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药物剂量
肾衰时药物维持量=
正常血肌酐浓度 患者血肌酐浓度
正常时药物维持量
血浆肌酐正常值为: 男性53~106 mmol/L;女性44~97 mmol/L
延长给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
患者血肌酐浓度 正常血肌酐浓度
正常给药间隔时间
列线图法
a.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140-年72龄)血(清体肌重酐千克数) (女性再乘以0.85) b.在列线图上找出对应的消除率分数 c.计算用药间隔时间、维持量和给药速度
3.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3.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
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 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生物转化减慢 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排泄减慢 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肝功能不全时,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表现为代谢减 慢、半衰期延长、药效与毒副作用增强
3.2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应了解所用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时的药代动力学 改变
排泄:婴幼儿时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迅 速增加,6到12个月可达成人值。肾脏在全身 的比例高于成人,一些以肾为主要消除渠道的 药物,消除较快。
哺乳与用药
乳母用药后药物一般都能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 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致于给婴儿 带来危害。然而某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母 亲服用量应考虑哺乳婴儿的危害,避免滥用。药物在 乳汁中的排泄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患者用药间隔=正常用药间隔消除率分数 患者药物维持量=正常维持量消除率分数 患者给药速度=正常给药速度消除率分数
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肾功能减退时给药剂量的估计
肾功能试验
正常
轻度损害
中度损害
重度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 (mi/min)
90--120
给药剂量
正常剂量
50--80 1/2-2/3正常量
应了解所用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的药代动力学 改变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或慎用肾毒性药物
3.5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
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 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 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血中肌酐主 要由肾小球滤过清除。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清除肌 酐能力下降,肌酐在体内蓄积,血肌酐水平升高。
3、抗精神失常药:如长期使用氯丙嗪停药3周后出现肝损伤而致 毛细管阻塞性黄疸,表现为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若肝脏再生 能力强,4-5周后能恢复正常。
4、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如西咪替丁,对肝功损害可有一过性谷丙 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而奥美拉唑近年来有引起暴发性肝炎 的报告。
5、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在肝功不全时可诱发肝昏迷,其他偶见肝 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 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消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 率(Ccr)。
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 ,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 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 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 已严重损害。
10--50
<10
1/5-1/2正常量 1/10-1/5正常量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4.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4.1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4.2胎儿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胎盘药物转运
胎盘绒毛与母体直接接触的面积约10~15m2,并通 过如此广大面积进行物质交换和药物转运。已知大 多数药物都能通过胎盘转运至胎儿体内,也能从胎 儿再转运回母体。 药物通过胎盘的方式有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 转运及特殊转运。
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母胎循环中药物浓度差 是影响药物转运速度和程度的主要因素。 分子量<500,脂溶程度高与血浆蛋白结 合力低,非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通过 胎盘。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有利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产生 有害的致畸、发育缺陷、脏器功能损害及溶血甚至 致死作用。其影响主要为药物的性质、剂量、疗程 长短、胎儿遗传素质及妊娠时间有关。
相当成人量比例 1/18~1/14 1/14~1/7 1/7~1/5 1/5~1/4 1/4~1/3 1/3~2/5 2/5~1/2 1/2~2/3
按体重计算
体重推算方法:
1-6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6+3(或出生时体重)
7-12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5+3(或出生时体重)
1岁以上儿童体重(千克)=2×年龄+8
(2)肾衰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肾衰竭病人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或因白蛋白对 药物亲合力降低而影响其与药物结合 由于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 使药物作用增强 或引起毒性
(3)肾衰竭对药物在肝脏代谢影响: 肾衰竭能明显影响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大多数 药物在肝脏代谢。尿毒症病人还原和水解反应减 慢,影响某些药物的氧化反应及代谢。
受精57天至足月,多数器官分化已完成,功能 逐渐完善,如受有害药物影响,主要导致功能 缺陷及发育迟缓。
4.3新生儿生理与用药特点
药物的吸收
新生儿的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胃排空较慢,胃酸分 泌极少,肠管活动不规则,胆汁分泌功能不良。以上 因素均可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和改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如新生儿胃酸缺乏可使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素及邻氨青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使 氨苄青霉素吸收率比成人约高1倍,使利福平、庆大霉 素等药物的吸收延缓。
饭间服:是指在两顿饭中间的时间服药。
空腹服:指在清晨起床后服药,如利尿药,缓泻剂 等。
半空腹服:在饭后2小时或晚饭后临睡前服药。如催 眠药,安定等都应在晚饭后睡前服用。
定时服:是指间隔一定时间服药,如间隔4小时、6 小时、8小时、24小时等等,目的是为了维持液中药 物有效浓度。
