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学

合集下载

畜产品加工

畜产品加工

一、名词解释1、畜产品加工:绝大多数的畜禽产品,必须经过加工加热处理后才能被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这种对动物产品的人工处理过程,叫畜产品加工。

2、畜产品加工学:研究这些动物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学问,叫畜产品加工学。

3、禽蛋: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生命的活卵细胞。

4、气室:刚产的蛋没有气室,只有冷却后蛋内容物收缩,蛋壳膜和蛋白膜彼此分离而形成的间隙为气室。

5、干蛋品:将蛋液中的大部分水分蒸发干燥而制成的产品。

6、肉:畜禽经屠宰后,去皮、毛、头、蹄、骨及内脏后的一切可食用的组织。

7、肌节:原纤维上具有和肌肉纤维一样的横纹,横纹的结构是按一定周期重复,周期的一个单位叫肌节8、肉的持水性:指肉保持水的能力。

具体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处理过程中,水在肉中保持能力或在肉中添加水分时的水合能力。

9、肉提出物:指用盐水浸泡鲜肉时,最初溶出的大部分蛋白质产生凝固,因此将此浸泡液煮沸过滤后的液体。

10、劈半:将胴体劈成两半(猪、羊)或四分体(牛)称为劈半。

11、自溶过程:由于肌肉本身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蛋白质分解生成水溶性蛋白质、肽及氨基酸等。

这一过程即称为自溶过程12、水分活性:水分活性即食品在密闭容器中的蒸气压P与同温度时纯水的蒸气压Po之比其关系A w=P/P013、肉类罐头:是指以畜禽为原料,调制后装入罐装容器或软包装,经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等工艺而成的耐储藏食品。

二、填空题1、畜产品加工学的研究对象:肉品、乳品、蛋品和皮毛。

2、禽蛋在贮藏时的变化规律:禽蛋的比重下降、气室增大pH增大、黏度降低;重量减轻、凝固点不变。

3、禽蛋的功能特性:蛋的凝固性、蛋黄的乳化性、蛋白的起泡性。

4、皮蛋传统加工方法材料:生石灰、碳酸钠、茶叶、密陀僧(氧化铅、金生粉、黄丹粉)可促进料液向蛋内渗透,缩短成熟时间,可减少蛋白碱分,有增色、离壳的作用。

5、肉的组成:肌肉组织(横纹肌、心肌、平滑肌)、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和骨组织。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详细介绍各类畜产品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 日常维护和保养技巧。
畜产品加工设备发展趋势
分析现代畜产品加工设备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
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概述
原料质量控制
介绍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基本 原则和控制环节。
强调原料质量对畜产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提出原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加工工艺标准
规定畜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技 术要求,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可 控,防止交叉污染和有害物质的
残留。
质量安全检测
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对畜产品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进 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加工卫生管理
1 2
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规范加工人员的行为 和操作,确保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
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质量安全控制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增加,畜产品加工将更加注重质量
安全控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02
功能性畜产品的开发
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功能性畜产品如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等将受到
消费者欢迎,畜产品加工将加大对此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03
维生素和矿物质。
乳类产品
牛奶
牛奶是营养全面的食品,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被誉为“
白色的血液”。
酸奶
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发酵而 成,具有酸甜可口的口感,能够促 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奶酪
奶酪是牛奶经过浓缩、发酵等工艺 制成的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钙质和维生素等。
畜产品加工工艺改进
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来提高畜 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畜产品加工学

畜产品加工学

一、绪论1、绝大多数畜牧业产品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利用,并且提高其利用价值,这种人工处理的过程,叫做畜产品加工。

2、研究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的科学,就是畜产品加工学。

3、畜产品是指动物生产的产品,是农产品中的一类。

畜产品主要包括肉、蛋、奶、毛、皮,以及蜂产品等。

二、乳品原料学1、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1)水分:约占87%~89%. 分为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

游离水:又叫自由水,占水分总量的97%左右,是化学反应的场所。

结合水:占水分总量的2.8%左右,以非化学键即氢键与大分子物质牢固结合在一起。

结晶水:占水分总量的0.2%左右,以化学键形式与乳中某些化学成分牢固结合。

(2)乳糖:约占4.7%,由于空间结构的不同,分为α-乳糖、β-乳糖,自然界中只存在α-乳糖。

α-乳糖:当乳糖溶液温度低于93.5℃时从饱和乳糖溶液中析出的结晶;β-乳糖温度高于93.5℃时从饱和乳糖溶液中析出的结晶。

(3)乳脂肪:约占3~5%。

由一个甘油分子与三个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酯混合物。

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饱和的。

(4)乳蛋白质:约占3.0%~3.5%。

酪蛋白,乳清蛋白,脂肪球膜蛋白。

分类:乳酪蛋白:α-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

占乳蛋白质的80%,当pH=4.6时,从乳中沉淀出的部分蛋白质即为乳酪蛋白。

酪蛋白:①与酸碱反应,②与醛的反应,③与糖的反应,④酸凝固,⑤酶作用→用于制作干酪。

⑥酪蛋白的钙凝固:乳中Ca ↔P,故复合体稳定,当加入CaCl2破坏了平衡,加热即凝固,温度越高,则CaCl2量愈少,且乳清蛋白也凝固.乳清蛋白:乳白蛋白,乳球蛋白,月示、胨PH4.6时乳蛋白中酪蛋白沉淀,滤液为乳清蛋白;在此PH煮沸,得到乳清蛋白沉淀(占乳清蛋白的81%),滤液为月示、胨。

