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凸显科普特色教育--打造海洋文化学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城区六小

凸显科普特色教育打造海洋文化学校

科普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我校结合学校海洋文化特色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确立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普的思想,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认真探索小学科普教育之路,创新科普教育的特色,形成了在学生中普及科普知识的浓厚科普教育氛围。学校的科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校在科普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科普工作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地处城区中心,生源广,外来务工子女多,结合本校的“海洋文化”特色主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特长,坚持普及科普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成立了科普教育教研小组、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其中林允艳校长任组长,林春玲和吕瑞强副校长任副组长,10名有特长的教师任组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又制定了各类人员的职责。除本校科技教师担任辅导员外,还聘请校外辅导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校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每年六月份和十月份向家长和社会公开举行了少儿科技成果展示汇报表演。学校近年来开展了科普手工制作比赛、科普手抄报比赛、科普小论文比赛、科普绘画和科普文艺节目表演等,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对科普的兴趣和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打造硬环境,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学校围绕“凸显科普特色教育打造海洋文化学校”这一整体目标,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学校近几年投入了10多万元,一是建起了科普教育基地,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二是投资加强了图书阅览室的建设,阅览室每年征订有10多种科普教育书藉,三是建起了科普活动室;四是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平台。目前,科普活动室内共展出学生自己采集的动植物本100多件,自制的手工艺品100多件,加强了科普仪器室建设,为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科普活动室外设有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航天航空、动植物生长过程等科普知识长廊。科普室的建立,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科普活动素材,还保证了科普活动及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平台,学校开辟“海之魅”科普文化长廊、蘑菇亭、文化墙,每层教学楼的走廊都设计有主

题鲜明的“海洋之窗”系列景观,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海洋知识的窗口,让学生透过海洋之窗领略海洋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海洋宽容博大、海纳百川的气度,培育学生关爱、尊重、宽容、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校还在文化长廊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绘画、诗歌、作文等板报。学校班级开展个性化的“海之梦”班级文化建设,依托海洋文化引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意和个性设计,建立以海洋生物命名的特色班名:学前班海贝班、一年级海星班、二年级海螺班、三年级海马班、四年级海豚班、五年级海燕班、六年级海鸥班,各班结合班名提炼班级精神,每个班级有班级的班牌、目标、口号、教师寄语、展示台等,进一步加强师生对海洋文化的认识,提升班级文化品位,构筑色彩斑斓的海洋班级文化,使校园充满海洋气息和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三、打造科普型教师队伍,提高科普教师活动指导能力

坚持不懈地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学习科普的相关理论和其他学校的科普实践经验。利用每周四下午教研活动组建科普教学研究小组,定期进行学习和交流,使人人成为学校科普特色资源的开发者。学校的海洋文化特色科普教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整体工作,全方位地反映出这种特点。科技辅导员制定学校切实可行的主题科普活动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努力在形成岗位特色、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整体特色。建立健全科技活动指导规范,确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总结、活动拓展中指导要点,促使教师有效指导科技实践活动,使一批新的科技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对科技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还组织部分老师到香港、上海、桂林、南宁等地参加了学习培训,李晓丽、李焱、罗海贞、谭彩勤、姚葆珠等老师被评为北海市、海城区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美术教师谭彩勤、钟艳阳、李夏和符其媚等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科普绘画比赛荣获了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北海市科技手工制作比赛荣获二等奖,谭彩勤、戴愈雄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科普教育版报参加市区比赛也荣获奖励。科技老师队伍的建立,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四、设置科技教育载体,探究科技教育策略,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科普教育工作需要载体,也需要平台。学校以科普教育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科普教育中,依托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力争在多学科、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注重“四个结合”。

1.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科普意识。

①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以人为本、实施多元教学,普及科学、培养未来人才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普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普教育的启蒙基础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我们将做到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重点,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编制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努力使各科学科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于各科教学之中。一是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购买相关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建成高标准实验室,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三是开发课程资源:挖掘农远项目资源、科技电视节目,并归类贮存;四是承担科普活动的创意和组织工作;五是承担科技创新、科普知识大赛的策划、组织、评奖活动;六是承担最新科研成果定期宣传报导工作;七是电脑科技教师承担科普网页制作指导工作;八是承担科普活动室的布展工作;九是承担科普活动成果的整理、布展、编印工作。

②学科课程渗透海洋知识。海洋文化包含的教育内容丰富,学校把海洋文化知识渗透到不同年段的学科教学中,寓海洋博大、宽容、自信的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具有大海的品质。在低年级: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海洋生物知识,诵读关于海洋的儿歌、童谣,成语等,获得初步认识海洋的情感体验。在中年级,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知识,欣赏海洋风光,诵读关于海洋的诗歌、寓言故事,传说等海洋文学,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初步获得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与熏陶。在高年级,让学生深入学习海洋生物知识,诵读描写海洋的名篇、名著,初步了解海洋军事、海洋历史、海洋环境、海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亲身参与多种海洋文化活动,感悟海洋对人类的重大作用。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以下海洋文化的教学内容。语文课:海洋文学、经典诗文、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数学:海洋物种、趣味速算;美术课:贝壳、椰壳工艺、海洋标本制作、摄影、沙画、沙雕等;音乐课:欣赏、学唱与海洋有关的歌曲;体育课: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武术健身操;英语课:与海洋有关的单词、句子;品德课:海洋军事、海洋历史、海洋环保等;科学课:海洋生物、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信息技术课:绘制卡通海洋生物等。

2.科普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