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白杨礼赞》导学案+同步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白杨礼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晕.圈参.天毡.子坦荡如砥.

虬.枝倦怠.开垦.恹恹

..欲睡旁逸.斜出积雪初融.秀颀.纵横.决荡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无边无垠:

不屈不挠: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

4、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一段文字(至少修改5处,不得超过7处)。

(1(2(3(4)调位号: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课文,还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画面的映称,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选录了许多著名的国内和国外的名著,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此外,每册书还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课外丰富的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说说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2、请同学朗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以

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组织文章的特点。

3、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了什么?

4、请同学们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根据课文内容概括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并阐述理由。

用“白杨树是的树,也是的树,因为”的句式表达。

(示例):白杨树是平凡的树,也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外形普通,在西北极常见,但是它有不平凡的精神品质,它有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写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二、背景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文章要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呢?

三、美点品读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通过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展现的。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小组交流讨论。同时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一步一步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

(3)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体会一下两种语气的区别。

(4)第8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有何区别?

四、链接生活

1、1943年,茅盾在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而创作的一幅《白杨图》上,题写了一首诗,再次突出白杨树的形象。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阅读理解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白杨树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诗中的白杨树形象与课文中的形象有哪些异同。

2、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仿照第7段用欲扬先抑的方法进行描写。

●水平自测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í liàn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chuí liàn() juàn dài()

2、黄土高原的特点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请从文中摘出三个四字短语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①色彩:②幅员:③地势:

3、上文在描写黄土高原中写到了“我”的情绪变化,请根据提示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由“雄壮”、“伟大”引起)—→(由“单调”引起)—→(由“树木”引起)

4、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妙处。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5、上文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枫叶礼赞》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枫叶礼赞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作者:叶孟。有改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