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护理

[摘要]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反射消失,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对其护理除按一般患者护理外,应对其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特别强调把呼吸道的护理、脑脊液外漏的护理、颅内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等为重点。通过对191例该类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施以正确的、系统的、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防止了各种意外的出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护理

昏迷是脑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表现。颅脑损伤可使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受到抑制,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护理不当可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3年来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91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191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岁,脑损伤后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4 h。病种分类为硬膜外血肿52例;硬膜下血肿47例;脑挫裂伤71例;脑出血21例。其中深昏迷33例;中度昏迷89例;浅昏迷69例。手术治疗 109例,保守治疗82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7.9%。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听觉、视觉、痛觉及生理反射,通过呼唤患者观察其有无反应,对简单的命令反应是否存在,压迫眶上神经观察面部表情及肢体有无移动,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发射、吞咽及咳嗽发射等综合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及昏迷是由浅转深,还是由深变浅。

2.2 瞳孔主要观察双侧瞳孔的直径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瞳孔变化是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且伴有呼吸慢,脉搏快,血压升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1]。脑疝发生后,应争取在双侧瞳孔散大前手术治疗,这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疝发生最关键的措施。若瞳孔不圆或是椭圆型或有缺损,常提示为脑干的中脑段受损,若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大小,对光反射无法观察,常提示脑桥损伤,出现后两种改变者一般预后较差。

2.3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反应生命中枢功能及颅内压变化。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升高的早期表现之一,当颅内压增高超过正常界限,脑血流量减少,反射性作用于心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以增加脑血流量[2]。脉搏改变是病情变化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颅内压升高时脉搏表现为缓慢而有力,当脉搏低于60次/min时应提高警惕。呼吸中枢受损,舌肌麻痹,呼吸堵塞均可发生呼吸骤停和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将很快死亡。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管理(2020完整版)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管理(2020完整版) 背景 严重脑损伤(例如:外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出血或脑卒中)是入住ICU和启用机械通气的常见原因。机械通气常被用来保护气道以免受吸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是继发于脑损伤之后的两大主要系统因素。最近的指南建议应该避免时间过长地预防性过度通气(即:二氧化碳分压≤25 mmHg),但是,包括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等参数在内的呼吸机设置,仍然不明确。观测数据表明,脑损伤患者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比,接受的潮气量更大、PEEP水平更低,而脑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术的需求和死亡率也比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高。由于给脑损伤患者脱离机械通气和决定拔管仍然是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此类病人的呼吸管理更加复杂。事实上,10年前就有对于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指南问世,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文献证据,对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建议。 近来,大家对脑损伤患者呼吸管理的关注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脑损伤早期使用保护性通气已经被评估过,并且已经收集了与成功拔管的标准相关的新数据。 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在神经重症监护领域获得的,从开始机械通气的早期阶段到脱机、拔管阶段有关呼吸管理的最新数据。

机械通气的历史实践 潮气量 脑损伤后,意识和脑干反射受损可引起通气不足和误吸。机械通气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气管插管保护气道。目前的指南建议,当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时,应计划进行气管插管。脑损伤后的头几天,低氧血症和高/低碳酸血症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这将影响预后。低氧血症的治疗包括增加吸入氧浓度(FiO2),以使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为目标,如果诊断为脑出血,可以通过多模态监测(低组织氧张力[ ptiO2 ]和低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jO2 ])来调整PaO2目标。 二氧化碳分压是脑血流量(CBF)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可影响颅内压(ICP)。即使在超早期阶段,严格地控制PaCO2 在32-45 mmHg范围内,这也是与更好的预后是相关的。因此,建议在整个TBI治疗过程中维持PaCO2在正常水平。尽管如此,为了达到这样的PaCO2目标,有关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设置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见,而在日常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增加潮气量,以提供更好的PaCO2控制(表1)。 