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

成语拼音:jǔ zhòng ruò qīng
成语释义: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中说:“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意思是说苏东坡的诗善于举重若轻。
所谓举重若轻指的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现在往往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和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大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论事情有多多,压力有多大,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最优策略,从容应对。二次大战时,欧洲统帅艾森豪统领数百万大军,关系到世界的安定,人问其忙得过来否?他说:我不忙,我只是领导海陆空三个总司令而已。能够分层负责,所以举重若轻。
应该说能举重若轻往往是有超强的实力和自信的表现。即使困难很大,问题无法一蹴而就解决,也能分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计划,循序而渐进。
Jiangeu认为“举重若轻”说明了心态的放松,在战略上藐视困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举重”和更好的生活。学会举重若轻人才能生活的更轻松愉快,而轻松愉快的心情能促进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当人步入中年后,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多,尤其应该学习和培养“举重若轻”的能力。

举重若轻,在于平时的定力和能力的培养,有能力和定力,才能举重若轻。


学会“举轻若重”





最近,看到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深深为书中所述的观点和事例所折服,并由此引起心灵的共鸣,感悟作为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境界:“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说起“举重若轻”人们可能都推崇邓小平“举重若轻”的大将气度,但是我想他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举轻若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务实精神,就不可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我认为我们青年干部应学会“举轻若重”。

为什么要“举轻若重”,我的体会是:

举轻若重注重细节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是人生的两种境界,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持之以恒地举轻若重,勿以善小而不为,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那就有可能进入举重若轻的更高境界;一个人如果好高鹜远,不注重持之以恒地做好小事,不注重专注忘我地处理好细节,那他绝不可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假如一件事要成功需要一

百个环节,那么要成功就必须做好一百个环节,但是要失败只需要一个环节做不好就足够了。在这方面,我有经验也有教训,参加工作之初常常以不拘小节自居,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事情在别人手里处理能游刃有余,到了我手里就容易卡住,如接待上访群众,你给他端张凳子、倒杯水,与不给他端凳子、倒杯水,效果就是不一样。后来在工作上注重细节,多考虑事情的具体步骤,多考虑事情的复杂性,发现处理一些事情也逐渐比较容易了。所以说持之以恒地举轻若重,认真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是通向举重若轻、成就大事的必经之路。

举轻若重注重细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举轻若重是一种对人对事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努力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目的。我们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身边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有其职必有其责,有其责必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去年8月,墩北村村干部报告,一农户因邻里矛盾,正在纠集亲属准备抬尸闹丧,接报后,我迅速带领三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八个小时的坚持,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成功制止了抬尸闹丧事件。通过小事和细节磨练自己,可以提高思全局、谋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解决棘手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举轻若重与锱铢必较、钻牛角尖、纠缠不清不同,她有远大的理想支撑着,她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运作着,她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着。如果混淆这些界限,那就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了。

举轻若重是一种处事方法,一种成功之道,对青年干部的锻炼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干部怎样才能“举轻若重”呢?我的理解是:

举轻若重要树立远大志向。只有树立远大志向,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制。青年干部刚刚走向社会,有无志向,立什么样的志向,怎样立志,决定着以后的发展。志当存高远。只有具备了远大志向,明确了奋斗的航标,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为国家、民族振兴和发展而不懈奋斗上,才能书写美丽的人生篇章,实现崇高的人生追求。远大志向的实现和能否举轻若重是相辅相承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

习周恩来同志“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精神。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远大志向作为目标支撑着举轻若重,支撑着做好每一件小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举轻若重作为途径和手段又引导着远大志向的实现。树立远大志向,是举轻若重注重细节不迷失方向的先决条件。

举轻若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透过小事细节看到事物的本质,懂得事物运作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1966年7月,日本人从《中国画报》上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推断出开发的大庆油田在零下30度的东北地区;根据运原油列车上灰尘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从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出现的“马家窑”地名,推断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举重若轻),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其实,日本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小事细节上,在举轻若重上。举轻若重,注重做好小事细节,只是走向成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细节,做好小事,要从纷繁、复杂、沉冗的小事细节中解脱出来,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为厚积薄发积蓄力量。

举轻若重要有敬业精神。只有具有敬业精神,才能不为小事细节所累。敬业就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时刻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小事细节,要用心投入。记得看到一位意大利制鞋大王的成功故事,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只说了句“我把每个顾客的鞋都当作上帝的鞋来做”。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投入,近年来,我先后主持处理了十几件遗留问题和棘手问题,每处理一个问题,我都亲自找当事人谈话、查阅档案、拟定方案,不留后遗症。有时为处理一个问题,能从早上饿着肚皮连续工作到下午,靠的就是用心投入的毅力。敬业要有恒心,要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并且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青年干部只要学会举轻若重,学刘伯承,胸怀远大志向,保持敏锐洞察力,勤奋敬业地工作,就一定能够塑造出成熟的人生和高尚的品质,就一定能够从举轻若重的境界进入举重若轻的境界,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何时举重若

轻与举轻若重?
1.举重若轻,越理越清:先宏观,再微观,先粗后细,先战略后战术.先方向后具体.
2.举轻若重,越理越乱:先微观,再宏观,先细后粗,先战术后战略,先具体后方向.
3年度目标,季度微调,月度小结,每周计划.
4转折,同识之后落实
5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量力为为,量入为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