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肢体病总结

经络肢体病总结
经络肢体病总结

经络肢体病总结

痿病痹病

概念指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或气血阴精不足筋脉失养而致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

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

证。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病证

沿革1本病名首见于《内经》,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

2《丹溪心法》明确提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

而用风药”,并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

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为“虎潜丸”

3《临证指南医案》提出本病为“肝肾肺胃”

四经之病.1论述始见于内经

2.《金匮要略》历节,属于本病范畴,提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方剂

3.《备急千金要方》首载独活寄生汤

4《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治疗。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

病因病机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内伤。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令“肺热叶焦”,不

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成四肢肌肉筋脉

失养,痿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五脏

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蹵”之谓也。

肺热叶焦——是指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

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外感湿邪/脾失健

运,内生湿热

3.脾胃亏虚,精微不足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体质/久病/房劳/脾

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损伤肝肾

5.痰瘀阻络,筋脉失养

1.风寒湿热,侵袭人体

2.痰瘀交结,痹阻经络

【病机关键】邪气壅塞,气血凝滞,脉络不通

病位肌肉筋脉,但关乎五脏,尤以肝肾肺胃最为

密切

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有虚有实,一般是热证、虚证居多,

诊断1.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2.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或有反

复发作史者。缓慢起病,或急性发作者。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

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

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其病情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有关

2.临床特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是痹病的证候特征

行痹:或游走疼痛,恶风寒痛痹:痛剧,遇寒则剧,得热则缓

着痹: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肢体麻木热痹:肢节红肿热痛,筋脉拘急

尪痹: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甚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沉紧、沉细、

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检查

鉴别VS痹病、偏枯

辨点1.辨虚实2.辨脏腑1辩病邪风寒湿热 2.辨虚实 3.辨痰瘀

治则基本原则: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

不妄用风药祛邪活络,缓急止痛,后期应该配伍补益正气之剂

分型1肺热叶焦——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清热燥湿,通利筋脉——加味

二妙散

3.脾胃亏虚——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

白术散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

潜丸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

4.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

5.尪痹——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独活寄生汤

6.心痹(气血亏虚)——益气养心,温阳复脉——炙甘草汤加减

痉证颤震腰痛

概念痉证是指筋脉失养或热甚风

动,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

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

称为“痓”凡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

生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

表现的一种病证

凡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

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

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

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一类病证

沿革 1.本证首见于内经

2《金匮要略》提出用瓜蒌桂

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作

为治疗痉证的主方,其中使

用大承气汤一法,实为后世

温病学治疗“热甚致痉”的

先导

3王清任则认为痉证与气虚

血瘀有关

4中医尚有瘛瘲一证名,瘛瘲

即抽搐清·张璐《张氏医

通·瘛疭》说:“瘛者,筋脉

拘急也;疭者,筋脉弛纵也,

俗谓之抽。”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

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

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

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

瘀、虚所致,导致肝之虚热或实热,

脾胃虚弱,心肾虚衰,或夹痰、夹

瘀,实热积滞等,并载列相应的治

疗方药十余首。

1.《诸病源候论》提出了外伤

与劳伤的病因,分为卒腰痛与

久腰痛

2.《医学衷中参西录》从肝肾

论治

病因病机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感受风寒湿热之

邪,邪壅经脉,或热甚风动

而致痉

内伤——热甚于里,热极生

风消灼津液,阴虚风动

气血亏虚,筋脉失养病久

入络,瘀血内阻

1.邪壅经脉

2.热甚风动

3.阴虚血少

4.瘀血内阻

【基本病机】筋脉失养或热

甚风动筋脉失养——邪阻

筋脉,阴虚血少,热甚伤阴

热甚风动——热邪引动肝

风;热结阳明;邪热内陷营

实——风阳内动,痰热动风,瘀血

挟风虚——髓海不足,气血亏虚

1.风阳内动实:阳气内郁,化热

动风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2.痰热动风实:肺脾肾亏虚,痰

浊内生虚:肝热化火,痰热互阻,

风火交盛

3.瘀血挟风年老体弱,髓海不足

或气血亏虚,气虚血不行,日久成

瘀+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4.髓海不足肾精不足——髓海失

充,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所

5.气血亏虚心脾气血亏虚,气血

生化乏源——筋脉失去濡养

【病机关键】髓海失充,筋脉失荣,

肢体失控

1.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留着腰部——气血运行不

畅,阻遏经脉

2.气滞血瘀——跌扑闪挫、久

病入络、体位不正——瘀血留

3.肾亏体虚——肾精亏损,无

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肾虚关键所在

病位筋脉。属肝所主,与心、胃、肾有关脑髓,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肾为本,

脾为根,肝为标)

