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指导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品合理用药指导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品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合理用药是指通过科学的药物选择、合理的用药剂量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的治疗效果。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品合理用药指导是为了提高医疗保险药品的使用效果,合理调控药品使用,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参保人民的用药权益。
一、药物选择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品合理用药指导中,首要考虑的是药物的选择。
参保人员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药品,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医生应根据疾病诊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
二、用药剂量合理的用药剂量是药品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
医生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用药,并遵循用药的时间间隔和用药的周期。
三、用药方法正确的用药方法是保证药物疗效的重要一环。
参保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正确用药。
对于需要注射的药物,应注意消毒并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常见的。
医生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应详细告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五、合理用药教育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品合理用药指导中,合理用药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医生应在诊疗过程中向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包括用药的目的和意义,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患者也应主动向医生咨询有关用药方面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中去。
药品合理用药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保障参保人民的用药权益。
因此,加强药品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医生和患者的用药水平,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医疗保障的关键之一。
药品处方管理与合理用药指导
药品处方管理与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处方管理是指医生在诊断患者病情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的治疗药品处方。
合理用药指导是指医生或药师在发放药品时向患者提供关于用药方法、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的指导。
药品处方管理与合理用药指导在医疗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旨在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一、药品处方管理的重要性药品处方管理是医疗机构对医生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品处方管理中,医生应准确诊断患者疾病,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治疗。
正确的药品处方可避免患者因误诊、误治而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同时,药品处方管理也可以防止药品滥用、过度治疗及乱开处方等问题的发生,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秩序。
二、合理用药指导的作用合理用药指导是指医生、药师亲自向患者提供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指导。
合理的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用药的目的和方法,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合理用药指导还可以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循用药时机,控制剂量,避免滥用和多药同时使用等不合理行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药品处方管理的措施为了加强药品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和用药意识,加强医生的药品处方知识培训,确保医生在处方中选择合适的药品。
2. 引入药师参与处方审核环节,药师可对处方进行审查,避免处方中的错误和不合理情况。
3. 建立药品处方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处方的形式记录患者用药情况,确保处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对周期性使用的药品进行限制,避免患者长期依赖某些药品,并定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复查,及时进行调整。
四、优化合理用药指导的方法为了提高合理用药指导的效果,医生和药师在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适应症、用药方法、剂量及用药时间,确保患者理解和记忆。
合理用药指导措施
合理用药指导措施引言: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点以及科学的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剂量和疗程,并进行合理的用药监护,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合理用药指导措施,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药物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药物监测体系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体系应包括药物疗效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两个方面,以便及时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疗效监测可以通过临床观察、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而不良反应监测则需要通过医生、患者和药师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医务人员是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推动者和指导者,提高他们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药理学和药物学知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掌握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和规范,避免因药物滥用、错误用药或滥用抗生素等不当行为导致患者的健康风险。
三、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患者是用药的直接对象,他们的参与和配合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全面的用药教育和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适应症、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便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积极引导患者主动报告用药过程中的异常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加强药物信息的公开与共享药物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可以促进用药安全,避免患者因药物不了解而导致的错误用药。
医院和药店应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药物信息,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以便患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医院和药店还应建立起药物信息查询系统,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查询药物的相关信息。
执业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
执业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在医疗领域,药师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士。
他们不仅负责准确发放药物,还承担着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指导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用技巧。
一、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是指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包括剂量、用法和用药时机的准确掌握。
合理用药不仅能够保证药物的疗效,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验,帮助患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药物。
