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媒介公信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媒体伦理
专题一:媒体公信力
1、媒介公信力概念:
●(以受众的媒介期待为出发点)公众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
之间的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

●本质:受众对媒介的评价。

受众接触某一媒体长期、大量的资讯,是以“格
式塔”形式储存在记忆里,然后以整体思维或总体印象方式来评判这一媒体的信誉度,媒介公信力实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美誉度的延续、叠加和累计,最后表现在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上。

2、公信力: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观察相比较,我国的大众媒体在当下具有普遍较高的公信力水平,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之一是我国媒体的体制传统。

在这一体制下,公众对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的信任往往与政治权威的信任纠结在一起,是对媒体政治身份的信任(喻国明、张洪忠,2007)。

3、社会功能:
●媒体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媒体与其他社会建制
之间的认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媒体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媒体被定义为公权力的”看门狗“,因此与政府之间保持着一种表演性的对抗关系,以体现其监督政治运行的功能。

●我国媒体功能定位呈现主线清晰、稳中有变的特点。

其中清晰的主线是,作
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媒体担任的政府代言人的角色始终不动摇(喻国明,2005)喻国明等指出,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众的媒介公信力的考评存在着权力和专业取向两者并存的状况。

●未能履职的后果:对媒体认同的流失直接影响人们对其可信度的评价。

4、公众对媒体评价的方式:通常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

就构成认知而言,这种体验包括两方面,1.社会生活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规范性语言表达;2.在多元分层社会,各群体都期望在公共和政策话语建构的过程中,媒体能代表他们所属的阶层发声并维护其利益,成为判断媒体是否反映不同阶层利益的参考(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它们如何呈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总体媒体没有很好地代表弱势群体,相反,媒体对优势群体过分呈现)媒介公信力与他是否呈现社会各阶层利益有关。

5、媒介公信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偿新闻偏见
●虚假报道难禁
●不良广告泛滥
●低俗之风越烈
●媒介失语时发
6、媒介公信力影响因素特征分析(靳一,2006)
●为老百姓说话的媒体更可信
●“专业主义”让位于“社会关怀”
●“媒介操守”“新闻技巧”成为公信力评价次要标准
●媒体与官方的关系成为最大分歧
7、提高媒介公信力对策:
●机制:建立健全新闻媒介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
●政府:加大政府信息的开放力度;严把舆论关,坚持“三贴近”
●媒体:提高媒体自身素质
8、公信力评价是否越高越好
●什么效果
积极影响:公信力似乎能够激发公民对新闻信息的批判思考意识,对于不可信的媒体,受众通常采取不思考的策略,只有对于可信媒体的信息才会深度处理新闻信息;
消极影响:越信任,越依赖于权威,而信任媒介和信任政府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于是造成了一种公民社会参与的无力感,即政治犬儒主义情绪。

●什么媒介
对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评价和依赖会导致不同的效果,这主要可归因于媒介内容生产机制的差异和媒介技术的特点。

由于传统媒体具有较完善的舆论引导机制,从新闻内容的倾向性上来讲,更注重平衡报道,甚至偏向正面报道与宣传,而互联网上多元、分散的=和草根的消息,使爆料、揭黑、揭秘成为了网络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的对比形成了我国媒介生态的一个二元体系,即官方vs民间,正面导向vs负面导向。

专题二:犬儒主义
一、犬儒主义:传媒文化的大忌
●引言:媒体呈现闹剧化、一味迎合观众的现象,滥用格调低俗的词语来吸引
公众眼球,甚至不惜制造假新闻来达到轰动效应。

大众传媒这种游戏人生的表现方式,充分体现出其犬儒主义的倾向。

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值得被严肃对待的,用游戏人生的方式制造文化产品,对现实或愤世嫉俗、冷嘲热讽,或难得糊涂、玩世不恭,这种话语秩序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传媒文化界道德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虚无主义感,我们必须警惕传媒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