腰部、与肾,足太阳。足少阴,

任督冲带等经脉密切相关

病性

诊断1、起病突然,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

主要特征

2、外感引起者,起病前多有

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内

伤所致者,常有素体虚弱,

发作抽搐史,或有失血过多,

或有汗吐下等病史

3、血液常规,血生化,脑脊

液检查,头颅CT等有助于

诊断1.具有肢体颤抖,或头部摇动等特

定临床表现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

部震摇大动,肢体颤动不已,不能

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

步履慌张,表情淡漠,呆滞,口角

流涎

2.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3.起病隐袭,逐渐发展加重,不能

自行缓解

4.测血压、查眼底、头部CT、MRI

等有助于检查

1.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髂嵴以

上统称腰部,凡以此部位一侧

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

即为腰痛

2.其疼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

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

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

适,或痛如锥刺,按之痛甚

3.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以

及劳损等病史

4.必要时拍腰部X线正侧位

片,并作尿常规、血沉、抗’O’,

类风湿因子、

鉴别1痉证与癎证的鉴别2.痉证

与厥证的鉴别3.痉证与中风

的鉴别4.痉证与颤证的鉴

别:5.痉证与破伤风的鉴别

VS瘛瘲脑萎

辨点辨外感与内伤辩虚实 1.辩标本本:脑髓失充,气血亏虚

为本标:风火、痰热、瘀血

2.察虚实本虚标实,临床多虚实夹

杂之证辩外感内伤辩表里虚实

治则急则治其标,首先止痉。再根据病因论治。因于风寒湿

热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三

大法则

实——祛邪活络(风寒湿热

瘀)虚——补肾壮腰,兼调气

血虚实夹杂——补肾兼顾祛

邪,或者反之

分型 1.邪壅经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清肝泻火,熄

风潜阳——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甚——清胃泄热,熄

风止痉——白虎汤加味

4.心营热甚——清心凉营,开

窍止痉——清营汤送安宫牛

黄丸

5.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

风止痉——大定风珠

6.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养

筋缓痉——八珍汤加味

7.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

窍止痉——通窍活血汤1.风阳内动——育阴潜阳——六味

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

2痰热动风——清热化痰熄风——

导痰汤(二陈汤+南星、枳实)

3.血瘀风动——活血化瘀,熄风定

痉——通窍活血汤+天麻、全蝎

4.髓海不足——补肾填精——鬼

鹿二仙胶

5.气血亏虚——补养气血,熄风定

颤——八珍汤

1.寒湿腰痛——散寒除湿,温

经通络——甘姜苓术汤(肾着

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

筋通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

气止痛——身痛逐淤汤

4.肾虚腰痛——温补肾阳,滋

补肾阴——左归丸/右归丸

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

蛾丸(胡桃、补骨脂、杜仲)

