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_孟子_考据学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 孟子本人与家世 , 孟子生卒年月与游历时地 , 孟子游 事之君与弟 子 , 孟子 作者与 篇章次序 , 孟 子 字 词 句章与思想主张 , 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 , 可谓无所不考 , 卓 然有成。成果丰硕 , 考证全面 , 研治深入 , 影响深远。 关键词 : 孟子 ; 考据 ; 清代学术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5919( 2006) 06 0070 07 中图分类号 : I209
疏
曰: ! 江 , 九江也。 ∀ 朱熹 四书集 注 言 ! 据 禹 贡 及今水路, 惟汉水入江耳, 汝、 泗则入淮 , 而淮 自入海。此谓四水皆 入于江, 记 者之误也。 ∀
[ 2]280
Leabharlann Baidu
孙 所说 , 不可信, 亦不合情理。朱子据 禹贡 , 言! 记者之误∀ 。对这一问题, 清代不低于二十个 学者论及之。阎若璩申朱子曰 : ! 淮水入江 , 自孟 子一时误记 , 朱子所谓不必曲为 解说最是。 ∀
[ 1] 152
缺的著作仅赵岐 孟子章句 、 孙 的 孟子正义 和朱熹 孟子集注 。而论及清代考 孟 , 人们就 会想到朱彝尊的 孟子弟子考 、 阎若璩的 孟子生 卒年月考 、 任启运的 孟子考略 、 任兆麟的 孟子 时事考 、 周广业的 孟子四考 、 崔述的 孟子事实 录 、 张宗泰的 孟子七篇诸国年表 、 焦循的 孟子 正义 、 阮元的 孟子注疏校勘记 、 宋翔凤的 孟子 赵注补正 等等 , 至少阎、 周、 焦、 宋之著作, 是研究 清代考 孟 不可缺少的, 焦循的 孟子正义 成就 高、 影响大更是无与伦比的, 近代以来许多涉及清 代考据的学术著作都推崇他们。如梁启超 清代 学术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钱穆 中国近 三百年学术史 、 杨伯峻 孟子译注 、 董洪利 孟子 研究 等都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
72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1 考证孟子生平事迹 关涉孟子, 就有孟子的生卒年、 生卒地、 游历、 家世、 师从、 弟子等相关事迹, 在 106 种考证专著 中, 此类占 50 种。因涉及面太广 , 涉及著作太多, 我们仅对孟子的生卒年月、 游历、 师从和弟子的考 证简述如下: 第一 , 考证孟子的生卒年月。 在清代考据类 孟子 学著作中 , 涉及学者、 著 作最多的专题就是考证孟子时年, 涉及著作估计 近百种 , 有 43 种专考时年 , 可见这是一个学者普 遍关注、 非常难以考定的一个问题。清代学者如 此关注, 投入超出想像的精力 , 原因是关于孟子生 卒年, 司马迁 史记 、 赵岐 孟子章 句 等均无记 载。元人作 孟母墓碑记 , 始引 孟氏谱 , 认为孟 子生于周定王三十七年己酉四月二日 , 卒于周赧 王二十六年壬申正月十五日, 享年八十四岁。 孟 氏谱 的作者不详 , 宋时未见有人引用 , 其说法也 与史实多有不符之处。周朝有两位定王 , 一是春 秋时 的 定 王 姬 瑜 ( 公 元 前 606 年 # 公 元 前 586 年) ; 一是战国时的贞定王姬介 ( 公元前 468 年 # 公元前 441 年) 。孟子生于战国 , 故只能是定王姬 介。但姬介在位只有 二十八年, 没有三十 七年。 故 孟氏谱 说法不可靠。 尽管 孟氏谱 的记载不可靠 , 后人却在此基 础上推衍出两种说法。