表1 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集束化治疗评估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 】 1、关于头皮裂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创口有脑组织外溢,须立即缝合头皮,变开放为闭合损伤 A 、清创时限放宽至C、尽早清创缝合D24小时 B、处置时着重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即使创口不大,出血也较多 E 】 2、诊断颅盖骨折通常依据是【A 、对侧肢体偏瘫、局部触诊闻及骨擦音D、剧烈头痛伴呕吐E A、头颅X线摄片B、头皮伤痕C 】 3、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D 、受伤机制、头颅X线摄片B A 、意识障碍D、临床体征E C、剧烈头痛伴呕吐】4、诊断颅底骨折最确切的依据是【E 、X线片示额骨线形骨折 A、头面部受暴力史B、眼睑青紫C 、鼻出血E、脑脊液鼻漏 D 】、关于颅底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5 、根据部位可分为三型、形态多为线形骨折B A D、可表现为中枢性面瘫 C、若伤及颈动脉,形成海绵窦瘘的骨折线~线片仅显示3050% E、X 】6、下列颅脑损伤最急需处理的是【E 5cm 1。、顶部的凹陷骨折,深度达 A、脑震荡B 、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外溢D C、颅底骨折引起外耳道出血 、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 E 】E 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脑震荡的依据【、伤后逆行性遗忘、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 AB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浅慢 C 、脑脊液红细胞阳性D、清醒后头痛,恶心,呕吐E 】、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8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 A 、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脑损伤而再次昏迷 B 、昏迷原因主要是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造成广泛的脑皮层损伤D C 可见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等区域有多个点状出血灶、CT E B】 9、关于外伤性下视丘损伤,下列哪样是错误的【 B、早期锥体束征 A、早期意识障碍 D、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C、高热或低温 E、尿崩症 B】 10、急性小脑幕上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 、脑膜中动脉A、脑膜中静脉B 、脑表面桥静脉D、骨折的板障静脉E C、静脉窦】、外伤性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D 11 、由对冲性脑损伤所致广泛的额颞部受累 A C、脑膜中动脉受损,出血速度快B 、血肿位于白质深部 E、伴发脑水肿程度 D、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C 12、抢救颅内血肿病人,最根本措施是【 快速静点20%甘露醇250ml A、 C、气管切开,减轻脑水肿、清除血肿 B E、去骨瓣减压 D、人工冬眠及物理降温】、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神经是【A13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嗅神经 ABCDE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14、颅中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神经是【E 、面神经、迷走神经EB、外展神经C、动眼神经D、嗅神经 A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不相符合【B 15 、迟发性瞳孔散大而无脑疝表现、伤后昏迷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以上B A 、可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常有生命体征改变D C E、腰椎穿刺脑脊液有血液 A】 16、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 B、两侧瞳孔不对称 A、中间清醒期 D、进行性意识障碍 C、颅骨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 E、对侧肢体瘫痪或锥体束征阳性 】17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可有肢体偏瘫A、可有精神症状B 、多见于中老年C、一定有外伤史D 、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E 】、外伤后急性脑受压,最可靠的早期临床表现是【C 18 B、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A、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 Cushing反应、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D、C 、瞳孔由正常变为不等大 E 】19、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致命因素,是【A B、脑脊液循环梗阻脑疝 A、急性脑受压——、蛛网膜下腔出血D C、弥漫性脑水肿 、昏迷-肺感染 E 】A 20、关于头皮裂伤,错误的是【、急救时应立即包扎止血、钝性撞击不会发生裂伤 AB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清创后,采用分层缝合为好24小时的裂伤清创后可一期缝合D C、、头皮缺损应予修补 E 】21、头皮裂伤的最长清创时间,是【E 小时、8小时 A、4B 小时、24C、12小时D

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一、概述: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颅脑损伤的概率逐年增加, 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致死的首位病因。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较急、变化快、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等特点,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存在,因此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学及创伤外科学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颅脑解剖结构及损伤所致病理形态改变分类:颅脑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颅部包括颅骨及附于颅骨的软组织,脑补则泛指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管及血液、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以及分为颅伤、脑伤、颅脑伤。颅脑伤又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它包括头皮挫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骨折及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颅伤包括各类头皮血肿及颅骨骨折。区别开放性或闭合性脑损伤的根据在与是否有硬脑膜破裂。根据颅脑伤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又将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类。如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并呈持续性,无手术指征假若病人伤后清醒一段时间又出现昏迷,可能有手术指征。 (二)按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为依据分类: 1.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①昏迷在0~30分钟分钟;②仅有轻度头痛、 头晕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2.