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 作用给予了重视。
•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 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 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 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 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 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 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 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 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 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 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第三章 政策分析模型和方法
二、精英模型
1、精英模型的理论来源:古典精英理论 2、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有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价值是 精英们决定的 (2)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并不是多数的被统治者 的代表。 (3)从非精英向精英的流动过程一定是缓慢而持续的, 以维护社会稳定并避免爆发革命。 (4)在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精英集团的看法 是一致的,并且致力于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精英们的 主流价值观 (6)活跃的精英们很少会受到冷漠的大众的影响。
一、理性模型及其批评者 1、广博理性模型:理性的决策者能够是始终能够坚持理性 化活动,在决策时能够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方 案,谋求自身的最大的社会利益。——”花最少的代价, 得到最大的成果“。(p49) 要点:(1)一个既定问题 (2)清楚目标、价值和要点 (3)列出所有备选方案 (4)预测执行该方案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5)比较优劣排序 (6)正确地选择最能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 面临的障碍:决策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人的理性是有 限的;人获得知识的能力有限;决策者往往存在着价值冲 突;决策者受到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制等。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方法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
在公共政策科学中,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是 分析的基础。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就是不断使用模型的过 程。公共政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 理性模型 精英模型 团体模型 系统模型 过程模型 制度模型 公共选择模型 博弈论模型 垃圾桶模型
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 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 斯密 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 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 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 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 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 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 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 (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 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 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 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 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 (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 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 深刻的意义。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⑴公共政策: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详解ppt课件
2019
-
5
关于制度的界定
康芒斯认为制度的概念是很难以准确界定的,在他看 来,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为的一系列准则或标 准。
科斯主要从产权交易规则、产权结构和经济组织形式 的角度界定“制度”。在科斯看来,制度就是指一系 列关于产权安排、调整的规则,制度就是“规则”或 组织形式,其外延非常广泛。
2019
-
13
公共政策的精英模型:
公共政策是那些具统 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 好与价值观的产物。领 袖人物按自己的价值偏 好作出政策选择,政府 不过是领袖们选择的政 策的执行机构,群众对 政策是麻木不仁的,舆 论不过是左右群众、宣 传政策的工具。
政治精 英
制定政策
国家行政机构
政策执行
社会民众(服从政策)
好。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
耗。
2019
-
23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是: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2019
-
24
输入完 全理性 过程需 要的所 有资源
1. 建立完 备的 具有权重的运 作目标
政策问题公共政策政府执行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利益集团17政治实际是各团体为影响公共政策所进行的相互斗争政治体系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以下途径调和团体之间冲规则目标手段落实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2019
-
1
公共政策典型的模型分类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 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源自渐进调适 政策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四)混合扫描模型(Mixed-Scanning)
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 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 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空间做深入、细 微的观察,“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用。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马奇(James G. March) 的贡献
(三)渐进主义模型(incrementalism model)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 提出。
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 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 际性的调适。
第三章 政策分析主要模型
五、小组意识模型
• • • • • • • • 小组意识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地选择信息。思考角度单一,看问题片面。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要么对成功做出过高估计,要么对困难悲 观失望。 4、对群体过分自信。盲目相信群体力量,加强了群体封闭性,忽 视外界影响。 5、很强的凝聚力。内部人际关系良好,有强大的向心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他们掌握的信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利益范围一致。甚至成长经历、所学专业、家庭背景等也一致。 小组的这些特征对决策构成极大的障碍,造成“群体狂想症”。
二、渐进决策模型
• 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 1、渐进决策与渐进政治相适应,民主政治特 点决策。 • 2、渐进决策也是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 3、渐进决策也是现行政策沉淀资本造成的。 • 4、渐进决策可避免严重的持久的错误。 • 有人批评渐进决策保守,压制创新,符合既得 利益者的追求。