一是将 孟氏谱 中生年的 ! 定∀ 字改为! 安∀ 字, 又去掉三十七前的! 三∀; 把卒 年中的二十六去掉! 六∀字 , 又把二十改为! 十二∀, 便为生周安王十七年 ( 公元前 385 年 ) , 卒周赧王 十二 年 ( 公 元前 303 年 ) 或十 三 年 ( 公 元前 302 年) 。清代阎若璩的 孟子生卒年月考 、 周广业的 孟子四考 等大体持此说 , 其后许多学者也都由 此演绎而持一说 , 但未举出新的有力证据。近人 杨伯峻、 董洪利 也基本赞同此说。二是据 孟氏 谱 的卒年上推八十四年 , 当生周烈王四年 ( 公元 前 372 年) , 卒周赧王二十六年 ( 公元前 289 年 ) 。 清代焦循的 孟子正义 、 张宗泰的 孟子七篇诸国 年表 、 陈宝泉的 孟子时事考征 、 狄子奇的 孟子 编年 等基本持此说。近代不少学者认为后者与 孟子的活动大体相符。 第二 , 考证孟子游历。 关于孟子游历 , 主要分歧在于 ! 先齐后梁∀ 还
收稿日期 : 2006 06 12 作者简介 : 刘瑾辉 ( 1961 #
) , 男 , 江苏淮阴人 , 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 ( 04YT0204A)
第6期
刘瑾辉 : 清代 孟子 考据学综论
71
1 学术至上 , 求真求实 在学术领域 , 历代都有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之 作, 在清代也很难说没 有, 但在 孟 子 学考据领 域, 似乎未见踪迹, 说明学者治学是求真趋实。清 人在学术上自由争鸣 , 切磋学问, 不惧权威 , 大大 推进学术趋真 , 使得学术成果品位整体上升。比 如孟子游历 问题, 阎若璩是清前期 经学大师, 对 孟子 的时、 地之考 , 成就赫然, 令人折腰。但他 一反赵注、 史记 之述 , 提出! 先梁后齐∀ 之说, 引 发群起而辨之的景象 , 不管是否有最终结论, 愈辨 愈明是确定无疑的。 2 勇于考, 善于证 考据 , 一要考, 二需据。所谓考 , 就是要寻觅 线索 , 探其源流。所谓据 , 即言之有据, 证之以实。 清代学者之考证 , 不仅善于发现新问题 , 对前人考 证过的问题 , 也多方引证, 不轻信前贤所说 , 自己 不轻作结论 , 而是多方求证 , 反复辨证, 最后明以 己见。这样的著作经得起推敲, 经得起历史的检 验, 可流芳后世。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云 : ! 禹疏九河, 瀹济漯 而注诸海, 决汝汉 , 排淮泗而注之江, 然后中国可 得而食也。 ∀ 。于淮泗入江之说 , 赵岐不注, 孙
二、考证全面
清代考 孟 , 无所不涉, 卓然有成。为便于叙 述, 我们将清代考 孟 成果粗分为两大板块 , 一是 辑佚 , 二是考证。在 146 种考据类专著中 , 前者 40 种, 后者 106 种。 ( 一) 辑佚 清代考据学兴盛 , 考证的内在需要和官方搜 书、 修书, 推动了辑佚工作的全面开展。不少学者 长期致力于辑佚工作 , 成就斐然, 泽及后世。学者 把散见于其他著述之中的有关 孟子 研究的资料 加以辑录、 考订, 整理出了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 这是清代 孟子 学可喜的成就。 辑佚大致有 三类: 一是 辑 孟子 遗篇 , 包括 孟子 章指和外书, 共有 17 种, 其中遗篇 8 种 , 章 指 4 种 , 外书 5 种; 二是汉唐除赵注之外较有影响 的汉程曾、 高诱、 刘熙、 郑玄、 晋綦毋邃、 唐陆善经、 张镒、 丁公著等 孟子 旧注共 17 种, 其中王谟、 黄 、 马国翰、 王仁俊工作较为突出 , 马国翰贡献尤 大, 一人就辑有 孟子 汉唐古注 8 种 ; 三是散、 佚 的宋、 元、 明学者的 孟子 学著述 , 共有 6 种。经 学辑佚工作 , 历代都有人做 , 但像清代这样 , 参与 学者多, 辑佚范围广 , 确是罕见。 ( 二) 考证 考证由于涉及的领域多, 范围大, 著作多, 无 法一一加以评述, 所以我们选取孟子生平、 孟子 文本两个角度予以考察。
