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思考与探讨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认为朱光潜、李泽 厚两位大家在对实践美学的开辟与发展有着 重要地位,但经过前面的剖析,可以看出也 有其不妥的地方,以下是我们的经过查找资 料讨论得出的思考与探讨。
思考一:wenku.baidu.com
美学哲学的探讨,从极端的“主观论”“客观论”到主 客观统一论,但这种统一是统一于一个过程,一种美的 “关系”与“活动”。因此应该由单纯剖析美在主观方面 与客观方面的表现,或是怎样以客观为前提主观在其基础 上发挥作用,变为对美的感知过程的讨论。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一个过程,即“一元论”的角度 来探讨美的主客观统一 。
客观,是说美必须以客观的自然事物作为条件;主观,是 说单纯的客观事物还不能成为美,要使客观事物加上主观 的意识形态的作用,然后使“物”成为“物的形象”,也 就是“意象”,这才是美。 例如:花这个自然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感觉,人对花 得到一种感觉印象,经过人的主观意识的加工,感觉印象 的意识形态就成为“物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美所形容 的对象。由于“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 件(如意识形态、情趣等)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 果,所以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意 识的物,是社会的物。因此美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作为 “物的形象”的社会的物。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美的哲学的核心在于主体对应的美的事物。李泽厚将实 践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提出“自然的人化”与 “人的自然化”,说明了无论是主体或客体都是在“人化 自然”的过程中生成的,人和自然间首先是实践的关系, 其次才是审美的关系,主客体之所以能够在审美活动中获 得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中介【5】。因此,美是包含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 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他认为应该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人对自然的社会性 的生产活动中来讲美的规律,说明美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形成实践美学派。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后期)
美的客观论和主观论,认为美是一种有自身定性和历史 的、通过认识可以把握的实体,而朱光潜的“统一论”纠 正了这点,使人们回到了普遍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本身【4】。 它否定了美的实体性 实体性——独立自在的、必然的、有限的 美不具有,而是一种境界 它否定了美的知识性 知识性——可认识、可分析、可效仿 美只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后的体验,而非认识 它否定了美的恒定性 恒定性——观念理念不变、形式形象不变
我国关于美学哲学的研究与讨论在集中在五十至八十年 代,并在“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甚至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朱光潜作为中国美学的开创者提出“主客观统一” 的理论,并在后期将马克思哲学引入美学,使主客观统一 论更加完备。随后李泽厚、蒋孔阳、朱立元、杨恩寰等学 者在其基础上不断从新的角度进行尝试,初步形成了我国 美学哲学体系。
思考二:
通过对我国美学大家观点的研究,我们认为朱光潜、李 泽厚所提出美存在于实践过程中这一观点更为赞同,但我 们有以下两点异议: (1)他们的实践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实践作为美的前 提,人在实践过程中找到美。但这对“自然美”就存在矛 盾,人无法对自然事物产生实践,如“月亮、星空”,而 如果将人心理过程称为实践,那么这又变为主观唯心主义 了。 (2)美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社会生产实践、物质实践,其 也不能将艺术欣赏、精神活动从实践中分离出来。无论是 “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因 此美存在与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各个方面。
Thanks.
09旅管 钟竹岭 杨文彩
二、关于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 理解:
在美学史上,很少有人以极端的主观或是极端客观来 理解美,所谓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分歧,不在于是否承认 必须有一个客观对象的物作为美的条件,而在于是否承 认美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的本身中【1】。 因此,大多数人都走折中的路线,都将美臵于客观与 主观之间,因此不同的人对于“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不同。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前期)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2)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现实事物必须先有某些 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 世界观、生活经验这些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
受到自身客观条件 及社会价值观的影 响
例如盲人、或是 对真、善的不同 理解

[1]李泽厚. 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试再论美的客观性和 社会性. [J] 学术月刊 .1956. [2] 阎国忠. 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 辑展开. [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3] 夏中义. 青年马克思与中国第一次“美学热”. [J]文学评论. 2011 [4] 阎国忠. 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 河北大学学 报. [J] 1996. [5] 栗军.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 [J] 开封 大学学报. 2006. [6] 刘广新. 李泽厚美学思想评述. [D]浙江大学. 2006.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他的美学思想是在批判朱光潜与蔡仪美学思想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
尤其解释了关于“自然美”的观点,否定了“自然客观 事物没有美”、“自然美 存在于事物自然条件中”两种观 点,揭示了美是人通过实践与事物产生的关系,而人也不 仅仅作为“鉴赏者”存在,说明自然美也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又具有社会性而存在的。
