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厌食是指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
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辩证治疗1.1 脾失健运型: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阳,脾胃虚寒,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腐熟无力,精微难以为脾胃所用,均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不和而发病。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伴呕吐,形体消瘦,二便调,苔白或厚腻,脉尚有力。
治以健脾助运。
[1]方用曲麦枳术汤加味。
方药:白术15 g,神曲30 g,麦芽30 g、枳实15 g、陈皮15 g、鸡内金15 g、藿香15 g、砂仁12 g、山楂24 g。
脾虚夹湿者加薏苡仁30 g、白扁豆24 g、泽泻15 g;苔厚腻湿重者,减白术,加苍术15 g。
本型共14例。
1.2 肝郁脾虚型:老年人长期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肝木郁结,使脾胃消化进一步减弱,脾失健运而发病。
症见厌食,精神抑郁不畅,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以健脾疏肝理气。
[2]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和越鞠保和丸加减。
方药: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2g、陈皮10 g、木香10 g、砂仁12 g、山楂15 g、神曲20 g、莱菔子12 g、香附10 g、连翘l0 g。
脾虚甚加太子参20 g、黄芪20g;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较重加柴胡10 g。
本型共10例。
1.3 胃阴不足型:老年人久病、大病之后耗伤正气,胃气受损,或外感高热,热病伤阴,胃阴不足则水谷少人,津液无由化生,胃气失降,浊气上升而厌食。
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
治以养胃育阴。
方用益胃汤加减。
[3]方药:石斛15 g、乌梅12 g、北沙参24 g、玉竹24 g、白芍12g、甘草9 g、山药20 g、茯苓15 g。
阴虚甚者加玄参30 g、花粉12 g,加大滋阴益胃之力;心烦不安加胡黄连12 g、莲子心6 g;汗多者加淮小麦30 g,大枣5~6个以止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128例临床观察
守治疗一样 , 并未改变腰椎管的大小 , 但临床症状体征却 明显 改善 , 明机械压迫 因素 不是引起退 变性腰椎管狭 窄症临床 说
症状 、 体征的主要因素 , 推测腰椎失稳 、 腰椎周围肌肉痉挛 、 椎 管 内血循环 障碍 等 因素是引起 退变性 腰椎 管狭 窄症临 床症 状、 体征可能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方法 的选择应 以f 治疗 临床症
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料
例, 对照组 1 6例。无 效( 欲差 , 食 食量小 于正常 3 5 , / ) 治疗组 2例 , 对照组 2 O例 。治疗组 总有效率 6 6例 , 9 . %。对 照 占 71 组总有效率 4 o例 , 67 。 占6 .%
3 讨 论
4 J 功能性厌食症发病率较 高 , ,L 以往 治疗常采用助 消化 本文厌食症患儿 1 8 , 5 , 7 , 2 例 男 2例 女 6例 及 胃动力 药为 主, 临床 效果不理想 。锌是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 素之一 , 有保护味觉和食欲 的功 能。有资 料报道儿童缺锌 发 生率为 2 .% 。有缺锌 引起 的d J 厌 食症 是 由于锌参与 唾 19 ,L 液蛋 白一 味觉素 的组成 。味 觉素影 响 口腔粘 膜上 皮细胞结 构、 功能代谢。缺锌后常常引起 口腔粘膜增生及角化不全 , 易
1 1 一般资料 .
年龄( 岁者 2 ,—3岁者 6 1 o例 1 4例 ,3岁者 4 > 4例 , 厌食 时间
1 月至 1年 。患 儿 智 力 均 正常 。 个
12 方法 .
