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物群落的构成—第1课时-生物群落概念和结构》(苏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苏教版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25张)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2)水平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 局或片状分布。 ②因素: 地形、土壤、光照、湿度、降雨量、温 度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③意义:不同的生物生活于不同环境,提高利用 环境资源的范围。
三、群落结构
1、概念: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相互
作用形成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状态。 垂直结构 2、类型: 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①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 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 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因素:植物: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 动物:食物和微气候 水域: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 ③意义: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 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 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 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②竞争内容:食物、水分、空间
阳光、无机盐
动物 植物
③举例: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同一片草地上的牛和羊
④结果: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3)捕食:
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如 ①概念: 肉食和植食行为。 ②举例:a、狮子捕食羚羊 b、灰喜鹊捕食松毛虫 c、牛吃草
物种丰富度指数 (2)表示: S S:物种树木;A:样地面积; D= lnA D:物种丰富度指数 5、土壤动物
(1)概念: 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 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微型土壤动物 小型土壤动物 (2)种类: 中型土壤动物 大型土壤动物
苏教版高考生物 必修 3 精品课件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构成[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群落的概念。
2.进行“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探究。
3.描述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4.结合教材P75~77的内容,描述生物群落的结构。
课堂导入方式一下图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生物,如草本植物、小灌木、昆虫类、小型鸟类、啮齿类、蛇类、植食性动物类、肉食性动物类,还有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等等。
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如何?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生物群落有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呢?方式二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内容索引新知导学达标检测新知导学1.概念在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和表现(1)组成: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基础:一个群落中和,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分布、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1.概念在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和表现(1)组成: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基础:一个群落中 和,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分布、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同一时间 物种的数目 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热带雨林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多少。
(2)某一地域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表示。
计算公式:D=S/ln A(S:物种数目;A: )。
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②水平结构 a.概念:指群落中的 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 格局或 片状分布。 b.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 片状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 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镶嵌性。
(3)生态位 ①概念: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 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 功能关系。 ②意义: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a. 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相互竞争而共存下来。 b.提高了生物利用 环境资源的能力。
(3)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计算公式:D=
D:物种丰富度指数),多用于群落的野外调查。
2.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 、相互得益的 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同一资源 而产生相互妨碍的现象。竞争的资源可能是食物、水分、 空间,也 可能是阳光、无机盐等。
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 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 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 度高于乙池塘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 该草原 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
B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 争关系的曲线。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 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究] 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 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 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群落的结构(2019精品课件)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我国南北群落水平结构差异取决于:温度 我国东西群落水平结构差异取决于:水分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
针叶林
高
落叶阔叶林 海拔
山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低
低 温度
高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 物呈水平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三 、 空 间 结 构 (
空空间间 结结构构
垂直 特 结构 点
分层 植物分层 阳光 分布 的原因
动物分层
的原因 栖息
镶嵌 分布
空间 食物
概
特点
条件
念
水平
地形、土壤湿度
图 )
结构 影响因素 和盐碱度、光照 强度等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种内关系(同种) :
1 种内互助 2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不同种) :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
概念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物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体内或体表,摄取养分营生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动物: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例:地表因降雨量、温度等生态因子
的影响,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热带雨林、 温带森林、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2、水平结构
原因:地形、光照、湿度、人和动物等因素的影响
特点:呈镶嵌分布
2013苏教版必修3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

9
公式:
D
S
lnA
S:物种数目; A:样地面积; D:物种丰富度指数
10
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 经过赤道(0o)到北极 物 (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 种 的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 丰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 分析说明: 富 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 度 物种是怎样变化的?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 气候 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一、生物群落:
• 生态学上把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 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组成的。
1
包括这个区域内 所有生物 !
