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图集—五百罗汉.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
顶级收藏!历时七年,巨幅唐卡《五百罗汉》震撼亮相

顶级收藏!历时七年,巨幅唐卡《五百罗汉》震撼亮相《五百罗汉》长5米宽1.3米【巨幅唐卡《五百罗汉》欣赏】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在佛经中是常见的,一般指佛释迦去世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
除了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之说外,还有说为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
《五百罗汉》局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gǎ)斗尕(gǎ),1942年出生,青海热贡吾屯上庄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7岁入寺学经先后拜才让端智画师、罗藏完代画师、英角画师和夏吾才让学习热贡艺术,在四位大师亲授指导下,绘画设计、工艺制作,颜料配角等工艺技术迅速提高,独立操作技艺日益完善。
1980年,斗尕(gǎ)及其他几位画师自发成立了民间热贡艺术组织—吾屯艺术。
1982年带徒应邀前往甘肃、四川、青海等地的各大寺院从事唐卡绘画,塑造佛像和尤其经堂等工作,所创作的作品均被各寺院珍藏,被寺僧及群众誉为热贡艺术“神匠”,各寺院按照藏族绘画答谢习俗多次给予了表扬和物质奖励,仅各种荣誉证书就获得32本之多,深受寺僧和群众爱戴。
2006年被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人事厅授予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6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7年6月斗尕大师在《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中,作品《八马财神》、《释迦牟尼》、《千手千眼观音》、《文殊菩萨》、《白度母》、《黄财神》等荣获了特别荣誉奖。
2007年3月,被青海省文化厅聘请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会员”。
2007年4月被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聘请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2007年10月被同仁县人民政府聘请为吉祥奥运中国,热贡唐卡艺术集萃专家顾问。
【精品】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罗汉图集—古代周季常周季常,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今属浙江)人,约活动于淳熙、绍熙、庆元年间(1178—1200),正史无传,南宋民间佛像画家(画工)。
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临流涤衣》(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图》轴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洞中入定》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应身观音》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图.施饭饿鬼》轴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洞中入定》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应身观音》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丘壑聚议》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树下品梵》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雅俗共养》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渡水罗汉》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经典奇瑞》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受胡输赆》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云中示现》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竹林致琛》波士顿美术馆 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洞中入定》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日本大德寺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分别藏有南宋周季常、林庭的《五百罗汉图》,此图原有百幅,六幅早佚。