调节PH到7,加入饱和MgSO4盐析,乳白蛋白(占乳清蛋白的68%)溶解,乳球蛋白(占乳清蛋白的13%)析出。

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乳白蛋白:分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血清白蛋白(5)乳中的酶类:来源,乳源酶:来自乳腺泌乳过程;微生物源酶:来自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的胞内酶。

食品专业教学大纲--《畜产品加工学》教学大纲

食品专业教学大纲--《畜产品加工学》教学大纲

《畜产品加工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动物科学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而制定。

一、教学目的、任务《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不但是畜牧业的一个分支,而且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制革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等有关。

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各学科。

重点介绍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熟悉畜产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为从事现代畜产品加工、管理及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动物科学专业的特点,特别强调畜产品加工和生产技术。

(二)本课程主要阐述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

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和了解两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教学时参考。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

(二)加强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实验准备,课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尽量结合畜产品加工和生产进行教学,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或作业。

(三)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畜产品生产实际,供学生思考。

四、教学效果检查本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一学期开设,共计36学时。

为考试课程。

考试成绩由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及报告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方式为笔试。

比例为10%、20%、70%。

第二部分讲授大纲绪论一、目的要求:(一)理解畜产品加工(学)的概念(二)熟悉畜产品加工学研究的内容(三)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四)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二、讲授内容:(一)学科概述1.基本概念2.畜产品加工学研究的内容3.畜产品加工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二)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 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四)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第一章乳品原料学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乳的概念(二)乳的分类及分散体系(三)掌握常乳和异常乳的概念和区别(四)了解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五)掌握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的性质及与乳品加工的关系。

畜产品加工学

畜产品加工学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性质:《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是动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

它不但是畜牧业的一个分支,而且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制革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等有关该门课程将重点介绍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熟悉畜产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为从事现代畜产品加工、管理及研究奠定基础。

该课程应用的基础知识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食品机械等相关学科。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乳、肉、蛋原料及产品的理化特性,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并了解国内外畜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趋势,为将来从事畜产食品加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绪论一、概述1、概念• 畜产品,即畜牧业生产所获得的产品,包括乳、肉、蛋、毛、皮及其副产品。

•畜产品加工,是指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存畜产品的优良品质,提高其利用价值,并便于贮藏、运输,以调节市场供需。

•畜产品加工学,就是研究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的学问。

2、畜产品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畜产品加工学是以研究肉、乳、蛋、皮、毛及其副产品的特性以及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基础,标准化生产符合人类营养需要和现代食品卫生要求的畜牧业原料产品和方便肉乳蛋皮毛制品为目的应用型学科。

其范围很广,包括从畜禽原料生产开始到成为供人们消费的产品为止的全部环节,凡是以禽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生产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

⏹畜产品加工学的内容包括肉、乳、蛋及其副产品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加工贮藏对原料和产品性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加工原理及技术和储藏保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包括肉制品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和蛋制品工艺学三部分。

3、畜产品加工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延长畜产品的保存期限提高畜产品的营养价值增加畜产品的商品价值提高畜产品的附加价值去除原始畜产品中不良的味道及微生物促进国际、国内贸易二、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保障与促进畜牧业发展,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畜产品加工学周光宏第二版知识点

畜产品加工学周光宏第二版知识点

畜产品加工学周光宏第二版知识点篇一畜产品加工学可是门大学问呢。

咱先说说畜产品的分类吧。

那可多了去了,像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就属于肉类畜产品。

猪肉大家都很熟悉吧,菜市场里到处都是。

不同部位的猪肉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五花肉肥而不腻,可以用来做红烧肉,那味道,简直绝了。

牛肉呢,蛋白质含量高,有嚼劲。

牛排就是很受欢迎的牛肉制品,煎得滋滋冒油的时候,香气扑鼻。

羊肉也是个宝,冬天吃羊肉火锅,那叫一个暖和。

畜产品还有奶类,牛奶、羊奶都是。

牛奶可以做成各种奶制品,像酸奶、奶酪啥的。

酸奶口感酸甜,还对肠胃好。

奶酪营养丰富,含钙量高。

再说说畜产品的特性。

肉类畜产品容易变质,得注意保鲜。

新鲜的肉颜色鲜艳,有弹性。

要是肉变质了,颜色就会变暗,还会有异味。

奶类畜产品也得注意保存,不然很容易坏掉。

畜产品加工学涉及到很多方面,了解这些知识点,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畜产品带来的美味和营养。