18例 随机分为治疗 组 6 2 8例 , 照组 6 对 o例。醒
脾养儿 冲剂 < 1岁者 1 次 , 袋/ 2次/ ;一 3岁者 2袋/ , d 1_ 次 2
倪珠英教授治疗厌食症验案分析
各3 0 g ,鸡 内金 、合欢 皮 各 1 5 g ,淡 豆豉 l O g ,山栀 3 g ,
灯芯草 2 扎 。每 日 1 剂 ,水煎服 。 5 月2 0日 2诊 :感 冒 已愈 ,纳 仍 差 ,大便 一 次每 日,睡眠仍不安 。
子苦寒 ,清心 除烦 ,清泄 胃热;豆豉升散 宣泄郁 热 ,从
按 :此病症 由脾 胃虚弱 ,肝郁 气滞 兼外感 所致 ,故
倪老拟益气健 脾开 胃,理 气疏肝安神之 法 ,在 明朝 永 乐
太 医刘 纯 的加 味 开 胃汤 上 进 行 加 减 。 山楂 酸 甘 微 温 , 归
受益匪浅 ,现将倪珠英教授治疗 一例厌食症 ,予以介绍 。
李某 ,男 ,1 岁 3个月。2 0 l 1 年 5月 1 6 E t 初诊。主 诉 :纳差 1 年。 患儿半岁 以后纳差 ,现每 天牛奶 4次 ,加米糊 ,未
白 ,指 纹 不 红 。
会湖北分会第 二届常务理 事 ,中华 医学会儿科 学会湖北
处理 :嘱饮食 注意 。
分会第三 、四届 常务理事 。从事临床 、教学 、科研 4 0 余
年 ,医术精 湛娴熟 ,临床 经验丰 富,在 脾 胃病 的 中西 医
结合诊断治疗 方 面 ,疗效 卓 著。笔者 有 幸学 习其 医案 ,
厌食症是较 长期 的食欲 减退或 消失 、食量减少 为主 要症 状而言 。长期厌食 会导致 患者 的体 质量减少 或影响
生麦芽各 1 5 g ,鸡 内金 1 5 g ,芡实 l O g ,神 曲 l O g 。每 日 1 剂 ,水煎服。颗粒 剂黄 芪 ,防风 ,白术 ,五倍 子 ,吴萸
正常生长发 育 ,是 儿童 常见 症状 。现代 医学多采用 助消 化 、补锌剂 治疗 方面存 在不少 弊病 ] 。近 年来用 中医 中 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8例
增加 食 欲 ,炙 甘 草 健 脾 和 中 ,调 和 诸 药 。全 方 配 合 , 共奏 健脾 益气 、消积 化湿 之 功效 ,用 治 脾 胃虚 弱 型小 儿厌 食症 ,疗效 显著 。此外 ,要 做 好 家 长科 学 育儿 指
导 工 作 , 指 导 家 长 注 意 小 儿 生 活 调 摄 , 控 制 零 食 ,避
小 儿 厌 食 症 是 指 小 儿 长 时 期 见 食 不 贪 , 食 欲 不 振 ,厌 恶 进 食 的病 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症 之 一 ,尤 以 城
减 轻 , 自汗 ,精神 不 振 ,疲 乏 ,面色 苍 白。舌 质 淡边
有 齿 印 、 苔 白 腻 , 脉 虚 弱 。 四 诊 合 参 , 中 医 辨 证 为 脾 气 虚 弱 ,脾 胃运 化 失 职 , 湿 从 内 生 , 湿 浊 不 化 , 食 积
叶 、广 木 香 行 气 和 中 醒 脾 ; 山 楂 、 鸡 内 金 消 积 和 胃 ,
经 上 方 治 疗 后 ,2 例 治 愈 ( 食 消 失 , 达 到 标 准 5 厌
体重 ,面 色 红 润 ,精 神 好 ) 1例 好 转 ( 欲 好 转 , ,1 食
体重增 加 ) ,2例 无 效 ( 食 、 乏 力 、体 弱 等 症 状 无 改 厌 善) 总有效 率为 9 .3 。 。 4 7
E ] S ie 1 9 , 5 4 64 0 J . pn , 9 0 1 : 1 - 2 .
