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
为加快“十二五”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精神,结合宁波实际,现就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在全面建成“一区二十园百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拓展基地,提升功能,创新服务,生态
循环”的要求,以“五提升一拓展”为重点内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点面结合,产业联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精良化装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循环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目标要求
从2011年开始,争取用5年时间,全市建成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提升40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2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集中连片的6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设施装备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化发展要求,明确我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布局为“一圈”、“两带”、“四区块“,即围绕中心城区分布的“都市农业圈”;分布在四明山、天台山脉沿线的“生态林特产业带”;分布在象山港、三门湾、杭州湾沿岸的“水产养殖产业带”;分布在余姚、慈溪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宁海、象山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姚江、奉化江两岸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环象山港滨海小平原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按照“种养结合、合理布局”的要求,在种植业区域合理配套布局畜牧产业。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要求,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土壤肥力较大提升,农业节水技术普遍应用,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实行机械化。现代农业园区内,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他主导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标准化钢棚等设施面积达到20万亩,喷滴灌面积达到40万亩;畜禽饲养设施水平达到90%以上;水产设施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农业科技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力量,具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场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以上要求。种苗统供和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单产和畜禽个体生产能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组织经营制度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内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利益联结紧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动,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园区与加工配套。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0%以上,其中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品牌率达到10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处理率达到65%以上。
三、建设重点
(一)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把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沟、渠、路综合配套要求完善基础设施,使粮食生产功能区排灌通畅,道路布局合理;实施地力提升工程,使功能区田块全部达到粮食高产的一等田要求。按照高效、生态、循环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合理配套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主导产业示范区着重完善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和喷滴灌等生产设施,畜禽排
泄物、养殖污水及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农产品冷链保鲜及分级包装等设备。特色农业精品园着重发展标准钢管大棚及连栋大棚、智能化温湿调控设备、肥水同灌、工厂化养殖、智慧农业及种子种苗工程等设施装备。大力引进推广育苗(秧)、耕作移栽和收获等新型、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进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建立产地农产品检测站。
(二)提升科技带动能力。把提升科技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支持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推广核心区,加快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和繁育力度,在提升“甬优”系列杂交水稻育种基础上,积极开展蔬菜瓜果(水果)、畜禽、水产等育种平台建设;加快以工厂化育苗、大棚育秧等为重点的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发展,由供种为主逐步转向供苗为主,形成区域性的种子种苗产业化体系。加快实施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千”工程,加
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培训,积极培育粮食科技示范场(户),广泛开展高产示范活动,实行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不断进行农作制度创新,探索种养结合、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万元亩值”高效种养模式。以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栽培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内标准化生产实施率达100%,投入品使用、日常生产管理全面实行田间档案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要引进高校毕业生1000名以上,其中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人员配备达到2名以上。
(三)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把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以提高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