二、执业药师的角色1. 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执业药师具备深厚的药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药物咨询和建议。
他们可以解答患者对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疑问,并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2. 解读医生处方医生开具的处方可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药物,而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执业药师具备解读处方的能力,能够帮助患者理解每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并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
3. 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执业药师不仅在用药前提供指导,还能在患者用药期间进行监测。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预期疗效,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三、合理用药指导的实用技巧1. 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执业药师应该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用法。
在解释药物信息时,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患者听。
2. 个性化用药建议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执业药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执业药师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用药建议。
3.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执业药师应当提醒患者关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告知患者应如何处理这些情况。
合理用药指导建议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特 别是对胎儿和婴儿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
3
注意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在乳汁中 的排泄情况,避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特殊疾病状态下的用药
要点二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当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需要注意药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 增加或降低其他药物的疗效,甚至可 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多种 药物时,需要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 的药物,以便医生能够调整治疗方案 。
要点三
观察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 察任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遇 到任何不适或疑似不良反应,应立即 停止使用药物,并尽快告知医生。
03
合理用药的实践环节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诊断的准确性
确保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以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疾病 原因。
药物的合理性
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相 互作用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等。
案例三: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管理
总结词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 应的风险。
详细描述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 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药效增强或减弱。不 合理的药物组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肝肾功能 损害、心脏毒性等。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正 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对 于存在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组合,医生应根据情况选择 替代药物或调整剂量。
合理用药指导ppt课件
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母胎循环中药物浓度差 是影响药物转运速度和程度的主要因素。 分子量<500,脂溶程度高与血浆蛋白结 合力低,非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通过 胎盘。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有利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产生 有害的致畸、发育缺陷、脏器功能损害及溶血甚至 致死作用。其影响主要为药物的性质、剂量、疗程 长短、胎儿遗传素质及妊娠时间有关。
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药物最终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肾功 能发育不全,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 成人低。如氯霉素的清除率新生儿仅为成人 的30-40%。
在28天内新生儿的肾功能不断变化而日趋完 备,因此宜按不同日龄的药动力学参数去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4.4婴、幼儿生理与用药特点
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酶活性成熟,幼儿药 物的肝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
受精后17天以内,细胞具有潜在的多向性,胎儿胎 盘循环尚未建立,此期用药对胚胎的影响是“全” 或“无”,“全”就是药物损害全部或部分胚胎细 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无”是指药物对胚胎不 损害或损害少量细胞,因细胞有潜在多向性,可以 补偿或修复损害之细胞,胚胎仍可继续发育。
受精后17~57天为器官分化期,胎儿胎盘循环已建 立,胚胎细胞开始定向发育,一旦受到有害药物的 作用,极易发生畸形。
相当成人量比例 1/18~1/14 1/14~1/7 1/7~1/5 1/5~1/4 1/4~1/3 1/3~2/5 2/5~1/2 1/2~2/3
按体重计算
体重推算方法:
1-6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6+3(或出生时体重)
7-12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5+3(或出生时体重)
1岁以上儿童体重(千克)=2×年龄+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按照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选用适当药物、适当剂量,遵守用药规律和用药原则,实现最佳疗效,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
1.明确适应症:适应症是指药物适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使用药物时,必须确保患者的病情符合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滥用和误用。
2.考虑药物安全性: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者用药过程中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
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既往病史等因素,避免选择潜在有害的药物。
同时,要注意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更加谨慎。
3.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用药方案也应因人而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频率和疗程等。
4.合理选择药物:在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比如,应优先选择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对于相同适应症的药物,首选单药治疗,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尽量遵守抗生素的使用指南等。
5.严守用药规律和用药原则: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遵守用药规律和用药原则,包括按时服药、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随意更改剂量等。
同时,应遵循“足量、足疗程、足规范”的原则,尽量减少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6.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避免同时使用会产生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相互作用的发生。