篇二畜产品加工学可有意思啦!咱就说说周光宏第二版里的那些超棒的加工工艺知识点吧。

先说腌制工艺,就拿腊肉来说,把猪肉切成合适的大小,抹上盐巴、花椒等调料,放在容器里腌制一段时间。

这盐的用量可得讲究,多了太咸,少了又容易坏。

腌制能让肉保存更久,还能增添独特的风味呢。

熏制工艺也很神奇。

像熏肉,把腌制好的肉挂在熏房里,用木材或者果木熏烤。

那烟一熏,肉就有了一种特别的香味。

而且熏制还能让肉表面变得干燥,不容易滋生细菌。

发酵工艺也不能小瞧。

比如酸奶的制作,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

发酵能让食物变得更容易消化,还能产生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

再说说火腿的制作过程。

首先得选好猪腿,然后进行腌制,盐要抹均匀。

接着挂起来风干,让风慢慢带走水分。

这期间还得注意温度和湿度,不然火腿容易坏。

最后可能还会经过发酵等步骤,让火腿的味道更加醇厚。

这些畜产品加工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通过不同的工艺,可以把普通的畜产品变成美味可口的食物。

无论是腌制、熏制还是发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品尝到丰富多彩的畜产品美食。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毛皮
毛皮是动物皮毛一体的皮革制品,如貂皮、狐狸皮等,具有保暖和 装饰作用。
再生皮革
再生皮革是以废弃的皮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具有环保和经济 性。
03
畜产品加工工艺与方法
肉类加工工艺
总结词
肉类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屠宰、分割、腌制、干燥、烟熏、罐装等步骤,目的是延长肉类产品的保质期,提高其口 感和品质。
奶酪加工
分析奶酪的原料选择、加工 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知 识,以及各种奶酪的风味和 口感特点。
奶油加工
介绍奶油的原料选择、加工 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内 容,以及奶油的营养价值和 食用方法。
乳饮料加工
探讨乳饮料的原料选择、加 工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 知识,以及各种乳饮料的风 味和口感特点。
蛋类加工案例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蛋类加工工艺是确保蛋类产品品质和市场 价值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清洗、干燥、 分级和包装等步骤。这些工艺步骤能够有 效地延长蛋类产品的保质期,提高其品质 和市场价值。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 制卫生条件和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 全和可靠性。
皮革加工工艺
总结词
皮革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准备、鞣制、染色、整饰等步骤,目的是将生皮转化为具有使用 价值的皮革制品。
探讨香肠的配方设计、加工工艺和质量控 制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各种香肠的风味和 口感特点。
肉松加工
肉干加工
分析肉松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品质控 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肉松的营养价值和 食用方法。
介绍肉干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品质控 制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各种肉干的口感和 风味特点。
乳类加工案例
酸奶加工
探讨酸奶的原料选择、加工 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内 容,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 食用方法。

畜产品加工学

畜产品加工学

一、名词解释:1.胴体: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

2.肉的成熟:僵直的肉品继续处在常温环境中,由于乳酸增多,将肉中的部分蛋白质溶解,同时,结缔组织也因之而被软化。

遂由僵直而变软,这个阶段就叫成熟。

3.肉的保水性:肉的保水性即持水性、系水性,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保持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4.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而不冻结的肉。

5.肉的腐败:若肉的成熟继续进行,分解进一步进行,生成胺、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硫化醇,则发生肉的腐败。

6.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可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7.嫩度:肉的嫩度,是肉的食用品质之一,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

是消费者评判肉制品优劣的常用指标。

在实践中指煮熟了的肉有柔软多汁,易被嚼烂的特性。

在检测上,常测定肉的剪切力的大小来表示。

8.异常乳:正常乳的成分和性质基本稳定,当牛肉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种乳称做异常乳。

9.酸乳:是指在乳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经过乳酸发酵而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菌。

10.消毒乳:是指将生奶加热到72℃—85℃之间,瞬间杀死致病微生物,保留有益菌群的乳。

11.浓缩:是指用加热的方法使牛乳中的一部分水汽化,并不断排除,从而使牛乳中的干物质含量提高的加工处理过程。

12.灭菌奶:也叫常温奶,是牛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的奶。

13.均质:是指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的相互混合。

14.乳酸菌制剂:15. 僵直,尸僵,指畜禽屠宰后的肉尸,肉的伸展性逐渐消失,由驰缓变为紧张,无光泽,关节不能活动,呈现僵硬状态。

16. 酒精阳性乳:原料乳检验时,一般用68%、70%或72%的酒精与等量原料乳混合,凡混合后出现絮状凝片的乳均称为酒精阳性乳。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了解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工艺流程,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畜产品加工学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畜产品加工的理论知识,并亲身体验了畜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