中型::(指轻度脑挫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①昏迷在12 小时以内;②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提婚、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在12小时 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②已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特重型:(为重型中更急重者)①脑原发性损伤重伤后处于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伴 有身体;其他脏器伤、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国际分类:为了根据病情特点,确定处理原则,进行疗效与预后评价,提出了脑外伤格拉斯昏迷分级法,包括检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方面的反应结果,进行计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据此,再加上意识障碍的时间因素,即将病变分为三个类型:①轻型:GCS13~15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以内;②中型:GCS9~12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至6小时;③重型:GCS3~8分钟,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三、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作用于头部的暴力,由于作用的部位和作用方式不同,脑损 伤的种类及分布也不同。造成颅脑损伤的暴力可分为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暴力和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和传递到头部的简介暴力两种,前者在临床病例中占大多数。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①嗜睡:能唤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但反应稍显迟钝,停止刺激后入睡;②朦胧:给予较重的疼痛刺激和较强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只能做一些简单模糊的回答,但欠正确、条理;③浅昏迷:意识迟钝,反复痛或言语刺激方可有反应,但不能回答。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等各种生理反射存在;④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失去反应,对强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亦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常有小便失禁。⑤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消失,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06T09:17:54.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熊红霞龙燕妮甘雯曦杨琴 [导读] 腹泻护理: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并保留标本检查或培养。 熊红霞龙燕妮甘雯曦杨琴 (贵州省松桃县中医院贵州松桃 554100) 【摘要】目的探索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注射器分次鼻饲、输液管缓慢滴注或连续经泵滴注鼻饲饮食。注意对鼻饲液、鼻饲管的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鼻饲后的效果。结果 126例患者中30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外96例中出现胃液返流26例,消化道出血38例,便秘和腹泻32例,处理后88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2例胃液返流者停止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鼻饲时间7—80天。126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120例,死亡3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经尽早鼻饲饮食,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鼻饲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48-0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长时间的昏迷,不能自行进食,需要通过鼻饲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1]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早期给予鼻饲饮食营养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57例。其中男83例,女43例;年龄16~71岁。脑干伤31例,脑挫裂伤52例,颅内血肿43例。126例中98例为车祸伤所致,20例为高处坠落伤所致,8例为殴打所致,126例中100例行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48小时患者如无腹胀,胃肠功能正常,可以先用50—100ml温开水通过鼻饲注入胃内,如无胃液返流、腹胀等症状可开始鼻饲饮食。鼻饲时间7-80天。出现返流26例,占20.6%;腹泻15例,占11.9%;便秘17例,占13.4%;消化道出血38例,占30.2%。 1.2鼻饲方法 1.2.1鼻饲饮食的配置 鼻饲饮食采用普通食物如牛奶、各种肉类炖汤、果汁等,加入适量植物油、食盐,经加工配制成流质,价格便宜,易于耐受。 1.2.2给食途径通过鼻胃管给食。 1.2.3给食方法 1.2.3.1插管方法:选择适合型号的胃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经一侧鼻腔插入10—15cm时,将患者下颌靠近胸骨,便于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插入胃内,插入长度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可以鼻饲饮食。 1.2.3.2采用3种给食方法 (1)分次灌注法 用50ml注射器分次灌注,每次推注15—30分钟,初期,宜少次少量,每天4—6次。2—3天后逐渐过渡到正常,2—3小时1次,每次180~220ml。 (2)缓慢滴注法 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中,500ml滴入4—6小时,30—40滴?分。 (3)连续经泵滴注法 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中,然后将输液管插入输液泵内,经过鼻饲管均匀地注入患者胃内,500ml滴入时间4—6小时,每分钟30—40滴。 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流质饮食38℃~40℃。于2次之间补充水分或果汁,夏天连续滴注时应注意流质的密封,防止污染,[2]冬天滴注时用热水袋或加温瓶保温,鼻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 1.3营养状态评定 通过每周测定上臂肌围和血清蛋白评估营养状况,定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等。根据营养状态变化,调整鼻饲液配方,纠正营养不良。 1.4结果 本组患者鼻饲开始时间为术后48 h左右,鼻饲时间7-80d。126例患者中30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96例中出现胃液返流26例,消化道出血38例,便秘和腹泻32例,经处理后88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2例胃液返流者停止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126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120例,死亡3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 2.护理 2.1鼻饲饮食的护理 2.1.1鼻饲饮食应现配现用,用物应严格消毒,每天更换,鼻饲后空针、碗清洗后煮沸消毒备用。