2
思考: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 等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 它生物
2.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36
3、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 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 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
37
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 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竞争 关系,猫头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 鹰和蛇之间既是 捕食 关系,又是 竞争 关 系。
思考:
关系类型 物种
种间关系
A B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个体A得利 个体B有害 实例
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34张)

D- 物种丰富度指数 。多用于群落的 野外 调查。
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相互 得益。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2)竞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同一资源 而产生的 相互妨碍 作用的现象。竞争的资源 有 食物 、水分、 空间 ,以及 阳光 、无机盐等。
(6)一块草地上所有山羊在争夺食物,这属于竞争关系。
( )
(7)鸟类在森林中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食物资源决定的。 ( )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
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 (7)√ (8)√ (2)× (3)× (4)√ (5)×
(
)
(6)×
2.连线:将左栏的实例与右栏中相对应的关系连起来
激烈,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激烈竞争的结果, 可使一个种群趋于绝灭。
[例1]
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
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 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 ③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 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
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 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
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 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4.3 生物必修3课堂教学课件—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 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 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两个条件)。 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 构。 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演替与演化。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动物的分层现象(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
水平结构
(1)水平结构的特点:常常呈现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2)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 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到北极 依次有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种内互助
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 相帮助的现象。
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采集方法: 取样器取样
例题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 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丰富度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丰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
例题2:(09江苏多选)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 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 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 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 述,正确的有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 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 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 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位置不能构成垂直结构 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 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捕食 竞争 互Βιβλιοθήκη 共生 寄生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
A
个
B
体
数
共生
3 时间
B
个
体
数
A
寄生
4 时间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B
数
A
1 时间
竞争 个
体
A
数
B 2 时间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 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 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 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 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⒉水平结构
•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 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 的密度也有差别。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教学课件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生物群落概念(community)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
苏教版必修三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件(27张)

生物群落的构成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 概念:
种 群 小 结
特 征
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农田 生物 群落
海洋 生物 群落
农田中除农民种植的农 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 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 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 珊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 物和微生物。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森林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生物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 群落 物及细菌、真菌等。 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 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适 宜 外界 环境 不 适 宜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性别 出生率 不合理 比例 合理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图例
降低 提高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种 群 与 生 物 群 落 小 结
概念: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 个体的总和。 种群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特征 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 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 向上的分层现象。 结构 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 向上的分区现象。
高中生物 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
1.概念:在_同__一__时__间__内、占据_一__定__空__间__的相互之间有_直__ _接__或__间__接__联系的各种生物_种__群__的集合。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及表现 (1)群落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_微__生__物__种群组成。 (2)群落中_物__种__的多少和每个_种__群__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 样性的基础。
群落结构
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_种__群__在_进__化___过程中通过_相__互_ _作__用__形成。
2.类型 (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_分__层___现象。 ①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乔木层、_灌__木__层__、草本层等层 次。 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_食__物___和__微__环__境__有关。 (2)水平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_各__个__种__群__在水平状态下的__格__局__或 _片__状__分__布__ 。
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_已__消__化__利__用_ 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_危__害__的现象。 [思维激活2] 乌鳢俗称黑鱼,性凶猛,吃小黑鱼、其他小 鱼及蛙等小动物,请问吃同种小黑鱼和吃其他小鱼都属于 捕食吗?为什么? 提示 吃同种小黑鱼属于种内关系,不属于捕食关系;吃 其他小鱼属于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
名师点津 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要素:“同一时 间”“一定空间”和“全部种群”。群落包含了该自然区域内所 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各种微生物种群,缺一不可。 2.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之和=群落
【巩固1】 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
(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1.列表比较
关系 名称
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资料1
两种草履虫 单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体 数量发生怎样的 动态变化?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竞争
竞争关系图示:
★生存能力悬殊时
★生存能力相当时(如:
(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牛与羊)
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种间关系
(2)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
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
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同步练习:
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5.下表的群落中,以数字1-5代表的物种,每个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珊 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 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草 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 动物及细菌、真菌等。
思考: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
蜗牛等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 虾及其它生物
同步练习:
D 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2.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
D 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互利共生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新版

【解析】坐标图中的横坐标为摄取食物的种类,两 曲线不重叠时,仅表明M、N的食物不重叠,但两 种生物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存在竞争,如生存空间;
b越大,表示生物摄食范围越广泛,适应环境的能
力越强;d<b时,表示M、N的食物重叠程度越大,
物种竞争越激烈;M、N均呈现“S”型增长。
【答案】AC
退 出
植物分布有区别,从而导致动物也有水平结构。在
垂直分布上也主要依赖于植物。
【答案】C
4.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 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 和种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 分流入栉毛虫
【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所 捕食,在无隐蔽物的情况下,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捕 食干净,栉毛虫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从乙图中的 曲线变化可以看出,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是致命的,大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 虫的能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 绝灭。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培养液提供,大草履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 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
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
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 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A
还一有般极也多用、“很优多势、”多、、“尚常多见、”少和、
稀20“2少1/3/1稀0、少个”别等等表示物种丰富度差异
7
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背景资料
微小土壤动物 土 壤 小型土壤动物 动 物 中型土壤动物
大型土壤动物
轮虫
蚯蚓
鼠妇
下列土壤动物中,属于大型土壤动物的是:
①轮虫 ②线蚓 ③涡虫 ④跳虫
2、群竞落争中生生态态位位的相结似果的:物种之间会发生
什可更么能可行使能为其的?中结这一果种个是行物生为种态会趋位导于发致绝生哪灭分些,化结,果共?存下来
3、研究生意态义位:有何意义?