现将实习过程和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畜产品加工基本工艺流程:畜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屠宰、分割、预处理、包装、冷藏等环节。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畜产品加工厂,并了解了这些环节的具体操作。

2. 屠宰工艺:屠宰是畜产品加工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动物致昏、放血、去毛、去内脏等过程。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屠宰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分割工艺:分割是将屠宰后的畜体分割成不同部位的过程。

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进行合理分割。

4. 预处理工艺: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去骨等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预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巧。

5. 包装工艺:包装是保证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包装材料的选用、包装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6. 冷藏工艺:冷藏是为了延长畜产品保质期,实习中,我们了解了冷藏原理和设备的使用。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畜产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对各个环节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畜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安全意识: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确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4.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市场意识:通过了解畜产品加工市场的需求,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关注的方向。

四、实习总结通过两周的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我对畜产品加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畜产品加工学复习ppt课件

畜产品加工学复习ppt课件
• 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磷酸肌酸的能量耗尽, 同时乳酸浓度增加,肌浆网中的Ca离子被 释放,从而快速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收缩, 使肌肉的弹性逐渐消失,肌肉的僵直进入 急速形成期;
• 当肌肉内的ATP的含量降到原含量的15%~ 20%左右时,肌肉的伸缩性几乎丧失殆尽, 从而进入僵直后期。
四、解僵与成熟
• 解僵指肌肉在宰后僵直达到最大程度并 维持一段时间后,其僵直缓慢解除、肉 的质地变软的过程。
第一节 控制肉变质的体系
• 二、栅栏技术 • 1.内在因子:pH、水分活度、氧化还原
电位 • 2.外在因子:处理方式
第二节 肉品保鲜方法
• 1.冷却保鲜: • 2.冷冻保鲜: • 3.辐射保鲜: • 4.真空包装: • 5.气调包装: • 6.化学保鲜:
4.真空包装:
• 定义:真空包装是指除去包装袋内的空 气,经过密封,使包装袋内的食品与外 界隔绝。在真空状态下,好气性微生物 的生长减缓或受到抑制,减少了蛋白质 的降解和脂肪的氧化酸败。另外经过真 空包装,使乳酸菌和厌气菌增殖,pH降 低至5.6~5.8,进一步抑制了其他菌 的生长,从而延长了产品的贮存期。

肉中的水分存在的形式
• 1.结合水 • 2.不易流动水 • 3.自由水
二、蛋白质
• 肌肉中蛋白质约占20%,分为三类:肌 原纤维蛋白,约占总蛋白的40%~60%; 肌浆蛋白,约占20%~30%;结缔组织 蛋白,约占10%。
• 1.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构成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支撑着肌纤维 的形状,因此也称为结构蛋白或不溶性 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主要包括肌球蛋 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原肌球蛋 白和肌钙蛋白等。
腌肉的方法
• 1.干腌法 • 2.湿腌法 • 3.盐水注射法 • 4.混合腌制法

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报告(2篇)

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动物性食品的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加工产业也日益壮大。

为了更好地掌握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畜产品加工学的实践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对实践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1. 原料选择与处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畜产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通过对猪、牛、羊等家畜肉类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和比较,了解了不同部位肉质的特点和加工适宜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处理和清洗原料,以确保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性。

2. 肉品加工工艺接着,我们学习了肉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屠宰、分割、腌制、熟制等环节。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操作了屠宰、分割和腌制等过程,掌握了肉品加工的基本技能。

3. 肉类制品加工在肉类制品加工环节,我们学习了香肠、火腿、腊肉等常见肉制品的加工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不同肉制品的特点和制作技巧,如香肠的灌制、火腿的熏烤等。

4. 乳品加工乳品加工是畜产品加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牛奶的采集、处理、杀菌、发酵等工艺流程,并亲自操作了酸奶、奶酪等乳制品的加工过程。

5. 蛋品加工蛋品加工也是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鸡蛋的挑选、清洗、消毒、去壳等处理方法,并掌握了蛋品的加工技术,如蛋卷、蛋松等。

三、实践过程1. 屠宰与分割在屠宰与分割环节,我们首先学习了猪、牛、羊等家畜的屠宰流程。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屠宰的各个环节,如放血、剥皮、去毛等。

随后,我们进行了肉品的分割,将整块肉分割成不同的部位,如里脊、腿肉、肥膘等。

2. 腌制与熟制在腌制与熟制环节,我们学习了不同肉类的腌制方法和熟制工艺。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腌制液的配比、腌制时间的控制以及熟制过程中的火候把握。

