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情简介(新)

区划人口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地理资源

[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

推进酥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并发展深加工,年出口酥梨五千吨,创汇二百万美元。二○○○年,砀山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杞柳之乡—阜南

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一点五亿公斤,年创产值二点五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该县柳编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二○○○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竹子之乡—广德

一九九六年即被原林业部授予“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称号的广德县,全县竹林面积已发展到七十万亩,总蓄竹量为一点三亿根,是全国最大的红壳竹基地;全县竹林年采伐量一千万根,并形成六大竹子加工龙头企业和二千多家小型企业,产品畅销欧、美、韩、日及东南亚;全县竹业年产值达五亿元,年出口创汇五百多万美元。

红茶之乡—祁门

名茶“祁红”的原产地祁门县,目前共有茶园十五万亩,农民人均一亩;其中拥有欧盟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颁证的有机茶面积五千亩。“祁红”年产量达三千吨,创产值五百万元,创汇二千五十万美元;茶农年收入中有二百三十元来自“祁红”收入。二○○○年,祁门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板栗之乡—金寨

全县板栗林面积达五十万亩,年产板栗二万吨,均居全省第一。该县还建起年生产能力为一千吨的板栗罐头厂、贮藏能力为一千五百吨的板栗冷库、年交易额约八千万元的板栗大市场,板栗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等地。二○○○年该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