[ 0 王德 利 , 曙 明 , 敏 杰 ,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的解 剖 学 基 12 李 杨 等 础 及 其 进 展 [] J.颈腰 痛 杂 志 ,0 1 2 4 :3 —3 . 2 0 ,2( ) 3 23 4
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
中药新药研发
总结词
多靶点、整体调节
详细描述
中药新药研发在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新药通常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能够综合调 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例如,一些中药新药能够同时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氧化等多重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新疗法
总结词
非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
食积停滞型
1 2
症状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呕吐酸馊食物 ,大便不畅,舌质红苔厚腻,脉象滑实。
治则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3
方药
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湿热内蕴型
症状
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黏,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 ,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则
清热利湿,和胃止痛。
方药
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薏苡仁、黄芩等。
消化不良的病因
情绪波动
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 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 脾胃功能,引发消化不良。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 衰退,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用 过多油腻食物等都可能损伤脾 胃,导致消化不良。
外邪侵袭
湿、寒、热等外邪可能侵袭脾 胃,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消 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在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 分发挥中药和西药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 果。例如,中药能够调节患者的内部环境, 改善胃肠功能;西药则能够直接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快速缓解症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
疗,能够显著提高消化不良的疗效。
THANKS
感谢观看
用药不当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 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对脾 胃造成损伤,导致消化不良。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儿厌食症是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拒食、厌食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医辨证治疗具有个体化、因人而异、病因治疗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对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一、病例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拒食、口臭、脘腹胀痛等。
经过一周的调查问诊和体格检查,患儿体质偏瘦,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经常拒食,口臭,脘腹胀痛,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本治疗以解表化湿、理气消积为主要方法,具体辨证分析如下:(1)证候分析:该患儿为脾胃虚弱型厌食症。
口臭、脘腹胀痛等症状为脾胃失调所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气血两虚表现。
(2)治疗原则:补脾胃、调理气血,宣透化湿,消积胀。
(3)方药组合:选用六君子汤和消食导滞汤合用,具体方剂为: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苍术、甘草、大枣)加消食导滞汤(神曲、半夏、陈皮、枳壳、生姜、大黄、厚朴、茵陈蒿、山楂、桃仁、木香)。
三、治疗过程及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每天服用药膳一次,共治疗21天。
初治3天后,患儿食欲有所增加,并且拒食和口臭症状有所缓解,脘腹胀痛逐渐消失。
第7天后,患儿的食欲已经恢复正常,进食量明显增加,体重也开始逐渐增加。
按照医生的嘱咐,患儿每周去医院复查一次。
经过21天的治疗,患儿全面康复,体重增加了2公斤以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均恢复正常,没有不良反应。
四、结论与讨论中医辨证施治所得到的疗效是非常优异的,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发挥个体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绿色安全、易操作、经济实惠等特点,更适合儿童群体使用,最终更好地保障了儿童健康成长。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胃肠道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在诊治胃肠道功能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状态密切相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就容易导致饮食停滞、水湿内生,从而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胃肠道功能障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一、脾胃虚弱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舌淡苔白,脉缓弱。
这是由于脾胃之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所致。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加减。