必要时服:如去病片在疼痛出现时服,平喘药在哮 喘发作时服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药物用法与用量
2.1用药途径及特点 2.1.1全身给药
药物通过体内吸收入血液,经循环带到全身各个部位 发挥作用。
口服法 注射法 舌下给药法 吸入法 直肠粘膜给药
2.1.2局部给药
只要求药物在皮肤及粘膜局部发挥作用。 如:
皮肤病外用制剂 用于粘膜的滴眼剂、滴鼻剂、眼膏等
2.2药品用量 2.2.1剂量的意义
新生儿期易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胆红素自网状内皮 细胞分泌后即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磺胺药可与胆红素 竞争白蛋白上的结合点,其结合力较胆红素为强,使 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 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或早产儿。其 它药物如新霉素、头孢菌素亦有此类现象,应慎用。
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
剂量: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 “剂量”,一般系指成年人一次的平均用量。 药物的“极量”: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2.2.2老年人剂量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 药物消除代谢能力 剂量
一般而言,60岁以上老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人剂 量的3/4
2.2.3小儿剂量
按年龄折算
年龄 初生~1月 1月~6月 6月~1岁 1岁~2岁 2岁~4岁 4岁~6岁 6岁~9岁 9岁~14岁
饭前服:一般应于饭前30分钟左右,以利于药物充 分吸收或保护胃粘膜等。如健胃药、制酸药、止泻 剂、各种滋补药品等。
饭后服:一般应于饭后10~30分钟服药,使药物和食 物混和,以避免药物对胃肠刺激;利于发挥药效的 酵母片,硫酸亚铁等。
饭时服:指在进餐时服用,或用少量食物拌和药物 共食之。是为了减轻药物气味刺激,避免出现恶心 等反应。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或慎用肝毒性药物
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 在所有药物性肝病中,抗生素所致者居首位。
具有肝毒性的主要药物
1、抗微生物药:①四环素②红霉素③头孢类④喹诺酮类⑤抗结核 药⑥抗真菌药
2、解热镇痛药:对肝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如保秦松可致肝炎和 黄疸,而对己酰氨基酚大剂量使用时,可致急性肝坏死,甚至昏迷 和死亡。
受精后17天以内,细胞具有潜在的多向性,胎儿胎 盘循环尚未建立,此期用药对胚胎的影响是“全” 或“无”,“全”就是药物损害全部或部分胚胎细 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无”是指药物对胚胎不 损害或损害少量细胞,因细胞有潜在多向性,可以 补偿或修复损害之细胞,胚胎仍可继续发育。
受精后17~57天为器官分化期,胎儿胎盘循 环已建立,胚胎细胞开始定向发育,一旦受到 有害药物的作用,极易发生畸形。
由于新生儿的骨骼肌较成人占比重小,皮下脂肪少, 外周局部血循环不佳,且新生儿组织对化学刺激耐受 性较差,肌注抗生素易产生硬结节而影响吸收。故不 宜多次及大剂量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静脉给药最快 ,药效亦较可靠,但应注意某些抗菌药可导致血栓性 静脉炎。
药物的分布
新生儿的膜通透性较之年长儿及成人高,血脑屏障不 完善,药物易进入脑脊液并达到一定浓度。当患脑膜 炎或缺氧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某些抗菌药物 更易进入脑脊液,脑组织的药物浓度成倍增加,可引 起毒性反应。
1、药物的分子量>200的物质难以通过细胞膜。
2、药物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
3、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4、药物的离解度,离解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 低。
5、药物的酸碱度,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在乳汁中排 泄,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噻唑较难排泄。
4.5儿童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包括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生长发育缓慢,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电解质 调节能力差,易受药物影响引起平衡失调。 该时期,要注意药物是否会影响儿童听力、注 意力、营养吸收等。
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是肝脏,其代谢速度取决于肝 微粒体酶系统的代谢功能。新生儿的体内酶系统尚不 成熟,某些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可使药物的代谢速度 变慢,易造成药物的蓄积中毒。如氯霉素在肝内可通 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 无活性的衍生物。由于新生儿缺该酶,故血中氯霉素 浓度增多,当肾功能低下时更见严重,甚至引起“灰 婴综合征”。
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药物最终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肾功 能发育不全,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 成人低。如氯霉素的清除率新生儿仅为成人 的30-40%。
在28天内新生儿的肾功能不断变化而日趋完 备,因此宜按不同日龄的药动力学参数去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4.4婴、幼儿生理与用药特点
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酶活性成熟,幼儿药 物的肝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
新生儿的细胞外液较多,约为成人的两倍。若按千克 体重给予成人同样剂量,则细胞外液所含药物浓度仅 为成人一半,以致达不到治疗浓度。相反,由于细胞 内液较少,使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相应提高,最大量 可高出成人的25%
新生儿血浆白蛋白结合的质和量均低下,如乙氧萘青 霉素的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6%~28%,成人 为86%。
3.3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
肾功能不全尤其肾衰患者对药物的体内处置 有很大影响:
(1)可使口服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 降低
①尿毒症引起恶心、呕吐和胃排空时间延迟; ②肾衰竭病人可能有胃肠道水肿,妨碍药物吸收;
③肾功能减退时唾液尿素增高,经尿素酶转变成氨 后,引起胃pH值升高。使弱酸性药物吸收不完全
(4)肾衰竭对经肾排泄的药物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降低时,即使低分子量的水溶性药物 排泄也减少、t1/2延长。肾衰竭还可影响药物经肾 小管主动转运系统的排泄,同时应用几种经肾小 管分泌的药物时可使转运系统饱和,因此急性肾 衰竭病人联合用药(如地高辛-奎尼丁)会引起 更多毒副作用。
3.4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1.合理用药概述
1.1基本概念 合理用药:指以当代的系统的医学和 药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 有效、安全、经济的基本要求。
1.2 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掌握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 了解既往用药史 结合病人状况选用药物 根据病变部位选用药物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能用廉价药不用昂贵药
儿童剂量:
儿童剂量=剂量/kg ×体重(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体重30千克以下的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 +0.1 用药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7 其中1.7为成人70千克的体表面积
体重30千克以上的小儿,其体表面积可按体重每 增加5千克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计算。
2.3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