三、综合扫描决策模型
五、小组意识模型
• 美国学者詹尼斯在《小组意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群体不良决策 的理论模型。他经过分析美国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参与决策的 群体成员总是把保持群体一致和创造和谐气氛作为目的,注意力 完全放在达到一致上面,而非方案自身的优劣,不能理智地分析 方案,造成决策失误。 • 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寻求一致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极为普遍的 行为心态,在凝聚力强的群体里表现更为突出,批评性意见难有 生存土壤,群体中一个成员如有异议,有人会自觉站出来,充当 心理卫士,如规劝无效,就加以排斥、嘲笑,甚至敌视。 • 现代决策依赖于小组决定,发挥集体智慧,但小组决定比个人决 定差劲很多。尼采说: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 小组来说,却成为一种规律。
一、描述与评价
• 描述性政策分析:对以往政策的历史分析,对 执行中的政策分析。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概述
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合乎逻辑地看问 题,有明确的目标,在决策过程中,对所有行 动方案不断比选,最终选出最佳方案)。
1 广博理性政策过程模型 (决策者—理性人)
明确整套运作的目标 及各自的重要性 明确 每一方案的 全部预期 收益和成本 比较 净收益, 选择净收益 最高的方案
问题(problems) 解决方案(solutions) 参与人员(participants) 决策的机会(opportunities)
5非理性模式—垃圾桶模式
垃圾桶模式认为,组织就像一个垃圾桶,四要素被随意地丢 进桶里,并混合在一起。决策取决于决策者不经意碰上四要 素遇合的结果,决策结果是未知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模型特征比较 模型的理论假设 手段与目的 认识论基础 政策制定的依据 广博理性模型 经济人、完全理性人 从目标到手段 实证主义 科学性、技术性 渐进模型 有限理性人 从手段到目标 后实证主义 政治性、价值性
行为与结构
民主与精英的取向 理论色彩以及与现实的距离
个体以及组织行为
精英化 理想性
结构、制度
民主化 现实性
积小变大看上去缓慢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性的变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30广博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特点模型特征比较广博理性模型渐进模型模型的理论假设经济人完全理有限理性人手段与目的从目标到手段从手段到目认识论基础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政策制定的依据科学性技术性政治性价行为与结构个体以及组织行结构制度民主与精英的取向精英化民主化理论色彩以及与现实的距离理想性现实性混合扫描模型基本政策整体政策情景第一部摄像机渐进政策政策细部或偏离部分第二部摄像机埃岂奥尼提出的混合扫描政策过程模型325非理性模式垃圾桶模式垃圾桶模式认为具有三项特征的组织目标偏好模糊目标实现方法模糊决策者具有流动性其决策常决定于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的四股力量streams即四要素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精品】 2018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
(
(
模型 , 是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 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公 共政策分析经常运用的是理论模型。模型建构的要求是, 模 模型要大致反映原型的本质,同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 型 抓住主要矛盾,使对对象的研究简化。坚持真实性与简 化性的对立统一,是衡量建立模型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
(
(
模型”, 说来都不陌生, 如电影电视中的军事作战沙盘. 城市建设中 的建筑沙盘. 飞行器模型等, 在现代生活中多见不解. 模型是现实的 部分化. 序列化. 简单化. 抽象化和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 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政策科学分析中, 模型 主指概念模型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 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 模 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结果 , 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在公共政 型 策分析中不断总结出来 .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 度, 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 第二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 程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程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学科 体系都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 策科学中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 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
一、传统(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 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 • 二)德洛尔的纯理论决策模型 • 三)对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25页PPT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公共政策模型
批评:
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 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 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中国经验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 过程模型
1、港、澳、台因素论 2、华人经济圈论 3、儒家文化圈论 4、伟大人物论 5、政府功能论 6、国际形势论 7、政策决定论
第二,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 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释。
第三,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 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三)精英论模型
现代政治精英论模型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 卡(Gaetano Mosca)和帕累托(Vifredo Pareto)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负责 社会收益的分配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 由民众决定的。
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模型 (Normative Optimum model)
这个模型以四个假设为基础,即最佳决策所起 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使认同理性增加理性过程得以实现;现代政府 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治诉求与要求变革的政 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的一种诉求 为主。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分为三大阶段 和17个小阶段。
✓ 公共权力机构赋予了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 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二)集团模型
✓ 美国政治学研究者莱瑟姆(Earl latham)从集 团这一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 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
✓ 他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 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试图获取 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 均势。
自考:《公共政策》笔记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概述
2
教学目的
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
政策过程模型
中国的政策过程(讨论)
3
第一节 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