7.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对于长期或重要的药物治疗,应注意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出现,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医生和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报告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合理用药是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用药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医生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能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
一、患者了解疾病和药物在开始用药之前,患者需要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信息。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到所用药物的具体信息,包括药物的名称、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用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这些内容,以确保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有清晰的认识。
二、正确使用药物正确使用药物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遵循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不得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
如果患者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此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做到按时按量用药,以免漏服或过量使用。
对于需要定时服药的药物,患者可以通过设置闹钟、提醒APP等方式来提醒自己按时用药。
三、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
患者在购买非处方药时,也需要主动告知药师自己所正在使用的处方药,以避免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与食物、饮品或其他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如药物与某些果汁、酒精的混合使用可能影响药效。
四、注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用药物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了解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合理储存和处置药物患者在家中储存药物时,需要选择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合理用药指导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引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医院药品使用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药品使用相关的部门、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和其他相关人员。
第二章合理用药原则第三条安全第一原则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原则,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第四条个体化原则药物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处理。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反应等信息,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物。
第五条经济有效原则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价格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六条信息共享原则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沟通,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疗效、用法、不良反应等信息,提示患者遵守医嘱,保证患者的知情权。
第三章合理用药引导的工作流程第七条基础工作(一)医生在患者初诊时,应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记录在案。
(二)药剂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开出的处方,供应药品的选择和用药方案。
(三)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负责药品的管理和给药操作。
第八条药物选择和配方(一)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并配方适合的药物。
(二)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特点、其他同时使用的药物等,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药物使用的法律法规。
(三)药剂师在药品配方时应核对医生开出的处方和药品的规格、剂量,确保准确无误。
第九条用药引导和宣教(一)医生和护士应向患者认真介绍用药方法、用量和用药时间,并告知患者可能显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二)医生和护士应随时解答患者对药物使用方面的疑问,并记录在案。
第十条用药监测和评估(一)护士负责患者用药的监测和记录,包含效果的察看、不良反应的记录和药物的剂量调整。
(二)医生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随时与护士进行沟通和沟通,依据用药效果进行调整和评估。
药品管理制度:合理用药指导和监督
药品管理制度合理用药指导和监督一、背景介绍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合理选用药品,按照规定的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使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不仅关乎患者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合理用药的落地和实施,药品管理制度中必须包括合理用药指导和监督的要求。
二、合理用药指导1. 医师指导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合理选用药品,确保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调整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时间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建立有效的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药师指导对患者提供详细的药品说明和用药建议,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品了解药品的特点、功效、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信息,提供专业的药品咨询服务建立药品使用数据库,收集和整理药物的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最新的药品参考资料参与临床用药的审核和评估,防止药品的交叉应用和不当使用与医师和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提供协助解决用药问题的支持。
三、合理用药监督1. 药品安全监控针对药品的质量、安全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监控,确保药品符合标准和规定,并可随时进行跟踪和追溯。
2. 处方管理对医师开具的药品处方进行审核和管理,防止滥用、重复开药和交叉应用等情况的发生。
3. 用药评估与反馈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的随访和评估,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师和患者提供反馈和建议。
4. 教育和宣传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加强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5. 数据分析和研究对用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索合理用药的优化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四、总结和展望药品管理制度中的合理用药指导和监督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医师和药师在合理用药指导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阐述了合理用药监督的内容和重要性。
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
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同时避免药物的滥用和浪费。
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是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
一、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1.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的采购、配送、存储、使用和废弃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药品知识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药品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医务人员的药品使用技能和判断能力。
