民众。它的创 刊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由古代进入了近代发展阶段。《察世 俗》成为中文报刊的一种典范,为后来的报刊所效法。
2014-11-2
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外报的出现 与初步发展
一、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二、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014-11-2
4
一、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 记传》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是以西方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兴 起为开端的。 1815年8月5日,马礼逊、米怜在马六。
2014-11-2 1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21年底停刊。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月刊,1823年在巴达维亚 (雅加达)创办。 《天下新闻》,月刊,1828年在马六甲创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在广州创办。
2014-11-2
14
二、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 记传》
2、外人经营时期《申报》的特点
在经营管理方面:
尽量降低报纸成本 。 努力扩大发行。 大力招登广告。 发展多种经营。
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极力追求报纸的中国化 。 重视报纸言论。 重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重视社会新闻的报道。 重视刊登文艺作品。
2014-11-2
39
3、《申报》创刊的重要意义
2014-11-2 31
3、《万国公报》的主要编辑和撰稿 人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万国公报》总编辑 在中国生活46年
对中国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提出了不少改革的建议
2014-11-2 32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广学会总干事 “我们要把对中国最重要的 知识系统地教给他们,直到 他们懂得有必要为他们苦难 的国家采用更好的方法时 为止。”
2014-11-2 16
裨治文
美国第一个来华传教士。
1832年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月刊 《中国丛报》的主编。
办刊目的在于搜集、提供有关中国 各方面的情报,帮助在华外国人 了解中国,为本国制订对华政策 出谋划策。
2014-11-2 17
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字林西报》(1850年) 《大美晚报》(1867年)
2014-11-2
《中国时报》(1886年) 《京津泰晤士报》(1894年)等
26
《字林西报》 (1850---1951)
2014-11-2
27


二、以《万国公报》为代表的中文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主要有: 教会报刊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活动急 剧扩张。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国人几乎垄断 了中国的报刊业。 这一时期外报的主要类型有三种: 外文报刊、 中文教会报刊、 中文商业报纸。
2014-11-2 25
一、以《字林西报》为代表的外 文报刊
从鸦片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这一段时期,外国人办 的外文报刊最早出现,而且数量最多。主要有: 《香港公报》(1841年) 《德臣报》(1845年) 《孖剌报》(1857年) 《南华早报》(1881年)
2014-11-2
9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 182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 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 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 物,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份中 文近代刊物,揭开了中国近 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2014-11-2
10
从内容来看, 《察世俗》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2014-11-2
7
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来一名 叫米怜的传教士, 协助马礼逊在中国的传教工作。 米怜建议将对华传教的基地和出版 中心设在马六甲。
2014-11-2
8
梁发,广东人,中国第一位新教教徒, 后来又成为中国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写过一本传教小册子 《劝世良言》。
马礼逊、米怜堪称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2014-11-2 5
1、马礼逊(1782—1834)和米怜 (1785—1822)
2014-11-2
6
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开山鼻祖。 1804年,年仅22岁的马礼逊主动 上书布道会请求到中国来传教。 1807年9月抵达广州。
编纂《汉语语法》及《华英辞典》, 翻译《圣经》。
2014-11-2
37
1、《 申报 》 发展概况
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 1909年中方经理席裕福购进全部股份, 产权始归中国人所有。 1912年由史量才等5人合股接办。 后其他人退出,由史量才独资经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停刊。
2014-11-2 38
2014-11-2 33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 热心中国的维新事业 中国的幅员、气候、人口、 教育皆具备了第一等国家 的条件,如能顺应文明潮流, 其前景不可限量。
2014-11-2
34
这一批有见识的传教士以《万国公报》为阵地,系统地表 达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和对中国改革的建议。
在甲午海战前对中国时政的评议主要集中在教育制度上; 战后对中国时政的批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 “不变法不能救中国”。
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1833年8月在广州创办。 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2014-11-2
15
1、创办人郭士立及创办背景
原籍普鲁士,1827年受荷兰布道会的 派遣到东南亚传教,后脱离荷兰布道会 转为伦敦会工作,1831年来到中国。
说中国话,穿中国服装,吊一条假辫子。
是集传教士、报人和间谍于一身的人物。
2014-11-2
1907年7月,因林乐知病逝终刊。
30
2、《万国公报》与广学会
“广学会”1887年在上海成立,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 最大的教会出版机关。美国传教士韦廉臣发起创办,以 推广西学为宗旨,以士大夫阶层为主要的宣传对象。 这个出版机关先后编译出版了两千多种书籍和十几种中 文报刊。 《万国公报》在90年代以后,之所以能在中国社会产生 那么广泛的影响,与广学会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新特 点
宗教内容已大为减少; 首设新闻栏,绝大部分刊载国际政治新闻,开始出现社 会新闻; 首设言论专栏,期期都有自己的言论; 1834年1月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中文报刊上第一篇 介绍西方报刊的专文; 重视文学作品的刊发。
总之,《东西洋考》在性质上已基本脱离宗教刊物 范畴,成为替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报刊业务方面,在先前传教士所办刊物的基础上有重大 2014-11-2 20 改进,在新闻报道、言论撰述以及编排技巧等方面,已
2014-11-2
22
2、《中国丛报》等英文报刊
《广州纪录报》(《香港纪录报》)1827— 1863
广州—澳门—香港 双周刊—周刊 商业性报纸 创办人是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和美国商人伍德
《广州周报》1835—1844
广州—澳门 由英国鸦片商颠地支持创办 商业性报纸
《中国丛报》1832——18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