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
儿童视觉发展规律
儿童视觉发展规律引言概述:儿童视觉发展是指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视觉能力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视觉是儿童获取信息、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了解儿童视觉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提供适当的视觉刺激和支持,促进儿童的视觉能力的发展。
一、视觉感知的发展1.1 视觉敏感期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的视觉系统逐渐成熟。
他们开始对亮度、颜色和形状等视觉刺激产生反应,并逐渐能够追踪挪移的物体。
1.2 视觉注意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视觉注意力也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识别和跟踪物体,同时也能够过滤掉无关的视觉刺激。
1.3 视觉辨别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视觉辨别能力在幼儿期得到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辨别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并能够将它们与周围环境进行区分。
二、眼球运动的发展2.1 眼球追踪能力的发展在婴儿期,眼球追踪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
婴儿能够追踪挪移的物体,并将目光集中在感兴趣的目标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眼球追踪能力逐渐提高。
2.2 眼球协调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眼球协调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将两只眼睛的焦点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以获得清晰的视觉体验。
2.3 眼球固定能力的发展在婴儿期,眼球固定能力是视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婴儿能够保持目光在一个目标上的固定时间逐渐增加,这对于他们的视觉学习和探索世界至关重要。
三、视觉认知的发展3.1 图象识别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图象识别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识别日常物体、人脸、动物等,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记忆联系起来。
3.2 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在幼儿期得到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距离,并能够进行空间关系的推理。
3.3 视觉记忆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视觉记忆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记住和回顾视觉信息,对于学习和记忆新的视觉刺激具有重要意义。
四、视觉运动的发展4.1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发展。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
由此可见,感觉和知觉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 证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婴儿在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并获 得感性认识。
皮亚杰把儿童从出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还没获得客体恒常性。
在人生头一年,婴儿是依靠视觉、听觉、肤觉等和外界接触 的。两岁以前,也是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周围世界做 出反应。
于视功能不好,在估计周围景物的距离、高低、深 浅上有困难。 (9)生下即出现“黑眼珠”(角膜)过大,超过一般 孩子,且常有“夜哭”,烦躁不安,可能是危害较 大的致盲症——先天性青光眼。
环境中,幼儿视力减退往往也受到下列条件的影响:
(1)光线照明不足。室内采光系数不够,桌子摆放位置 不对或幼儿长时间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学习,都会影 响幼儿视力的发展。
视觉刺激是形成人类认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人类在进化中 得到的、超越接触感觉的距离感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光 主要来自直射以及照射在物体上反射回来的日光,它作用于双 眼。
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 外界光源辐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睛的视网膜,引起感 觉细胞的兴奋,然后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投射至大脑皮层的 视区(主要在枕叶)而引起视觉。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幼儿知觉发展规律及教学启示心得
幼儿知觉发展规律及教学启示心得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儿童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
新生儿当饥饿、身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身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生作用。
当皮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在。
新生儿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生,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气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儿童出生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生巨响便惊哭。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而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乳头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几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生,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
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儿期内,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着,而且几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
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而双手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可以自如地抓握,看到皮球滚走便会转过身体寻找。
而随着言语的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提高,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进入幼儿前期后,儿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认识物体,也使他们自由行动,扩大了认识范围,促进了认识能力。
他们可以感知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还能说出一些属性的语词。
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
尤其托儿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
幼儿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幼儿园有计划进行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
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几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方面都有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时间知觉的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及其他客观标志 ——有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
为的节律性变化 ——各种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 ● 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 ● 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
例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物理重量相等,但 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 花重。这是以视觉之“形”影响到肌肉感觉之 “重”的错觉。
(三)方位错觉
例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 海上飞行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范围, 往往会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如海中的事故。
此外,还有运动错觉(月亮走我也走)、时间 错觉(同样长时间的不同知觉)等。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 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宝宝感知觉发展的7个规律
感知是孩子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
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没有感知觉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等更高一级的认知活动。
宝宝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存储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越大。
规律一婴儿在环境中逐渐学会正确地运用视觉。
婴儿一出生,就有对光的感受性,对弱光比较容易适应。
此时孩子的视觉并不敏锐,能看到的距离约为60厘米,在15~20厘米的范围内视觉最清晰。
3个月左右时,婴儿的注视、移视和追视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4~8个月时,婴儿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喜欢暖色(红、橙、黄等)。
9~12个月时,婴儿的视觉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能对事物进行积极的观察。
规律二婴儿的听觉从可以辨别母亲的心音,逐渐发展为与成人相似的听觉能力。
婴儿刚出生时,就可辨认母亲的心音和节奏,即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和节奏。
2~3个月时,婴儿开始能倾听周围的声音,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把头转向声源。
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音乐表示喜欢,对强烈的声音表示不安,还能对成人(特别是母亲)的声音进行分辨,有所反应。
8~9个月的婴儿能分辨各种声音,对严厉与和蔼的声音能做出不同的反应。
规律三婴儿从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和气味,逐渐发展到与成人相似的味觉、嗅觉能力。
味觉新生儿已能辨别甜、咸、苦、酸等不同味道,并且对甜的喜爱胜过咸。
4个月后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已很敏感,所以应适时添加各类辅食,使孩子习惯各种味道。
嗅觉4个月左右的婴儿就能比较稳定地区分好的气味和不好的气味。