阶段途径(/模式,stage model):把政策 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加以分别研究的途径
【阶段论者:坚持对政策过程进行阶段划分的学者】
阶段途径有很多称呼:步骤路径(step-bystep approach)、阶段性探讨框架( stage heuristic framework、也译阶段启发法)、教 科书途径(textbook approach)
发展与成熟阶段:琼斯五阶段论
1 2 3 4 5 • 问题认定 problem to government(分为:感知、定义、聚集、 组织、描述等环节) • 方案制定(细分为:酝酿、立法、拨款等环节) • 方案执行(包括组织、解释、应用等环节) • 方案评估(包括详述、测量、分析等环节) • 方案终结(细分为修改方案、终结政策等环节
问题(problems) 解决方案(solutions) 参与人员(participants) 决策的机会(opportunities)
5非理性模式—垃圾桶模式
垃圾桶模式认为,组织就像一个垃圾桶,四要素被随意地丢 进桶里,并混合在一起。决策取决于决策者不经意碰上四要 素遇合的结果,决策结果是未知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6
发展与成熟阶段:布鲁尔和狄龙六阶段论
• 创意/创议:制定目标,设计方案
• 估计/预评:讨论问题,提出方案
1 2
3
4 5 6
• 选择:讨论方南,选择方案
• 执行:制度实施规则,监控实施情况 • 评估:比较与判断绩效 • 终止:分析成本效果,改善或结束政策
《政策分析的基础》一书:确立了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理论基础; 对20世 纪7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过程的阶段框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汇总.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钱再见 : 《现代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陈庆云:《现代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 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 论与方法
• 主张:公共政策实现价值最大化,即选择达到最优方案。
• 过程
确定政策 问题
单一决策 目标
确定所有 决策标准
给不同的 标准分配
权重
最
开发全部
所有方案
佳
备选方案
优劣比较
方
案
局限性
• 决策目标是多元、相对、模糊的 • 人不是完全理性 • 信息有限 • 价值多元化 • 资源有限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Model of Bounded Rationality)
• 关注制度的属性,如何使人变 得好,重点在于制度的规范性 导向。(亚里士多德、霍布斯、 洛克、孟德斯鸠)
• 制度是既定的,静止的、外在 于人的。
• 公共政策必须在既有的制度框 架下运作。
• 研究对象:国家宪法,政治组 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等。
新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t Model)
何为模型?
模型,就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依据相似性 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
对象,对认识对象所做的抽象描述。
特点:
1 相似性与真实性 2 抽象性和简单性 3模拟性和关联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共政策模型
试验室模型
公共政策模型多为理论模型 也称为概念模型,指的是在 合理架设的基础上,将问题 抽象为一组概念或命题,按 照其内在逻辑和本质结构组 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相 似于原则的、结构严整的逻 辑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 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 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 的功能。
•3.理性化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代 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 •所谓理性化,从方法论上看,是指为着要达到一定 的目的、为着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或为着要应对一定 的事物,人们使用冷静的、头脑清醒的、客观的和 准确的计算,利用可能收集到的信息和统计数字, 对目的与手段加以分析,以求得到最佳、最适当的 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者有效地达成设定的 目标。
•(四)政治系统模型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同样也被应用于公共政 策分析。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治系统。政治系统 具有一般系统的全部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2.戴维· 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分析 框架。当它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称作决策的 政治系统模型。 •3.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 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 •这个模型的缺陷是与它的优长之处同时产生的,即 它是一个适于宏观分析的模型,优长之处是视野开 阔而宏大;不足之处是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 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
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些学者试图从公共政策与一定的社会因素,如制 度、集团、精英等的联系上,去构建揭示政策过程 的社会本质的理论模型。
•(一)机构——制度模型 •这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 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人们常常将一项政策的有 无、好坏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起来,自 觉或不自觉地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因果联系或相关 性。机构——制度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习惯性的思 维模式之上的一种分析模型。 •这种模型设定无论何种政策体系,政府权力机构都 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那些规范着公共 权力机构组织与个人的行为的各种制度,都必然影 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方式和执行方式,影响着政策 选择、政策内容和政策结果。
过程;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由此形成了一
系列理论分析的框架或者理论模型。
•(一)理性主义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 出理性的决策,即它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 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 成的一个分析途径,就被叫做理性决策模型或者决 策的理性主义模型。
•6.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命题。 •他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而 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意”的管 理决策和结果。 •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化,而满意 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后者才是现实 的。 •7.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成了能够 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方法以及电子计 算机等手段与方法,进行科学决策。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 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学者埃齐奥尼分别提出了 综合这两种模型的新的决策模型。 •1.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模型。 •(1)这个模型以四项假设为基础,即: •①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 •②这种过程对于在复杂的问题上,形成最佳决策所起的 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③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是在增加理性的过程得以实 现; •④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求变革的 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的一种诉求为主。
