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曾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先生曾写道: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甜酒·苦酒——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故事“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⑴——沈从文一沈从文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湘西“乡下人”一个不小心闯荡了到大城市。

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不得不凭藉手中的
笔与城里的教授、博士们分享一杯生活的羹其艰难可想而知。

那时的他不舍昼夜地奋笔疾书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其情态使人深深体味到
人生的艰难与悲凉。

后经徐志摩等人的推荐年近三十的他才来到胡适
主持的中国公学当了一名教授低年纪文学课的讲师算是有了一份比
较体面的工作。

又何曾想到在这所江南学府他会卷入一场令他一生
不得安宁的师生恋关于他与张兆和的恋情有关传记都很少介绍如王
保生著的《沈从文评传》和美国人金介甫著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均是一笔带过让我们深感遗憾。

好在《从文家书》弥补了这一缺憾。

由沈虎雏编选、张兆和审核的《从文家书》包括信件和日记共分八辑《劫余情书·日记》、《湘行书简》、《飘零书简》、《霁清轩书简》、《呓语狂言》、《川行书简》、《南行通信》、《跛者通信》。

二在中国公学张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

我曾看到一幅摄于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张兆和的确是经典美女额头
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6?7?6?7⑵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大概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
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

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竟是毫无感觉。

尽管对沈从文连篇累牍的情书不胜其烦还是个孩子的张兆和却找不到适当的办
法拒绝沈老师的热情。

她以为沉默是最好的拒绝方式因而对沈从文的求爱信照例不复。

可沈从文不管这些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

沈从文曾与张兆和的同室好友王华莲谈过一次试图从王处探问一下张兆
和对这件事的态度并希望王能够玉成其事。

但王华莲的话很让沈从文失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在追求张兆和她有时一连收到几十封求爱
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她就没时间念书了她很烦别人老写信
给她?6?7?6?7 在王华莲面前每讲到动情或失望处沈从文都会像孩子般地伤心痛哭。

然而这些非但没能打动张兆和甚至连王华莲这位信
使亦未生恻隐之心。

也许在王华莲看来沈从文这个动不动哭鼻子的“乡下人”实在没法与清丽脱俗的的张兆和相匹配所以她不但不帮助
沈从文相反还说了一些不利于沈从文的话。

当沈从文将此事告诉胡适时这位出色的“爱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帮助沈从文解决难题并认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应该不会太难。

然而胡校长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
量。

1930年7月的一个下午略显腼腆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现在胡校长
的客厅。

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

待得知了张兆和的态度后胡适才“不再唠叨”了只是“为沈叹了一气说是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⑶言外之意乃是怪责张兆和不积极帮助沈从文这位天才。

在随后写给沈从文的信中胡适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6?7?6?7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6?7?6?7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6?7?6?7故能拒人自喜。


⑷看来胡校长的爱情观真是大大落后于形势了——张兆和不接受沈
从文的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又何曾有“拒人自喜”的心理再说你胡校长看上的男人难道她张兆和也非得看上这是什么逻辑呢沈从文的信并不是一味铺张浓烈感情他只是娓娓道来像是与张兆和讲道理。

但从平淡的文字中读者分明感觉到那种“舍你其谁”的韧劲。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

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
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

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
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
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
渎了你的。

”⑸爱情使男人变成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不过有幸碰
到让你甘心做奴隶的女人你也就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

做奴隶算什么就是做牛做马或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貌似平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沈从文对张兆和那种已浓烈到无法稀释的爱情。

按照张兆和的说法当时的沈从文软硬兼施非逼迫她就范不可。

硬的时候沈从文甚至恐吓她比如扬言自杀软的时候沈从文表示即使遭到拒绝也没有什么关系自己会重新站立起来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然
而语气中对张兆和没有丝毫的放松。

张兆和在1930年7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他对莲说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
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
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
?6?7?6?7我总是的总会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
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⑹张兆和有所不知大凡热恋中的男人都是小孩子更何况是痴情汉子沈从文呢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
敬的了。

”“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⑺看得出来她的“动摇”几乎完全出自同情。

然而同情也是爱情。

沈从文这个“顽固”的年轻作家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
和追到了手。

有关沈、张的爱情还有一个故事被传为佳话沈从文曾跟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等父亲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张兆和即拍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电报员奇怪问是什么意思兆和不好意思地说“你甭管照拍好了。