操作者操作前应洗手。 2.1.2营养液用量应由小到大,浓度应由低到高。 2.1.3防止食物反流和误吸将患者床头抬高30°~40°。每次鼻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 2.1.4长期鼻饲者,要求定期更换胃管,每周更换鼻腔重新置管。重新置管于头天晚最后一次进食后拔除胃管,第二日晨重新置管。置管侧鼻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1.5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3次,并观察口腔粘膜状态。因病人处于昏迷状,定时在鼻饲前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2.1.6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对症处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15 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 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 1.脑挫伤; 2.硬膜外血肿; 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 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 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 (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 (2)无高血压病史; (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 2.护理体检: (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 (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 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 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 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 6.暂禁食; 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3 就患者的脑脊液耳漏、鼻漏,该如何处理? 1.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取头高位(30°~60°),宜患侧卧位; 3.脑脊液鼻漏耳漏者严禁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可用水冲洗或注入药物,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酒精棉球洗外耳及外耳道;

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饮食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饮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8-13T17:38:48.2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玲 [导读] 患者在颅脑受到损伤的应急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加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极易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 张玲(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人民医院 1315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27-01 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从口摄入食物,常导致营养失调,往往需要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通过对30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饮食营养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日共收治3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多数为车祸所致,伤后2-3天仍昏迷,但肠鸣者恢复的病人,可以先用50-100毫升的温开水通过鼻饲管注入胃内,如患者无胃液返流,腹胀等症状,可开始鼻饲饮食。 2 护理 2.1 鼻饲饮食的管理 2.1.1 鼻饲初期,食品主要为牛奶、豆浆、米汤,其次可加入鸡汤、鱼汤、排骨汤、菜汤等纯质食物,而后逐渐加入较稠的肉泥、素菜泥。但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可酌情增加鼻饲量及次数。但不能盲目加量,以免造成患者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问题。为了使患者能适应,开始鼻饲饮食用量宜小(50~100ml/次),次日增加到200ml/次,1次/2小时,总量为2000~2500ml。 2.1.2 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所以鼻饲饮食应现用现配,物品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1次。 2.2 鼻饲前、中、后的护理 2.2.1 鼻饲前的护理: ⑴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a.用注射器接胃管末端,抽吸是否有胃液抽出。 b.检查胃管长度,应在45~55cm之间。 ⑵准备好温开水,鼻饲液,温度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过热。 ⑶确认鼻饲管在胃内,注入10~15ml温开水,检查胃管是否通常。 ⑷将床头抬高15~30°。 2.2.2 鼻饲中的护理: ⑴推注速度应均匀缓慢。 ⑵推注后应及时返折胃管,防止空气进入。 ⑶鼻饲液为混合性流食时应当间接加温,以避免蛋白凝固,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 ⑷注入药物时,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注入。 2.2.3 鼻饲后的护理: ⑴鼻饲后用30ml温开水冲管,防止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引起变质。 ⑵ 30分钟后再翻身,不易马上运动。 ⑶将胃管末端返折,用纱布包好,固定在枕旁,防止胃管脱出。 ⑷长期鼻饲患者给予口腔护理3次,并定期换胃管,硅胶管每月更换一次。置管的鼻腔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2.3 鼻饲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1 鼻饲饮食返流 防止鼻饲饮食返流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必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 ⑵鼻饲后将床抬高30度持续2小时,重力和坡度作用可防止返流。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防止呕吐。 ⑶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次鼻饲量,严重者暂无进食。每次鼻饲前要从胃内抽吸胃液,如果每次胃液超过100ml,应禁止鼻饲。 2.3.2 消化道出血 患者在颅脑受到损伤的应急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加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极易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可用冰盐水和盐酸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粉进行鼻饲,2h后进行胃肠减压,停止鼻饲,必要时静脉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病人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肠麻痹、有肠鸣者,方可慎重喂养,初量宜少,每次<15ml,每4-6h/次。 