•(2)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和 17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决策前。 •内含:①处理价值问题; • ②认识现实环境; • ③认识问题; • ④调查、处理与开发资源; • ⑤设计、评估与重新设计决策系统; • ⑥分配问题、价值与资源; • ⑦确定决策战略。
•第二阶段:决策中。 •内含: • ①细分资源; •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的动作目标; • ③建立一套配合优先顺序的其他重大价值; • ④准备一套主要的政策方案 ; • ⑤对于各种不同方案利益与成本进行可靠的预 测; • ⑥在比较预测的成果后,建立各种不同方案所可 能得到的利益需要的成本,并择定最佳方案; • ⑦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4.理性主义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中的应用, 就形成了理性决策模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 其主要体现为: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 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 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 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 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 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 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6) 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 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 案。
四、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呢?
•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
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 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 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
•(3)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要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 合理的、法制化的竞争规则。 •(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 的集团的利益,随着各集团的力量和影响的消长, 公共政策将变得有利于其影响增加的那些团体的利 益,而不利于其影响下降的那些团体的利益。
•5.集团模型给我们的启示: •(1)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使我们能够窥视 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 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 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 •(2)集团模型所受到的批评有这样几点: •第一,它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 的能动因素的同时,看来是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 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作用。 •第二,“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 团决策模型无法解释”。 •第三,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 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第三阶段:决策后。 •内含: •①激励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政策; •③政策执行后的评估。 •(3)德洛尔的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烈的开放性和包 容性,它指出判定政策是否最佳的有效方法,在于 不同的分析者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经由坦诚、自由的 讨论而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
•2.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1)混合模型在概念上希冀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 策视野,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 入政策核心问题; •同时,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 力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 策焦点,以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 。 •(2)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角 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 节;第二种摄像机对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 不观察已为多角度摄像机所观察的地区。混合扫描 模型要求决策者将这“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 用。
•(二)集团模型 •1.政治学研究中的集团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戴 维· 杜鲁门系统化的;后来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 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 析的集团模型。 •2.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 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政府的作用 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则,平衡各种利益 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 。 •3.这里的“集团”指的是:个人基于共同的态度或 利益而形成某种集合,集合在一起的人们向其他群 体或组织提出要求,并为这种要求得以实现而采取 一致性行动,这是就形成了利益集团。
第三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一、模型的含义
•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 真)。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 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 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所 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 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 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三)精英模型 •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 累托,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经由美籍奥地利 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进行民主的改造,逐步地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
•2.由以下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在用于公 共政策分析时,就被称作决策精英模型 。这些命题 由戴伊和齐格勒梳理,包括: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 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 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解 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它能够 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 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 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 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 序。
•2.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 人被赋予以下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 排列出优先次序。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 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