肢体经络病症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 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患者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着痹。其病机为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其代表方为薏苡仁汤。本方健脾祛湿,发散风寒。故C为正确选项。 2.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黧黯,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双合汤√ C.独活寄生汤 D.蠲痹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痹证之痰瘀痹阻证。其病机为痰瘀互结,留滞肌肤,痹阻经脉。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其代表方为双合汤。本方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故B为正确选项。 3.患者女性,4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年,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薏苡仁汤 B.羌活胜湿汤 C.双合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解析:根据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等症状,可辨为痹证之寒热错杂证,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薏苡仁汤为治疗痹证之风寒湿痹证的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为治疗痹证之风湿热痹证的代表方,双合汤为治疗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的代表方。 4.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四妙丸√ B.知柏地黄丸 C.肾着汤 D.妙香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湿热腰痛。其病机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其代表方为四妙丸。本方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故A为正确选项。 5.患者男性,62岁,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平素时有腰痛。近一年来腰痛加重,酸软疼痛,喜揉喜按,腿膝无力,面色潮红,心烦,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辨证是 (分数:2.00) A.寒湿腰痛 B.湿热腰痛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2.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2 1 钟某,女,30岁。产后受寒,肢体关节疼痛不移,以肩、膝关节为甚,得温痛减,关节不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而弦,其治法是 (A)祛寒为主,活血通络 (B)温肾健脾,活血祛瘀 (C)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D)渗湿通经活络 (E)祛风通络,补气养血 2 孙某,女,38岁。症见关节肌肉酸痛,时轻时重,涉及全身数个大关节,活动后疼痛加剧,阴雨天更甚,舌苔薄白,脉濡缓。其首选方剂是 (A)乌头汤 (B)防风汤 (C)薏苡仁汤 (D)独活寄生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 姚某,女,45岁。患者体型偏瘦,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现症见: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首选方剂是

(B)身痛逐瘀汤 (C)白虎加桂枝汤 (D)独活寄生汤 (E)双合汤 4 董某,男,47岁,渔民。自诉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1个月。症见多个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梭状变形,晨起僵硬,四肢肌肉萎缩,肘膝屈伸不利,疼痛夜间痛甚,遇寒加重,舌紫黯,脉弦涩。其证型是 (A)痛痹 (B)行痹 (C)着痹 (D)痰瘀痹阻 (E)肝肾两虚 5 杨某,男,66岁。患痹证日久不愈。现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肘膝不得伸,舌质黯红,脉细涩。首选方剂是 (A)乌头汤 (B)身痛逐瘀汤

(D)独活寄生汤 (E)桃红饮 6 罗某,男,46岁。3天来发热头痛,阵发性全身抽搐,四肢及颈项强直,牙关紧闭,经治疗仍未缓解,伴有腹部隐痛,时有呕吐,大便不爽,口苦,舌质红,舌苔腻。诊断为 (A)头痛 (B)痫证 (C)呕吐 (D)腹痛 (E)痉证 7 刘某,男,52岁。症见项背强直,口噤不语,时有抽搐,伴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紧。病前无创伤病史。其首选方剂是 (A)葛根汤 (B)玉真散 (C)解肌汤 (D)栝蒌桂枝汤

肢体经络疾病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名词解释 1.痹证2.痉证3.痿证4.颤证5.腰痛 二、填空题: 1.痹证的发生与、、及等有密切关系。 2.痹证的辩证,一是要辩,二是要辩。 3.痹证治疗应以为基本原则。 4.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证治疗原则为,。 7.痉证是以,甚则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 8.痿证辩证,重在辩,审标本虚实。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证,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痹病初起的主要症状 A.疼痛B.痿弱无力C.酸楚D.重着麻木 2.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肿胀,痛有定处,手足困重,肌肤麻木,苔白腻,脉濡缓。此属痹病中的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3.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舒,筋脉拘急,伴发热、口渴心烦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热利湿,通络止痛B.清热通络,祛风除湿C.清热解毒,养阴止痛 D.清热化湿,活血止痛 4. 防风汤治疗何型痹病最佳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5. 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内经》对于痉病的病因以何立论 A.外风B.外寒C.外燥D.外邪 11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急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四肢震颤 12.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3.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D、有无外感 E、关节肿与不肿 2、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6、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7、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二、A2 1、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白虎加桂枝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三、B 1、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一、A1 1、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疗痿证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E、张子和 2、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可见 A、汗出如油 B、口噤不开 C、舌体瘫软 D、口张目瞪 E、神昏谵语 3、痿证与痹证的主要鉴别点为 A、是否肌肉瘦削枯萎 B、有无关节肿大变形 C、有无肢体关节疼痛 D、肢体能够随意运动 E、是否关节屈伸不利 4、痿证的病理特点是 A、实证为多 B、寒证为多 C、热证为少 D、虚证为少 E、虚证为多 5、痿证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温毒 B、湿热浸淫 C、饮食毒物所伤 D、久病房劳 E、寒湿侵袭 6、痿证又称 A、厥证 B、痹证 C、瘘弱 D、痿躄 E、痿软 二、A3/A4