海外寻珍:宋周季常林庭硅五百罗汉图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八幅)

海外寻珍:宋周季常林庭硅五百罗汉图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八幅)《五百罗汉图》是南宋民间佛像画家周季常和林庭硅所画,整套《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现存数量最多、阵容最大、制作最精美的宋代浙东宁波地区佛教题材作品,描绘了佛教历史事件、佛教典故或者当时寺院僧人的集体生活场景等内容。
同时也完整的展现了浙东佛教从舍利信仰转入罗汉信仰的代表作,证实了宁波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名不虚传,同时也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当时明州佛教文化的盛况。
据史料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中元节,宁波东钱湖青山顶有十六罗汉显现,与同时期在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显现的传说惊人相似,罗汉信仰在此地兴起。
到南宋义绍住持东钱湖惠安院时,他邀请周季常、林庭珪两位画师绘制《五百罗汉图》,历时10年,作品最初被供奉在惠安院内。
同一时期,东渡而来的日本僧人在天童禅寺求法,其真诚之心感动了义绍,义绍以'大千世界佛日同辉'为旨,将百幅《五百罗汉图》赠予日本求法僧。
这些画作先保藏在镰仓寿福寺,后转藏箱根早云寺,1590年移藏京都丰国寺,再转藏奈良大德寺。
途中有6幅遗失,日本僧人木村德应在1638年补齐。
1895年,日本明治政府特许大德寺为修缮寺院,其中10幅作品转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2幅作品转给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购藏。
从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可以看出,道释人物画发展到南宋,技巧已经相当闲熟。
人物衣纹处理,已有将诸家笔法加以融合的倾向,既有细如丝发的高古游古描,也有硬挺劲拔的铁线描,既有吴道子的莼莱描笔法,也有五代的战笔水纹描;或是紧劲连绵的密体笔法,或是雄浑奔放的疏体笔法,显然是唐、五代以来线描长期演化综合而成的表现方法的综合,在表现衣服的质感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棉布的柔和多皱,丝绸的转折分明,以及葛布的挺直坚实等,无不随其类而施以不同的描法。
多种描法运用自如,尤其某些细节,更不乏神来之笔。
宋周季常林庭硅《五百罗汉图》轴(八幅)周季常,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今属浙江)人,约活动于淳熙、绍熙、庆元年间(1178-1200),正史无传,南宋民间佛像画家(画工)。
五百罗汉(421-488)

火中炼出罗刹魔。
第肆佰贰拾肆尊:弃恶法尊者
少年立志是英豪,
建功立业须及早,
壮盛年华多成就,
高车驷马着红袍。
第肆佰贰拾伍尊:无碍行尊者
火之猛烈可焚身,
炎之柔弱能灭顶,
无偏无颇守中庸,
天下无事保太平。
第肆佰贰拾陆尊:普庄严尊者
三十洒东又河西,
岁月斗换复星移,
休叹命运太无情,
行将登科及第归。
仕途学途俱定宜,
商贾兴家如乘风。
第肆佰捌拾贰尊:性海通尊者
厚敦持家业有道,
谦恭继祖品无虚,
欲问今生来世事,
教取月中攀金桂。
第肆佰捌拾叁尊:法通尊者
荣华自古非易事,
蹇愁历来亦平常,
勤修苦炼出逆境,
长保顺遂得安康。
第肆佰捌拾肆尊:敏不息尊者
满愿吉祥缘长在,
堂正如意心恬然,
荣辱沉浮无须计,
逍遥自在享天年。
群星捧月照云天,
百鸟朝风舞翩跹,
功名盖世占关魁,
安乐富贵寿永年。
第肆佰陆拾贰尊:大贤光尊者
世上奇事无不有,
羊头狗肉盗虚名,
炼就大圣金晴眼,
识微洞幽保身心。
第肆佰陆拾叁尊:摩诃罗尊者
寒梅清放有高节,
青竹葱茂乃直身,
莫学增头凤尾草,
随风摇摆无定心。
第肆佰陆拾肆尊:音调敏尊者
千年灵龟万年鹤,
修行得道见神功,
第肆佰捌拾伍尊:摄众心尊者
火烈炼就达摩志,
林幽囚却罗刹心,
心定自然得正果,
佛光高照人上人。
第肆佰捌拾陆尊:导大众尊者
鹏程万里冲霄汉,
薇馨千家吐清芬,
万卷诗书万里路,
如识法藏聆梵音。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白描(附彩图)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白描(附彩图)吴彬,明代画家,字文中,一作文仲,号枝庵发僧,枝隐庵主,生卒年田(今属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
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二零)间钧召见,授以中书舍人,官工部主事。
擅画人物,擅长佛像。
奇形怪志,迥民前人户。
白描尤佳,脱出唐、宋规格,笔端秀雅,与众不同。
吴彬早年的画迹,亦属正派一路,晚年的画,去除了部分奇险怪诞的形式,多趋于柔和简洁。
明·吴彬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吴彬绘制的《五百罗汉》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奇特怪异,不同流俗的人作者不惜力气,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于背景的描写却采用了以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夺目。