”⑻三从《湘行书简》可以看出在婚后几年的时间里小夫妻感
情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幸福甜蜜写信以“三三”、“二哥”等亲昵的称呼让人称羡不已。

张兆和担心着“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
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
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

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沈从文安慰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
到你。

”⑼?6?7?6?7 这期间沈、张二人忘情地啜饮着爱情的甜酒。

然而曾几何时这杯甜酒竟变了味变成了一杯苦涩的酒。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头几年中他们的爱情经受了考验。

北京失陷后沈从文与几位知识分子化装南逃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北京。

我们现在无从
知晓为什么张兆和不随沈从文离开北京是因为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
许沈从文带家属一块逃走吗还是因为张兆和压根儿就不愿意跟沈从文一起走张兆和在信中一再申述自己留在北京的理由是孩子需要照
顾离开北京不方便沈从文书信、稿件太多需要清理、保护一家人都跟着沈从文会拖累他的。

在《飘零书简》中看得出二人已经在感情上出现了某些裂痕。

沈从文平素不善理财又在收藏古董、文物上花了不
少钱因而没什么积蓄一旦战争爆发生活便紧张起来。

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北京生活很困难沈从文在西南一样拮拘经常向朋友借钱。

于是类似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就成了张兆和写信的主题之一。

她总在信中指责沈从文说他过去生活太奢侈不知节俭“打肿了脸装胖子”“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弄得现在的生活十分紧张⑽。

沈从文则不同。

他对现实生活的困难似乎不怎么关心仍旧沉迷在感情之中——对张兆和的思念、怀疑、惶恐、焦虑各种感情交织一起。

他认为张兆和有多次
离开北京去与他相会的机会但总是“迁延游移”故意错过。

⑾他怀疑张兆和不爱他不愿意与他一起生活故设法避开他。

他甚至告诉张兆和她“永远是一个自由人”⑿如果她在北京有别的相好或者甚至离开自己
他都不会责怪她他这样做的理由是既然爱她就不应该让她受委屈。

看来虽然张兆和为沈从文的真情所感动嫁给了他但并不是特别爱他
或者说感情中较少有爱的激情主要是相处日久而产生的亲情而沈从文显然不满足于这种平淡的亲情。

在潜意识中沈从文也许有某种自卑心理从外表、气质以及出身来看张兆和无疑都要远远强于他这个“乡下人”而这种自卑心理又导致他在感情上的惶惑、疑虑。

在沈从文离
开北京之前两人感情的不和谐音符想必已经出现。

在名动一时的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沈从文也是常客之一。

当与张兆和在感情上发生纠纷时沈从文爱向林徽因倾诉他心中的苦恼。

⒀沈从文在感情上孩子式的天真表现也许令张兆和感到失望年轻的她不得不像大姐姐一样来
应对这个大男人、大作家的絮絮叨叨“来信说那种废话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爱听以后不许你讲。

?6?7?6?7此后再写那样的话我不回你信了。

”⒁。

凭目前占有的资料我无从了解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怀疑是否有一定的根据。

不管如何两人在感情上的投入不成比例却是昭然
若揭的事实。

人生就是如此。

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爱既失衡即使结婚了也不会有长久的幸福生活。

据分析沈、张二人除了婚后短暂几年的和谐生活外恐怕在大部分时间里感情生活都是不很理想的。

当然并不是说张兆和做错了什么。

讨论爱与不爱讨论投入感情的多与寡是毫无意义的话题。

婚姻生活是复杂的看来很衬的一双实际上也许
过得很不如意而当两个感情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绑在一起生活时
其质量就更值得怀疑了。

张兆和写于1995年8月的《后记》更是二人感情不和谐的有力证据“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
幸得不到回答。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
在。

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6?7?6?7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
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⒂应该说垂垂老矣的张兆和确是在忏悔深切地忏悔。

她对沈从文理解太少尤其在
建国初年她的态度对沈从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满怀热情拥抱新中国的张兆和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责备沈从文不积极向上不向新中国靠拢使精神失常的沈从文无法从家庭中得到应有的温暖和慰藉。

有好几年的时间沈从文和张兆和住处不在一起。

沈从文每晚去张兆和处吃晚饭并带回第二天早、午的饭食。

北京冬天奇冷无比沈从文不得不一边啃着豆渣、馒头一边从事学术研究。

张兆和并不是很理解沈从文对古董、文物的痴迷。

总的来说作为妻子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关心和理解是存在欠缺的。

直到“四人帮”倒台后沈从文才被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得一套较好的住房并备配了汽车和司机两老才过上了正常的家庭
生活。

