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推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虽然高效课堂成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观点已经被绝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当前绝大多数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高效课堂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具体表现有:问题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学生往往无权主动提出问题;一切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数据是由教师提供的,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的;所有作业、练习的评价依据也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没有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评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所形成的交往结构也主要由“教师—全班学生”、“教师—学生个体”的交往而组成。课堂教学的形式,往往表现为教师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课堂,即使教师偶尔提问,也是教师与单个或少数学生之间单一的交往,不是教师学生间的多向交往,学生间的交互式交往更是严重缺乏。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学活动的道具,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2是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稍微注意一下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一般模式不外乎为:“复习旧知—传授新知—课堂总结—巩固新知”。该模式反映了学校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又一弊端—以传授知识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其它方面的教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沦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即便是在知识传授中,也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掌握知识等同于记住知识,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记住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教师问题的设计也都是一些记忆性的陈述性知识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索就能回答,在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轻视整个运算过程的推导。认为只要能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是用什么办法推导得出的就无需去了解知道,需要思考的一些程序性知识的问题,教师总是一概避而不问,这样,这种枯燥乏味的知识记忆式教学,严重违背了学习规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落千丈,导致课堂气氛低落。
3是以完成教案为目的。根据传统教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必须按照进度有计划地进行。每节课无一例外地要完成规定的课时教学任务。这样一课时紧接着一课时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的教案撰写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案中,往往是关注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安排,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教学中间需要哪些方法能实现目标,怎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并没有加以分析。这就使得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或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撰写教案或抄写教案,至于怎样从学生的角度衡量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标能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情况。自己心中无数,也没有真正的去钻研。由于教师在备课时,把重心放在了备教材和教案的编写上,就导致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传授好书上的知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如何控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忽视了学生的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紧紧围绕自己的备课方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完成教案为上课目的,不是根据学生对象的变化和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时,教师就突然紧张而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调控课堂,只能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思维回到教师原先设计的方案中。这就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不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当然以上问题的存在我认为不完全教师,更多原因在
于:传统教学的功能是传授知识,教师处于知识垄断的特权地位,试图包揽教学过程的一切。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更无法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抑制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大计。
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在思想上要做到: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思维;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三、努力精心设计课堂,促进迁移。
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不限于知识传授,而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完整的统一体。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机械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意义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加强知识过程的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频度等方面的训练。一方面教师要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善于提出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争辨、评判,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时,教师不能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对于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应该倍加爱护和引导。因为这些见解是学生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活动的两个层面。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要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此外,教和学的充分开展依赖于教学交往结构的完整。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忽视师生的双向互动,更不用说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调动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生生合作,群体参与这一资源的建设性功能。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合作学习,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有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整体功能,有利于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而且也使得他们的情意发展、社会性水平大大提升。当然,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尝试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三、努力精心设计课堂,促进迁移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具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运用知识的同化理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同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