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吴彬匠心独运,线条飘动流畅而不轻浮,舒松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示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
从吴彬塑造的那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扭曲的罗汉身上,人们不能不对吴彬超常的艺术才能感到惊服,感觉到他确实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力。
吴彬的罗汉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观而且对弘扬佛法产生了助推作用。
吴彬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其人物个体的形态服从于以及宗教大画面的能力。
他的画除了让人们玩味不已之外,还将人们的视线导入那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里。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祖国传统文化之精萃,堪称罗汉图中,乃至历代之上品,充分显示了吴彬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才华。
其人物造型丰富而夸张,给人以之感。
其简洁得近于空的背景处理,则令画面顿入清净无为之境。
其取法于吴道子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调完整和诣,的确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作。
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俗,可视为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是明代人物画为后人留下的一座难以逾越的。
增上寺震撼收藏《五百罗汉图》

增上寺震撼收藏《五百罗汉图》东京都港区芝的增上寺的五百罗汉图(100幅图简称:增上寺本)是幕府末期的画师狩野一信的代表作品。
作为这套增上寺本的五百罗汉图的姊妹篇,另一套狩野一信所绘的五百罗汉图被珍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被称之为《东博本》。
东博本与增上寺本描绘的图案几乎一样,尺寸大小是增上寺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分成50幅画,每幅画中绘有二图,每图绘有五名罗汉。
在50幅作品中有六处盖有《法眼一信笔》的署名印章。
因狩野一信于1862年被授予“法眼和上位”(日本授予僧人的位阶等级,最高僧位是-法印大和尚位,法眼位是第二位,第三位是-法桥上人位,共三个阶位。
)所以东博本五百罗汉图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1862年之后。
根据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台帐记载;东博本五百罗汉图是明治42年(1909年)明治天皇的第八皇女富美宮親王,第九皇女泰宮親王的御下附品。
据推测东博本五百罗汉图可能是当时狩野一信在增上寺的五百罗汉图正式绘制之前的试绘作品。
东博本五百罗汉图绘制时间应早于增上寺的五百罗汉图。
五百罗汉图的由来增上寺·五百罗汉图(增上寺本)增上寺内源兴院的了莹(1700-1854)为主发愿,狩野一信作为画师执笔,嘉永7年(1854)春天起笔,大约花费了十年的岁月,于文久3年(1863)完成。
遗憾的是了莹大师于开始绘画的当年(1854年)就去世了。
其后由亮迪继续主持,狩野一信继续进行绘画工作,画好96幅后,狩野一信于1863年去世,享年仅48岁。
剩余的四幅画由狩野一信的弟子一纯根据狩野一信的草图描绘而成。
此后,这套罗汉图被悬挂在增上寺罗汉堂内,增上寺每年春秋二季举行罗汉图开光的“罗汉法会”。
一直到明治6年(1873年)12月31日半夜,罗汉堂被大火所烧毁,罗汉图因当时被收藏保存而幸运的躲过一难。
后来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的毁佛活动,增上寺的罗汉会也被迫中止了。
5年后,佛教又渐渐复苏起来,明治11年(1878年)8月,狩野一信的妻子逸见妙安重建罗汉堂,并在堂内守护罗汉图,早晚供养精进修行。
神彩飞扬罗汉图——庐山博物馆《五百罗汉图》简介

作者: 罗长安
作者机构: 庐山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物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五百罗汉;艺术杰作;许从龙;神彩;美术工作者;画中;释迦;佑清寺;南京博物院;星子县
摘要:<正> 《五百罗汉图》是我国清代绘画艺术中罕见的奇葩,是画家许从龙(字虎头)留予后人的艺术杰作。
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成画,至今虽不足三百年,但它的影响却是流布广远。
据康熙时学者万承苍在乙未秋(公元1715年)作文论及此画创作缘由中说,金世扬年少时曾乐而游庐山,并许下大愿,他。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图欣赏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图欣赏吳彬,明代畫家,字文中,一作文仲,號枝庵發僧,枝隱庵主,生卒年不詳,莆田(今屬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蘇南京)。