沈、张的家庭生活到底如何受沈从文多年亲炙的汪曾祺说过这样一句话“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
气氛中。

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

”⒃照一般人的理解作为沈从文的嫡传弟子汪曾祺的评价应该是最具权威性的但我认为正是因为
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使得他的评价恰恰不可全信——为先贤讳为师长讳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

更何况在这句话中两个孩子才是中心而对沈、张二人的感情并未作出正面评价。

四沈、张二人的日记、信件很多都已遗失《从文家书》只是残留下来的一部分读起来感觉特别单薄。

但从这册单薄的家书读者基本能够了解到沈从文的另一面——简单而艰难的生活、执着而多虑的个性、丰富而专一的感情。


样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从这册家书进一步了解张兆和——这位活在伟大作家沈从文光环之下的优秀女性其实有着极高的文艺天赋其文
字功夫并不在沈从文之下还曾出版过一本叫《湖畔》的书。

只是由于
生活的拖累她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的天赋从而更好的帮助沈从文成就伟大的事业。

《从文家书》很感动人张兆和跟刘洪涛说“书出来以后我们这一代的朋友看了以后都感动得不得了。

李健吾夫人尤淑芬说她拿到这本书看到深夜被迷住了。

她说我想你一定是带着眼泪写的我也
是带着眼泪看的。

许多事情过去不清楚糊里糊涂就过去了。

”⒄读《从文家书》时我再次领略了人生的苦和累。

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每个人都经受过或正在经受着爱恨情仇的苦痛。

这种苦痛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往往就影响了人的一生。

爱是一杯品尝不尽的酒里面拌着酸——甜——苦——辣。

注释⑴沈虎雏编选张兆和审核《从文家书》第40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⑵祝勇著《凤凰——草鞋下的故乡》第60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⑶同⑴第16页⑷同⑴第22至23页⑸同⑴第41至42页⑹同⑴第14页⑺同⑴第29至33页⑻孙冰编《沈从文印象》第156至157页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⑼同⑴第45至47页⑽同⑴第78至79页⑾同⑴第120页⑿同⑴第123页⒀张清平著《林徽因》第190至191页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⒁同⑴第94页⒂同⑴第319页⒃同⑻第51页⒄刘洪涛编《沈从文批评文集·代序》珠海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网易2002年11月5日2007-11-21 14:23:26 来自:赵瑜在天涯印象沈从文和张兆和07-07 11:42人民日报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一九三五年夏摄于苏州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的照片还是留下了许多。

沈从文的一张又一张照片像高墙上的雨痕像长河里的水沫――雨痕是黑的水沫是白的黑与白捕捉住了一个人身体周围的光
一段旧事上流连忘返的影子一滴泪中漂远的沙粒和睫毛一声微笑里
锐利的日光灯管剖开的红木条案上的昙花……我迷恋黑白照片因为它的纯粹也因为它具有一种行走在高处的感觉。

沈从文也有不少彩照这像是一个隐喻他生命的河流终于从树影斑驳的暗处淌出缓缓融
入蔚蓝的大海在傍晚浪头上簪满大红的山茶。

晚年的沈从文像是客厅里挂着的风景画。

鲁迅没有鲁迅都是黑白照片。

据说在三十年代彩
色胶卷就已发明了。

我不能想象鲁迅在彩照上的样子。

黑白照片上鲁迅的形象铿锵又戛然而止。

鲁迅是孤峰。

新文学作家中可以分出两类作家有彩照的作家与没有彩照的作家。

这像是一个比喻时间上的比喻。

在我所能见到的沈从文的照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一九三五年夏天摄于苏州的那一张――一九三五年夏天的苏州由于这两位年轻人的微笑而被保留下来了我似乎听得到小巷里柳
树上的蝉声。

这两个人的微笑是让我羡慕的也让我猜测。

照片上的
沈从文已没有早先留影时的紧迫感、瘦劲感而显得微微有点松弛、有点发福。

因为他触摸到了幸福并在触摸这个幸福时感到安全。

这张照片的气息像是丝绸的。

我也见过张兆和的一些照片青少年时期的张
兆和有点野头野脑的仿佛是个无忧无虑的小男孩而此刻在幸福的沈从文身边她温柔了还有点羞怯――这羞怯是她和沈从文同站在照相机前而在内心里所荡漾起的春水。