思考五:我们讨论得出的美产生的框架图
美需要建立在生产实践所 带来的物质基础上
马斯洛需求理论
只有在满足物质、 生存、安全的条 件下才会引起美 的需求 例如对自然美的 欣赏、或是在社 会活动中改造
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 作用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 产生一种关系
实践所产生的关系, 可以是欣赏也可以 是改变
人在这种关系中对 自己本质力量的感知
思考四:
主体来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后的对象化,就客体 来说,美就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转化为具体的生命力量, 在人化的自然中实现出来,对象化为自由的形象”时,才是美。 美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把关注的重心放 在美的现象上。 诸如星空、中山陵、三危山等的美,比如星空的美,我们认 为至少是由以下因素所构成:首先,要有星球群的存在;其次,要有 太阳光的反射;第三,要有黑夜的环境;第四,要有文化历史所积累 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最后,观赏星空的人,各自所 具有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 这里包括四个层面:自然物质层、直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 心理意识层。“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直 觉表象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情感色彩;社会历史层,决定了 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心理意识层,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丰 富复杂的心理特征。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前期)
美的哲学核心是美本身,认为美就是“客观方面的某些 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 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美既有客观性,也 有主观性,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既是客观性与主观 性的统一,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前期)
思考四:
由上我们得出:美不是一种实体,或一种属性,而是由人通 过实践后整合在一起的各种关系,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 程。 所谓审美关系,就是在实践创造中被整合的关系,具有主导 和决定意义的是主体,但这不是直觉、想象、意识或感性实践的 主体,而是包容这一切在内的人的生命的总体,即马克思讲的人 的全部本质力量;与人作为生命总体发生关系的客体,也不仅仅是 感性的物质存在,还包括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 不断变化着的完整的世界;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主客体所累 积的各种关系通过审美直觉或想象在刹那间的碰撞和整合。
思考三:
因此,美形成于整个实践过程,从“美的需求——美的 关系——美的感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存形 式或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然间相互沟通、交融、和解的 一种内在的运作机制。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实践每一个具体环节也在不 断发展改变,但美始终是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体验 过程。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存在于实践中。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的“主客观统一”也在于实践,但美只在于生产 实践、物质劳动,而非艺术实践、精神劳动。因为人类的 生产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艺 术生产、精神活动单独来看,也必须通过物质材料将意识 物化,所创造的艺术品也是某种物质存在,也可说是生产, 但其本质与前者却有根本不同。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是 属于经济基础的一种“物质变革”,而艺术生产则是属于 上层建筑并远离基础的一种“思想形式”,两者必须严格 区分清楚【6】。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后期)
朱光潜关于美的哲学理论研究后期,提出美是一种物质 创造,其基本原则在于“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着重人与自然通过物质实践所构成的关系。 这个实践过程,就是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自然中, 使自然得以人化的过程。而美,就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所以美之中包含有人与自然两种因素,人是通过实践在 自然中实现了自己的人;自然是通过实践打下了人的印迹的 自然。人的物质实践,这是一切美的真正本源,如果没有 物质实践,人本身就无法同自然区分开来,因而与其它动 物一样,不可能知道有美。因此,朱光潜用“实践”的观 点去解释美及美的本质,将美的主观与客观统一于实践。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后期)
关于实践的观点,朱光潜受到了马克思《经济学—哲学 手稿》的启发,通过实践的三个特点“自由性——自觉 性——审美性”【3】,推理出美形成的过程。 自由性:在于人对狭隘物欲或生理需求的“超越性”。 自觉性:自然的人化;人事先明白内心想要,进而付 出实践。 审美性:人在超出狭隘物欲和看到自身所改造世界后, 所产生的“欣赏的”、“喜悦的”情感。
美是什么?
——关于美的主客观统一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
如果美是客观的, 为什么对一朵花,不同 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美?
如果美是主观的, 没有花又哪来花的美?
物体是客观的,人对物的美的认识是主 观的,而导致这种不同意识的产生是客观条 件(如时代、民族、经历等)决定的,因此 美是客观与主观相互交织的状态,因此美是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前期)
因此,朱光潜的“物”并非客观存在的实有的物,而是 “形象”,心也并非是整个主观世界,而是“情趣”,心 与物的关系是情趣与形象的关系,“情趣”是借“形象” 而生,“形象”又借“情趣”而发。 “形象”的意义仅仅在于“恰好表现一种情趣”,它的 审美价值完全取决于“情趣”;而“情趣”却不依赖于“形 象”,它与概念、意志无关,只是一种“表现”,一种 “直觉”。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美在于“心”,在于“直 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际上是主观吞噬了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