●含义: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从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到照单全收。

愤世嫉俗变成玩世不恭。

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

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颁发改变它所不相信的世界。

●产生:现代犬儒主义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弱小的个体和社会强权之间的张力。

专制使人变成犬儒。

由于个人在现代社会的渺小,极易导致现代犬儒现象的产生。

由于相信个人根本没有能力来改变现存的世界或社会现实,现代犬儒主义就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转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反抗的清醒,甚至是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现代犬儒主义特征:
表面上他们表现为不相信正统所宣传的一切东西,并导致了某种普遍的怀疑 怀疑主体导致行为上信仰缺失、政治冷漠、玩世不恭和对现实社会冷嘲热讽 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的物欲诱惑,以及对现代消费主义的追求,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行不一致”,即“说一套做一套”
“言行不一致”进一步消解了犬儒主义对现实社会的反抗和清醒的认识,进而使他们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在行为上甚至表现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浪形骸,从而完全抛弃犬儒主义自身道德追求和处世哲学
●传媒文化中犬儒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新闻报道:娱乐报道彻底地娱乐化使新闻丧失作为社会公器所导向的健康思维和人文关怀。

对丑的事物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带来的不只是反思,可能是对现实的失望和被颓废笼罩的气息。

影视作品:犬儒主义是一种通过幽默或厌倦尘世的方式来抑制焦虑在情绪上影响的模式。

它导致了滑稽作品的出现(吉登斯)
二、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犬儒主义根源及形式
1、根源:
●经济与阶层:经济的多元化造成社会阶层的多元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原有的社会整体格局出现重新的整合。

原来在经济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工人阶级,随国企改革深入下岗,从企业主人沦为“弱势群体”;原来被改造的知识分子随着对知识的尊重,“臭老九”变成香饽饽,乃至社会精英。

这种身份转化带来的巨大反差和利益分化强化了人们阶层认同感,导致社会阶层自我意识被唤醒。

与此同时国家社会的二元分化格局未完全确立,社会的发展还不充分等为犬儒主义提供滋生的土壤。

●市场逻辑,民生问题: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崛起,民生改革问题矛盾突出
●利润与效率主球,超越终极关怀:“技术理性”低程度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会
中,现实失去了意识形态的道义支撑。

大中对缺乏支撑的现实却又无力改变,这种无力感不可避免的表现为对整个公众生活包括政治和公共道德的冷漠。

2、主要特点和形式
●意识形态话语的表演华为权势犬儒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知”与“行”的分裂是犬儒主义的表征。

中国犬儒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体制”的色彩,而作为体制性犬儒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权势犬儒主义体现为话语霸权,也即强势犬儒。

而“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犬儒,在于他们所宣讲的那套理论和原则仅仅是维护权力的手段及镇压反抗的借口而已,至于相信与否无关紧要。

对于“权势精英”来说,上层的犬儒主义通过各种已知的谎言(往往有冠冕堂皇的“概念”,如“与国际接轨”)等来控制被控制者,用“说一套做一套”来维持其施政行为的合法性,犬儒主义日渐成为一种对付普通老百姓的手段。

●少数犬儒化知识分子精英掌握话语权
部分知识精英依靠学术诚信和道义良知完成了知识、权力和金钱的结盟以及私人资本积累,但却无法为社会和大众提供高品位的文化产品。

他们更多时候为某些利益集团充当“御用文人”的角色,心甘情愿地摇旗呐喊,误导舆论,赚取更多的市场利益。

犬儒化精英们在涉及公共领域的话题中有时会呈现一种关爱人的面目,但这
种“关怀”中,人们看到的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的关爱。

道德乃至信仰的功利化成为弱势犬儒主义发泄对现实不满的主要方式
政治犬儒主义:受访者陈述三个观点“普通老百姓人微言轻,没有必要表达自己意见”、“普通人的意见对社会问题的处理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很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