2.3.3 便秘和腹泻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饮食纤维性食物少,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如患者无糖尿病,可通过鼻饲管注入蜂蜜水,每次100ml,每日三次,或给缓泻剂,外用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同时调整鼻饲饮食的配方,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出现腹泻,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次数并告知医生。同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测或培养,并进行对应处理,减少鼻饲饮食量及脂肪摄入,保持鼻饲饮食的温度接近体温,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必要时暂停鼻饲饮食。此外,还应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清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发炎,如出现脱水症状时按医嘱及时补救。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往往出现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营养需求量较高,尤其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张早期鼻饲饮食行胃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7-10-24T15:10:07.6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杨林林杨晓静刘娟 [导读] 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 (1.济阳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251400; 2.济阳县中医院,内二科 251400;2.济阳县中医院心电图室 25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方法选取100例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ICU治疗;跟踪观察3个月后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后治疗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而且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00%)及总好转率(70.00%)均明显低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及总好转率(92.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ICU治疗;临床效果 重度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疾病,该疾病患者致死率及致死率均高。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由于意外高空坠落,或者交通事故,或者严重外力等因素而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重度颅脑损伤包括有①头部软组织损伤、②颅骨损伤、③脑组织损伤,而其中以脑组织损伤属于病情最严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有重度昏迷以及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而且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有显著改变。故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是目前急需解决问题。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体会。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中纳入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有50例,包括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患者年龄20岁-67岁,平均为(36.52±2.31)岁;研究组有50例,包括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年龄22岁-65岁,平均为(37.32±1.96)岁;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常规脱水治疗,使患者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给予患者对症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患者对症止血治疗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 (2)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ICU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CU治疗,具体包括:结合患者实际病况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瞳孔变化、颅内压变化、血氧饱和度等;结合患者的疾病需求,可给予循环支持治疗、亚低温治疗等。通过以上措施患者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有效保护患者中枢神经。若患者有出现异常情况应即刻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后治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1)可知,研究组中有24例恢复优良,有10例轻度残疾,有6例中度残疾,有5例重度残疾,有4例植物状态,有1例死亡;对照组中有12例恢复优良,有6例轻度残疾,有8例中度残疾,有10例重度残疾,有8例植物状态,有6例死亡;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第五章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1脑挫裂伤的护理评估 (1)呼吸道有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异物阻塞或舌跟后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2)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搏动。山口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以判断损伤类型,是否有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3)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程度和范围直接相关;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的判断方法有传统分级法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两种。 (4)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动态改变亦能提示损伤程度和预后,人工监测通常依次测定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评估时避免因刺激引起躁动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瞳孔、肢体运动和锥体束征,对颅脑损伤有定位意义和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是要注意病人有无瞳孔异常改变,包括瞳孔的形状大小间接和直接对光反应,并比较,以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同时需了解是否用过影响瞳孔变化的药(6)颅内压增高征:评评估病人有无两慢一高(脉搏﹑呼吸慢血压高,即cushing征),是单项发生变化,还是多项同时发生变化,颅内压急性增高时