3.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为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医疗机构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频率、用药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告知患者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二、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1. 加强药品监管: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 审核药品广告:药品监管部门应审核药品广告,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3. 发布药品信息:药品监管部门应及时发布药品信息,包括药品的质量、安全、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为公众提供科学依据。
三、社会公众的指导和监督1. 提高用药意识:社会公众应提高用药意识,了解药品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药品,避免滥用和误用药品。
2. 抵制假冒伪劣药品:社会公众应抵制假冒伪劣药品,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药品。
3. 反映药品问题:社会公众应积极反映药品问题,如发现药品质量问题、不良反应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总之,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需要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同时避免药物的滥用和浪费。
医院门诊病人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健康教育
医院门诊病人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健康教育【一般知识指导】1.了解药物名称,主要作用,不良反应。
预防和处理措施及特别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治疗。
2.自我观察用药后的效果与机体反应,将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用量,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口服给药方法】1.一般药物在饭后服,胃动力药,易于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及妨碍食物吸收的药物,如吗丁琳,则在两餐之间或餐前服。
3.胶囊及糖衣片应整片服用,咬碎则会刺激胃肠道或被酸碱破坏影响药效。
4.舌下含服药:不要饮水、不要吞咽、不要咬碎。
5.口含片放在颊黏膜与牙龈之间慢慢溶化。
6.乳剂可用水稀释,混悬剂用药前要摇匀。
7.有呕吐时暂停服药并报告医护人员。
8.铁剂不能接触牙齿;水剂需用量杯核准剂量;量小的油剂必须用滴管可先在杯内加少量的冷开水以免药液附着在杯上影响服下的剂量。
【雾化吸入方法指导】1.取舒适的姿势病情不允许可仰卧。
2.指导病人准确抽吸药液稀释药液;指导病人安装拆卸及清洁用具;训练病人吸入动作嗽嘴缓缓深吸气使雾化药液送入各支气管官腔。
【含漱给药方法指导】1.药液温度不应过高以免破坏药物及损伤组织。
2.药液浓度适宜不得太浓太淡,否则破坏口腔及咽部正常防御功能。
【滴鼻药方法指导】1.滴药前清洁鼻腔头部后仰或垫高颈肩部。
2.滴管深入鼻腔约O.8cm,滴药后保持体位1〜2min药液吸收。
【家庭用药指导】1.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妥为保管如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放在有色密封瓶中干燥、阴凉,小儿不易拿到的地71°2.药物有变色、混浊、发霉、潮解及失效过期均不可使用。
药物合理用药的指导与实践
药物合理用药的指导与实践药物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用药是确保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药物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和实践方法,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1.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医生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合理选择药物。
2.明确治疗目标: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可能是疾病的缓解、症状的改善或者疾病的控制。
明确的治疗目标有助于调整用药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3.权衡利弊:药物治疗常常伴随着某些不良反应或者风险。
在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药物时,医生需要权衡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风险,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药物。
4.限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当尽量限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减少患者暴露在药物的风险下。
二、药物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法为了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以下是一些指导方法可以供医生和患者参考:1.详细问诊:医生在诊断患者病情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用药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有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者过敏反应等问题,并准确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提供明确的用药建议: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当清晰地写出药物的名称、剂量以及使用方法。
同时,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用药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3.定期复查和评估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方案应该是动态调整的过程,在开始用药后,医生需要定期与患者进行复查,并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者疗效不佳,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4.患者教育: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医学知识,告诉他们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等。
执业药师如何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执业药师如何进行合理用药指导作为执业药师,合理用药指导是我们职业的一项重要责任。
通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建议和指导,我们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执业药师如何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是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基础。
执业药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过敏史以及其他用药情况。
只有了解患者的具体需求,我们才能根据其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其次,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是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关键。
执业药师应熟悉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剂量范围、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详细信息,并能够以简明的方式向患者解释清楚。
我们应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以避免潜在的药物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定期复查和监测是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环节。
执业药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持续关系,定期跟踪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并向患者提供必要的调整建议。
在复查过程中,我们还应检查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另外,促进患者合理用药的教育和宣传也是执业药师的重要职责。
我们应利用各种途径向患者和公众提供用药知识和信息,如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健康讲座以及提供在线咨询等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决策。
最后,执业药师应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合作。