1、患者男性,36岁,双下肢痿软无力5年余,逐渐加重,腰膝酸软,不能久立,腿胫大肉渐脱,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1> 、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辩证的证候为 A、脾胃虚弱证 B、肝肾亏损证 C、脉络瘀阻证 D、肺热津伤证 E、湿热浸淫证 <2> 、采用的治疗方剂为 A、虎潜丸 B、归脾汤 C、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D、知柏地黄丸 E、生脉散 <3> 、该患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B、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C、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D、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E、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4> 、若阳虚畏寒,可加用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四君子汤 2、患者,女性,21岁,双下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4年余,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 、根据患者的症状本病当诊断为 A、痹证 B、痿证 C、偏枯 D、中风 E、痫证 <2> 、治则为 A、健脾和胃,舒筋活络 B、补益脾气,祛邪通络 C、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D、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E、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3> 、代表方为

人体12条经络

人体12条经络 1.胆经(运行时间:23:00——1:00)称为子时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期,必须休息。 2.肝经(运行时间:1;00——3:00)称为丑时 此时是肝经运行时期。必须休息,因肝在此时起到解毒,过滤血液毒素的作用, 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休息经常熬夜对肝不好,易患肝炎,广东人由于夜生活过渡 丰富10个人当中9个人得肝炎。 3.肺经(运行时间:3;00_____5:00)称为寅时 此时是肺经运行时` 4.大肠经(运行时间:5;00——7:00)称为戊时 此时是大肠经运行时,此时排大便最好。即使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醒来,内分泌功能活跃,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舒缓为好。 5.胃经(运行时间:7:00_____9;00)称为晨时 此时是胃经运行时,一定要吃早餐养胃。但此阶段心脑血管病易发作,最佳运动练瑜珈。9点期间痛感和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好时期。 6.脾经(9:00____11:00)称为shi时 此时是脾经运行时,开始消化。如果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这时而不是午饭后,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7.心经(11:00——13:00)称为午时 此时是心经运行时,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8.小肠经(13:00——15:00)称为未时 此时是小肠经运行时。13:00为午休的最佳时间。14:00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9.膀胱经(15:00____17:00)称为深时 此时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这有利于保持精力。 17点是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于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 10.肾经(17:00——19:00) 此时是肾经在运行时。18点是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1.心包经(19:00——21:00)称为戍时 此时是心包经运行时。19点做护理皮肤,各种营养面模会带来最大的好处。服用各种药物吸收也最好。20点看看画册,书,试试新衣服对调节精神最好。因为此时对美的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经络病症)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筋络病症) (一)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日轻夜重,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得热,得按可减,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顽痹 1、尪痹(痰瘀阻络)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补肾散寒,活血通络------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续断、补骨脂、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桃仁、当归、乌蛇 2、气血亏虚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 (二)萎证: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痿——指肢体痿弱不用。 辟——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 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 心烦口渴, 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清热润肺, 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发热, 胸闷 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质红, 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腹胀,面浮, 面色不华,气短, 神疲乏力。舌质淡有齿印, 苔薄或腻。脉细弱---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 下肢痿软无力, 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下肢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2、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3、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6、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7、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E、关节肿与不肿 二、A2 1、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三、B 1、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汇总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一 )A 型题 1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伤寒论》 C ?《内经》 D ?《诸病源候论》 E ?《证治准绳》 2?根据病因,最早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内经》 C ?《伤寒论》 D ?《外台秘要》 E ?《济生方》 3?首先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的是何医著 ( ) A ?《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 4 将痉证概况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 ( ) A -吴鞠通 B ?华鈿云 C ?王清任 D ?张景岳 E ? 朱丹溪 5 ?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景岳全书》 B ?《医学明理》 C 《临证指南医案》 D 《温病条辨》 E ■ 《医林改错》 6 ? 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 血, 血行风自灭” , 这种治则首载于 ( ) A -《医宗必读?痹》 B ?《济生方?痹》 C ?《外台秘要》 D 《证治准绳》 E ■ 《金匮要略》 7 ?对膝关节肿大称为 “鹤膝风”的医著是( ) A ?《外台秘要》 B ?《济生方?痹》 C ?《格致余论》 D ?《证治准绳》 E ?《诸病源候论》 8?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 ?局部灼热红肿 B ?痛不可触C ?得冷则舒D ?肌肤麻木不仁 E ?游走性关节疼痛 9?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行痹 B ?风湿热痹 C ?痰瘀痹阻证 D ?肝肾两虚证 E ?痛痹 10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 ) A ?防风汤 B ?双合汤 C ?薏苡仁汤 D ?乌头汤 E ?宣痹汤 11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 ( ) A ?皮痹 B ?心痹 C ?肌痹 D ?筋痹 E ?骨痹 12 ?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 ) A ?活血化瘀止痛法 B ?补虚止痛法 C ?祛风散寒止痛法 D ?搜风止痛法 E ?清热消肿止痛法 13 ?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 燥,脉滑数,证属 ( ) A ?行痹B ?着痹C ?风湿热痹D ?痛痹E ?痰瘀痹阻证 14 ?着痹的代表方是( ) A ?三仁汤 B ?薏苡仁汤 C ?宣痹汤 D ?四妙散 E ?二妙散 15 ?痹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 ) A ?肢体活动情况 B ?有无肌肉萎缩 C ?痛与不痛D ?有无外感E ?关节肿与不肿 16 ?补血荣筋丸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痰瘀痹阻证 B ?风湿热痹 C ?痛痹 D ?着痹 E ?肝肾两虚证 17 ?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 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下列何方 ( ) A ?双合汤 B ?独活寄生汤 C ?金匮肾气丸 D ?宣痹汤 E ?补中益气汤 18 ?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剧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 数,宜选用 ( )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填空题: 1.头痛的治疗原则当为————、————。 2.外感头痛以————、————、————为特征。 3.痹病者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多预后不良。 4.痹病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者,此为————。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病常以————为本,以————为标。 7.痉病属————范围,治疗上————是其大法。 8.痿病在临床上一般以————证、————证居多。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病,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治疗腰痛时除散寒祛湿、————、————、————外,多配————的药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少阳经头痛部位多在( ) A.额部及眉棱骨 B.头后部下连于项 C.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 D.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2.阳明头痛引经药为下列哪组( ) A.羌活、蔓荆、川芎 B.葛根、白芷、知母 C.柴胡、黄芩、川芎 D.吴萸、蒿本 3.大凡肝阳所致头痛,其疼痛性质多为( ) A.胀痛 B.跳痛 C.刺痛 D.掣痛 4.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疗 最佳选方为( ) A.小半夏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归脾汤 D.六君子汤 5.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1.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C.右归丸 D.大补元煎 12.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 ) A.右归丸 B.左归丸 C.青娥丸 D.《金匮》肾气丸 三、多项选择题:

(精)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一、A1 1、痉证之邪壅于经络证寒邪较甚的可用 A、羌活胜湿汤 B、防风通圣丸 C、葛根汤 D、荆防败毒散 E、桂枝汤 2、痉证治本以哪项治疗为主 A、舒筋解痉 B、清热祛湿 C、熄风镇痉 D、滋养营阴 E、活血化瘀 3、痫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为 A、有无神识丧失 B、是否突然发作 C、发作后有无后遗症 D、发作持续时间长短 E、有无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症状 4、痉证的病理性质有哪两方面 A、虚实

C、阴阳 D、表里 E、脏腑 5、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吴鞠通 D、华岫云 E、王清任 6、指出:“方书皆谓感受风湿而致,多用风药,予细详之,恐仍未备,当作气血内虚,外物干之所致。”的医家为 A、吴鞠通 B、朱丹溪 C、华岫云 D、张景岳 E、巢元方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痉证的症状特点 A、项背强直 B、四肢抽搐 C、口吐涎沫 D、角弓反张 E、甚至口噤

8、“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出自于 A、《医学明理·痉门论》 B、《素问·气厥论》 C、《灵枢·经筋》 D、《素问·至真要大论》 E、《张氏医通·瘛疭》 二、A3/A4 1、患者男性,73岁,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1>、该病属 A、中风 B、癫证 C、痫证 D、颤证 E、痉证 <2>、该证的治法为 A、扶风散寒,燥湿和营 B、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C、清肝潜阳,息风镇痉 D、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E、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3>、该病证的首选方为

