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写作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赋形思维 在有的文章中,作品中,有时有一些文字既不属 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非属于“对比”的 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思维操 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介绍、解释、说明。这些文字 对于文章主题、立意来讲,它们并没有独立的价值 与意义,而是从属于、依附于“重复”或“对比” 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对联一般都用“重复”,也可用对比。
十里平湖清静地,一群野鹤自由天 远水流经难离去,白云飘去又回来 箫声明月夜,花影艳阳天
材料不同, 意思相近相同。相似性越高, 表 达的意思、情绪就越明确突出。
2.对比 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 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 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 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 染力 、说服力、说明力程度的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觉反差、 鲜明。对比度越大效果 越好。
4.说明性文体
(1)被说明事物的结构性或类型的构成分析来渲染说 明事物的空间秩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 者为舱……旁开小窗,……船头坐三人……舟 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核舟记》
(2)被说明事物的过程的环节关系的分析来渲染说 明性事物的过程秩序;
太和板面的制作方法 ①选取上好的红辣椒、新鲜的羊肉(切成小块), 八角、茴香等材料,放在锅里爆炒…… ②和面,…… ③把面、菜盛入碗中,加入事先熬好的辣汤…… ——李博
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
写作学不仅要研究写作行为过程的微观操作机 制,而且要研究写作行为的宏观控制机制。
写作学不仅要研究写作行为过程的规律,而且 要研究写作主体为何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方 式积学、养气、修德、炼才、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和思维能力,形成优化的文化心理和高尚人品 即 必须进行写作“心灵背景”的建构,培养博大深 厚的“写作主体”,从而强化写作主体对写作行 为过程技能的宏观控制。
写作思维受到当下语境的控制
具体的读者对象 具体的时代地域 具体的写作功能 具体的文章体裁图样 具体的写作意图、文章主题
写作不是“独语”,而是“对话”。
第一章 写作赋形思维
一、什么是“赋形思维” 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中,作者对自己 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 氛围、性格、特征、信息)进行渲染化、造 势化、清晰化的思维操作技术。
“以景语结情语”(张炎)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汴 河 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三)“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思维模型的终结 1. “起承转合”本质上是“重复”与“对比” 结合。 2.为何终结?——太单一,容易僵化
课后练习:请根据课上学习的赋形思维 知识,对两篇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整体 上采用哪种模式?文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 模式运用情况)。
月儿高高,黑夜很长 孩子睡着了,我为你歌唱 你找到了,你的爸爸 那遥远的地方 没有车来车往 那安静的地方 小河在流淌 那洁白的地方,命运没有方向
3.说理性文体
(1)用一系列事实证据或事理的证据来证明 和反衬自己的观点; (2)用一系列的逻辑因果分析的成果来进行 渲染或反衬加深自己的观点; (3)用一系列的构成分析的成果来进行概念、 关方面分析理论的内含说明来渲染、说明自 己的观点。
写作活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书写行为, 但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成行为。在整个写 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 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
动力系统 操作系统 控制系统
写作思维是由动力系统(写作兴趣)、 操作系统(写作思维)和控制系统(写作 审美、写作文化、写作策略)三大系统整 合协调的过程。
(3)被说明事物的事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来渲染说 明事理的因果关系秩序;
高等写作学
主讲:周乔木
Email: qiaomuzhou@yeah.net
上编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
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
导论 走向非构思写作的研究与训练
写作是怎么回事 写作能力生成的奥秘 写作过程——从构思到非 构思 怎么进入非构思的境界
高度的创造性 高度的抽象性 思维语言的严密性
月儿高高,黑夜很长, 空气中吹拂着命运的方向 亲爱的孩子, 什么是吉祥 车来车往里有没有神的光芒 你对我说起,你死去的爸爸 你说你梦里时常会见到他 爸爸我来了,爸爸我来了 牵着我的小手 你不要太悲伤
孩子你的书包,在我的胸膛 你说你喜欢学校,喜欢课堂 匆匆你走了,匆匆你走了 那个世界里 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赋形思维操作中材料的文体意识与思 维的特征 1.抒情性文体 主要通过作者的瞬间心理体验、感觉、 幻想、联想、想象、思考、景物、细节等 进行渲染
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不要悚惧!