1岁左右,婴儿的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大体相当。
规律四皮肤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这些感觉在婴儿期均得到了发展。
触觉婴儿一出生触觉就已经很灵敏,尤其是眼、嘴唇、手掌、足底等部位。
有研究表明,接受抚摸的新生儿其肌肤饥渴可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能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免疫功能。
临床医生发现,得不到抚摸和亲吻,皮肤经常“挨饿”的婴儿,往往爱咬嘴唇、啃指甲,表情淡漠,动作迟缓。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认知发展规律:1.感知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儿童对世界的感知逐渐从模糊的、混沌的整体向更加清晰、具体的方向发展。
2.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他们的记忆从无意识、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识、理解记忆过渡。
儿童开始能够回忆和再认之前的事件,并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分类和编码。
3.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行动来理解和思考问题。
4.想象的发展:想象是指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从简单的、模仿性的形象逐渐向更丰富、有创造性的形象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一些创造性的行为。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情感表达、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规律:1.情感表达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并开始理解这些情绪的原因和结果。
2.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3.社交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解决冲突、合作游戏等。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如轮流和分享。
三、动作和身体发展动作和身体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发展。
以下是动作和身体发展的主要规律:1.大肌肉运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跑、跳、平衡等大肌肉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儿童的感知觉是他们通过感官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接收外界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认知、学习和社交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其规律。
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婴儿的感知觉还不够成熟和发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感知觉能力逐渐发展和改善。
以下是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规律:2.视觉感知觉的发展: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他们开始发展对视觉刺激的感知觉能力。
开始时,婴儿只能看清距离他们最近的物体,而且他们对颜色和形状的辨认也很有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视觉感知觉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看到更远的物体,并辨认出不同颜色和形状。
此外,他们也开始注意到物体的移动,并追踪它们的视线。
3.听觉感知觉的发展:婴儿出生后很快就开始通过听觉感知他们周围的声音。
他们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声音,并对它们做出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听觉感知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辨认出特定的声音,如妈妈的声音、玩具的声音等。
此外,他们也能够通过声音跟随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4.触觉感知觉的发展:婴儿出生后很快就开始通过触觉感知他们周围的物体。
他们会用手触摸身体周围的物体,并对触摸作出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触觉感知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辨认出不同的触感,如柔软、光滑、粗糙等。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和质地。
1.逐渐从简单到复杂: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在发展初期,他们只能感知到简单的刺激,如声音、光线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知觉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接收和处理更复杂的刺激。
2.逐渐从粗略到细致:初期,儿童对感知的刺激没有很高的分辨率,他们只能感知到物体的大致形状和颜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知觉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辨认出更多的细节和差异。
3.逐渐从被动到主动:初期,儿童的感知觉是被动的,他们主要通过接收外界刺激来进行感知。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了解儿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感官活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2. 前运算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会出现“中心思维”和“静态思维”的特点,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和分类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推理,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情感发展儿童期的情感发展是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基础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学会处理情绪和建立人际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起信任感。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婴儿会形成不信任感,对外界产生恐惧和疑虑。
2. 自主与羞耻阶段(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学会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五节—感知觉)
(4)方位知觉
方位知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
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上下、前 后、左右、东南西北中的知觉。 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关系的掌握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
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2~3岁的幼儿能辨别 上下。4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 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 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呈反比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阀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 阀限越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限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 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阀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味觉和嗅觉
(1)胎儿自4个月开始已经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一
发育得很好;味觉在婴儿和幼儿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2)胎儿在7、8个月时已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新生儿已能 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典型反映。
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时,知觉映像却表持相对不变。
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 性、大小恒常性。
(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 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
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感知觉的基本概念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孩子们的感知觉发展,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就是看看他们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咱们都知道,感知觉是指人们通过五官获得信息的能力,孩子们的小脑袋瓜子里充满了奇妙的探索欲。
这就像他们在用小手去触碰,眼睛去观察,耳朵去聆听,啊,简直是活力四射的小探险家!小朋友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简直可以用“好奇宝宝”来形容,随便一个小虫子、一片树叶,都会让他们兴奋得不得了。
2.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2.1 婴儿期的探索一说到婴儿期,大家肯定想起那些胖乎乎的小家伙,咕噜咕噜地打滚。
这个阶段,宝宝们的感知觉发展主要依赖触觉和味觉。
他们用小手到处摸,能把家里的东西翻个底朝天,真是小小探险家的典范!而且,他们特别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嘿,这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呀!对于他们来说,味道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酸甜苦辣都得试个遍,真是“小吃货”无疑。
2.2 学步期的观察当宝宝开始学步,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他们的小腿儿扑通扑通地跑来跑去,像小火箭一样,眼神里充满了对世界的惊叹。
这个时候,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变得越来越敏锐。
听到一声“咕咕”,立马回头,看到一只小鸟飞过,那小眼睛就亮了起来,恨不得立马追上去。
这个阶段,孩子们会通过观察,学习周围的事物,模仿大人的动作,像个小跟屁虫,十分可爱。
3. 感知觉发展的特点3.1 各感官的协同发展说到感知觉,咱们得提提各个感官之间的关系。
就好比一台交响乐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都是乐器,齐心协力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往往不是单独用某一个感官,而是多个感官一起“出场”。
比如说,他们在玩沙子的时候,手指头在沙子里摸索,眼睛却在观察别的小朋友,耳朵还在听妈妈的呼唤,这种多线并行的感觉,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3.2 情感与感知觉的互动另外,情感也是感知觉发展的重要部分。
