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疾病论文——冠心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冠心病

病理概要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有冠状动脉的粥样病变引起。冠状动脉为心肌供血的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当

动脉血管的内膜因受损伤或因细胞更新不正常而变粗糙,此时如果血脂代谢不

正常,脂类物质就会沉积在内膜上,逐渐形成斑块,使光滑的内膜斑驳不均犹

如粥粒粘附,血管因此硬化、管腔因此变狭窄,致使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不足,心脏由此引起缺氧和缺营养,继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官腔痉挛、狭窄甚至闭塞,使心肌血供应不足而至

缺血、坏死,临床上有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猝死等不

同类型的表现。本病有以下几个易患因素,即“五高”:1.高血压病:我国冠

心病患者于70%以上合并高血压病;2.高血脂:胆固醇大于260mg%者,是冠心

病发病率为胆固醇小于200mg%的者的5倍;3.高血糖: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50%有冠心病;4.高体重与肥胖:冠心病中肥胖患者的发病率为瘦小型的5倍;5.高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上患者,50岁以后尤为常见。此外,本病的发病

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性别:男女发病比例为2—5︰1,女性60岁后发并率同

男性相差无几,这和体内雌激素下降有关;2.吸烟:每日吸烟20支者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3.遗传因素;4.饮食习惯:高

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高钠饮食的患病率高;5.水和微量元素:含微量

元素和无机盐的水是硬水,锰与铬的缺乏可形成动脉硬化;6.工作性质、精神

因素、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精神紧张郁闷者、缺乏体育锻炼者发病率高。

营养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1.脂类影响

(1)脂肪数量: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影响很大,饮食脂肪摄人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能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日本人均摄人脂肪量为总热能的10%,动脉粥样硬化症者较为少见。故减少饮食脂肪摄入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年龄45岁以上者饮食脂肪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20%~25%。

(2)脂肪质量: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响更加重要。人每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称为必需脂肪酸,是合成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吃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沿岸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并不高。丹麦人摄入脂肪140克/天,而英、美人为120克/天,但丹麦人冠心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后者,这是因为丹麦人摄入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每天除鱼油之外摄人的动物脂肪可达100克,说明脂肪的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更大。含亚油酸丰富的食物以植物油为

(3)脂肪酸比例:应注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饮食中应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供给,血清总胆固醇会有中等程度下降,并降低血液凝固性。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与饱和脂肪酸(s)之比,即P/S比值更为重要;当前推荐P/s比值范围是从l:1~2:1。当摄人饱和脂肪酸增高时,血液胆固醇水平上升,而增加亚油酸可防止胆固醇增高。某些食物P/S比值和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见表2.

(4)胆固醇:冠心痛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人,多发地区居民皿清胆固醇浓度比低发地区人群要高得多。饮食胆固醇摄人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饮食胆固醇过高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可能是人肠

道对胆固醇吸收比较低,食物胆固醇量越高,吸收也相应增加,但不是直线相关。每天摄人胆固醇300毫克时吸收40%~60%,进食2000~3000毫克时,

最多只吸收20%。食物胆固醇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有反馈作用,当食物胆固醇

摄入量较多时,则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但此反馈机制仅存在于肝脏,肠道

合成不受其制约;故进食胆固醇过多,仍可使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而脂肪有

助于胆固醇的吸收,故低胆固醇饮食同时应为低脂肪饮食。植物固醇,特别是

谷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不易被吸收,且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给予大

剂量谷固醇,每日3次,每次3~6克,可使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

(5)磷脂:在肝脏内合成,以结合蛋白形式在血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固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内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蹦体外。黄豆卵磷脂可有效地降低血

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可引起高脂血症,故将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合物性高脂

血症;欧美国家多为脂肪引起的高脂血症。蔗糖消耗量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的关系比脂肪消耗更重要。肝脏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合成极低密

度脂蛋白(ⅥDL),故碳水化合物摄人过多,同样能使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碳水

化合物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凶素。碳水化合物摄人量和种类

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当碳水化合物的摄人以淀粉为主时,肝脏和血清中的甘

油三酯含量比食用果糖或葡萄糖时低;果糖对甘油三酯影响比蔗糖大,说明果

糖更易合成脂肪,其次为葡萄糖,淀粉更次之。

3.蛋白质

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

动物蛋白升高血胆固醇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有

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血胆

固醇下降19%左右。动物食品含较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豆蛋白既含有丰

富的氨基酸,还含有较高的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

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运转有帮助作用,供给大豆蛋白不会引起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4.水

冠心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这是因为,人体过多摄入的水分就会

渗入血管,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流速加快,这样会加重心脏的工作负担。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脏经常性的超负荷运转,就会使本不健全的心脏功能

进一·步受损,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冠心病患者应控制饮水量

5.维生素

(1)维生素C。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均需要维生素c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紊c可增加血管

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生物黄酮类有类似维生素c

的功能,能保护维生素c,防止降解。

(2)维生素B1。其缺乏可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心

脏病的临床征候。供给要充足,热能越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

需要量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