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漳州和漳州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漳州和漳州古城,虽然字都一样,落脚点却不一样,古城漳州是在说,这个城市历史悠久,故事迷人,对于漳州的划分不是地理或行政的划分,而是历史和方言的划分。漳州古城
则是实实在在把把这个城勾勒出来,你在地图上找得到的,虽然界限并不分明。它只位于偌
大一个行政区内的一小片土地内,不过历史的痕迹使它不同于周围的土地,它正在用会说话
的建筑跟你讲着古老城区的故事。
我们先说说古城漳州。这个漳州是抽象却又亲近的,是一提到“漳州”二字你就想起的画面,
可能是卤面、是闽南话、是土楼,可你却不知道怎样把这些东西杂糅到一张地图里,它没有
清晰的地理界限,可是人人都那么熟悉。对,这是历史的漳州。
1986年的时候,漳州和福州一起成为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哦,泉州是第一批,长汀是第
三批,福建省仅此四座。唐代中期(686年)建州,因临漳江,故称漳州。可是光有一千三
百多年的城市历史,还不够。从中原向北,哪个城市的历史不在千年以上,文化的保留和和
历史的重要性,才使古城堪以文化名城的称号。
所以,要怎么去一窥古城漳州的文化印记,我读书少,还没读过有关漳州历史的书,不敢乱讲。那不妨去漳州古城看看,走走路,看看城市,就算什么都不懂,当地的居民依然能让人
感觉亲切。
原本我是不知道漳州市区还有古城区的,之前来市区,只想去漳州文庙看看。读书时读到孔
庙建筑和历史,觉得有趣,就想多看几个,是不是如书中所说,都依循着一样的规格,一样
的布置,按全国统一标准修建的。一月初去看了福州文庙,发现福州文庙少了“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两座牌坊,自从孔圣人历朝历代加封之后,文庙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明嘉靖年
间写了这幅楹联,后来全国的孔庙都要有,福州的文庙建于北宋,于清咸丰四年重修,按理
说也该有这两个牌坊的,可是我却没有找到,资料上也没有提过为啥没有这两个牌坊,还是
说书上错了?还有待研究。如果没记错的话,泉州文庙也没有这两个牌坊,不过漳州文庙倒
是让我见识了一下这两个牌坊长什么样。
可是漳州文庙在维修中,进不去,只能看到两个牌坊……
文庙是古代办学的地方,也算是文化中心,于是经由文庙闯进漳州古城区,似乎也不那么意外——意外的只是,原本只以为这里是市中心,没想到市中心还留着古建筑。梁思成说,不
论何时何地,宗教都曾是建筑创作的一个最强大的推动力量。从宗教场所中寻找古城的建筑
和历史,总会收获多多。
在绕道想要看清楚文庙的时候,看到了另外一座庙,通元庙。庙前碑文讲,通元庙建于明朝,1864年太平天国曾在此驻扎,驻守将领为侍王李世贤,因此后来这座庙也称“侍王府”。可是1865年的时候李世贤就已经撤出漳州,且在当年八月遇刺而亡,在漳州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
一年,百姓却仍然愿意称之为“侍王府”,可见当时太平天国在闽南一带的影响力。不管是碑
文上说的纪律严明的原因,还是史书记载的种种宏图美梦,紧挨着太平天国发起地广东的通
元庙,还是为这个短暂的梦想留下了尊敬。
庙内有老人,我起初因为不懂闽南话,怕不知道怎么跟老人家交谈,不敢进庙去,看到老人
家身边还有年轻女儿的陪同,便进去一问究竟。老人家并不是很清楚庙内供奉的是何人,只
说是“王公”,我问她这位神仙可以保佑什么,她说都可以,看来在百姓心中也是位全能的神仙。
老人家很亲切,看到我外地游客的样子,还会带着我参观庙堂,我问她可不可以拍照,她很
开心地说,可以啊可以啊,随便拍,她还让另一个爷爷给我讲庙的历史,我模模糊糊地听到,这个庙最早供奉的是哪个朝代的王公,听他很亲切地说,就是从我们老家河南那边来的嘛。
那样子,好像他就认为这样一个外地游客的老家是在河南。我之前听闽王庙的叔叔说,漳州
那边很多人最早也是从河南迁来,最著名的迁徙大概就是随着王审知一起入闽吧,他说每次
漳州人听说有河南人,都会很高兴地说:“快看,老家来人啦。”我没有跟哪个漳州人说我是
河南人,可是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就觉得亲切呢。漳州跟信阳还是国内友好城市,我猜,大
概也有这历史的纽带在联系着吧。想到上次闽王庙的叔叔让我帮闽王庙写点什么东西,给的
一个原因就是,你是王审知老家人嘛。想一想就觉得神奇啊,到千里外的异乡求学,遇到的
竟是老家的后人,真是温柔。
老人家带着我们看完一圈通元庙之后,又拉着女儿去烧烧纸钱,然后就说,你们继续看吧,
我们先走啦。竟然是香客!之前看老人家那么轻车熟路地带领参观,我还以为是寺庙的负责
人员,但只是附近来奉香的居民罢了。所以你能想象那种热情带来的感动么?
忘了说,通元庙位于一条叫做“龙眼营”的小巷子,这是漳州保留至今最古老的街名之一。沿
着这条古老的街道七拐八拐,就拐进了漳州古城的核心旅游区里。
明代的石牌坊就坐落在这古老的街道内,路两边的房屋招牌,还能给你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的错觉。这些街道的位置在唐宋时期就已是古街市,如今是充满地方特色的街巷。
我忽然想起,唐朝时重农抑商,因此建立里坊制对居民强加管理,只能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
交易,宋朝才逐渐开放集市,而漳州古街就坐落在唐宋时期的古街市上,怎么样算来,这里
都能算的是历史最为久远的街市之一了吧。一千多年的日子里,多少港口衰落了,多少街市
无人来,多少驿站破败不堪,一个老街市,却依旧留着当年繁荣的影子。
就算店铺早已换做它用,工商银行和商务印书馆的招牌,依旧能让人看到这里昔日的热闹。
只不过今天,这里更地道,更亲民。地方的小吃在黄昏时刻悄悄涌上了街头,人们在街边闲
聊游走,不必听大汽车的鸣笛。不远处围住不让我看漳州文庙的地方,据说正在重建古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