药物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二、脾胃虚寒证患者常感到胃脘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口泛清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此证多因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引起。
治疗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丸加减。
主要药物有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等。
三、饮食积滞证主要症状为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大便臭秽或便秘。
舌苔厚腻,脉滑。
多由饮食不节,食积胃肠,气机阻滞所致。
治疗当以消食导滞为主,常用保和丸加减。
其中包含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等药物。
四、肝郁气滞证常见症状有胃脘胀满疼痛、攻撑两胁、嗳气频繁、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此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为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有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等。
五、湿热中阻证表现为胃脘疼痛、灼热嘈杂、口干口苦、渴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短黄、大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多因湿热蕴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
治疗宜清热化湿,和胃止痛,常用方剂为清中汤加减。
包含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等药。
六、胃阴不足证主要有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脉细数。
厌食症
四、鉴别诊断
1. 积滞 : 有脘腹胀满 、 嗳吐酸腐 、 . 积滞: 有脘腹胀满、 嗳吐酸腐、 大便酸臭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 大便酸臭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气 滞不行之症。 滞不行之症。 2. 疰夏 : 少见 , 虽以食欲不振为主 . 疰夏: 少见, 症但发病有季节性, 春夏剧, 症但发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 冬瘥”的临床特点, 冬瘥”的临床特点,常伴全身倦怠乏 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力,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⑷淮杞兔肉汤 淮山20克 枸杞子10克 兔肉150克炖服, 克炖服, 淮山 克、枸杞子 克、兔肉 克炖服 3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天一次。 天一次 用于脾胃阴虚型。 ⑸谷麦芽鸭肾汤 谷麦芽各20克 鸭肾2个煎汤饮用 个煎汤饮用, 谷麦芽各 克,鸭肾 个煎汤饮用,每周 1次。用于食滞脾虚者。 次 用于食滞脾虚者。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病因: 病因 外因——喂养不当 : 乳食不节 , 痰 喂养不当: 外因 喂养不当 乳食不节, 湿滋生、感染诸虫、 湿滋生、感染诸虫、药误等 内因——他病伤脾 、 先天不足 、 情 他病伤脾、 内因 他病伤脾 先天不足、 志失调(紧张、气郁) 志失调(紧张、气郁) 2.病机:胃纳与脾运功能受损。 病机:胃纳与脾运功能受损。 病机 3.病因虽不同,但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 病因虽不同,但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 病因虽不同 脾胃
⑴白术瘦肉汤: 白术瘦肉汤:
白术15克、谷芽20克、净瘦肉100克,加 白术 克 谷芽 克 净瘦肉 克 毫升, 水 1000—1500毫升 , 文火煲约小 时后饮 毫升 文火煲约小1时后饮 每周2次 功能健脾养胃, 汤。每周 次。功能健脾养胃,用于脾失 健运及脾胃气虚者。 健运及脾胃气虚者。
⑵胡椒猪肚汤: 胡椒猪肚汤: 胡椒5—8粒,研粉后下,猪肚 克加清水1500 胡椒 粒 研粉后下,猪肚200克加清水 克加清水 毫升,文火煲约1小时后食用 小时后食用, 天为一疗程。 毫升,文火煲约 小时后食用,3—5天为一疗程。 天为一疗程 用于脾胃气虚型。 用于脾胃气虚型。 ⑶淮山玉竹瘦肉汤: 淮山玉竹瘦肉汤: 淮山20克 玉竹15克 瘦肉150克煲汤饮用 , 克煲汤饮用, 淮山 克 、 玉竹 克 、 瘦肉 克煲汤饮用 隔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隔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食物的极度恐惧和拒绝进食,导致严重的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在现代医学中,厌食症通常被视为一种心理疾病,而中医则从整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厌食症的方法和效果。
中医认为,厌食症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心肝失衡、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厌食症的首要任务是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恢复。
中医通常采用草药疗法来改善脾胃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白术、山楂等。
这些草药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吸收,增加食欲。
除了草药疗法,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治疗厌食症。
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厌食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针灸、按摩和精神疗法等手段来调整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厌食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紧张情绪,提高食欲。
按摩可以放松身体,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恢复食欲。
精神疗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规律性,建议患者每天定时定量地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对于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项对厌食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食欲和体重,缓解心理症状。
另一项研究发现,中医草药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
针灸和按摩等中医疗法也被证明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厌食症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调理。
