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常用药物 机制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常用药物机制及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马仁俊(整理)
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滞剂
利尿药
氢氯噻嗪等噻嗪类
【临床应用】利尿药为一线抗高血压药,与其它降压药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主要特点为便宜,降压作用温和,食盐量大的地区可作为首选降压药。
【副作用】主要为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和影响糖、脂代谢。
还可减少肾血流量,升高血浆肾素。
可引起低血钠、低血钾、急性痛风等。
还可升高血糖,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升高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
低剂量时可减轻或避免这些副作用。
β受体阻断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阿替洛尔(ateno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
【作用机制】其降压机制尚不很清楚,一般认为是其β受体阻断作用所致:降低心输出量,抑制肾素分泌,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而降低外周阻力,中枢作用,调整压力感受器水平等。
1.减少心输出量2.抑制肾素分泌3.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4.中枢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对高血压伴心绞痛者还可减少发作。
此外,对伴有心输出量及肾素活性偏高者,对伴脑血管病变者疗效也较好。
【副作用】抑制心脏,收缩支气管诱发哮喘,影响脂、糖代谢,有的增加外阻,造成肢冷。
脂溶性者可产生中枢副作用,扰乱睡眠,造成多梦。
突然停药可致血压反跳。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s)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为代表药物,其它还有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及培哚普利
【作用机制】1.抑制循环中RAAS:ACEI主要通过抑制ATⅡ的形成而起作用,对血管、肾有直接影响。
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及醛固酮分泌而发生间接作用。
2.抑制局部组织中RAAS:组织RAAS 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与药物的结合较持久,因此对酶的抑制时间更长,进而降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降低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助于降压和改善心功能。
3.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当ACE(即激肽酶Ⅱ)受到药物抑制时,组织内缓激肽降解减少,局部血管BK浓度增高。
BK作用于内皮的B-受体而引起EDHF(血管内皮超极化因子)及NO 的释放。
【不良反应】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2%),见于开始剂量过大时,应小量开始试用。
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
肾功能受损,对肾血管狭窄者更甚。
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可能与肺血管床内的激肽及前列腺素等物质的聚积有关。
钙拮抗药
分类:1.选择性Ca2+通道阻断药:⑴维拉帕米类⑵硝苯地平类⑶地尔硫卓类
2.非选择性Ca2+通道阻断药:⑷氟桂嗪类
钙拮抗药能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
降血压时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引起脂质代谢及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变。
抗高血压主要选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因其血管选择性较强。
由于硝苯地平为快速短效作用的钙拮抗剂,易激动交感系统,产生反射性
心率加快,可能增加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现使用已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作用和缓的长效钙拮抗剂。
阻断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减少钙内流,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对高血压者降压作用显著强于正常血压者。
不影响糖、脂代谢。
分为三大类: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类;维拉帕米类。
强心甙、非甙类正性肌力药、利尿药、ACEI、ARB、血管扩张药和β受体阻断药
强心甙(洋地黄类)
地高辛,西地兰,毒毛花甙K
【药理作用】A正性肌力作用: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缩短心缩期,增加心输出量。
增加肾血流量起利尿作用。
B负性频率作用:增敏压力感受器,心搏出量增加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张力增强,交感神经张力下降,从而使心率减慢。
C降低心肌氧耗量: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排血充分,心室缩小,前负荷下降;另外,心率减慢。
D心肌电生理效应:减慢房室传导:小剂量反射性增张迷走张力,使房室传导减慢,大剂量直接抑制房室结和房室束。