3. 肉类制品加工在肉类制品加工环节,我们以香肠为例,学习了灌制、熏烤等工艺。

我们亲自操作了香肠的灌制过程,掌握了灌制技巧和注意事项。

畜产品加工学复习总结

畜产品加工学复习总结

畜产品加工学绪论畜产品加工:对畜牧业初级产品的人工处理过程。

畜产品加工学:关于畜牧业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学问。

研究领域:肉品、乳品、蛋品及皮毛加工,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前三类。

第一章肉的结构和特性1、胴体:即畜禽屠宰放血后,除去皮、毛、头、蹄、骨及内脏后的可食部分(组织),俗称白条肉。

2、瘦肉(精肉):骨骼肌,不包括平滑肌和心肌。

3、冷却肉:经冷加工处理,处于低温但不冻结的肉。

4、红肉:西方国家对牛、羊、猪肉的统称。

5、白肉:禽肉和兔肉。

6、肉的结构形态:肌肉组织、脂肪组织、骨骼组织、结缔组织。

7、肌肉组织(微观结构):(1)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其它成分构成,肌原纤维是肌肉特有收缩成分,约占肌纤维固形成分的60~70%。

(2)肌节:肌原纤维上的一个重复结构单位,即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结构。

(3)组成:肌原纤维由更细微的肌微丝即超原纤维所组成。

8、结缔组织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结缔组织9、结缔组织纤维特性:1)胶原纤维:柔软、拉力强、延伸性差;对热的反应明显,加热至60℃,收缩为正常长度的1/4~1/3,再加水加热则成明胶,易消化吸收,又称产胶纤维。

主要分布在肌腱、软骨和皮等处。

2)弹性纤维:弹性大,强度低于胶原纤维,不易受酸、碱或加热的影响,加热130℃以上才能溶解,是肉质变硬的一个原因,可用酶分解(如胃蛋白酶、无花果酶、木瓜酶等)。

主要分布于血管、韧带等处。

3)网状纤维:酸、碱液中不润涨,加水加热不产生胶状物。

重要分布于内脏等处。

10、结缔组织胶原蛋白特性:力学特性:胶原蛋白具有很高的力学特性是来自于纤维分子间的交联,交联是由胶原蛋白分子特定的结构形成的,并整齐地排列于纤维分子之间的共价化学键。

如果没有交联胶原将失去力学强度,则可溶于中性盐溶液。

正由于这样,由于胶原蛋白形成的交联的程度不同,使肌肉呈现不同的韧度。

如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胶原纤维逐渐变得强硬,对酸解和酸引起的膨胀敏感性降低。

畜产品加工学第三版

畜产品加工学第三版

畜产品加工学第三版第一章引言畜产品加工学是畜牧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畜禽产品的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等关键问题。

本书是畜产品加工学的第三版,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畜产品加工知识和技术,帮助读者了解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畜产品的特性与加工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畜产品的特性,包括肉类、乳制品和蛋制品等不同类型畜产品的特点和组成成分。

同时,还介绍了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卫生要求、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畜产品的加工过程本章详细介绍了畜产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宰杀、剖宰、割喉、脱毛、烘烤等步骤。

同时,还介绍了各种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如腌制、熏制、脱水等加工方法。

第四章畜产品的质量控制本章重点介绍了畜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过程的控制和成品质量的检验等方面。

同时,还介绍了畜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畜产品的食品安全本章主要介绍了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畜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等方面。

同时,还介绍了畜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方法,以及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第六章畜产品加工的新技术与创新本章介绍了畜产品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和创新,包括冷链技术、高压处理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方面。

同时,还介绍了畜产品加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第七章畜产品加工的经济与市场本章主要介绍了畜产品加工的经济和市场情况,包括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同时,还介绍了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及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发展机遇。

第八章畜产品加工的案例分析本章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畜产品加工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

第九章畜产品加工的展望与挑战本章对畜产品加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畜产品加工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

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报告1. 实习背景本次畜产品加工学实习是我大三下学期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提高我在畜产品加工方面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

实习地点为当地一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为期两周。

2. 实习目标- 了解畜产品的加工流程和操作规范- 掌握常见畜产品的加工方法与技巧- 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 实习内容与观察3.1 畜产品加工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畜产品加工的基本流程。

从接收到畜产品到最终包装出货,经过了一系列步骤:杀菌消毒、初加工、分割处理、熟化烹饪、包装密封等。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与操作规范,以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3.2 畜产品加工方法与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猪肉、牛肉和鸡肉的加工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刀工的技巧与规范,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割方式与角度。

此外,我也学到了腌制、熟化、烹饪等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我对畜产品的加工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3.3 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

我注意到在加工环节中,从员工穿戴的工作服到操作台和设备的清洁,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我也参与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学会了如何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指标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3.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同学形成了一个实习小组,我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些项目和任务。

通过与同组成员的协作,我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与队友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4. 实习总结与收获通过这次畜产品加工学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畜产品加工的流程和操作规范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