B、乌头汤 C、羚角钩藤汤 D、白虎汤 E、清营汤 <4>、若患者出现口苦苔黄,则加 A、龙胆草、栀子、黄芩 B、黄连、菊花 C、白芍、生地 D、石膏、生地、麦冬 E、大黄、芒硝 2、患者女性,10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1>、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证候为 A、心营热盛 B、肝经热盛 C、邪壅经络 D、痰浊阻滞 E、阳明热盛 <2>、其治则为 A、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B、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C、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方歌

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1. 风寒湿痹 (1)行痹 防风汤12:防风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肉桂黄芩当归葛根茯苓枣秦艽。 (2)痛痹 乌头汤5:芍药黄芪麻黄甘草皆三两,五粒川乌煮蜜匀。 (3)着痹 薏苡仁汤12:薏苡仁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生姜,川乌苍术防风甘草独活羌活。 2. 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5:白虎汤4(白虎粳米石膏知母甘草)+桂枝 宣痹汤9:宣痹赤小豆滑石防己,蚕沙杏仁连翘半夏栀子薏苡仁。 五味消毒饮5: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 犀黄丸5:犀黄丸内麝香黄米饭,没药乳香加牛黄。 3. 痰瘀痹阻 双合汤12:双合桃红四物6(四物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集,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加白芥竹沥齐。 4. 肝肾两虚 补血荣筋汤8:补血荣筋肉苁蓉,牛膝天麻与鹿茸,木瓜熟地菟丝子,五味子培补筋骨舒。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阳和汤7:白芥子麻黄炮姜炭生甘草熟地鹿茸肉桂。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二、痿证 1. 肺热津伤 清燥救肺汤9:清燥救肺人参甘草枇杷叶,桑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胡麻仁。 2. 湿热浸淫 加味二妙散7:防已当归萆薢入,黄柏龟板牛膝苍术。(二妙散2:黄柏、苍术) 3. 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散11:人参茯苓白术异功薏苡仁,山药甘草白扁豆砂仁桔梗莲子肉枣。 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4. 肝肾亏损 虎潜丸9:虎潜丸大补(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陈皮锁阳白芍干姜煮。(虎潜丸中猪脊髓为虎骨。)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5. 脉络瘀阻 圣愈汤6:圣愈汤有党参(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随。 补阳还五汤7:补阳还五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黄芪地龙。 大黄?虫丸12:大黄?虫黄芩芍药桃仁,干地黄杏仁干漆蛴螬,虻虫水蛭和甘草,祛瘀生新功独超。 三、腰痛 1. 寒湿腰痛 甘姜苓术汤4: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湿热腰痛 四妙丸4:四妙苍术黄柏临,牛膝加薏苡仁。 3. 瘀血腰痛 身痛逐淤汤12:身痛桃仁红花甘草当归川芎,香附五灵脂秦艽羌活没药牛膝地龙。 4. 肾虚腰痛 (1)肾阴虚 左归丸8:左归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六味三泻除。(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 知柏地黄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知母、黄柏 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 杜仲丸11:杜仲龟甲猪脊髓枸杞子,黄柏知母五味子当归,芍药黄芪补骨脂。 (2)肾阳虚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青娥丸4:青娥胡桃肉大蒜头,补骨脂杜仲丸。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补髓丹5:补骨脂杜仲鹿茸,没药胡桃肉。

(整理)3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1、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痹病

1疾病介绍 2病因病机 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邪入侵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热湿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感受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粘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风、热均为阳邪,风胜则化热,热胜则生风,狼狈相因,开泄腠理而让湿入,又因湿而胶固不解。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串,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3临床表现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计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喜冷敷。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屈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4诊断与鉴别 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患病。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鉴别诊断 痿病肢体痹病久治不愈,肢体关节或因痛剧,或因屈伸不利,或因变形而活动减少,肌肉废用而渐萎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临床上也有既有肢体肌肉萎弱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辨证论治。 5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