【作用机制】抑制钠钾ATP酶而促进钠钙交换,使细胞内钙增加。
过度抑制则产生毒性反应。
【用途】⑴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有房颤,心率快者效果好。
西地兰等注射剂也适用于急性心竭。
对瓣膜病,先心病,高心病等所致心衰效果较好;肺心病,甲亢,贫血所致心衰效差。
⑵房颤,房扑
【毒性反应】强心甙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
血钾水平对其有很大影响。
A消化道:恶心、呕吐、厌食,胃肠不适。
B神经系统:色视,复视,头晕,疲乏,谵妄。
C心脏:各种心律失常,Ⅰ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早,室速,室颤。
中毒处理:停药,补钾,心律失常可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有条件者进行TDM,可防止或减少中毒反应的发生。
partial)
分类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钠通道阻滞剂(膜稳定剂),又再分为a, b, c 3个亚类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主要为钾通道阻断剂索他洛尔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Ⅰa类:中度阻断钠通道和抑制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降低动作电位振幅,减慢传导,也能减少异位起搏细胞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也延长钠通道失活后恢复开放所需的时间, 延长复极期,即延长ERP及动作电位时程(APD),且以延长ERP为显。
这类药还能不同程度地抑制K+和Ca2+通道。
奎尼丁
Ⅰb类:轻度阻断钠通道对正常心肌电生理的0相几无作用,选择性地抑制病变心肌的0相上升速率。
可轻微缩短APD。
利多卡因
Ⅰc类:这类药物显著阻断钠通道和抑制0相上升速率,明显减慢传导和延长ERP。
对复极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希-浦系统;也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对复极过程影响很少。
近年报道这类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高病死率,应予注意。
心律平(普罗帕酮),氟卡胺,英卡胺
分类阻断钠通道抑制0相Vmax 延长APD 阻钾外流
Ⅰa类++ ++ + +
Ⅰb类+ + - -
Ⅰc类+++ +++ - -
胺碘酮
归入Ⅲ类或Ⅰa类
兼有1-4类的作用,以3类为主,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研究发现可减少心脏意外所致的死亡率。
但不良反应多,且药动学复杂,半衰期约54天,V为70L/kg。
【不良反应】如诱发心律失常,影响甲状腺功能,皮肤光敏变色,肺纤维化,消化道反应等。
亚硝酸甘油及亚硝酸酯类
【作用机制】通过产生NO起作用。
EDRF直接舒张小动脉减轻后负荷;舒张小静脉减轻前负荷,降低心室壁张力。
改善侧枝循环,改善缺血区心肌的血流量。
【副作用】扩张血管,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一时性降压致反射性心率加快。
β受体阻断剂
【作用机制】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氧耗对变异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无效。
【副作用】收缩冠脉,增加心室容积,增加室壁张力而增加氧耗。
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者慎用。
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剂合用好。
钙拮抗剂
【作用机制】抑制钙离子内流,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搏流量,降低前、后负荷。
对劳作性及变异性心绞痛均有效。
硝苯地平【不良反应】为面潮红,头痛,头晕,踝肿等。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降低心肌氧耗作用强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环氧化酶抑制剂,影响AA变为PGG2,抗血小板用小剂量,75mg/d, 解热镇痛用大量。
潘生丁(双嘧达莫)
原为扩冠药,后发现有窃流现象,现主要用于抗血小板。
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AMP升高;腺苷摄取下降;抗血小板粘附;促PGI2释放。
以上二药可合用增效,减少副作用。
阻断胆固醇合成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竟争性抑制,使细胞内胆固醇下降,LDL受体增多,加速LDL代谢。
Lovastatin(洛伐他丁),普伐他丁
影响脂蛋白转运及代谢药
吉非罗齐(安妥明类的支链脂肪酸衍生物)
加速VLDL和LDL的降解,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并可升高HDL。
消胆胺
为树脂类。
在肠道与胆酸螯合,打断肠肝循环。
降胆固醇。
丙丁酚
增加LDL分解,促胆固醇排出。
防止LDL过氧化,有效防止斑块中胆固醇的沉积。
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
【药理作用】主要是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而不影内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对B细胞、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影响小。
它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抑制IL-2的生成和IL-2受体的表达,以致不能对IL2起反应。
环孢素对初次和再次细胞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对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