此外,中医治疗厌食症的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厌食症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
消化不良的分类
西医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
中医分类
胃痞、胃痛、泄泻
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
实证:饮食内停、痰湿中阻、湿热内蕴 虚证: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肾阳虚
寒热错杂证
02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以胃和十二指肠功 能紊乱引起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定义
器质性消化不良
指由于器官组织病变导致的消化不良,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症状
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水等。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
外邪侵袭
寒邪、湿邪、热邪等侵入人体,影响脾胃 功能。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抑郁、焦虑等。
2023
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
contents
目录
• 消化不良的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器质性消化不良 • 中医辨证治疗 • 预防与调护
01
消化不良的概述
消化不良的定义
消化不良是指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大肠传 导失司而引起的以脘腹胀闷、纳呆、恶心呕吐、嗳气、反酸 、腹泻或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常见病症。
04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消化不良的认识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 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谷不化、胃失和降,从而出现 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寒热虚实夹杂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多表现为寒热虚实夹杂,既有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的一面,又有胃热炽盛、湿热内蕴的一面。
辨证论治老年厌食证38例
参、 苓、 茯 白扁 豆 各 1 g 白术 、 5, 陈皮 、 仁 、 香 、 梗 砂 木 桔
各 1 g 山药 、 2, 薏苡 仁各 3 g 甘 草 9 。 0, g 大便 夹 有不 消化 食 物 者 加 山 楂 、 曲各 2 g 麦 芽 3 g以消 食 导 滞 ; 神 4, 0 大
思饮 食 , 或饮 食 无 味 , 或伴 呕吐 , 体 消瘦 , 便 调 , 形 二 苔
白或厚 腻 , 尚有 力 。 以健 脾助 运 。 脉 治 方用 曲麦 枳术 汤 加 味 。方 药 : 白术 、 枳实 、 陈皮 、 内金 、 香各 1 g 神 鸡 藿 5, 曲 、 芽各 3g, 麦 0 砂仁 1g, 2 山楂 2 g 4 。脾虚 夹 湿者 加 薏 苡 仁 3 g 白扁 豆 2 g 泽 泻 1 g 苔厚 腻 湿 重 者 , 白 0, 4, 5; 减
脾 胃气虚 型 : 由于 老年人 脾 胃功 能减退 , 日久 气血
生化 不足 , 收不 利 , 腑肌 肉失 于濡 养 。 吸 脏 症见 厌食 , 气
短懒 言 , 面色萎 黄 , 形体 消瘦 , 神疲 乏力 , 大便 溏 薄夹有 不 消化 的食物残 渣 , 舌淡 、 白, 细弱 无力 。 以益气 苔 脉 治 健 脾 。 用香 砂六 君子 汤合 参苓 白术 散加 减 。 方 方药 : 党
者 3年 以 上 。
分型 论治 脾失 健 运型 : 由于老 年人 脾 胃功 能减 退, 加之 饮 食不 节损 伤 中 阳 , 胃虚 寒 , 长期 过食 肥 脾 或
甘厚 味 , 腐熟 无 力 , 精微 难 以为脾 胃所 用 , 可 导致 脾 均
失健 运 , 胃不受 纳 , 胃不 和而 发病 。 脾 症见 面色 少华 , 不
中医治疗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赵朝庭;王静;何舟【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8【总页数】4页(P1162-1165)【关键词】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癌性虚劳;中医药疗法;恶病质【作者】赵朝庭;王静;何舟【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重庆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癌性厌食恶病质是一种以食欲下降、体重进行性减少,进而导致各种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具有病理机制复杂、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2],是中医肿瘤临床领域前缘热点。
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从癌性虚劳立论,常采用中药汤剂及汤药改良剂型防治该病。
1 中药汤剂汤药是中医临床目前最主要的药物治病用药方式,也是肿瘤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治疗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中药构方法则,主要以益气养阴、运脾健胃消食和补益脾胃等为核心,兼用补肾、解毒、活血化瘀等。
1.1 益气养阴类气阴两虚并兼有虚弱和癌毒炽盛是癌性厌食恶病质的主要临床病机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医临床治疗本病的重要靶点。
匡唐洪等[3]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患者分为以益气养阴汤方为治疗组,甲地孕酮片160 mg/d为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采用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提示,益气养阴汤方在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细胞因子IL-16、TNF-α水平方面与甲地孕酮相当[3]。
丁大伟等[4]在肺癌基础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将30例肺癌恶病质患者分为汤药组和甲地孕酮250 mg/次、2次/d的方案干预1个月,以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进食量、身体质量和蛋白等生化指标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提示,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较甲地孕酮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食欲与增加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更有优势。
