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墙上的斑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探讨
追求精神自由 嘲讽现实单调
写作技巧
1.内心独白
第一人称的直接内心独白,让主人公由一个斑点而 进行自我内省,从而将人物的沉思冥想、意识印象和盘托 出,使读者一览无余。如:“让我稳住自己,抓住第一个一瞬 即逝的念头..莎士比亚..对啦,不管是他还是别人,都 行。”“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 么? ———是只钉子? 一片玫瑰花瓣? 还是木块上的裂 纹?”显然,作者已从小说中悄然撤退,对主人公如梦般的独 自呓语不作任何解释评论,信马由缰,任其发展。这种技巧 使人物独白的真实性大大增强,作者在构建“内在真实” 的同时也在追求心理的审美化。内心独白也使读者更直 接地进入人物的灵魂深处,在不断的审美观照中与主人公 的思绪产生共鸣 。
叙述分析
叙述视角:“我”——主人公——有限 视角 叙事效果:作者隐退——构建高度真实
试看开头一段: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 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 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 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 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 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 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 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 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 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 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 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 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 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那个斑点”几次将主人公拉回到现实中来,其结 果只是让她的思想骏马向更远方驰骋,以跳跃的方式, 在“现实—幻想、现在—未来、此生—来世”之间自 由跳跃,真实地表现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即时性和不可 捉摸性。
意识流小说特点
记录意识流程 直面心灵世界 叙述跳跃穿插
取消故事情节 淡化人物形象 打破因果联系
练笔:围绕下图展开辐射式联想
斑点成为自由联想的“中转站”。“我”的诸多纷乱 复杂、甚至令人困惑不解的思绪和印象其实都统一于墙 上的斑点,都是以这个小小的斑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而引 发出一条条意识的射线,形成了一种发散性辐射式的结构。 自由联想通过这种结构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拓宽了作 品的视域和透视层次,使作者在短暂的时空中得以构建更 大容量的“内在的真实”。
主题探讨
1. 但是,我还是弄不清那个斑点到底是 什么;我又想,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 迹。它太大、太圆了。我本来可以站起 来,但是,即使我站起身来瞧瞧它,十 之八九我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因为 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 它是怎么发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 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 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 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 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我 只要列举少数几件我们一生中遗失的物 件就够了。
小说内容
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 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 反复猜想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 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 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 意识流动。作者认为,艺术的任务不 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 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 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主要作品
早期:《出航》《夜与日》
成熟期:《墙上的斑点》 《雅各布的房间》 《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 《论现代小说》
晚期:《岁月》《幕间》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因直接再现精神生活世界,强调描写人的意识潜 流得名。它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觉人物的 内心世界;取消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打破时空 局限,以意识流动为结构,采用象征、暗示等手 法,透视人物内心奥秘。
主题探讨
3. 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 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 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能是什么呢? 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 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 们能够想像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 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 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 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 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 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 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 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 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墙上的斑点想了一生 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 婚姻是一只闷盒子 只能看不能想:回形针 房间被布置以蝴蝶标本 抽一支烟,从侧面去观察男人 早晨需要阿司匹林 哦,一只患了抑郁症的花瓶 喜欢带有尼古丁味道的男人 喜欢优雅的手势
“让我们谈弗谈吉眩尼晕症亚吧·伍尔夫
或者避孕药如何使用” 她害怕套间,抽屉 她说尖叫吧:女人应该歇斯底里 坏天气,潮湿的婚姻 她对安眠药的依赖性 她偶尔谈到孩子 她的子宫忧郁症:耽于幻想 和自我封闭。 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
快乐过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 1895年起她最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 多次不同程度的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 生。
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 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 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 纸绝命书投河自尽。弗吉 Nhomakorabea亚·伍尔夫
写作技巧
2.自由联想
在这篇小说中,回忆拉开了自由联想的序幕,因为“为 了确定究竟是哪一天,必须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什么”,由此 也确立了自由联想的基础。接着,主人公对墙上的斑点作 出种种猜测,设想着不同的可能性。
由斑点引发的遐思从最初的钉子留下的痕迹至一片 残留的玫瑰花瓣,转而又变成凸出的圆形物和木块上的裂 痕。主人公不断睹物生情,浮想联翩,一股延绵不绝的意识 流也就贯穿始终,向读者原原本本地呈现了人物在每一个 瞬间获得的真实感受。
写作技巧
3.蒙太奇
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墙上的一个斑点而展开 沉思冥想,可能仅仅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就是在这 样一个“重要的瞬间”,主人公在内心深处已经 自由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对历史的 思索、现实的感受和未来的愿景时而分流,时而 汇流,交错重叠,相互渗透。由斑点展开联想的画 面与镜头也是错综复杂,涵盖了莎士比亚、查理 一世、退役的上校、大自然的美景、惠特克年 鉴、坎特伯里大主教、富含生命力的树木等印 象,营造了逼真的时空幻灭感,对读者也形成了强 烈的视觉冲击
主题探讨
2. 但是这种概括毫无价值。只要听听概括 这个词的音调就够了。它使人想起社论,想 起内阁大臣——想起一整套事物,人们在儿 童时期就认为这些事物是正统,是标准的、 真正的事物,人人都必须遵循,否则就得冒 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危险。……每件事都有一 定的规矩。 ……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 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 列表……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 碗橱、兰西尔版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 东西一样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 大家留下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 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

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 鲁迅与 萧红的 忘年交 来引出 对萧红 及其作 品的介 绍。

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 今世界 要求的 格物致 知放在 一起加 以比较 ,从而 突出强 调了本 文的论 点。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写作技巧
4.时序的颠倒和溶合
意识流小说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常常 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相互渗透, 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重叠在一 起,从而展现人的意识的跳跃、穿插的复杂性。
小说从“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 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开始想到“过去” 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到红 色骑士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 我这个幻觉”,斑点的出现,将主人公的思绪暂时拉 回到现实中来,但她很快又想到“幻觉,是孩童时期 产生的”,在感慨人的生活的偶然性时,思维又跳跃 到“来世”。……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 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 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 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 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 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 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 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 瞬息变化的意识活动。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 学世家,父亲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 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 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 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丰 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墙上的斑点
(英 )弗吉尼亚·
1941年 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 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 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她英国 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人了水的深 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时, 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 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 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 吉尼亚·伍尔夫。
红色骑士雾骑冬马跃侧坡 城喝堡完楼发现了帜茶上天里隔吸的烟旗 斑着 点烟
上的 斑




斑 的上
特洛伊城 莎士比亚 伦敦的星期日 惠特克尊卑序列表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 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 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 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 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 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

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 格。根 据学生 对作家 萧红的 作品以 及那个 时代的 历史环 境的了 解程度 ,来安 排教学 方式。
代表作家和作品: (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美国)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夫否 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 头脑“接受着 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 、奇异的、倏忽即逝 的 ,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 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 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 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 的意识深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 它们记录下来”, “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