另外,对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部分吸收,生物利用度约20%。
50%,口服后3-4小时达峰值。
在血液中本药约50%被红细胞摄取,30%与血浆蛋白结合,4%。
9%与淋巴细胞结合,血浆内末结合型仅5%,t1/2为10-27小时。
大部分经肝代谢,由胆汁排泄。
【不良反应】环孢素的安全范围较大。
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
可致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其次可见一过性肝损害、厌食、嗜睡、多毛症、震颤、齿龈增生、恶心与腹泻等症状。
淋巴瘤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与两性霉索B合用时,骨髓移植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加重肾脏毒性。
糖皮质激素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苯胺类——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保泰松
其他有机酸类——消炎痛、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
昔康类——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罗非考昔(罗非昔布) (VIOXX)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
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2.小剂量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死率。
3 .其他:治疗胆道蛔虫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胃灼痛,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2.凝血障碍:本药一般剂量长期使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
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
3.过敏反应:主要为寻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粘膜过敏反应。
4.水杨酸反应:为本药过量出现的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障碍、出汗、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惊厥和昏迷。
吗啡
【药理作用】
中枢作用:
A.镇痛:对锐痛、钝痛均有作用,但对钝痛及疼痛的情绪反应更有效。
因易成瘾,只限于外伤剧痛,内脏绞痛(与阿托品等合用),晚期癌症痛。
作用部位:主要在第三脑室尾端至第四脑室头端周围的神经结构,最有效部位在导水管周围灰质。
B.呼吸抑制:使延髓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下降,加上吗啡还能扩张血管减轻后负荷,可用于心源性哮喘。
C.镇咳:作用于延髓孤束核的咳嗽中枢,起中枢性止咳作用,还用于干咳。
D.缩瞳:中脑盖前核(E—W核),瞳孔针尖样大小,为中毒表现。
E.催吐:作用于延髓极后区的化学感受区。
心血管:
抑制缩血管中枢,释放组胺→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消化系统:
抑制平滑肌蠕动,增强括约肌张力,消化液分泌下降,使胃排空下降,便秘(可止泻)。
【临床应用】
1. 镇痛:外伤剧痛,内脏绞痛(与阿托品等合用),晚期癌症痛。
2. 心源性哮喘:①镇静,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氧耗。
②抑制呼吸,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使急促的浅表呼吸得以缓解。
③扩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注意: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3. 止泻:慢性消耗性腹泻。
【不良反应】
A.耐受,成瘾:具有很强的耐受成瘾性,反复使用几次后迅速出现耐受,经常使用后出现戒断现象。
成瘾戒断现象可能与蓝斑核吗啡受体有关。
戒断现象:流泪,大汗淋漓,肌肉震颤,全身痛,患者异常难受。
B.急性中毒:一次过量所致。
瞳孔针尖状,血压下降,休克,呼吸麻痹而死。
可用吗啡拮抗剂治疗。
【药动学】口服可吸收,但首过效应大,常皮下注射,半小时可吸收60%,大部分经肝代谢。
可透过胎盘及进入乳汁中,临产妇及哺乳期禁用。
苯二氮卓类
【药理作用及应用】
⑴抗焦虑:在不引起镇静的小剂量即可产生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紧张、忧虑、恐惧、失眠症状。
而巴比妥类需较大剂量才有作用。
⑵镇静催眠:较大剂量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与巴比妥类不同,它们不引起全身麻醉,不缩短REM,停药后反跳现象轻,安全范围大,广泛用于镇静,麻醉前给药,催眠等。
⑶抗惊厥,抗癫痫:具有很强的抗惊厥作用,硝基安定、甲基三唑氯安定、氯硝安定尤为显著。
用于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
氯硝安定、氯羟安定可用于癫痫。
静脉注射安定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之一。
⑷中枢性肌松作用:可松弛肌肉而不影响正常活动,可能是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
【作用机制】
①苯二氮卓类(BDZ)作用主要增加中枢GABA能神经的功能有关。
GABA激动GABA-R,开放Cl- 通道,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
②其本身并非GABA-R激动剂;
③BDZ激动BDZ-R增强GABA开放氯离子通道的能力。
【药动学】
口服吸收完全,但不同药物快慢不一。
肌肉注射吸收不规则,需快速者可静脉注射。
安定半衰期1-3天,代谢物仍有活性,肝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蓄积中毒。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安定高达99%。
