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实例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跨文化管理( TRANSCUL TU REMANA GEM EN T) , 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 CROSSCUL TU RE MANA GEM EN T) , 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实例剖析

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以来的罢工风潮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2005 年1 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后,来自双龙工会的反对罢工浪潮始终没有停息,在并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汽先后经历了三次双龙工会罢工,缺乏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上汽饱受双龙罢工事件的困扰。双龙工会几次罢工是否与收购案有直接的关联,与文化冲突是否也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跨文化视角分析,可以将上汽双龙工会频频罢工的原因归纳如下:

诚信缺失且不兑现承诺

自上汽收购双龙到2005年底,上汽没有兑现上汽收购之时合同中对双龙作出的投资双龙的承诺,这是双龙举行第一次罢工的直接原因。在跨文化管理中对他人诚信,得到他人的信任是跨国经营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成功整合的基石。上汽既然已作出承诺,也已签署合同,就应该遵守合同,这是诚信的象征。上汽如果不完全兑现承诺,劳方当然有理由通过罢工来维权。对此,上汽不仅理亏而且也失去了双龙对它的信任,这就成为上汽收购双龙后首次致命的败笔。

(二)措辞含糊

为平息2005 年年底的双龙罢工,上汽于2006 年初公布了上汽双龙中长期战略规划,称到2010 年累计投资约25 亿美元用于新车及新技术研发、增设工厂、扩充营销网络等,斥巨资给双龙未来描绘美好前景的同时,也为上汽买来了“人心”。上汽此举虽然暂时平息了罢工,但也反映出双龙开始怀疑上汽在韩国投资的诚意。早在收购之前韩国双龙工会就担心上汽入主会将双龙的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而影响双龙工人的就业。对此上汽的领导层未作出明确的表态,双龙的罢工正源于此方面的担心。

三)忽视中韩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一文化特征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管理理念。虽然两国的民族文化同属集体主义倾向的东方文化,但是韩国民族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国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双龙的企业文化当中就是其独特的工会文化和强烈的民族情绪。韩国的强势工会世界闻名,不仅是劳方利益的代表而是质变为一个管理者权力拥有者和政治机构,这与我国的工会不同。上汽领导层在收购之时恰恰忽视了这方面的文化差异,没有采取果断有效的

措施。面对突然崛起的中国东家,民族自尊心极强的双龙工人担心中国在汽车制造上的成本优势造成韩国汽车业的崩溃,罢工威胁自然成为他们表达情绪的一个手段。

(四)错过文化整合的最佳机会

Olie 和Bastin&Ven 指出,大多数合并公司在合并初期就出现合并综合症,由此可见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完成后的首要任务。虽然在2005 年 2 月并购之初,上汽开始启动“百日整合”计划,但事实上这种整合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实效。上汽的文化整合仅限于邀请双龙工会代表参观访问,分发《漫画韩国》的小册子等初级形式,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跨文化培训提高管理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国管理能力,也没有致力于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分析,进行有效沟通,消除文化障碍从而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五)收购前期的谈判存在漏洞

上汽在谈判中是否涉及或谈妥技术转让、在中国建厂等问题,并是否就这些问题与双龙达成

共识?这些问题是否已成为合同条款,或合同是否有明文阐述?这些都是合作成功的关键问题。如果收购后一方提出这些问题或作为罢工理由,这充分证明并购谈判中达成的条款存在漏洞或者不够详细,导致双龙有机可乘,成为日后双方产生矛盾的源头和上汽双龙的管理障碍。

企业跨文化管理措施

为了消除文化冲突,真正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充分发挥跨文化管理的潜在优势,实现文化融合

的理想结果,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合理选派驻外管理者

提高企业驻外管理人员的跨文化管理意识,合理选派驻外管理者。文化作为软环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

决定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管理意识,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聘用具有综合管理能力

的人员管理驻外经营机构。目前,在中国本土企业中这种具有国际化思维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所以选

聘有胆识和魄力的外国企业家管理新的企业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如联想任命原 IBM 的副总裁沃德为新

公司的 CEO 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识别文化差异且发展文化认同

前面已论述了国际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与困惑源于企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按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郝

尔的观点,文化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

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能抵抗来自外部企图改变它的强制力量。因此正式规范引起的摩擦往往不易改变。

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克服。技

术规范则可通过人们技术知识的学习而获得,很容易改变。可见不同规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和

文化摩擦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文化认同需

要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与技巧,可体现在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理

解两方面。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象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跨国经营中的管理人员更要注重上述

跨文化管理技巧与技能的培养。

(三)实施多元文化相容策略

多元文化相容策略包括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和隐去两者主体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当然前提是允许多

元文化并存。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在跨国公

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国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母国文化和子公司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

的文化差异,但却并不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一种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弥补另外一种文化的许

多不足及其比较单调的单一性。隐去两者主体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是指,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刻意模

糊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减少其子公司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磨擦”,保留文

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四)进行跨文化管理培训以提高驻

外管理人员的跨文化管理能力目前,一些跨国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表明,外方员工在派遣到中国之前,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较少,导致在中国“水土不服”,最终打道回府。另外,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

对于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比较陌生。这就有必要进行跨文化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跨文化

管理人员。企业跨国经营中,在东道国的文化环境中,要面临两种不同的适应策略。一是被人改变—

追随文化策略;二是改变人—创新文化策略,即由被动适应转向能动改观。当然比较友好的策略当属

第一种。这样的结果是使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东道国的“当地化经营”。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学习过程,即对东道国文化的学习。因此追随文化策略又称为学习策略。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而言,

其实力远不能与西方大公司相比拟,学习策略无疑是友好而且有效率的方式。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

有对文化的认识、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这样可减少驻

外经理人员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环境并发挥有效作用;维持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