冯至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頭上的、濃密的烏絲。
它月影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只緋紅的花朵。
2.叙事性文体
(1)人物的自我行为、细节、情节、 活动、事迹或语言、心理、外貌的“重复” 或“对比” (2)人物之间的性格或精神的“重复” 与“对比” (3)以环境或景物来渲染或反衬人物 性格、精神。
2007年11月8日6时40分,在青岛市南京 路和辽阳西路交叉路口,一辆载重2.5吨的 油罐车因刹车突然失灵,将正在行驶的一 辆12路公交车撞上人行道,致使一名14岁女 孩当场被撞身亡。
物
意
文
三级飞跃(感知—内孕飞跃—外化飞跃)
三重转化(内化—意化—外化)
四重转化
物
感
意
文
孕
知行递变论:写作行为并非起于对“材料”的
把握,而是起于文章的“立意”产生。 在写作行为过程的层面,写作过程的起点是“知” (主题、立意),为了表达这个“知”,必须生 成写作的“行”,即根据主题选择材料;而这个 “行”的结果则是产生新的“知”(结构),这 个新的“知”又进行新的“行”(试思),这个 新的“行”生成新的“知”(基调),而这个新 的“知”又要进行新的“行”(开笔)……写作 过程就是这样不断的“知”与“行”相互递变, 以至最后完成。
(独白:她,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地对我说: “老师,送我一支歌好吗?”我愉快地答应了,那个时 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地照射她甜甜的笑脸。谁知,这 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天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 的下午,那个她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 市汹涌的车流无情的淹没了。那一天,她刚刚满十三 岁„„) 九月的天空,依稀晴朗 阳光下许多故事,缓缓酝酿 车来车往,车来车往 十三岁的小姑娘 背着书包去课堂 那个下午有风,在轻轻流淌 孩子你难道听见一种声响 车来车往,车来车往 最后你是否看见天使在飞翔
我们为什么要学写作
表达自我
信息社会——人类进入写作时代
沟通世界
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现代主义写作学:
关注文章(结果)
(“文体主义”和“文本主义”)
21世纪后现代主义写作学: 关注写(过程)
(“以写为研究中心”)
双重转化论(写作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 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形 成观念、情感,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情感 向文字表述的转化)
“起承转合”(章法原理)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 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 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刘熙载《艺概 ·文概》 律诗以联为单位,而绝句和词以句为单 位,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单位的。
(二)“起承转合”的方法
“凡做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 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 “长篇须曲折三致意” (《百度文库志斋词衷》) “一步一态,一态一变” (沈谦《填词杂 说》) 1.注重“起”式 ( “凤头” )
余华《父子之战》
赵晓《请客的经济学》
五、赋形思维的文体特征
(一)赋形思维操作中主题的文体意识 ——即渲染、强化什么的问题 1.抒情性文体——体验、感觉、感受、意境、哲理; 2.叙事性文体——性格、精神、理念、形象、命运; 3.说理性文体——观点、思想、理论、主张; 4.说明性文体——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的性质、构 造、过程、功能、效果。
塞马、秋风、蓟北 杏花、春雨、江南
无论“重复” 还是“对比”, 其本质都 是一种处理上下文关系的思维行为。常常结 合使用。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赋形思维注意事项 1.异构同质(“重复”是一个褒义词) 即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 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内含、语义)方面的 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 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这是一种积极性 的艺术的美学的“重复”。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不见底下的,正是会做诗的写法”
2. “承”的方式摇曳多姿 必须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 情路往下承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聚焦“转”式。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 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 人)。 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 ——(刘熙载《艺概》)
从主体论转向文化论
写作文化不是写作内容(文章信息)的文化, 而是写作形式、载体、写作行为、技巧上 的文化。它是某—特定时代、特定社会、 地域、群体关于文章写作的新的时空情绪、 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章图样。由于它 是写作形式上的现实的审美规范,它是可 以调动写作技法或创造新的写作技巧、表 达方式,所以被称为写作学的“大技巧”。
构思性写作学与运思性、 生长性写作学的差异
前者通过围绕主题、立意进行选材,然后对 材料进行结构、谋篇、布局,甚至草拟提纲,最后 通过写作行文过程表达构思成果。(从“有”到 “有”的过程—在场性) 后者是通过运用整套科学写作思维的“运行”, 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路径思维, 在协调思维的调控下对主题展开,直接生长出写作 思维网络,思维伴随运笔,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行文 的过程,思维完成,文章成品也即生成。 (从 “无”到“有”—不在场性)
参考教材: 1.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马正平主编,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年第1版) 2.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基本文体写作,(马正 平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教材的特点
非构思写作学