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征。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若出现,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预兆,尤其是躁动时无相应脉搏增快,可能已有脑疝存在。与进食无关的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多为颅内压高引起。上后有无头痛呕吐抽搐,有无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表现,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 (7)有无其他合并伤。 (8)个人史评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情况、入院方式﹑疾病史、用药史。 (9)心理社会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费用支付,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0)辅助检查。 2 脑挫裂伤的护理问题 (1)意识模糊—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4)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感染、昏迷、癫痫发作、应急性溃疡。(6)个人能力缺陷。 3 脑挫裂伤急救期的护理措施 (1)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误吸:应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开放气道,用手抠或吸引器清除分泌物、呕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完整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代谢变化,如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直至几年前神经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才被纳入治疗方案。此后一些研究报道认为,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为此,在充分评估病人的代谢状况之后,应重视改善脑组织及脑外器官组织的氧供,加强营养支持和实施代谢调理,以早期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及减少负氮平衡,有助于改变代谢反应、改善预后和降低感染发生率。营养支持途径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 1营养状况的判定 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是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可以通过病和膳食状况、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4个基本途径进行,主要的评价指标有:1、体重;2、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厚度;3、上臂中部肌肉厚度;4、肌肝身高指数;5、血浆蛋白测定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6 氮平衡。 2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以免发生返流误吸、呼吸道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 2.1 PN可通过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两种途径给予。中心静脉为首选途径,可通过颈外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实施,以后两种为常用。对于某些病人,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适宜的,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其适应症为:1、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不超过2周;2、中心静脉插管难以实施。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周围静脉:长期静脉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需求大于周围静脉支持的安全极限,对液体摄入有限制者。周围静脉插管尽可能采用手臂静脉。 2.2 营养需求 每天补充的能量应在头3天内按146.4kJ/(kg·d),继之以121.336kJ/(kg·d),持续至少3周。要纠正负氮平衡,应按0.2~0.3 (kg·d)的水平补给氮。最佳氮源为L-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之比约为1:2。应激状态下可选用支链氨基酸,可以减少蛋白分解,增加氮储留,促进蛋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 1、关于头皮裂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创口有脑组织外溢,须立即缝合头皮,变开放为闭合损伤 B、处置时着重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 C、尽早清创缝合 D、清创时限放宽至24小时 E、即使创口不大,出血也较多 2、诊断颅盖骨折通常依据是【A】 A、头颅X线摄片 B、头皮伤痕 C、局部触诊闻及骨擦音 D、剧烈头痛伴呕吐 E、对侧肢体偏瘫 3、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D】 A、头颅X线摄片 B、受伤机制 C、剧烈头痛伴呕吐 D、临床体征 E、意识障碍 4、诊断颅底骨折最确切的依据是【E】 A、头面部受暴力史 B、眼睑青紫 C、X线片示额骨线形骨折 D、鼻出血 E、脑脊液鼻漏 5、关于颅底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形态多为线形骨折 B、根据部位可分为三型 C、若伤及颈动脉,形成海绵窦瘘 D、可表现为中枢性面瘫 E、X线片仅显示30~50%的骨折线 6、下列颅脑损伤最急需处理的是【E】 A、脑震荡 B、顶部的凹陷骨折,深度达1。5cm C、颅底骨折引起外耳道出血 D、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外溢 E、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 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脑震荡的依据【E】 A、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 B、伤后逆行性遗忘

C、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浅慢 D、清醒后头痛,恶心,呕吐 E、脑脊液红细胞阳性 8、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 B、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脑损伤而再次昏迷 C、造成广泛的脑皮层损伤 D、昏迷原因主要是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 E、CT可见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等区域有多个点状出血灶 9、关于外伤性下视丘损伤,下列哪样是错误的【B】 A、早期意识障碍 B、早期锥体束征 C、高热或低温 D、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E、尿崩症 10、急性小脑幕上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B】 A、脑膜中静脉 B、脑膜中动脉 C、静脉窦 D、骨折的板障静脉 E、脑表面桥静脉 11、外伤性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D】 A、由对冲性脑损伤所致广泛的额颞部受累 B、血肿位于白质深部 C、脑膜中动脉受损,出血速度快 D、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 E、伴发脑水肿程度 12、抢救颅内血肿病人,最根本措施是【C】 A、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B、气管切开,减轻脑水肿 C、清除血肿 D、人工冬眠及物理降温 E、去骨瓣减压 13、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神经是【A】 A、嗅神经 B、面神经 C、三叉神经 D、外展神经 E、滑车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