合理用药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工作,执业药师在团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与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患者的用药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指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定期复查和监测、教育和宣传以及与医疗团队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为执业药师,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理用药指南
疼痛合理用药
总结词
疼痛是多种病症的常见表现,合理用药可以缓解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疼痛是多种病症的常见表现,合理用药可以缓解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
总结词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合理用药有助于改善症 状,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 流病、胃炎、腹泻等,应选择适当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 和用药时机。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结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儿童用药剂型选择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 剂型,如液体剂型、颗粒剂等, 方便儿童服用。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有影响的 药物,同时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 的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指导
孕妇用药原则
01
在孕期和哺乳期,应选择对母体和胎儿都安全的药物,避免使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
总结词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合 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风险。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 心病、心力衰竭等,应选择适当的药物。在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和 用药时机。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 食结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 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或异常指标,应及时就
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哺乳期妇女用药
02
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应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必要时应暂停哺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03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用药指导
老年人用药原则
建立合理用药指导制度
建立合理用药引导制度1. 前言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紧要举措。
为了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特订立本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用药引导制度。
2. 目的和原则2.1 目的确保医院医务人员在进行药品处方和用药引导时,遵从科学、规范和安全的原则,有效减少药品滥用和误用,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
2.2 原则2.2.1 临床必需性原则:医师开具处方时必需遵从临床实际需要,确保合理用药。
2.2.2 安全有效性原则:医师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形,选择合适的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2.3 药品选择原则:医生应优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安全性高、疗效确实的药品。
2.2.4 综合施用原则:医师应依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手段,确保合理药物组合。
3. 药品处方和用药引导流程3.1 药品处方流程3.1.1 医生通过临床诊断和患者病史,确定患者需要的药物治疗。
3.1.2 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形,选择合适的药品,并填写处方单。
3.1.3 负责药房药师依据处方单核对药品种类和剂量的准确性,并将药品配药给患者。
3.1.4 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对药品进行甄别,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合理用药。
3.2 用药引导流程3.2.1 医生应向患者供应认真的用药引导,包含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3.2.2 医生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引导患者的用药方案。
3.2.3 医生应向患者强调定时按量用药的紧要性,并提示患者不要随便更改药物的剂量或停用药物。
4. 合理用药的监督和评估4.1 监督4.1.1 主管部门应对医院的药品处方和用药引导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1.2 医务人员应自发遵守规章制度,严禁滥用药品和随便更改药物剂量。
4.2 评估4.2.1 医院应建立用药引导的评估制度,对医务人员的用药引导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用药质量、用药安全等。
4.2.2 通过定期评估,发现用药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
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药物选择、准确的用药剂量和规范的用药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作为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指导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
本文将从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三个方面,阐述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
一、药物选择药物选择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合适的药物选择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药师在药物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避免因药物选择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二、用药剂量用药剂量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
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病情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对于有些药物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情况,药师还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用药方法合理的用药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
药师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用药时间、用药途径、饭前饭后等。
例如,一些药物应空腹服用,而另一些则应餐后使用,如果患者对药物的用法不了解或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药师还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有些药物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不良反应的增加。
药师要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另外,药师还应告知患者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并告知如何正确处理和报告副作用的发生。
综上所述,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工作。
药师应通过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通过合理用药指导,药师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合规性和疗效,还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合理用药的概念和指导原则
合理用药的概念和指导原则合理用药的概念和指导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疗实践中,通过正确选择药物、给予合适剂量和使用正确的方式,以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最小化的一种理性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医生、患者和药品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介绍合理用药的概念和指导原则。