强调的是写作的“生长” 性,也即是写作思维的过程 和行文的过程的同一性。主 张写作者在进入有效的写作 状态之后的直接写作、自由 思维,强调写作的当下性、 即席性和随机性,反对人为 的预设和构思。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善抓“合”。 “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 意无穷” (刘熙载《词概》) 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特点: 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 登 科 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分析 (一) 重复性赋形思维 有的文章可能只运用重复性赋形思维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冰心《笑》 重复以“三”为最佳单位
(二) 对比性赋形思维 人物性格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 黛玉归天与宝钗成礼
四、
二、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 (文章结构的原理) (一) “重复” 与 “对比” 1.重复 在主题展开的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 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 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 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说明性程度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受的强化, 渲染, 积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对联一般都用“重复”,也可用对比。
十里平湖清静地,一群野鹤自由天 远水流经难离去,白云飘去又回来 箫声明月夜,花影艳阳天
材料不同, 意思相近相同。相似性越高, 表 达的意思、情绪就越明确突出。
2.对比 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 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 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 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 染力 、说服力、说明力程度的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觉反差、 鲜明。对比度越大效果 越好。
4.说明性文体
(1)被说明事物的结构性或类型的构成分析来渲染说 明事物的空间秩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 者为舱……旁开小窗,……船头坐三人……舟 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核舟记》
(2)被说明事物的过程的环节关系的分析来渲染说 明性事物的过程秩序;
太和板面的制作方法 ①选取上好的红辣椒、新鲜的羊肉(切成小块), 八角、茴香等材料,放在锅里爆炒…… ②和面,…… ③把面、菜盛入碗中,加入事先熬好的辣汤…… ——李博
从写作过程论转向写作主体论
写作学不仅要研究写作行为过程的微观操作机 制,而且要研究写作行为的宏观控制机制。
写作学不仅要研究写作行为过程的规律,而且 要研究写作主体为何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方 式积学、养气、修德、炼才、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和思维能力,形成优化的文化心理和高尚人品 即 必须进行写作“心灵背景”的建构,培养博大深 厚的“写作主体”,从而强化写作主体对写作行 为过程技能的宏观控制。
写作思维受到当下语境的控制
具体的读者对象 具体的时代地域 具体的写作功能 具体的文章体裁图样 具体的写作意图、文章主题
写作不是“独语”,而是“对话”。
第一章 写作赋形思维
一、什么是“赋形思维” 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中,作者对自己 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 氛围、性格、特征、信息)进行渲染化、造 势化、清晰化的思维操作技术。
“以景语结情语”(张炎)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汴 河 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三)“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思维模型的终结 1. “起承转合”本质上是“重复”与“对比” 结合。 2.为何终结?——太单一,容易僵化
课后练习:请根据课上学习的赋形思维 知识,对两篇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整体 上采用哪种模式?文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 模式运用情况)。
月儿高高,黑夜很长 孩子睡着了,我为你歌唱 你找到了,你的爸爸 那遥远的地方 没有车来车往 那安静的地方 小河在流淌 那洁白的地方,命运没有方向
3.说理性文体
(1)用一系列事实证据或事理的证据来证明 和反衬自己的观点; (2)用一系列的逻辑因果分析的成果来进行 渲染或反衬加深自己的观点; (3)用一系列的构成分析的成果来进行概念、 关方面分析理论的内含说明来渲染、说明自 己的观点。
写作活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书写行为, 但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成行为。在整个写 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 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
动力系统 操作系统 控制系统
写作思维是由动力系统(写作兴趣)、 操作系统(写作思维)和控制系统(写作 审美、写作文化、写作策略)三大系统整 合协调的过程。
(3)被说明事物的事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来渲染说 明事理的因果关系秩序;
高等写作学
主讲:周乔木
Email: qiaomuzhou@yeah.net
上编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
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
导论 走向非构思写作的研究与训练
写作是怎么回事 写作能力生成的奥秘 写作过程——从构思到非 构思 怎么进入非构思的境界
高度的创造性 高度的抽象性 思维语言的严密性
月儿高高,黑夜很长, 空气中吹拂着命运的方向 亲爱的孩子, 什么是吉祥 车来车往里有没有神的光芒 你对我说起,你死去的爸爸 你说你梦里时常会见到他 爸爸我来了,爸爸我来了 牵着我的小手 你不要太悲伤
孩子你的书包,在我的胸膛 你说你喜欢学校,喜欢课堂 匆匆你走了,匆匆你走了 那个世界里 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赋形思维操作中材料的文体意识与思 维的特征 1.抒情性文体 主要通过作者的瞬间心理体验、感觉、 幻想、联想、想象、思考、景物、细节等 进行渲染
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不要悚惧!