萬曆(一五七三——一六二零)間神宗朱翊鈞召見,授以中書舍人,官工部主事。
擅畫人物,擅長佛像。
奇形怪志,迥民前人,自成門戶。
白描尤佳,脫出唐、宋規格,筆端秀雅,與胁煌潜蛟缒甑漠嫾#鄬僬y 文人畫派一路,晚年的畫,去除了部分奇險怪誕的形式,多趨于柔和簡潔。
吳彬《五百羅漢》一是吳彬爲南京棲霞寺爲所作,該畫爲絹本,現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羅漢圖,卷末有“萬曆辛醜春敬寫,施于棲霞禅寺供奉,枝隱庵頭陀吳彬”,該畫可能爲棲霞寺所作。
除此之外,清宮舊藏有兩本,一爲吳彬摹李公麟的《五百羅漢》,並自題是“仿龍眠筆法”,其二是設色畫《五百羅漢》,款爲“枝隱頭陀吳彬齋心拜寫”,是吳彬自己創作。
吳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純粹是一位隱迹山林的民間畫家,他自稱“枝隱頭陀”。
頭陀是梵文的音譯,意即“抖敗保簿褪且獪毂M人間一切塵垢和煩惱。
“頭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習“頭陀行”有十多種清規戒律。
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丟棄的破爛衣物縫補成百納衣、糞掃衣;吃飯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住要遠離人家,常于曠野樹林之下清心靜慮。
吳彬樂以“枝隱頭陀”自勉,其中寓有隱居山林,一心修禅,專心學畫,勇猛精進的遠大抱負。
吳彬擅長山水,尤工佛像。
神宗在世時十分欣賞其才華,所畫佛像“入爲供奉”。
吳彬的傳世之作《五百羅漢》畫中山水、花鳥、人物畫得片紙爲珍奇,其山水畫絕不摹古,每出新奇,人物畫更是形狀奇異,迥異舊人,自立門戶。
這幅《五百羅漢圖卷》就是明代人物畫爲後人留下的一座裏程碑。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繪畫應叨撂朴阑账哪辏ü洞蟀⒘_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後,對羅漢之崇拜日熾,並開始繪畫或雕刻羅漢像。
道釋人物畫中的羅漢是千百年來畫家們最喜愛的創作母題,“畫家羅漢誰第一,前有立本後貫休”。
唐代王維、五代貫休、宋代張玄以及明代張仙童、吳偉等曾創作下大量的羅漢像,可惜流傳後世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京都大德寺出借四幅南宋「五百罗汉图」展出,你不可不知的国宝级绘画

京都大德寺出借四幅南宋「五百罗汉图」展出,你不可不知的国宝级绘画佛教仪礼和茶:从仙药说起?? 日本京都|茶道资料馆秋天果真是黄金展季,日本关西好展不断。
比如,最近京都茶道资料馆秋季特别展「佛教仪礼和茶:从仙药说起」,借来了京都大德寺藏南宋《五百罗汉图》的其中四幅。
《五百罗汉图》为南宋画家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在中国宋代绘画中地位非同一般。
原作共有百幅,被视为“一部宋代风格的百科全书”。
而历史上的大德寺,是一座对日本文化影响颇深的寺院,尤其与茶道文化渊源很深,著名的“一休哥”80岁之时便在此任住持。
16世纪入藏京都大德寺后,《五百罗汉图》作为稀有之珍藏,鲜少示人。
这组作品的流转离失,颇为传奇,今天,当人们讲述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时,也总是从它开始——1894年,美国历史上第一场专门的中国古代绘画展览,展出的正是44幅《五百罗汉图》,美国也由此打开了其举足轻重的中国书画收藏格局。
展览海报日本人有多珍视《五百罗汉图》?有媒体报道,曾有机构希望高清出版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图像,但做了长久工作都未能成功。
大德寺给出的理由是:不能对外。
据说,当时,八十几岁的艺术史家方闻亲自从美国飞到日本,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仓圣哲的陪同下,前去大德寺拜访。
然而对方负责僧人很坚决,就是不肯松口。
方闻与《五百罗汉图》渊源颇深。
1956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学位的方闻在老师罗利的建议下,前往日本大德寺研究其所藏的佛教绘画。
次年,他提交了以大德寺五百罗汉为题的博士论文,并获得学位。
其夫人方唐志明在回忆中提到:“我们俩在日本度过了那一年的美好时光,花了许多时间观看并拍摄京都大德寺所藏的罗汉画。
”但方闻也未能说动大德寺,可说是一大遗憾。
《五百罗汉图·罗汉会》日本京都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罗汉会》(局部)今秋,大德寺为京都茶道资料馆的这场特别展出出借《五百罗汉图》四幅,分别为「罗汉会」「浴室」「备茶」「吃茶」。
西园寺五百罗汉专辑·彩色图版·诗词(1~50)

莫惧波涛海洋深,
莫畏坎坷路难行,
请君但看媚笑者。
腹剑口蜜更伤人。
----------------------------------------------------------------------
第叁拾九尊 伐苏蜜多尊者
洞达天地识世情,
污世浩劫保安身,
明智自无名利苦,
第捌尊 施幢无垢尊者
佛法施一又施众,
菩萨度自更度人,
信心坚贞岂可少,
孜孜不倦必有成。
--------------------------------------------------------------------
第玖尊 憍梵波提尊者
大千世界有定规,
枉逐枉求欲为何?