【不良反应】
常见为嗜睡,头昏,乏力,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
安定静注过快可产生呼吸抑制。
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成瘾性,但发生率比巴比妥类低。
巴比妥类
【药理作用】巴比妥类选取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通过促进GABA能神经起作用。
但选择性较低,剂量较大时对CNS产生普遍抑制。
随剂量从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麻醉,过量则麻痺延髓呼吸中枢而致死。
缩短REM,一旦停药则REM反跳性增多,出现多梦。
【不良反应】
1 宿醉现象: 服用催眠剂量后,次晨可出现头晕、无力、困倦、恶心、呕吐等后遗症状, 服用较小剂量可减少。
2 耐受性: 停药反跳
3 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 长期应用停药后还产生戒断症状: 失眠、兴奋、焦虑、震颤、流涕, 甚至惊厥。
4精神依赖性
与苯二氮卓类相比的缺点:
1.药效选取择性差,无单独抗焦虑作用,易产生普遍抑制。
2.易耐受,诱导肝药酶,自身代谢加速,加快其它药物
的代谢使药效降低,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双香豆素、地高辛等。
(但也可用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成瘾性强4.安全范围较窄。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和应用】
A.抗癫痫:除小发作外,对各类型癫痫发作均有效,大发作疗效最好。
不能消除发作前的先兆症状,EEG不能完全恢复,表明主要抑制异常放电扩散,而不是抑制病灶放电。
作用机制;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增强GABA的抑制功能,促进Cl-通道开放。
B.抗心律失常
C.治疗外周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
【药动学】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需6-10天才达到稳态血浓(10-20 ug/ml)。
血浓过高时转达入零级动力学。
血浓个体差异大,应测定血浓,调整剂量,使用权用药个体化。
【不良反应】
A.局部刺激:胃肠反应或静脉炎等。
刺激性大,不宜肌注。
B.神经中毒症状: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眩晕,复视,昏迷。
长期服用如血浓过高,可引起不易觉察的不良反应,影剧院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C.其它:过敏反应,牙龈增生,白细胞下降,巨幼细胞性贫血,女性多毛,男性乳房发育。
D.致畸
苯巴比妥
明显改善EEG,消除发作前兆,有时可恢复正常。
同时降低病灶和其周围脑组织的兴奋阈值。
除小发作外都有效,主要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大发作,新生儿高热惊厥。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除小发作外的所有类型,作用机制与苯妥英相似,主要通过阻断Na+通道起作用。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好,大发作也有效。
对局限性发作,小发作疗效差。
丙戊酸钠
对各类癫痫发作均有效。
小对作效好,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近于卡马西平,大发作不如苯妥英和苯巴比妥。
【机制】
A.抑制GABA的降解酶(转氨酶),使GABA上升。
B.抑制GABA的再摄取,增高突触间隙中GABA浓度。
C.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浓度。
【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嗜睡,共济失调,可能致畸。
安定、氯硝安定
静脉注射治疗癫痫状态,肌阵挛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乙琥胺
只用于小发作,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氯丙嗪(冬眠灵)
【药理作用】
⑴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A.抗精神病作用:安定作用,抗精神病作用,用于各型精分症,对急性患者效好,对阳性症状效好。
B.镇吐: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阻断D2受体有关。
C.降低体温: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低温环境降低体温,高温坏境升高体温。
配合物理降温或异丙嗪等进行人工冬眠。
用于严重感染,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D.中枢抑制:特别是与其它中枢抑制药合用时。
可加强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的作用。
⑵自主神经系统
A.α受体阻断:扩张血管,血压下降,还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
B.M受体阻断:产生口干,便秘等。
⑶内分泌系统阻断下丘脑D2受体,使催乳素分泌和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生长激素(GH)下降。
【不良反应】
⑴锥体外系反应:是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由于阻断黑质—纹状体D2受体所致:
A.类巴金森样症状:肌张力上升,呆板,震颤,动作迟缓
B.静坐不能(akathisia):坐立不安,不断徘徊
C.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自主刻板运动,舌、面、下颌、肢体(做怪脸样),停药后不消失。
A可用抗胆碱药物治疗,B,C不能。
⑵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嗜睡,头昏,乏力
抗胆碱:口干,心动过速,便秘,视物模式糊