孩子们在开心的时候,眼神亮晶晶的,想要和周围的东西“打成一片”。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_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精讲梳理(幼儿园)_[共3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发展。
2.从大到小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
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手、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无意到有意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无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如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
以后,有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
如儿童在“藏猫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有意动作。
第四节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即认识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二)感知觉的关系感觉是构成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知觉,但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不能把知觉归结为感觉的机械总和,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会有机地发生联系,也就是说,知觉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感知觉发展概况:一是原始的感知阶段;二是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是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的阶段。
(三)种类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把知觉划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指孩子在早期阶段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
感知觉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
在感觉期,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
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声音、光线、颜色等感觉信息,并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感觉刺激。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来感知它们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嗅闻花朵的香气来认识不同的花种。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感觉刺激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感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进入认知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解释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只鸟儿飞翔的方式来认识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此外,学前儿童在认知期还会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分类和排序能力,能够将事物进行归类和顺序排列。
例如,他们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或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学前儿童进入概念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他们能够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花朵,理解颜色的概念;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理解形状的概念。
在概念期,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三个主要阶段。
在感觉期,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在认知期,他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在概念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0-6岁儿童心理发展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培养
注意力培养
通过提供有趣、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 ,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集中和分配 能力。
记忆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培养
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游戏、问题解决 和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采用重复、联想、归类等记忆策略, 以及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有助于 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
02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让孩子尝试模仿你的发音,逐渐扩展到短
语和句子。
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
03
提供场景和话题,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
讲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阅读兴趣激发及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读物
从图画书开始,逐渐过渡到有简单文字说明的图 书。
定期与孩子共读
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理解故 事内容和角色情感。
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设计
音乐活动
通过听音乐、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绘画活动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让儿童自由创作,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其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戏剧表演
组织儿童进行戏剧表演,让其通过角色扮演、情节编排等方式,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拓展途径探讨
阅读故事书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故事书,通过阅读让儿童进入想象的世界, 拓展其想象空间。
玩想象力游戏
组织一些想象力游戏,如“假装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儿童 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
带儿童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让其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激 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理能力及良好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一动 第六感
每队队员选一个搭档。
每队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胳
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 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 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自 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的手
学 前 儿 童 的 感 知 觉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第四节 感知觉发展的规律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四、视觉
(一)视觉的基本特性 视觉刺激是形成人类认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人类在进化中 得到的、超越接触感觉的距离感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光 主要来自直射以及照射在物体上反射回来的日光,它作用于双 眼。
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
外界光源辐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睛的视网膜,引起感 觉细胞的兴奋,然后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投射至大脑皮层的 视区(主要在枕叶)而引起视觉。
一般而言,在日光条件下,黄绿色显得最亮。在
公路边工作的人都穿黄背心。
在夜晚或者暗光情况下,蓝色或者蓝绿色看上去
最亮。
(三)婴儿视觉的发展
1.对光的察觉 2.视觉的集中 新生儿视焦距是8英尺处(20.3cm); 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客体; 两周后,新生儿开始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视某 一客体; 视觉集中的距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 3个月的婴儿可以注视4~7米处的客体; 6个月则可以注视飞鸟、飞机这些远距离的客体。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 觉)。 人类接受环境信息主要靠视觉与听 觉,它们所接受的信息占人的全部感觉 信息的98%左右。其中视觉占80%以上
(二)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过程中谁起主导作用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 2.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触觉、味觉等,并且新生儿已经有了对身体位置和机体状态 变化的感觉等等。
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以后才相继出现记
忆过程及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再进一步发展为最简单的思 维以及最初的想象。
感觉和知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中,人在感觉完全隔绝的情况下,注
模块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认知与认知发展
认知: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 面。
认知发展: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
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 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 的规律性变化。
号。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得感性认识。
皮亚杰把儿童从出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还没获得客体恒常性。
在人生头一年,婴儿是依靠视觉、听觉、肤觉等和外界接触
的。两岁以前,也是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周围世界做 出反应。
3.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 导地位
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请你描述葡萄
是什么样的?