1.2 运脾健胃消食类癌性厌食恶病质的主要核心病机之一为后天气血生化功能严重衰退,补益后天生化之源是治疗本病的另一重要治则[5]。
朱进忠老师经典医案厌食
朱进忠老师经典医案厌食1.不审病因,但予健脾消食,终难取效和××,男,8岁。
食欲不振7~8个月。
医诊厌食症。
先予西药治疗3~4个月不效,继又改用中药健脾消食和胃、消食导滞之汤、丸剂3~4个月亦无效。
细察其证,患者久嗜冰糕,舌苔白,脉弦紧,纳呆不渴,手足微冷。
综合脉证,思之:小儿者,稚阴稚阳之体也,稍冷则阳伤,稍热则火炽,故小儿之病多或见寒盛之慢脾风和热炽所致之急惊风。
今患者久嗜冰冷之品,损其脾胃阳气而脾不得磨谷,故纳呆食减,且脉、舌均可征验也。
治宜拟温中散寒。
然小儿稚阳稍过则伤,故只可少量服之。
处方:丁香1克,苏叶1克,神曲3克,肉桂0.1克。
服药3剂,饮食大增,嘱其再用一周内服2剂,果愈。
2.稚阴稚阳,随拨随应,不可过用,过则为病梁××,女,2岁。
饮食不佳半年多。
医诊厌食症。
始用西药治之不效,继用中药健脾和胃,消积导滞之剂亦不效。
询治于余。
云:脾胃虚寒。
其父遵意予附子理中汤2剂,效仍不著。
再邀余治。
察其纳呆,苔白,脉弦缓。
综合脉证,思之:此乃脾胃虚寒证也。
治宜温中健脾。
处方:宝宝一贴灵,贴脐部。
一贴,贴3天后,食欲正常,愈。
某医云:余遵师意用附子理中汤2剂,然仍不效者何也?答曰: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随拨随应,不可过也。
脾胃虚寒者,但用温热微助阳气尚可,若过剂则壅热不散,故你采用附子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肉桂10克,丁香10克,砂仁10克不效,余仅小量温热之剂以助少火则愈也。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厌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减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症状。
厌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厌食症对患者至关重要。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临床实践中,多年来成功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就从益胃汤的配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张学文大师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益胃汤的配方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当归、白术、法夏、甘草组成。
这四味药物经过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辅助治疗厌食症状。
其中当归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白术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法夏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于治疗厌食症患者脾胃湿寒;甘草则能够和当归、白术、法夏调和药性,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益胃汤的配方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病情特点,具有针对性和疗效显著的特点。
二、益胃汤的药物作用1. 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当归是益胃汤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当归能够调和气血,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
2. 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白术是益胃汤的另一主要药物,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它能够增进患者的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3. 祛湿化痰,调理脾胃:法夏具有祛湿化痰、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对于脾胃湿寒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
4. 调和药性,减轻毒副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种药性的作用,可以和其他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益胃汤通过活血化瘀、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等多种药物作用,能够对于厌食症状产生显著的疗效。
三、益胃汤的临床应用1. 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益胃汤是一种辨证施治的中药方剂,对于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许海峰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4(013)023
【摘要】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和解之名剂,治少阳病之主方,临床应用较广泛。
笔者自1999年12月以来,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患者80例,疗效满意,小结如下。
【总页数】1页(P3170-3170)
【作者】许海峰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精神康复医院,浙江,温岭,317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1
【相关文献】
1.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 [J], 刘陆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J], 许海峰
3.神经性厌食症的家庭治疗--西方关于神经性厌食症心理治疗的新进展 [J], 付翠
4.知柏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类更年期综合征 [J], 田丽丽
5.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126例 [J], 施晓玲;张进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38例老年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38例老年厌食症的疗效观察孙强;刘丛群;肖永兴【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09(003)003【摘要】厌食是指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38例,均为本院老年病门诊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就诊患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1,1),经检查确诊为厌食症并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男22例,占50.9%;女16例,占49.1%;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者3年以上。
