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铁三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作者:周施恩;文献来源:《企业研究》杂志,2006年4月号

编者按

在上一期,周施恩博士从企业文化权威埃德加 沙因的分析框架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结构性缺陷,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许多企业所“表达的价值”是“天外来物”,与企业原有的价值体系格格不入,或许这就是我国企业文化难以有效落地的关键原因。那么,有效的企业文化应该从哪里来呢?作者将在本期做出回答。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

——一个关于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企业文化应该从哪里来?

从理论上讲,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探索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古语讲“三十而立”,如果我们热热闹闹地搞了近30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却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还有没搞清楚,那不是胡闹是什么?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许多企业的确连这个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弄明白(请参阅上期“从埃德加 沙因‘眼’里看中国企业文化”)。因此,在深入研究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企业文化应该来自何处”这个根本问题。本文将从简要分析企业文化的使命入手,进而研究为完成这样的使命,企业文化应该基于什么而建立。

企业文化的“使命”

企业从事任何活动都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否则就是不“理性”。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下很大力气,以数代人的努力来塑造企业文化,当然更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企业文化使命的研究,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塑造企业文化”这一看似浅显但又不得不回答的基本问题。

颇有争议的概念有学者统计,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已有将近200种。由此可见,人们对“企业文化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歧义。从被引用的范围来看,埃德加 沙因和约翰 科特对企业文化的定义的影响面要相对大一些。

企业文化理论的奠基人沙因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员工们共同习得的“价值观、理念和假设”,它们随着组织继续获得成功而变成“共享的”和“理所当然的”。

哈佛商学院管理行为和领导学权威、两度麦肯锡“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获得者——约翰 科特教授认为,当人们谈到企业文化时,“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沙因的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自企业诞生以来,文化因素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沉淀;而科特的定义,则是从领导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文化目前的状况。可以说,前者是对企业文化动态的描述,而后者则是相对静态的描述。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形成对企业文化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对直观的作用尽管人们对企业文化在定义上还存在较大歧义,但对企业文化作用的看法还是相对一致的,包括:统一员工的思想、指导员工的行为、弥补管理的不足与突出企业的特色等。对于企业文化的这些作用,可以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得以证明,本文不再赘述。

众望所归的使命世界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建立企业文化、捍卫企业文化,无非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短期管理问题;二是长远发展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两者都可以称为企业文化的作用;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后者的意义更加重大,堪当“使命”二字。

近30年来,世界重量级专家及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使命”多有论述,现择其显者以飨读者。

《基业常青》的作者吉姆 柯林斯等:“领袖会去世,产品会过时,市场会变化,新的技术会出现,管理时尚来了又去,但一个伟大公司的核心理念作为公司指导方针和创新灵感的来源却经久不衰。”

《追求卓越》的作者托马斯 彼得斯等:“优秀的公司必然在最盈利的公司当中,但其价值观念必须与经济健康、服务于消费者和贡献社会结合起来。……事实上,价值观的力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鼓励实践创新将其精神发挥至极致。”

《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作者约翰 科特:“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IBM公司前总裁郭士纳:“简言之,拥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就一定是商业领域的赢家,而且该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也很高,除了自己的公司不愿到其他任何公司去。”

松下幸之助:“一个企业的成功,当然涉及很多因素和条件,而是否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则是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经营理念居于主宰企业成功的地位。”

总结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言论,我们似乎可以这样陈述企业文化的使命:如果只是为了短期盈利,企业文化可有可无。但要想缔造百年老店,企业文化则不可或缺;一个奇妙的想法、一个天大的机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只能使企业获得暂时的成功,而企业的长远发展,则需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激活”企业的管理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方式与管理工具的正确选择,与其说是出于管理者的个人偏好,不如说是企业文化的外延;一切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文化建设的企业,注定要走向失败!

企业文化的“两条腿”

要想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必须要从深入分析企业自身开始。既要全面分析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中那些沉淀下来的精神实质,更要从面向将来的角度,高瞻远瞩地研究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最根本的东西——核心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战略。

一、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描述1990年6月,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对“核心竞争力”自身(内涵、特点与获得方式等)及其与其他管理模块协同发展的研究,便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理论的世界性的热点。此文也因此成为20世纪90年代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章排行榜的“魁首”。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是多项能力与技术的组合,而不是某个独立的能力或技术本身;它有机整合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并能够为企业与客户创造价值;它贯彻于整个企业,且难以被他人复制。因此,尽管知名的品牌、特有的技术、庞大的资产与垄断性的资源等都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单独来看,他们都不是核心竞争力。

而且,与“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同样轰动的理论不同的是,核心竞争力理论具有更好的解释与预测功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活动大都没有成功)。十几年来,人们成功地运用该理论揭示了世界优秀企业成功的奥秘,并达成这样的共识:是否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综上所述,在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如下共性:

1、都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产物。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积累与整合,而企业文化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