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英语全真口语训练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典英语全真口语训练法

序言:原典法网站上线一年,A. 聆听先行的理念,B. 各种英美儿童运用的分级分类有声书,本身就是最好的EFL (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素材和教材,这两大理念,已经开始传播,部分能够坚持实践达三个月以上的网友,已经体会到原典英语自学法的威力。在原典法全社会教学的早期阶段,为着防止学生过于心急,过于焦躁,而过早开始口语训练,我们集中于强调聆听,集中于讲解聆听的方法和要领。现在,是时候向典友全面介绍原典英语自学法的口语训练方法了。

第一讲英语口语训练的八大基础原理

语言知觉的动觉理论

由神经心理学研究可知,感知觉与动作、聆听与口语,密切关联。虽然常识里语言输入(聆听/知觉)是语言输出(说话/动作)的基础,但在逻辑上以及在语言进化的可能性中,输出与输入同步,甚至,输出先于输入、从而输出决定输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例如许多高等动物都有肢体语言,因此有部分学者猜测语言进化源自于肢体动作(gesture)。还有有学者主张动作是知觉的基础。如美国知名的教授家族(夫妇与子女都是名牌大学教授)的家长Alvin Liberman,就提出过语言知觉的动作理论假说(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简称 motor theory)。这一理论主张,我们对话语的感知辨别,并非主要根据其外在输入的声音模式,而是凭依我们自己口喉声腔中的发音动作模式(10,38)。这个理论影响深远,既获得神经科学领域众多实验数据的支持,又强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中人工语言合成研究的发展,也经受着广泛地批评和质疑,包括众多“否证”的实验数据。概括各相关学科领域对语言知觉的动作理论假说的实验研究,科学家大体可以确认三个方向性的结论。A.在个体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语言知觉(聆听)绝对优先于语言动作(话语产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B. 一旦环境中的母语语音流系统开始内化,大脑加工就立刻把语言知觉与语言动作紧密地锻造链接在一起,从此,语言动作就开始对语言知觉产生重大的影响。C. 知觉和动作之间的紧密链接,甚至“同步耦合”,很可能在人类智慧进化中扮演重大角色。

镜像脑神经细胞原理

G. Rizzolatti等人于1990年代发现了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他们把研究论文发往自然科学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论文被退回,给出的理由是该研究不能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兴趣(lack of general interest),这是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委婉表达。但仅仅十年之后,科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它是20世纪大脑科学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例如,有当代脑神经科学领域的马可波罗之誉印度籍科学家V.S. Ramachandranr就认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对大脑科学的意义,与DNA 的发现对生物科学的意义相同,它为认识人类自身的若干重大未解之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Ramachandranr同时推测,镜像神经元很可能是决定语言起源或“突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谓镜像神经元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脑细胞:自己动作时被激活,感知到他人相同动作时也被激活。首先在对猴子大脑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神经元。当猴子做一些非常精细的动作,例如,捡起一粒花生,把它送到嘴里,大脑中对应激活的“动作控制”细胞,与猴子观看到其他猴子做相同的动作时,大脑中对应激活的“感知觉”细胞,完全相同。随后,在人类的大脑中也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进而,在不同类型的动作-知觉活动中都发现了镜像神经元。尤其是,不仅发现了听觉与口腔动作耦合的镜像神经元,而且在大脑运动性语言中枢布罗卡区(Broca’s area)发现了神经元。

这个惊人发现确证了感知觉与动作之间关系密切,密切到存在“合二为一”的大脑细胞。但它并没有说明两者中哪一方具有更基础的本原作用。例如,可以这样解释镜像细胞的意义:当你看见别人做了某个动作、

或听到别人发出的某个声音——这是知觉过程——你就有能力自己去模仿做出相同的动作、或模仿发出相同的声音。此时知觉优先于动作。就进化的角度考察,这或许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无论如何,镜像神经元对A. Liberman的动作理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39-41)。就外语学习而言,它既提示,精准的口语有助于聆听加工,更提示,敏锐的聆听为精准的口语奠定基础。

共用编码理论 Common coding theory

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R. W. Sperry和著名认知心理学家W. Prinz等人在1950年代提出的共用编码理论假说。这个理论认为,感知觉的心理表征与动作心理表征,两者重合,在大脑中共享相同的神经网络廻路,形成大脑工作的基础模式;由此,动作通过感知觉表征而实现、构造和塑型,反之,感知觉也通过动作表征而实现、构造和塑型。共同编码理论的思想源自德国哲学家R. H. Lotze和美国心理学的鼻祖W. James 所主张的观念与动作的合一原则(ideomotor principle) 。近年来,运用当代脑成像技术的若干研究结果,特别是镜像神经元等大脑科学的新发现,支持共用编码理论假说的理论框架,令其在心理学界和认知科学界获得日益广泛的重视。就语言习得而言,除了感觉与动作合一的镜像神经元之外,科学家发现在听觉加工中枢与口语动作加工中枢之间,神经元存在大量的直接链接。这也对共用编码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数据。

“草坪踏径原理”——大脑神经学习与工作的基本原理

这些正在浮现的科学新发现和新理论,都显示感知觉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其互动的玄妙模式,虽然仍旧远不为我们充分了解,但其密切的交织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暂时撇开这些玄奥复杂的理论或假说,我们考察全球脑神经科学一致同意的基本结论:大脑学习与工作的基本原理。

大脑是怎么学习的,或者说,学习会导致大脑什么样的生理改变?进而,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导致大脑构造的正向实质改变的有效学习。

大脑的核心基本单元是脑细胞。科学研究最保守的估计,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至少150亿以上个脑细胞。学习并不导致脑细胞数量的增长。实际上,脑细胞的数量从出生后不久就不再增长了,而且,还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大体导致脑细胞两类“变化”。第一类是临时性的激活,它并不构成长久有效的学习。第二类是于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网路构造的改变,通过脑细胞的突触(Synapses)生长而产生新的稳定联结。每个脑细胞可以通过突触生长与多达1万个其他脑细胞直接联结。由组合数学就能计算出,大脑细胞联结方式复杂度的数量级,超过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数量!众所周知互联网的神奇就在于其连接。而脑细胞之间的联结复杂度,远远超过全球所有电脑+互联网联结的复杂度。简言之,大脑神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在脑细胞之间产生新的稳定联结。

大脑细胞的连接,可以非常粗略地比拟为一片草坪上踩出的路径,一条路径就是一个或一串稳定的联结,很多路径交错纵横,就链接为网络了。由此,将你的大脑比拟为一个足球场草坪,想象你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要在这片草坪上踩踏出路径,你应该该用什么方法?即使你有最好的体能,满场跑,也踩不出一个路径来,你只能沿着固定的路线来回跑,才能踩踏出路径。

在相对“简陋”的记忆心理学试验中,科学家发现,要将单词或短语或句子从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通常需要的大脑持续加工时间超过30秒。但即便如此,仍旧可能产生快速遗忘。在更先进的当代脑成像技术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要在脑细胞之间产生新的稳定联结,即通过突触生长而产生的新改变,对应的具体学习任务必须持续重复达到15分钟以上。一旦由突触生长而构成新联结,大脑就很难遗忘。例如,学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