其次,我学到了畜产品的加工方法与技巧,掌握了常见畜产品的加工技术。

而且,我也提高了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课程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我对畜产品加工行业的认识。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鲜肉加工与冷藏技术
鲜肉加工 冷藏技术 冷链管理
介绍鲜肉加工的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新鲜、 口感好。
探索冷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延长产品的保 质期。
讨论冷链管理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提供 管理策略。
奶类制品的加工与生产工艺
奶类制品
奶源选择
乳品营养价值
介绍常见奶类制品的加工工艺, 如酸奶、奶粉和奶酪。
了解奶源选择对制品品质的影 响,提供优质奶源的选取方法。
原料选择
品质保证体系
讨论原料选择对产品品质的影 响,提供优质原料的选取方法。
了解建立品质保证体系的关键 要素和步骤。
畜产品加工中的生产规划与管理
生产规划
探索畜产品加工的生产规划 方法,确保按时交付高质量 产品。
供应链管理
讨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并提供相关管理策略。
队伍管理
了解畜产品加工行业中人员 管理和培训的关键点。
深入了解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 和相关健康效益。
畜产品加工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技术
探索智能化技术在畜产 品加工中的应用和潜在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高效能工艺
介绍高效能工艺的最新 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3 可持续发展
讨论畜产品加工的可持 续发展策略和环境保护 措施。
食品安全
介绍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 法,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
消费趋势
分析畜产品加工行业的消费趋势及未来市场 预测。
畜产品加工中的微生物与其控制
微生物检测
介绍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 物检测方法,确保产品的安全 性。
卫生质量控制
防腐剂使用
探索卫生质量控制的关键措施, 减少微生物污染和食品中毒风 险。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设计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设计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理解不同畜产品的特点和加工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3. 引导学生掌握畜产品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畜产品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切割、腌制、烹饪等,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畜产品加工任务。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畜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畜产品加工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积极性,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注畜产品质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畜产品加工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从事畜产品加工行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学校或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畜产品加工有一定兴趣,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章节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畜产品加工基本原理:包括畜产品组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加工对畜产品品质影响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2. 畜产品加工技术:涵盖屠宰、分割、腌制、烹饪等加工方法,重点介绍各种加工技术的操作要点和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二章。

3. 畜产品加工卫生与质量控制:讲解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和标准,以确保产品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对应教材第三章。

4. 畜产品加工设备:介绍常用畜产品加工设备的功能、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提高学生对设备的使用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畜产品加工学课件

第一节 肉的组成与特性
三、肉的成熟与变质
1、僵直:指畜禽屠宰后的胴体经过一段时间,肉的弹性和伸 展性逐渐小时,关节失去活动性,肉尸由热变冷,由软变 硬的过程叫僵直。 此阶段的肉硬度大,肉质粗糙,加热不易煮烂,保水性差, 肉汁流失多,缺乏风味,食用价值及滋味都较差。
僵直开始和持续时间
肉的种类 牛肉 猪肉 8 兔肉 1.5—4 鸡肉 2.5—4.5 鱼肉 0.1—0.2 开始时间(小时) 10
第二节 畜禽屠宰加工与肉的贮藏
3、畜禽屠宰工艺
第二节 畜禽屠宰加工与肉的贮藏
(1)致昏
A、麻电法
B、二氧化碳麻醉法:动物在二氧化碳浓度65%—85%的通道 中经历15—45秒即能达到麻醉,完全失去知觉可维持2— 3min。采用此法动物无紧张感,可减少体内糖原消耗,有利 于提高肉制品质量。 C、机械致昏法:牛的屠宰用专用气枪枪击或用锤击牛前额正 中部,使其致昏。
畜产品加工学
绪言
一、概念
1、畜产品:是指通过畜牧生产获得的产品。
2、畜产品加工:是指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3、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这种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 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学问。
绪言