1. 合理用药的概念合理用药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旨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风险,并确保医疗资源的最佳利用。
合理用药要求在医生、患者和药师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和风险因素。
同时也需要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加强医疗管理,鼓励科学研究和药物监管,以保证合理用药的实施。
2. 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1)个体化治疗:合理用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药物敏感性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无谓的药物使用。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并遵从医生的指引,按时用药。
(2)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医生需要根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成本,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此外,医生还应考虑患者的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因素,以避免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常见的药物类别,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之一。
医生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患者必须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遵从疗程的完整性,以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4)药物相互作用的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减弱或增强,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告知患者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
患者也应主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考虑。
(5)遵从药物说明书和咨询医师的建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从药师和医生的建议。
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以确保正确使用药物。
(6)不滥用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常见的自我用药药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滥用。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1.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进行药物选择:不同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排泄等过程也有影响。
因此,合理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药物。
2.综合考虑疾病特点:针对不同疾病,需要根据其发病机制、病情轻重、并发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如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特异性较强的抗生素。
3.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指南用药:药物使用指南是一份由专家制定的,基于大量临床试验和研究的指导用药的建议。
在合理用药中,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用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抑制或促进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血浆浓度发生变化。
所以使用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
5.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合理控制是保证药物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则之一、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药物中毒,过小可能导致治疗无效。
因此,合理用药时应该选择适当剂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关注患者的用药遵从性:患者的用药遵从性对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用药过程中需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意见。
同时,应帮助患者克服用药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
7.合理用药应避免药物滥用和浪费:医生在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适应症和适应证,并避免滥用。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的浪费。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指导原则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浪费。
药物选择应个体化,综合考虑疾病特点;遵循药物使用指南;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剂量的控制;关注患者的用药遵从性;避免滥用和浪费药物。
接受合理用药指导,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优质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新生儿生理与用药特点药的吸收新生儿的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胃排空较慢,胃酸分 泌极少,肠管活动不规则,胆汁分泌功能不良。以上 因素均可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和改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如新生儿胃酸缺乏可使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素及邻氨青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使 氨苄青霉素吸收率比成人约高1倍,使利福平、庆大霉 素等药物的吸收延缓。
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药物最终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肾功 能发育不全,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较 成人低。如氯霉素的清除率新生儿仅为成人 的30-40%。
在28天内新生儿的肾功能不断变化而日趋完 备,因此宜按不同日龄的药动力学参数去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4.4婴、幼儿生理与用药特点
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酶活性成熟,幼儿药 物的肝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
由于新生儿的骨骼肌较成人占比重小,皮下脂肪少, 外周局部血循环不佳,且新生儿组织对化学刺激耐受 性较差,肌注抗生素易产生硬结节而影响吸收。故不 宜多次及大剂量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静脉给药最快 ,药效亦较可靠,但应注意某些抗菌药可导致血栓性 静脉炎。
药物的分布
新生儿的膜通透性较之年长儿及成人高,血脑屏障不 完善,药物易进入脑脊液并达到一定浓度。当患脑膜 炎或缺氧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某些抗菌药物 更易进入脑脊液,脑组织的药物浓度成倍增加,可引 起毒性反应。
1、药物的分子量>200的物质难以通过细胞膜。
2、药物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
3、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4、药物的离解度,离解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 低。
5、药物的酸碱度,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在乳汁中排 泄,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噻唑较难排泄。
4.5儿童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包括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生长发育缓慢,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电解质 调节能力差,易受药物影响引起平衡失调。 该时期,要注意药物是否会影响儿童听力、注 意力、营养吸收等。
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母胎循环中药物浓度差 是影响药物转运速度和程度的主要因素。 分子量<500,脂溶程度高与血浆蛋白结 合力低,非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通过 胎盘。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有利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产生 有害的致畸、发育缺陷、脏器功能损害及溶血甚至 致死作用。其影响主要为药物的性质、剂量、疗程 长短、胎儿遗传素质及妊娠时间有关。