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群落结构的形成是
的结果。
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基础,
提高了 2021/3/10
能力。
27
课堂小练: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2021/3/10
23
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
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2021/3/10
24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阶段 和 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宜阶段
⑤蚯蚓 ⑥螨 ⑦马陆 ⑧鼠妇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⑤⑦⑧
步骤: 1、选择样地
一般在林下、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 富的地方采集样本
2、确定样点与取样
在采样地随即挑选3~5个样点, 收集样点内落叶和土壤中的大型土 壤动物。
采集方法:
2021/3/10
诱 虫 器
15
2021/3/10
吸 虫 器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 菌菌落
观察两幅图片所示的群落:
2021/3/10
5
2021/3/10
6
二、物种丰富度
1、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2、物种丰富度概念: 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表示方法: 物种丰富度指数
而群落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基础 在于不同的种群具有自己特定的生态位。
那么何为生态位呢?
2021/3/10
25
处于 不同 生态 位的 鸟类
2021/3/10
26
四、生态位
阅1在、读时概间P念6、4:第空指3间-一7上段个所的种占相群据关在的内自位容然置,生及思态其考系与回统相答中关:, 1种、群何之为间生的态功位能?关举系例与说作明用。。
16
2021/3/10
17
3、样本鉴定与结果统计
分捡并鉴定样本,填写下表
样点
动物 种类
样点1 内的个 体数
样点2 内的个 体数
样点3 …… 总 占全 丰
内的个个 捕量 富源自体数体 /% 度数
讨 论:
1、同一地域内不同种类的大型土壤 动物的丰富度是否相同?
2.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 的丰富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
则2在021/3水/10 底淤泥中生活。
30
在森林生物群
落中,高大的乔木
总是处于群落最高
层,它下面有灌木
层、草本层、地被
层,还有地下生物。
动物则鹰、松鼠等
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
和兔等在地面,蚯
蚓、蝼蛄等在地下。
2021/3/10
31
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 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 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2021/3/10
33
2021/3/10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34
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是 如何适应环境的?
3.下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
图,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B )
2021/3/10
28
2021/3/10
29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 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
第二节
学习目标
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及群落结构
描述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 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思考:
1.这个草原中至少 有多少个种群? 2.在这个草原上生 活的各个种群间是 否各自独立?
3、假如生活在该草原中的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 草202原1/3/1上0 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2
下的格局或片状 分布
不均匀分布、地形、光照、湿度、 镶嵌性 人与动物等
22
课堂小练:
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 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植物层, 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 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什么因素有关?此种结构的种群分布有何 特点?请举例说明。
2021/3/10
21
1、概念:
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 互作用逐渐形成的
2、种类: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分述:
概念
举例
影响因素
垂直 群落的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 主要为光照
结构
动物分层 食物、栖息环境
水平 群落在水平状态
结构 2021/3/10
一、生物群落
1、概念: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 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 称群落
2、组成:
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3、影响分布的因素:
因降雨量、温度等生态因子不同而不同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 羊等生物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研究目的: 通过对群落中处于不同生态
位的植物的研究,了解植物 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群落中的各个种群都具有 一定的功能,并占据了不同的 空间,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从而使群落形成一定 的结构。
2021/3/10
20
三、群落结构
阅读P63及64的第1、2段内容思考: 1、何为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2、何为垂直结构?此种结构的形成跟什
么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 3、何为水平结构?此种结构的形成又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