2、畜产品加工学研究的内容
畜产品加工学的范围很广,凡是以禽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 生产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乳品、肉品,蛋品和皮毛等 的加工生产等。因此,畜产品加工学是以研究肉、乳、蛋及其 副产品特性以及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基础,生产出更符合 人类营养、现代食品卫生要求的方便肉乳蛋制品为目的一门应 用型学科。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包括肉、乳、蛋及其副产品的组成 与理化性质、加工贮藏原料和产品性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成 品的加工、贮藏理论与实践等。 畜产品加工包括从畜禽原料生产开始到成为供人们消费的 产品为止的全部环节,主要包括肉制品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 和蛋制品工艺学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蜂产品加工
我国是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 产量居世界第一。全国蜂群约650万群 左右,生产蜂蜜20.7万吨,蜂王浆 1000多吨,蜂花粉约3000吨,蜂蜡约 3000吨,蜂胶约300吨,其它产品还 有蜂毒、蜂蛹、蜜蜂幼虫等。
主要内容
▪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 第二篇 乳与乳制品 ▪ 第三篇 蛋与蛋制品 ▪ 第四篇 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 再从肉类生产结构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逐步改变“以养猪为纲”,猪肉在肉类
产量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而禽肉及牛羊肉 的比重呈上升的事态。1980年猪肉产量占肉 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88.8%,1990年下降 到79.8%,2001年继续下降到66.1%;
(3)主要畜产品区域化生产布局 更加清晰
▪ (一)概念 ▪ 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
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 ▪ 生长:是同类细胞的增长或体积增大,从而
使个体由小变大、体重增加。
(二)、生长发育指标
▪ 累积生长:是指动物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 累积。(曲线型)
▪ 绝对生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指标的净 增长量,显示某一时期动物生长发育的绝对 速度。(G)
▪ 具体来说,1996年以来尽管猪肉、禽 蛋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因此, 猪肉、禽蛋的供给经常发生暂时性的过 剩现象,经过市场调节的作用,这种过 剩现象又逐步趋于平衡。然而在多数情 况下,这种过剩现象又属于结构性或地 区性的相对过剩。从表面上来看,猪肉 的供给量有时似乎过多了,但优质的瘦 猪肉供给仍较紧缺,这就是所谓结构性 过剩。中国的鸡蛋这也就是所谓区域性 过剩。
畜产品加工学
绪论
▪ 畜产品是指通过畜牧生产获得的产品。 ▪ 畜产品加工是指对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过
程。 ▪ 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畜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
和工艺技术的学问。 ▪ 畜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
分支。
畜产品加工特点
▪ 历史悠久 ▪ 民族特色 ▪ 地域特色 ▪ 产品繁多
▪ 按加工的对象,现代畜产品加工主要可分以 下几类:①乳品加工。包括鲜乳的处理,如 净化、消毒、冷却和冷藏,以及各种乳制品 如奶油、炼乳、干酪、乳粉和发酵乳饮料的 制造等。②肉品加工。包括家畜屠宰,肉的 冷却冷藏,和各种肉制品的加工制造等。
(三)乳品加工业
▪ 目前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 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 酸奶和其他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是全脂 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等由于加 工技术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产量很少。2000 年液态奶和奶粉等固态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 1082万吨和82.9万吨,其中液态奶产量比5 年前增长近两倍。在加工工艺上,加大对加 工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 装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软包装奶 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的杀菌奶灌装设备、 杯装酸奶装设备等,使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的 技术与设备得到明显改变。
二、牛
▪ 产奶为主“奶牛” ▪ 役用为主“耕牛” ▪ 产肉为主“肉牛” ▪ 兼有性能“兼用型牛”
牛品种
▪ 世界肉牛 海福特牛(Hereford) 夏洛来牛 (Charolais)西门塔尔牛(Simmental)和牛 (Wagyu)
▪ 中国牛种 秦川牛、南阳牛、
三、羊
▪ 绵羊、山羊 ▪ 一、绵羊品种 阿勒泰、大尾寒羊、小尾寒羊
▪ 全国生猪生产已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区为中心产 区向南北扩散的格局,历史上“南肉北调”的 格局已宣告结束。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 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即中原肉 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 牛带。牧区以绵羊肉生产为主;长江以北农区 生产绵羊肉和山羊肉;长江以南省份以山羊肉 生产为主。禽肉(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 省份。禽蛋生产基本上集中在长江以北的省份。 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 及西北的新疆和大中城市郊区。
▪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肉 类和禽蛋生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奶类生产 滞后,绵羊毛还不能满足国内毛纺工业的需 求。