一心安定如磐石,
莫将天命徒猜疑。
第贰尊 阿泥楼尊者
身世高贵道早成,
谦恭和顺好处身,
凡事水到必成渠,
心宽体胖位至尊。
-------------------------------------------------------------------
第叁尊 有贤无垢尊者
君乃西方老修行,
坚贞廉净心无尘,
步稳何愁影歪斜,
极乐世界传美名。
----------------------------------------------
第柒尊 旃檀藏王尊者
古谓精诚石可开,
石破天惊喜讯来,
正直自为人根本,
万般顺利莫疑猜。
----------------------------------------------------------------------
第贰拾叁尊 教说常住尊者
生老病亡寻常事,
500罗汉图释及解签大全(121-140)

500罗汉图释及解签大全(121-140)121.马胜尊者时运就像鸟展开了双翅,随时都可能飞走,在此成败择选的紧要关头,千万不要迟疑,应趁热打铁,好机会一旦失去就将永不再来。
得此偈者,大运当前,正处成败决择的关键时期,应懂得珍惜机会,乘势而上,否则必定后悔莫及。
122.天王尊者勉强的事情不要做,坐享其成往往也会招惹事生非。
做任何事情都应取舍有度,大事当抓小事应放,和气生财总不会吃亏。
得此偈者,身处人际困境,无法与人很好地相处,大小事情都贪图坐享其成,以至受众人非议,身边是非不断。
只有与人为善,多为别人着想,抓大放小,才能减少亏损而获大利。
123.无胜尊者在佛前,人生而平等,不因其身份、地位的财富的多寡,有高底贵贱之分。
广行善举,便积下量功德,自己受益,子孙后代也能得此余荫。
得此偈者,过于势利,有攀附权贵,欺辱贫贱之嫌,切记与人为善,不然不仅自己,而且子孙也会遭到报应。
124.自净尊者财富殷实人,远不及道德修养高的人内心富贵。
人都有贪欲,但在道德修养不具备时勿生妄想。
人要不断地磨砺自己,提高德行修养,这样才能平步青云成就大器。
得此偈者,贪欲强,却不重修德。
须知人若想有所得,或欲成就大事业,必须首先雕完美人性,不然必将一事无成。
125.不动尊者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矫揉造作的情态应尽力去除,返朴归真才是正理,这样才不会让人嘲笑自己虚有其表。
得此偈者,虽然有自知之明,却多了些虚荣与矫揉造作。
切记为人要纯朴、实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更多尊重。
126.休息尊者性急图快,反而欲速不达,前功尽弃今人悲哀。
应平心静气,心性专注,从头再来,凭借你超强的忍耐力,终会水到渠成悠哉快乐。
得此偈者,正面临挫折,均因过于急于求成所至。
你本是能力超群的人,只要能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专心执著,早晚都会水到渠成而万事大吉。
127.调达尊者人不分高低,命不分贵贱,即使虫鼠蝼蚊也都有生命。
奉劝你常怀悲悯之心,乐善好施,多结善缘,如此自会福喜临门。
南宋《五百罗汉图》世俗内容解析(一)

近,但是一点也不害怕,应该是已经习惯了僧人的投喂。
同时,一位僧人正在把钵盂里的食物倒进水里喂鱼,水中有鱼清晰可见。
这是寺僧慈悲为怀、救济苍生、爱惜生命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喂鸟台比较常见,一般被画在庭院里。
明仇英《人物故事册》册页中有一幅中就有一个喂鸟石台。
仇英《写经换茶图》中的喂鸟石台上还有两只喜鹊正在吃食。
2.笔架笔架也叫笔搁、笔格,是放置毛笔的架子。
《五百罗汉·拜访冥府》中的笔架红色,看样子应该是木质,上面竖放着这两只毛笔。
这件笔架上宽下窄,两侧的立柱向两边外侈。
连接两侧立柱的横木上面应该有圆洞,毛笔就放在这些圆洞里,笔头向上。
毛笔不用的时候,需要妥善放置,防止弄脏了其他物品。
于是就有了笔架,笔架的形式多样。
图中桌子上还有砚台、纸张等物。
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有一件类似器物,上面插着两支毛笔,带着笔帽,用湘妃竹制作。
旁边还有砚台和一包卷轴。
元代刘贯道《消夏图》中屏风画上一老者身边有一炕桌,上面也有一件这样的笔架。
上面插着两支毛笔。
毛笔的使用很早,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饰应该是用毛笔绘制的,在一些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上有毛笔书写的痕迹。
南北朝时期已经有笔架的记载。
宋代笔架有石质、铜质,还有瓷质等材质,讲究的还有玉石、珊瑚、象牙、水晶、紫檀等材质。
笔架形状以“山”字形较为常见,有五峰、三峰之分,中间之峰最高,向两侧依次降低。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宋代铜质笔架,有九峰,中峰最高,两侧山峰依次降低。
1981年7月浙江省诸暨县城西面发现的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1)董康嗣墓本页左图:南宋 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拜访冥府》日本京都大德寺中上:南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中的笔架故宫博物院藏中下:元 刘贯道《消夏图》中的笔架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右上:北宋 米芾《研山铭》中的砚山形象故宫博物院藏右下:元 佚名《十王图》中的笔架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141插花以后,可能会失去平衡,为了使其更加稳固,宋人专门制作了花瓶架子。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国画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国画一、名字:坐鹿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
