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90年代—1919年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增, 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袁世凯和各派军阀相继成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危机加深,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完全形成——深化。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不断。 自强不息的探索也一浪接一浪,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历经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资产阶级维新派、革 命派和激进派先后以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 学为指导思想,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运动。 总之,19世纪90年代——1919年,西方工业文明与 中国农业文明进一步碰撞和交融,中国以从农业文明到 工业文明演进的近代化艰难发展和不断深化(政治法制 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 生活文明化)。
1、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 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 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 的原因是( ) B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官僚资本的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2.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 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 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 A 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中国经济近代化——工业化
【合作探究】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 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 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 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 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 集》 材料反映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 阶级为实现这些主张都做出了哪些斗争? 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主权在民; 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宪法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 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 实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中 国 巨 变
危机和灾 难加深 近代化艰 难发展 趋势上:由农 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缓慢迈进
一、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危机灾难加深
1、政治上: 发动军事上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更多权益,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 由瓜分到 “以华制华”策略,统治者沦为工具。 镇压和干涉中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经济上: 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控制中国市场并掠夺资源; 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上: 侵略也日益加剧,如洋教活动猖獗。 侵略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统治腐朽,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完全形成—深化 。中国社会 灾难深重。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 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 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课后:专题训练
4、社会生活: 旧、陋 衣食住行、大众传媒、习俗、通讯继续变化 新、文明
文明。近代化是历史潮流。
【合作探究】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而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近) 现代化的过程。(近)现代化,其动力是工业化,又涉及整个社会 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 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经济近代化起步于何时何事?以此作为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19世纪90年代—1919年,中国经济近代化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实质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 生产(工业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 的东西不可 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 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 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 的救中国的出 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 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 中 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 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 没有五四运动?
重点练习:辛亥革命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 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 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事。” ——《茬苒三十年》林伯渠 (1)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指的是 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他本身并没 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 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 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 要可怜。 … …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2)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 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准备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欢迎指导
【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关键:中体西用。 材料一:今恶西法者……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 实践:洋务运动。 之,……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 此皆中学所已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 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 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设学》 材料中张之洞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反 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3、(资产阶级)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富强的近代化之路 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历经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实业救国) 工业不断 2、思想文化上 发展 维新变法思想 儒家思想不断受冲击, 三民主义 西方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1、经济上
此阶段的中国,农业文明不断受冲击,工业文 3、政治上 明成为发展主流。 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维新派:戊戌变法 中国在缓慢走出传统农业文明,走向近代工业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是潮流
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 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4.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B ) 1895年 中国进口 1.7亿 1913年 5.7亿 增长 货物性质
思想文化:理性科学化 社会生活:文明化
【能力提升】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 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 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 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 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 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 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 成果?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 国的新道路,推动了五四运动的产生。 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 壮大,为五四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再看辛亥革命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 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 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 敢地奋斗。”
鄙夷
师夷(器物)
材料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 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 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 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活动:戊戌变法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 计日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 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关键: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活动:辛亥革命 康有为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 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 孙中山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 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 ——
与共同艰难跋涉在高考道路上的学生共勉
洛阳八中 张艳 萍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以文明史观梳理中国近代历史
工业文明与 农业文明的 碰撞和交融
近代中国的巨变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领域
政治史 (必修一 12、13课) 改革史 经济史(必 修二10课)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思想层面 制度层面
思想层面
器物层面
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1、并非中国社会自然演变的结果,在外部巨大压力下 (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 程 ),仓促借用西方文明,发起近代化运动; 2、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 个渐进的过程。 3、由社会性质决定 对待外来文明成果的态度: 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 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应批判地吸收外来文明。
社会生活的变 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 迁 大众传媒的变化和发展的史实,探讨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近代中国的思 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 想解放潮流 动的内容和影响;向西方学习、寻求 变革思想历程
高三历史第二Leabharlann Baidu复习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形 成 东 方 ( 落 后 ) 从 属 于 西 方 ( 强 大 ) 内 : 中 国 的 回 应 和 学 习 文明的进 一步碰撞 和交融 外 : 列 强 进 一 步 侵 略
政治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合作探究】
洋务运动秉承着“中体西用”的传统经世致用学说,大量引进 西方的科学文化、军事器具、教育制度,现代企业模式,……即 以计算性、技术性和专业性为核心的工具理性。……洋务运动失 败后,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意识到引进西方现代政治理念和 政治制度的迫切性,因此在西方现代政治理念的作用下,中国开 始了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共和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国民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即在现代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 (价值理性)作用下产生的具有理性性质的社会运动。…… 但是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中,由于不断接受和引进西方的现代化, 在价值理性不断实现的作用下,中国人生活中的合理性标准必定 会出现变化。
二、中国的回应与学习
腐朽落后,工具 清政府 被迫变革:“新政”“预备立宪” 北洋政府 2、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盲目排斥工业文明 3、资产阶级: 顺应潮流,学习工业文明,探索救亡富强的近代化道路 西方侵略加重了中国的灾难,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同时,也客观上进一步传播了先进的工业文明。
1、政府(统治阶级)
考纲
考纲解读、自主复习提纲
西方列强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 史实 史实、原因和影响
中国人民反抗 斗争与探索; 中华民族不屈 的斗争精神
社会生活史 (必修二14 、15、16
思想文化史 (必修三14 、15、16
义和团运动: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 命者的作用和局限性; 戊戌变法的背景、特点、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历史功绩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的 资本主义的曲 背景和影响;民族工业的特点;探讨 折发展 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近代的地 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