2辩证治疗2.1脾失健运型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阳,脾胃虚寒,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腐熟无力,精微难以为脾胃所用,均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不和而发病。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伴呕吐,形体消瘦,二便调,苔白或厚腻,脉尚有力。
治以健脾助运。
方用曲麦枳术汤加味。
方药:白术15g,神曲30g,麦芽30g、枳实15g、陈皮15g、鸡内金15g、藿香15g、砂仁12g、山楂24g。
脾虚夹湿者加薏苡仁30g、白扁豆24g、泽泻15g;苔厚腻湿重者,减白术,加苍术15g。
本型共14例。
2.2肝郁脾虚型老年人长期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肝木郁...【总页数】2页(P85-86)【作者】孙强;刘丛群;肖永兴【作者单位】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50例疗效观察 [J], 范秋玉;李岩;王正非;王静怡;刘巍;冯念苹2.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袁先春;周晔;邵晨3.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川红;刘美丽4.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J], 袁爽5.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J], 贾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味觉失灵的案例
中医治疗味觉失灵的案例一、背景介绍味觉失灵,是指人们对食物的味道感知异常或完全丧失的情况。
中医认为味觉失灵与脾胃功能失调、肝胆湿热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味觉失灵的案例,供参考。
二、案例1:脾虚湿阻型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2个月。
中医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治疗方案为健脾化湿。
采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三、案例2:肝胆湿热型患者男性,年龄32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3个月。
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
采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包括黄芩、黄连、赤小豆等药物。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四、案例3:脾胃虚寒型患者女性,年龄50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4个月。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治疗方案为温脾散寒。
采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包括附子、干姜、大枣等药物。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多吃温脾散寒的食物,如姜、葱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五、案例4:气滞血瘀型患者男性,年龄38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5个月。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治疗方案为活血化瘀。
采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包括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忌食油腻重口味食物,多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花生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六、案例5:肾阴亏损型患者女性,年龄55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6个月。
中医辨证为肾阴亏损型,治疗方案为滋阴补肾。
采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包括熟地、枸杞子、山药等药物。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七、案例6:脾虚胃弱型患者男性,年龄40岁,主诉味觉失灵已有7个月。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厌食
小儿厌食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中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中药新药及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供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2 概述厌食,作为中医学病名,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独立的脾系疾病,而非指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食欲不振症状。
较长时期一般指1~2个月以上[1,2]。
西医学认为,厌食症首先是一种摄食行为异常的表现,临床可伴或不伴胃肠道功能的异常[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婴儿和儿童期/婴幼儿喂养障碍”[4]、《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AFRID)[5],以及Chatoor《婴儿和儿童早期喂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婴儿厌食症”等[6,7],作为疾病,均以缺乏进食兴趣/甚至拒食、食物摄入不足为主要临床特征,且伴有生长不足或营养缺乏,涵盖或相当于中医学的“小儿厌食”。
厌食多见于1~6岁的儿童,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有研究表明,约10~25%的健康婴幼儿存在喂养问题,但出现生长迟缓仅占1~5%;约有32%的早产儿符合ICD-10诊断的喂养障碍;进食障碍专科门诊中,有13.8%的患儿符合DSM-5的AFRID诊断标准。
长期厌食,对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和心理社交功能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可并发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感染等[3,8-12]。