二、简介: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
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轮回之苦。
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
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
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
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
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
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
有的则加入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区则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弥勒。
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十八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
难得一见,珍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中国罗汉图!

难得一见,珍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中国罗汉图!
《十六罗汉降龙》南宋,陆信忠藏于日本相国寺
《罗汉图》南宋刘松年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十六罗汉图. 南宋赵环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罗汉图》南宋李嵩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罗汉像第十八尊者》清姚文瀚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五百罗汉云中现》南宋周李常林廷珪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五百罗汉迎天降瑞》南宋周李常林廷珪藏于日本大德寺
《应真参妙图》元佚名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五百罗汉洞中入定》南宋周李常林廷珪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五百罗汉布施》南宋周李常林廷珪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罗汉像第十尊者》清丁观鹏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罗汉图》南宋刘松年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五百罗汉升腾》南宋周李常林廷珪藏于日本大德寺
《十六罗汉像第十尊者》元佚名藏于日本清凉寺
《罗汉像第十尊者》清丁观鹏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十六罗汉像之四》南宋贯休藏于日本高台寺
《罗汉像》北宋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
《十六罗汉像之十》南宋贯休藏于日本高台寺
《五百罗汉渡海罗汉》南宋周李常林廷珪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十六罗汉像之十四》南宋贯休藏于日本高台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汉图集—五百罗汉.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罗汉图集—五百罗汉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4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4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30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30陈良敏1951年出生于福建仙游,字熙翰,号八闽游子、九鲤山人,当代著名国画家,尤以人物、山水见长。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办公厅书画创作室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笔画院副院长。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唐勇力先生的评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五百罗汉图》此画高250cm纵6111cm,在历史上这么大的罗汉作品是不多见的,其气概之大,形式之巧妙,也可是说目前是没有见到过的很出色的精品佛教题材绘画。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依佛教修持的方法进修而得到断尽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决定得入涅槃的果证的出家弟子。