2、畜产品供给变化的特点
▪ (1)供给总量从短缺到基本平衡,并出 现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畜牧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畜产品的供给也经历 了从短缺到基本平衡,并出现结构性、区 域性相对过剩。从总的情况来看,多数畜 产品都达到基本供需平衡状态,但猪肉、 禽蛋的供给量有时会出现某种过剩的问题。 从国内潜在的市场或进口量增长的情况来 看,绵羊毛和奶类的供给量又显得不足。
▪ ③蛋品加工。包括鲜蛋的保存和各种蛋制品 如皮蛋、咸蛋、冰蛋品和蛋粉的加工等。④ 毛皮加工。如皮革鞣制和猪鬃、羊毛、羽毛 的加工等。⑤其他副产品的加工。如肠衣、 骨粉、骨胶和血粉等的加工,以及从脏器、 腺体中提制生化药品等。
一、我国的畜产品生产情况
1、主要畜产品状况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 发展。2001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达到 6337.9万吨,禽蛋2336.7万吨,奶类 1122.9万吨,绵羊毛29.8万吨,分别 比1980年增长4.0倍、8.1倍、7.2倍 和69%,平均年递增7.9%、11.1%、 10.5%和2.5%。分别占2001年世界 总产量的27%、42%、1.9%和13%。 2001年人均占有肉类49.9公斤,蛋类 18.4公斤,奶类7.4公斤。
▪ 首先,从主要畜产品生产结构来看,长 期以来中国比较偏重与发展肉类和禽蛋 生产,但奶类发展相对缓慢。1985年 中国禽蛋产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上禽蛋第一生产大国;1990年肉类产 量又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肉类第 一生产大国。1980年中国奶类产量占 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3%,到1990 年才上升到0.9%。
(二)蛋品加工业
▪ 中国以鲜蛋消费为主,分别占总产量约 95%的鸡蛋和10%的鸭蛋,以鲜蛋形 式上市。另5%的鸡蛋用于食品加工, 90%的鸭蛋被用传统方式加工,蛋类制 品品种主要有松花蛋、咸蛋、糟蛋等。 松花蛋、咸蛋不仅用于满足国内市场, 而且在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形成了年 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出口生产场。
二、显微结构
▪ 1、肌纤维:长线状,两端尖细 ▪ 2、肌膜:蛋白质和脂质构成,韧性良好,肌
二、个体生长发育
▪ 1、体重增长速度变化 (曲线)随年龄变化 ▪ 2、体躯各部位生长发育变化
第一波起始于头,向躯干扩散;第二波起 始于四肢末端向中心扩散,汇集于腰部。
▪ 3、体组织变化 骨、皮、肉、脂生长顺序。 脂肪 内脏、肌间、皮下、肌纤维间。
▪ 4、化学成分变化
三、组织生长发育
▪ 1、肌肉 骨骼肌是从中胚层细胞中分化而成 成肌细胞、成纤维细胞
▪ 中国绵羊毛生产或供给,也存在结构 性过剩的问题。
(2) 畜产品生产结构在不断 调整与优化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产品生产结构出现了 明显的变化。除政府的政策因素外,推动畜 产品生产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市 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变化、畜牧业生产资源的 优化配置、科技进步促使畜禽生产性能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 2、脂肪组织 从中胚层分化而成脂肪组织细 胞
▪ 3、骨骼 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一、猪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和猪肉生产大国。 1、地方猪种 肉质好、耐粗饲、繁殖力高。生长速 度慢、瘦肉率低。东北民猪、金华猪(两头乌)、太 湖猪 2、培育猪种 三江白猪(长白+民)、湖北白猪 (长白+约克+地方)、苏太猪(太湖+杜) 3、世界猪种 杜洛克(Duroc)、长白(Landrace)、 大约克夏(Large Yorkshire)
▪ 禽肉制品方面,一是肉鸡屠宰加工企业, 从欧美引进世界先进的屠宰、肉制品加 工技术和设备,产品的质量按照国际标 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全面提高了综合加 工能力。由于我国劳动力低廉,不少企 业延长产业链条,其产品可以做得很细, 只要市场有需求就生产,以满足现代人 快节奏的需要。目前,一只鸡可生产出 几百个品种,既能提供冷冻分割产品, 又能提供半成品或熟制品,从而提高产 品的附加值,有效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 抗风险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二是以 传统中式家禽制品为主,如板鸭、盐水 鸭、板鸡。
▪ 肌肉在组织学上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骨骼肌、心肌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又称 为横纹肌。骨骼肌受神经支配,又叫随意肌。 其它叫非随意肌。
一、骨骼肌一般结构
▪ 肌纤维(muscle fiber)是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 ▪ 肌内膜(endomysium)肌纤维被很薄的结缔
组织薄膜隔开。 ▪ 初级肌束(primary bundle) ▪ 肌束膜(primysium) ▪ 次级肌束 ▪ 肌外膜(epimysium) ▪ 神经、血管
(五)毛类加工业
▪ 我国毛纺拥有358.8万锭的加工能力,年需羊 毛(折净毛)约30-35万吨,国产羊毛只能 满足需要量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羊毛需 要进口。毛纺企业中30%左右为国有企业, 70%左右为集体、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 我国山羊绒以其纤维细软、洁白、保暖等 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来,我 国生产的羊绒一直占居世界贸易的50%以上。 羊绒加工能力超过了我国羊绒原料的生产能 力,目前羊绒制品的40%是羊绒衫,羊绒制 品的60%为出口产品。
到莫尔、考力代 二、山羊品种 波尔山羊
四、家禽
▪ 单位产品需饲料少,饲料转化率高,周期短。 ▪ 一、鸡
品种 北京油鸡、清远麻鸡、乌骨鸡、艾维 因肉鸡、爱拨益加肉鸡、罗曼鸡 ▪ 二、鸭
北京鸭、高邮鸭、樱桃谷鸭、狄高鸭
▪ 三、鹅 品种 狮头鹅、莱茵鹅、朗德鹅。
第二章 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
第一节 肌肉的构造
▪ 相对生长:是指某一时间内绝对增长量占基 础生长的百分比,显示生长强度。(R)
(三)、产肉性能指标
▪ 1、增重(日增重)断奶至屠宰时饲养期的平 均每日增重量。是产肉力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