厌食的病位在脾胃,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临床常见证候包括脾胃湿热证、脾失健运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肝旺脾虚证等,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采用中药口服,以及捏脊、刺四缝、穴位敷贴等外治疗法[1]。
西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以及增进食欲的药物疗法(如赛庚啶、胃动力药、锌制剂、助消化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
厌食是指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
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就诊的老年患者38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 1, 1),经检查确诊为厌食症并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男22例,占50.9%;女16例,占49.1%;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者3年以上。
2 辩证治疗
2.1 脾失健运型。
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阳,脾胃虚寒,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腐熟无力,精微难以为脾胃
所用,均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不和而发病。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伴呕吐,形体消瘦,二便调,苔白或厚腻,脉尚有力。
治以健脾助运[ 1]。
方用曲麦枳术汤加味。
方药:白术15g,神曲30g,麦芽30g、枳实15g、陈皮15g、鸡内金15g、藿香15g、砂仁12g、山楂24g。
脾虚夹湿者加薏苡仁30g、白扁豆24g、泽泻15g;苔厚腻湿重者,减白术,加苍术15g。
本型共14例。
2.2 肝郁脾虚型。
老年人长期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肝木郁结,使脾胃消化进一步减弱,脾失健运而发病。
症见厌食,精神抑郁不畅,
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以健脾疏肝理气。
[ 2]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和越鞠保和丸加减。
方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2g、山楂15g、神曲20g、莱菔子12g、香附10g、连翘l0g。
脾虚甚加太子参20g、黄芪20g;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较重加柴胡10g。
本型共10例。
2.3 胃阴不足型。
老年人久病、大病之后耗伤正气,胃气受损,或外感高热,热病伤阴,胃阴不足则水谷少人,津液无由化生,胃气失降,浊气上升而厌食。
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
治以养胃育阴。
方用益胃汤加减。
[ 3]方药:石斛15g、乌梅12g、北沙参24g、玉竹24g、白芍12g、甘草9g、山药20g、茯苓15g。
阴虚甚者加玄参30g、花粉12g,加大滋阴益胃之力;心烦不安加胡黄连12g、莲子心6g;汗多者加淮小麦30g,大枣5~6个以止汗。
本型共9例。
2.4 脾胃气虚型: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日久气血生化不足,吸收不利,脏腑肌肉失于濡养。
症见厌食,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舌淡苔白,脉细
弱无力。
治以益气健脾。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陈皮12g、山药30g、薏苡仁30g、白扁豆15g、砂仁12g、木香12g、桔梗12g、甘草9g。
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山楂24g、神曲24g、麦芽30g以消食导滞;大
便溏薄者加炮姜12g以温运脾阳;脾胃虚寒手足不温者加理中汤以温中散寒。
本型共5例。
以上治疗10d为一疗程,草药均采用先武后文,药开后文火煎煮30min,煎取药汁300m,l1日分2次服用,1剂/d。
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无效:食欲未见改善。
4 结果
38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63.1%;好转7例占18.4%;无效者7例,占18.5%。
总有效率81.5%。
其中脾失健运型14例,占36.9%,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肝郁脾虚型10例,占26.4%,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胃阴不足型9例,占23.6%,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1例;脾胃气虚型5例,占13.1%,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所有病例在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5 讨论
厌食在中医称谓“纳呆”,病变部位在脾胃,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脏腑气血津液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吸收不利,容易出现不思饮食,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本虚”的症状,老年人患病以本虚标实为主,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的方法[ 3]。
这些在现代医学也得到证实,由于老年人脾虚可导致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能量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临床上
可出现饮食少、腹胀,气短乏力,言语减少,轻度贫血、浮肿等症状。
如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营养不良状态进一步恶化,患者可出现浮肿、贫血加重,严重者可出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另外老年人正气不足,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弱,得病后康复能力差,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
时配合食物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食疗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因人、因时、因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beijing:群众卫生出版社,2004:3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7~1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1993:26~48
作者单位:265716 山东省龙口经济开发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