这一张照片上的沈从文他的姿势是不乏主动的他似乎要走出照片向我们走来。

而张兆和却像要退去退向这一张照片的深处。

张兆和是沈从文身后的女人――不是说沈从文的光芒遮蔽住她而是张兆和在沈从文的身后扶着他也推了他一把。


于张兆和的个性和沈从文的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并不和谐――张兆和推他推得太重太快太急了沈从文也有点无所适从。

沈从文在社会上是无所适从的在家庭中也有点无所适从正是这无所适从
使沈从文处处想要把握住自己于是在思维上显露出与那个时代的与
众不同的地方。

沈从文常常有意无意地称自己为“乡下人”也就是他把握住自己的方法――“乡下人”这一称谓像锄头柄沈从文抓住这柄举高了一锄头下去掘出的泥土是湿润的仿佛玫瑰花瓣枯萎时边缘凝结
的深黑玉米田里青绿的叶子纵横交错沈从文低头穿行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大地上已是白雾弥漫。

沈从文与张兆和一生的眷恋作者:阳光时间:2007-9-7 21:16:47 来源:会员转发人气: 4595 苏州一个名叫张吉友的富商除了拥有万顷良田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
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

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
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

张允和与周有光“当她的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

” 坐落在上海吴淞口炮台湾的中国公学是按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新式大学当时的新启蒙运
动主将胡适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而这时的女同学会主席正是张家的
二女儿张允和。

她容貌秀丽在所有女孩中显得出类拔萃。

家里10个兄弟姐妹中她虽然身材最为瘦小却风趣好动。

以后成为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之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的语文学权威周有光1929年那年还是个英俊腼腆的青年。

但他早已心仪秀美的允和所以
常常找借口去看她希望能够赢得她的芳心。

张允和却总是躲着这个痴
情的男孩她从东宿舍藏到西宿舍还吩咐管理员说她不在。

周有光每一次出击都没有“得逞”只能失望而归张允和因此在同学中间得了一
个“温柔的防浪石堤”的绰号。

原来张允和16岁时暑假里到周有光家玩就认识了周有光那时他在大学里念书而张允和正读初中三年级。

之后这个男孩就总去找她后来周有光的浪头冲破了张允和的石堤。

他们一起到江边散步开始了甜蜜的爱情长征。

他们在石堤上坐下来两人都紧张得没有一句话。

周有光拿出一本小书来张允和看了一眼心想这
个人真坏啊拿了一本莎士比亚的书英文本的以为我不懂英文啊。

书上面写着一句话我要在你的一吻中来洗清我的罪恶。

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是罗密欧对朱丽叶说的。

尽管允和没有让有光达到在一吻中消除“我的罪恶”的目的但周有光给允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周有光在他的第一封情书里还是担忧地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

张允和马上回了一封十张纸的长信所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幸福是要自
己去创造的。

对于有光更令他鼓舞的是允和的父母思想开放支持他们
的自由恋爱。

由于周有光在杭州教书三年张允和从光华大学借读到
杭州的之江大学与周有光也就靠得更近了。

周末他们相约在西湖的花前月下这对洋文呱呱叫的新式青年身子保持着距离心中充满了甜蜜
却怎么也鼓不起手牵手并肩走的勇气。

爱情就像一棵年轻的果树5年的卿卿我我花开花谢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刻。

1933年两个满脑子新思想的年轻人终于举行了婚礼。

婚礼新式而简单来的人却非常多。

结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
了妹妹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睦睦平静安祥。

然而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
了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的艰难岁月。

6岁的女儿小禾不幸病死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差一点丧命。

颠沛流离了十多年先后搬家30次一家人终于盼来了解放与和平的年代。

1952年张允和受叶圣陶先生的推荐从上海调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喜欢写作的张允和事无巨细都会向在上海的丈夫汇报一次她在信里坦白说
她收到了一个相识了几十年的朋友的来信来信说对方已经爱了她19年。

允和让丈夫猜他是谁周有光在回信里一本正经地猜了起来是W 君吧是H君吧那么一定是C君了。

不料这些夫妻间嬉戏的书信却在1953年的一场“三反五反”运动里成为特务的证据审查者说那些英文
字母都是特务的代号。

从未蒙受过这种耻辱的张允和精神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