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第一章PLC的应用和系统功能概述 (3)

1.1引言 (3)

1.2PLC的基本结构 (3)

1.3PLC的工作原理 (4)

1.4PLC的应用领域 (5)

第二章课题内容与设计方法 (6)

2.1控制要求 (6)

2.2设计思路 (6)

2.3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构成 (7)

2.3.1整体框架 (7)

2.3.2传感器布置 (7)

2.3.3显示电路 (8)

第三章设计具体步骤 (9)

3.1PLC的选型 (9)

3.2I/O端口分配 (10)

3.3系统接线图 (10)

3.4程序流程图 (11)

3.5指令表 (12)

3.5.1采用基本指令编程指令表 (12)

3.5.2采用状态编程指令表 (14)

第四章结语 (16)

4.1收获与体会 (16)

4.2参考文献 (16)

附录一基本指令梯形图 (17)

附录二状态编程SFC图 (21)

第一章 PLC的应用和系统功能概述

1.1 引言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量的使用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并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早期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依靠继电-接触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集中控制和远距离控制,但是其采用固定接线,通用性和灵活性差;又采用触点的开关动作,工作频率低,触点易损坏,可靠性差。

1969年,出现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其特点是:具备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编程语言采用直观的梯形图语言,软件更改方便,通用性和灵活性好。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主要是朝着小型化、廉价化、标准化、高速化、智能化、大容量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工业控制机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 bus Control System),这将使PLC的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随着汽车特别是私有汽车的普及使用,公共场所和社区汽车流转数量激增,这对车辆的安全停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对大型停车场系统的集中化和智能化的安全性管理控制已经成为大规模停车服务管理的必然趋势。针对现有的停车系统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PLC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新控制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方法,建立一套基于PLC的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停车场的使用率,实现车辆出入库控制、数量统计、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1.2 PLC的基本结构

(1)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 (CPU)是PLC的控制核心。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a. 接收并存储从用户程序和数据;b.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2)存储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存储器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软件(包括监控程序、模块化应用功能子程序、命令解释程序、故障诊断程序及其各种管理程序)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用户程序(用户程序存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所以又分为用户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两部分。

(3)输入接口电路

输入输出信号有开关量、模拟量、数字量三种,在我们实际涉及到的信号当中,开关量最普遍。

(4)输出接口电路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有:继电器输出(M)、晶体管输出(T)、晶闸管输出(SSR)三种输出形式。

(5)电源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得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如FX1S额定电压AC100V—240V,而电压允许范围在AC85V —264V之间。允许瞬时停电在10ms以下,能继续工作。

一般小型PLC的电源输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供PLC内部电路工作;一部分向外提供给现场传感器等的工作电源。

1.3 PLC的工作原理

PLC则是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个扫描周期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

(1)输入刷新阶段

在输入刷新阶段,CPU扫描全部输入端口,读取其状态并写入输入状态寄存器。完成输入端刷新工作后,将关闭输入端口,转入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期间即使输入端状态发生变化,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而这些变化必须等到下一工作周期的输入刷新阶段才能被读入。

(2)程序执行阶段

在程序执行阶段,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程序,从第一条开始逐步执行,并将相应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对应的内部辅助寄存器和输出状态寄存器。当最后一条控制程序执行完毕后,即转入输入刷新阶段。

(3)输出刷新阶段

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输出状态寄存器中的内容,依次送到输出锁存电路(输出映像寄存器),并通过一定输出方式输出,驱动外部相应执行元件工作,这才形成PLC的实际输出。

由此可见,输入刷新、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构成PLC一个工作周期,由此循环往复,因此称为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显然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程序的长短。扫描周期越长,响应速度越慢。由于每个扫描周期只进行一次I/O刷新,即每一个扫描周期PLC只对输入、输出状态寄存器更新一次,所以系统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其对I/O的变化每个周期只输出刷新一次,并且只对有变化的进行刷新,这对一般的开关量控制系统来说是完全允许的,不但不会造成影响,还会提高抗干扰能力。这是因为输入采样阶段仅在输入刷新阶段进行,PLC在一个工作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外设隔离的,而工业现场的干扰常常是脉冲、短时间的,误动作将大大减小。但是在快速响应系统中就会造成响应滞后现象,这个一般PLC都会采取高速模块。

总之,PLC采用扫描的工作方式,是区别于其他设备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在学习和使用PLC当中都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