清代 孟子 学兴盛 , 著述多 , 影响大 , 是中国 古代 孟子 学集大成时期。清人研究 孟子 的著 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 一部分寓于 四书 学之中, 另一部分独立于 四书 学之外。本文的考察对象 主要是独立于 四书 学之外的 孟子 学。据笔者 不完全统计, 清 代有 孟子 学专著 240 种 , 专论 114 种, 孟子 学专著的序、 跋类著述 44 种 ( 不包 括自序 ) 。清代 240 种 孟子 学专著大致可分为 义理、 考据两类 , 义理类 94 种, 考据类 146 种。考 据类 孟子 学专著中 , 辑、 考、 注、 补、 正、 辨、 校等 应有尽有 , 门类齐全。就考证内容 而言, 可以说 人、 事、 物 , 时、 地、 制 , 字、 词、 句 , 可谓无所不考 , 硕 果累累。清代 孟子 考据之成就, 以一篇短文 , 很 难逐类析之, 我们仅从三个方面, 作简要概述。
千种以上。而在清代之前 , 宋代是中国经学发展 的一个高峰, 朱彝尊 经义考 辑宋一代 孟子 学 著作总共也仅百余 种。就绝对数 量言, 清代 孟 子 考据成果是宏丰的。 著作量大 , 还表现在单部作品的篇幅大 , 容量 大。按中华书局 1999 年版 十三经注疏 标点本 计算 , 孟子 注疏 中 赵注加孙疏总共约有 70 万 字, 按齐鲁书社 1992 年版朱熹 四书集注 标点本 总共不到 26 万字 , 其中 孟 子集注 约 13 万字。 在清代考 孟 专著中, 与朱熹 孟子集注 相当的 大约有 15 部左右, 像阮元 孟子校勘记 、 曹之升 的 孟子年谱 、 蒋一鉴的 孟子章句考年 都在 20 万字以上 , 焦循的 孟子正义 近 80 万字。单部作 品的容量大, 一可反映学者勤苦程度, 二可反映学 者对某一问题研治深入的程度。焦循 孟子正义 之所以能担当 ! 集大成 ∀ 之名 , 与篇幅 不无关系。 首先 , 焦 氏 在 正 义 中 共 引 各 类 文 献 826 种 10, 796 次, 在篇幅小的著作中是无法做到的。其 次, 焦氏 正义 之所以被称为! 集大成∀ , 一是它对 赵岐 孟子章句 进行了全面疏证, 二是汇集了前 贤时彦治 孟 的主要成果。若能如此 , 非鸿篇巨 制不可为也。 ( 二) 质量高 论清人考 孟 的质量, 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 考察。
第 43 卷 第 6 期 2006 年 11 月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3, No. 6 Nov . 2006
清代 孟子 考据学综论
刘瑾辉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扬州 摘 225002) 要 :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考据学鼎盛期 , 考据学是清代学术 的主流 , 并形成! 时代思潮∀ 。清人考 孟 ,
[ 3]341
阎氏据史实与水路进行考证, 补朱子之说。但清 代孙兰、 孙星衍、 焦循、 宋翔凤等人认为 孟子 所 言! 排淮泗而注之江∀ 无误。焦循引 禹贡 、 舆地 隅说 、分江导淮论 、水经注 、 汉书注 、 舆地 纪胜 、货殖传 、史记 、舆地广记 、 元丰九域 志 、 方舆胜览 、 合肥旧志 、 尔雅 、 汉书 、 庄子 等证之。宋 翔凤还引 墨子 、 淮南王 、 地道记 等续证之。经过那么多学 者的反复考 证, 我们认为, 孟子所谓禹! 决汝汉 , 排淮泗而注之 江∀ , 应为史实。 3 影响深远 在 孟 学史上, 论及考 孟 , 汉至明代不可或