冯至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頭上的、濃密的烏絲。
它月影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只緋紅的花朵。
2.叙事性文体
(1)人物的自我行为、细节、情节、 活动、事迹或语言、心理、外貌的“重复” 或“对比” (2)人物之间的性格或精神的“重复” 与“对比” (3)以环境或景物来渲染或反衬人物 性格、精神。
2007年11月8日6时40分,在青岛市南京 路和辽阳西路交叉路口,一辆载重2.5吨的 油罐车因刹车突然失灵,将正在行驶的一 辆12路公交车撞上人行道,致使一名14岁女 孩当场被撞身亡。
物
意
文
三级飞跃(感知—内孕飞跃—外化飞跃)
三重转化(内化—意化—外化)
四重转化
物
感
意
文
孕
知行递变论:写作行为并非起于对“材料”的
把握,而是起于文章的“立意”产生。 在写作行为过程的层面,写作过程的起点是“知” (主题、立意),为了表达这个“知”,必须生 成写作的“行”,即根据主题选择材料;而这个 “行”的结果则是产生新的“知”(结构),这 个新的“知”又进行新的“行”(试思),这个 新的“行”生成新的“知”(基调),而这个新 的“知”又要进行新的“行”(开笔)……写作 过程就是这样不断的“知”与“行”相互递变, 以至最后完成。
(独白:她,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地对我说: “老师,送我一支歌好吗?”我愉快地答应了,那个时 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地照射她甜甜的笑脸。谁知,这 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天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 的下午,那个她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 市汹涌的车流无情的淹没了。那一天,她刚刚满十三 岁„„) 九月的天空,依稀晴朗 阳光下许多故事,缓缓酝酿 车来车往,车来车往 十三岁的小姑娘 背着书包去课堂 那个下午有风,在轻轻流淌 孩子你难道听见一种声响 车来车往,车来车往 最后你是否看见天使在飞翔
我们为什么要学写作
表达自我
信息社会——人类进入写作时代
沟通世界
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现代主义写作学:
关注文章(结果)
(“文体主义”和“文本主义”)
21世纪后现代主义写作学: 关注写(过程)
(“以写为研究中心”)
双重转化论(写作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 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形 成观念、情感,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情感 向文字表述的转化)
“起承转合”(章法原理)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 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 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刘熙载《艺概 ·文概》 律诗以联为单位,而绝句和词以句为单 位,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单位的。
(二)“起承转合”的方法
“凡做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 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 “长篇须曲折三致意” (《百度文库志斋词衷》) “一步一态,一态一变” (沈谦《填词杂 说》) 1.注重“起”式 ( “凤头” )
余华《父子之战》
赵晓《请客的经济学》
五、赋形思维的文体特征
(一)赋形思维操作中主题的文体意识 ——即渲染、强化什么的问题 1.抒情性文体——体验、感觉、感受、意境、哲理; 2.叙事性文体——性格、精神、理念、形象、命运; 3.说理性文体——观点、思想、理论、主张; 4.说明性文体——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的性质、构 造、过程、功能、效果。
塞马、秋风、蓟北 杏花、春雨、江南
无论“重复” 还是“对比”, 其本质都 是一种处理上下文关系的思维行为。常常结 合使用。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赋形思维注意事项 1.异构同质(“重复”是一个褒义词) 即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 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内含、语义)方面的 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 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这是一种积极性 的艺术的美学的“重复”。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不见底下的,正是会做诗的写法”
2. “承”的方式摇曳多姿 必须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 情路往下承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聚焦“转”式。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 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 人)。 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 ——(刘熙载《艺概》)
从主体论转向文化论
写作文化不是写作内容(文章信息)的文化, 而是写作形式、载体、写作行为、技巧上 的文化。它是某—特定时代、特定社会、 地域、群体关于文章写作的新的时空情绪、 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章图样。由于它 是写作形式上的现实的审美规范,它是可 以调动写作技法或创造新的写作技巧、表 达方式,所以被称为写作学的“大技巧”。
构思性写作学与运思性、 生长性写作学的差异
前者通过围绕主题、立意进行选材,然后对 材料进行结构、谋篇、布局,甚至草拟提纲,最后 通过写作行文过程表达构思成果。(从“有”到 “有”的过程—在场性) 后者是通过运用整套科学写作思维的“运行”, 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路径思维, 在协调思维的调控下对主题展开,直接生长出写作 思维网络,思维伴随运笔,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行文 的过程,思维完成,文章成品也即生成。 (从 “无”到“有”—不在场性)
参考教材: 1.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马正平主编,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年第1版) 2.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基本文体写作,(马正 平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教材的特点
非构思写作学
强调的是写作的“生长” 性,也即是写作思维的过程 和行文的过程的同一性。主 张写作者在进入有效的写作 状态之后的直接写作、自由 思维,强调写作的当下性、 即席性和随机性,反对人为 的预设和构思。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善抓“合”。 “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 意无穷” (刘熙载《词概》) 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特点: 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 登 科 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分析 (一) 重复性赋形思维 有的文章可能只运用重复性赋形思维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冰心《笑》 重复以“三”为最佳单位
(二) 对比性赋形思维 人物性格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 黛玉归天与宝钗成礼
四、
二、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 (文章结构的原理) (一) “重复” 与 “对比” 1.重复 在主题展开的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 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 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 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说明性程度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受的强化, 渲染,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