客观事物
属性
形状、
感官
眼
舌
脑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肤觉
鼻
味觉
嗅 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知觉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也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
心理现象的基础。
1.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 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 或体积上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俗称“视力”。
• 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 • 新生儿晶状体不能变形——20cm • 2个月,晶状体调节功能基本成熟
问题思考: 有人认为,小孩的视力要比成人好,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将孩子的一只眼睛盖起来,“ 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证明歪头是因视力缺陷引起 ;如果遮住一只眼睛后,头位不改善,则是“斜颈” 而非视力问题。
(5)看东西时,眼靠得过近,画画或写字时,鼻子 贴近纸面,看电视时.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看远 处时,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多为视力不正常。 (6)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常把视力差的一 只眼睛闭上,多是弱眼。 (7)斜视(斜眼),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8)活动范围常常自我限制,动作缓慢,往往是由 于视功能不好,在估计周围景物的距离、高低、深 浅上有困难。 (9)生下即出现“黑眼珠”(角膜)过大,超过一般 孩子,且常有“夜哭”,烦躁不安,可能是危害较 大的致盲症——先天性青光眼。
3.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 正确的知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歪曲的知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感能,大脑、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 的生物基础。
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色彩。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三、感知觉的发展趋势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 (一)感知觉的概念 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幼儿早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
3岁后,幼儿的思维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其思维是紧紧
依靠知觉形象的。比如,同样数量的一堆珠子,如果集中堆 在一起,幼儿会认为较少,而如果把珠子分散开来,幼儿就 会认为较多。这就是因为思维受直接知觉所左右。
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知觉的具体材料。对直
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
如何知道儿童的视力情况呢?
(1)突然地将手或其他物品放在孩子眼前,如不引起眨
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
(2)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去抓拿的
表现,是不正常表现。
(3)一只眼被遮挡时,孩子没有用手去拨开遮挡物,
也不哭闹,表明该眼视力极差。
(4)看东西时歪头,医学上称为“代偿头位”。表明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联系
知觉
整体属性的反映 高级阶段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知活动的低级形式。
新生儿已经具备人类的基本感觉和知觉。例如视觉、听觉、
接感知的、形象的材料,幼儿记忆的效果比对抽象 的语词好得多。
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知觉的影响。
幼儿常有“破涕为笑”的表现。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图形配对测验 (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婴儿的视觉
视觉灵敏度的发展 出生后1天的新生儿具有大约相当于成人20/150
的视力,即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见视力正常成 人在15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 1个月左右视力是相当于成人的0.3左右; 3个月左右是0.5左右; 5---6个月是1.0左右, 1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到10岁左右才发展到1.5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
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 属性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 个问题。
场,又看到这是“篮球架”,那是“跷跷板”;这里有球、毽子等,这 些都属于知觉。
锥状细胞:昼视和颜色知觉(色觉)的感受器。分辨颜色和物
体的细节。 杆状细胞:暗视、夜视感受器。对光极度敏感,但不能分辨
颜色和物体细节。
视觉
(二)视觉的发生
1.视觉的形成
人眼视觉很奇妙,但我们可以简单点理解成“看
”这个动作! 而看这个动作的完成,需要有三大 要素: 第一是光线;首先要有光线,我们的眼睛才能看 到东西; 第二是眼睛;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必须的; 第三是大脑;视觉功能最终是有大脑来支配并 完成的; 简化成示意图: 自然光刺激——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神经——视交叉——大脑视皮层 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为人眼内的四大屈光介质,视网膜到视皮 层的整个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就是视路.
例如,我们漫步在花园看到这是“白杨树”,那是“玫瑰花”;来到操
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
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处于 感觉的水平,还要将事物的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认 识,如对人的认识,除了对他的外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认识外,还 要与其他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对外貌的整体认识,这就是 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