一、 成果丰硕
用成果丰 硕来言清代 孟子 学 , 实不 为过。 它不仅著作数量惊世 , 更以著作的高品位而传世, 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 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 很深远。 ( 一) 著作量大 如前所述 , 清代 孟子 学 , 单考据类 专著有 146 种, 另外在 114 种 孟子 学专论中还有 64 种 侧重于考证 , 这两者相加就有 210 种。如果再考 虑清代 四书 学中的 孟子 研究成果 , 数量盖在
是! 先梁后齐∀。 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 云: ! 道既 通, 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 适梁。 ∀ 史记 说先 事齐宣王, 之后又游宋、 游梁、 游滕。这与史实不 符, 在时间上也难以讲通。故后人对此多有怀疑。 清代学者对此也是各持己见。以阎若璩、 宋 翔凤为代表, 持! 先梁后齐∀ 观点, 主要是依史实推 算出 史记 的说法是错误的, 另外 通鉴 说始游 梁, 后事齐 ; 再本 孟子 , 开篇即言梁事 , 乃游事之 始, 认为 ! 先梁后齐∀ 为是。以周广 业为代表, 持 ! 先齐后梁∀ 观点, 认为: 孟子 书先梁后齐 , 此篇 章之次, 非游历之次 , 赵氏注可谓明且核, 后儒不 喜赵注, 见 孟子 开篇即云! 孟子见梁惠王∀ , 遂断 为历聘之始。故依 史记 之说, 但仍对其有悖史 实问题未作出正面肯定的回答, 所以还是不能令 人信服。张宗泰的 孟子七篇诸国年表 提出孟子 三至齐 , 以此来证 ! 先齐 后梁∀ 之说, 虽然不可全 信, 但拓宽了学者的思维空间。所以后来狄子奇 的 孟子编年 提出孟子一生实际到过齐国两次, 一次是在齐威王( 公元前 356 # 公元前 320) 时 , 一 次是在齐宣王 ( 公元前 319 # 公元前 301 年 ) 时, 由 于司马迁的疏漏, 只记录了后一次 , 结果造成了错 误和混乱 , 此说可信度较大。若此 , ! 先齐后梁∀ 之 说就能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 第三 , 考证孟子师从。 对于孟子师从 , 各家存在分歧主要是受业子 思, 还是子思门人。 孟子∃离娄下 云: ! 予未得为 孔子徒也 , 予私淑诸人也。 ∀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曰: ! 孟 轲, 邹人 也。受业于子 思之门人。 ∀ 列女 传 载 : ! ( 轲) 稍长, % %旦夕勤学不息, 师事子思, 遂成天下名儒。 ∀ 汉书 ∃艺文志 言 : ! 名轲, 邹人, 子思弟子。 ∀ 孟子题辞 说 : ! 孟子生有淑质 , 夙丧 其父 , 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长, 师孔子之孙子思, 治 儒术之道。 ∀ 风俗通义∃ 穷通 云 : ! 孟子受业于子 思。 ∀ 由于 孟子 所说 ! 予私淑诸 人∀ 较为笼统含 糊, 故 史记 说是子思的门人 , 而 列女传 却说是 子思。故引发后世争论。有关孟子师从问题, 清 代学者分歧不是太大。周广业的 孟子出处时地 考 以孔子、 伯鱼、 子思、 孟子生活年代相推和史实 证之 , 认为孟子受业子思门人之说可信。之后学 者基本赞同。如康有为在 孟子微 中说 : ! 子游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