阻断α受体,中枢心血管中枢:体位性低血压。
⑶过敏反应:
皮疹,接触性皮炎,少数出现阻塞性黄疸。
氯氮平利培酮
对阴性症状效果较好,但对阳性症状效果不如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效好。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
氯氮平药效较好,但有骨髓毒作用,现作为二线药物。
抗精神病药的联合用药并不优于单用,且常增加副作用,一般不主张合用。
三环类(丙咪嗪)
【药理作用】正常人并不产生兴奋,提高情绪作用,反可产生思睡,疲乏等镇静作用。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连用加重。
对抑郁患者则可产生提高病人情绪,产生抗抑郁作用,但需连续服药2-3周后方能见效。
【作用机制】抑制胺泵,减少神经末梢对NE,5-HT的摄取,增加突触间隙这些递质的浓度。
但由于短期用药不起作用,所以认为NE,5-HT升高使受体下调而产生适应后起作用。
【不良反应】
⑴抗胆碱能:口干,视物模糊,心悸,尿潴留,升高血压
⑵抑制胺泵:NE上升可引起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肌损害
⑶致躁狂,肌震颤
左旋多巴
【药理作用】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多巴易于透入,L-多巴进入黑质—纹状体的多巴神经元,经脱羧酶生成多巴胺而起作用。
因此,只有在纹状体中残留的多巴神经元能充分将L-多巴转变为多巴胺时才有效。
75%—80%的病人有效。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因多巴胺受体被阻断。
【不良反应】较多。
多为在体内转变为多巴胺所致。
⑴恶心、呕吐(激动CTZ)。
⑵外周扩张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激动β受体致心律失常。
⑶不自主运动,口,面,肢体,躯干等。
⑷精神障碍,抑郁,失眠,焦虑,幻觉。
呋塞米(速尿)
【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与Cl-竞争K+-Na+-2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的Cl-结合部位,使尿中钠、钾、氯离子浓度增高,因而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排出大量接近于等渗的尿液,由于K-重吸收减少,导致管腔膜电位降低,ca2+、Mg2+排泄也增加,但由于Ca2+在远曲小管可被主动重吸收,故一般不引起低钙血症。
【临床应用】
1.用于各类水肿,特别是心性源性肺水肿及脑水肿等。
消除水肿作用迅速,当其它利尿药无效时仍有效。
2.急性肾功能衰竭静脉注射可增加肾皮质血流量,促进水钠排出而利尿。
可防止肾小管坏死,改善肾功能。
也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大剂量。
3.心功能不全(参见抗心力衰竭药物)。
4.加速毒物从体内排出。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引起,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
2. 耳毒性: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呜、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依他尼酸易引起,且可发生永久性耳聋。
肾功能不全或同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时较易发生耳毒性。
3.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
4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大剂量时尚可出现胃肠出血。
双氢氯噻嗪
噻嗪类药物作用于髓袢升支租段皮质部的远曲小管起始部,抑制Na+-C1-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 重吸收减少,可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但对浓缩功能没有影响。
【临床应用】
1.高血压、慢性心衰。
2.各种水肿。
3.尿崩症。
【不良反应】
低血钾,高尿酸,升高血糖。
螺内酯(安体舒通)
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小管,螺内酯与醛固酮竞争受体,氨苯喋啶、氨氯吡咪直接抑制Na+的再吸收。
【临床应用】
1. 慢性心衰。
2.肝硬化腹水等。
3.与排钾利尿药合用。
【不良反应】高血钾女性多毛,男性乳房发育。
(氨苯喋啶、氨氯吡咪无激素样作用)
铁剂叶酸维生素B12
铁剂
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铁。
【吸收】口服铁剂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食物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铁,以血红素分子形式最易吸收,也不受饮食成分影响。
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
【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腹痛、腹泻。
饭后服用可以减轻。
注射过量可致急性铁中毒
叶酸
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参与叶酸的代谢过程,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参与体内核酸、胆碱、蛋氨酸的合成。
在幼红细胞的成熟、肝脏功能和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入空肠吸收。
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也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
叶酸和B12均可纠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神经症状必须用维生素B12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