(2)肾衰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肾衰竭病人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或因白蛋白对 药物亲合力降低而影响其与药物结合 由于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 使药物作用增强 或引起毒性
(3)肾衰竭对药物在肝脏代谢影响: 肾衰竭能明显影响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大多数 药物在肝脏代谢。尿毒症病人还原和水解反应减 慢,影响某些药物的氧化反应及代谢。
排泄:婴幼儿时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迅 速增加,6到12个月可达成人值。肾脏在全身 的比例高于成人,一些以肾为主要消除渠道的 药物,消除较快。
哺乳与用药
乳母用药后药物一般都能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 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致于给婴儿 带来危害。然而某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母 亲服用量应考虑哺乳婴儿的危害,避免滥用。药物在 乳汁中的排泄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受精后17天以内,细胞具有潜在的多向性,胎儿胎 盘循环尚未建立,此期用药对胚胎的影响是“全” 或“无”,“全”就是药物损害全部或部分胚胎细 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无”是指药物对胚胎不 损害或损害少量细胞,因细胞有潜在多向性,可以 补偿或修复损害之细胞,胚胎仍可继续发育。
受精后17~57天为器官分化期,胎儿胎盘循 环已建立,胚胎细胞开始定向发育,一旦受到 有害药物的作用,极易发生畸形。
3.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3.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
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 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生物转化减慢 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排泄减慢 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肝功能不全时,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表现为代谢减 慢、半衰期延长、药效与毒副作用增强
3.2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应了解所用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时的药代动力学 改变
相当成人量比例 1/18~1/14 1/14~1/7 1/7~1/5 1/5~1/4 1/4~1/3 1/3~2/5 2/5~1/2 1/2~2/3
按体重计算
体重推算方法:
1-6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6+3(或出生时体重)
7-12个月婴儿体重(千克)=月龄×0.5+3(或出生时体重)
1岁以上儿童体重(千克)=2×年龄+8
减少药物剂量
肾衰时药物维持量=
正常血肌酐浓度 患者血肌酐浓度
正常时药物维持量
血浆肌酐正常值为: 男性53~106 mmol/L;女性44~97 mmol/L
延长给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
患者血肌酐浓度 正常血肌酐浓度
正常给药间隔时间
列线图法
a.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140-年72龄)血(清体肌重酐千克数) (女性再乘以0.85) b.在列线图上找出对应的消除率分数 c.计算用药间隔时间、维持量和给药速度
10--50
<10
1/5-1/2正常量 1/10-1/5正常量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4.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4.1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4.2胎儿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胎盘药物转运
胎盘绒毛与母体直接接触的面积约10~15m2,并通 过如此广大面积进行物质交换和药物转运。已知大 多数药物都能通过胎盘转运至胎儿体内,也能从胎 儿再转运回母体。 药物通过胎盘的方式有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 转运及特殊转运。
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是肝脏,其代谢速度取决于肝 微粒体酶系统的代谢功能。新生儿的体内酶系统尚不 成熟,某些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可使药物的代谢速度 变慢,易造成药物的蓄积中毒。如氯霉素在肝内可通 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 无活性的衍生物。由于新生儿缺该酶,故血中氯霉素 浓度增多,当肾功能低下时更见严重,甚至引起“灰 婴综合征”。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或慎用肝毒性药物
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 在所有药物性肝病中,抗生素所致者居首位。
具有肝毒性的主要药物
1、抗微生物药:①四环素②红霉素③头孢类④喹诺酮类⑤抗结核 药⑥抗真菌药
2、解热镇痛药:对肝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如保秦松可致肝炎和 黄疸,而对己酰氨基酚大剂量使用时,可致急性肝坏死,甚至昏迷 和死亡。
3.3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
肾功能不全尤其肾衰患者对药物的体内处置 有很大影响:
(1)可使口服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 降低
①尿毒症引起恶心、呕吐和胃排空时间延迟; ②肾衰竭病人可能有胃肠道水肿,妨碍药物吸收;
③肾功能减退时唾液尿素增高,经尿素酶转变成氨 后,引起胃pH值升高。使弱酸性药物吸收不完全
2.药物用法与用量
2.1用药途径及特点 2.1.1全身给药
药物通过体内吸收入血液,经循环带到全身各个部位 发挥作用。
口服法 注射法 舌下给药法 吸入法 直肠粘膜给药
2.1.2局部给药
只要求药物在皮肤及粘膜局部发挥作用。 如:
皮肤病外用制剂 用于粘膜的滴眼剂、滴鼻剂、眼膏等
2.2药品用量 2.2.1剂量的意义
患者用药间隔=正常用药间隔消除率分数 患者药物维持量=正常维持量消除率分数 患者给药速度=正常给药速度消除率分数
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肾功能减退时给药剂量的估计
肾功能试验
正常
轻度损害
中度损害
重度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 (mi/min)
90--120
给药剂量
正常剂量
50--80 1/2-2/3正常量
饭前服:一般应于饭前30分钟左右,以利于药物充 分吸收或保护胃粘膜等。如健胃药、制酸药、止泻 剂、各种滋补药品等。
饭后服:一般应于饭后10~30分钟服药,使药物和食 物混和,以避免药物对胃肠刺激;利于发挥药效的 酵母片,硫酸亚铁等。
饭时服:指在进餐时服用,或用少量食物拌和药物 共食之。是为了减轻药物气味刺激,避免出现恶心 等反应。
3、抗精神失常药:如长期使用氯丙嗪停药3周后出现肝损伤而致 毛细管阻塞性黄疸,表现为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若肝脏再生 能力强,4-5周后能恢复正常。
4、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如西咪替丁,对肝功损害可有一过性谷丙 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而奥美拉唑近年来有引起暴发性肝炎 的报告。
5、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在肝功不全时可诱发肝昏迷,其他偶见肝 损害。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1.合理用药概述
1.1基本概念 合理用药:指以当代的系统的医学和 药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 有效、安全、经济的基本要求。
1.2 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掌握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 了解既往用药史 结合病人状况选用药物 根据病变部位选用药物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能用廉价药不用昂贵药
剂量: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 “剂量”,一般系指成年人一次的平均用量。 药物的“极量”: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2.2.2老年人剂量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 药物消除代谢能力 剂量
一般而言,60岁以上老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人剂 量的3/4
2.2.3小儿剂量
按年龄折算
年龄 初生~1月 1月~6月 6月~1岁 1岁~2岁 2岁~4岁 4岁~6岁 6岁~9岁 9岁~14岁
应了解所用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的药代动力学 改变
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或慎用肾毒性药物
3.5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
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 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 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血中肌酐主 要由肾小球滤过清除。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清除肌 酐能力下降,肌酐在体内蓄积,血肌酐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