罗汉是小乘佛教所修最高果位。
五百罗汉一般是指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参加第一次佛经聚集的以佛祖大弟子迦叶、阿难为首的五百比丘。
陈良敏精心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大体就是表现此次佛教聚会的盛况,他为了搜集众多罗汉的形像,还曾专程前往巴基斯坦采风写生,搜集大量素材,体验生活,并且认真研究了关于五百罗汉的很多资料,这么大的画这么多的人物形象,创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传统佛教绘画的作品中,表现罗汉的作品大多是一幅画中单独画一罗汉像,其内容都只是侧重在表现某一罗汉像的某一特定时刻,或是多尊像共构成为主体,其中有主有伴,共同体现一个故事。
例如:贯休的《十六罗汉像》是在一幅画中绘出每位罗汉的仪容形貌,或降龙、或伏虎,各尊罗汉不相联系。
而在陈良敏所作的《五百罗汉图》中包含了佛祖十大弟子、须菩提、富楼那、宾头卢、降龙、伏虎等五百位罗汉。
这些罗汉相貌各异,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沉思冥想,或坐而论道,杂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均表现与笔端,他不着重强调人物造型的坚实,而是追求心性的自由,一切从内心出发,充分发挥水墨的随意性和抽象性,不用看似概念化的形式来表现,他使用的绘画语汇触及到一些前人的图像记忆,而他对色彩的表现却与常见的清雅散淡的文人画大不相同,这种体验和实践注入了当代意识和个人情感。
他的画以简笔为主,不以形式表现而以气势取胜,更直接的表达自我,用笔随意不拘一格,比较率性,画的是古人,预示的是状态,在没有过多的学院派约束与规范下,在观念上并没有被一些程式所束缚,用笔的转换之间轻松自在,以简易轻快的笔触表现众罗汉的情态动作,亦巧亦拙,人的本真就体现出来了,具有另一种情趣味道。
在《五百罗汉图》中他的笔墨语言还是传统的,但他或许意识到小的笔墨情趣并不足以表达这个时代对雄伟博大精神的呼唤,他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真实的空间透视关系和中国传统长卷形式的构图方式,追求大形大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宽银幕式的视觉体验,造成强大的气势,把追求宏伟博大的精神与视觉冲击的现代观念体现出来。
这幅作品中体现了佛教思想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力求追随心意,实现空灵与澄明的境界,所绘形象已经脱离了他的实体,获得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宗教感情与自然体验的结合。
这幅作品没有简单的变形理念,也没有对自然主义的肤浅描摹,而是在一种平静超然中,流露出对现实的关切以及属于画家个人对佛教思想独特的领悟,这种精神支撑着作品的外部形式和内在的结构,这些“罗汉”的形象是一种精神符号,以富有诗意的独立的元素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这些形象摒弃传统中对仙佛法相庄严的概念化处理,融入画家所认知的,理解与感觉中的罗汉,这些形象是平易的甚至是几近写实的,更像是在藏区写生时偶遇的随意行走于庙宇间的普通僧人,他们是真实的可亲的质朴的,而他用相对娴熟的技巧,去表现他所感知到的法理禅意,是表达着他内心的真实体验,其画面感人至深并震撼心灵。
时间:2007年9月8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采访人:赵宁赵宁(以下简称赵):古人云,诗言志。
我们常喜欢说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心声,作为当代知名画家,面对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可供选择的创作题材有很多,您为什么独辟蹊径,以佛教故事为主要创作对象?这与您个人的心路历程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特别是您创作《五百罗汉图》这样一幅长卷,您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陈良敏(以下简称陈):记得我小时候,家父患有很严重的胃病,加上当时生活条件困难、医疗条件差,每次发病的时候,母亲总是点三炷香,祈求菩萨保佑。
这算是我对于佛教的初次认识。
后来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第一件事是我少年的时候,父亲胃病发作,当时就诊途中,大量吐血而昏厥,幸亏得到同乡小学的两位老师救助,才转危为安,母亲认为能有这样善心的人就是活菩萨。
第二件事,少年时家里人口多,加之父亲身体不好,经济条件很差,最困难的时候,可以说家徒四壁,就是这样的情况,父母亲还收养了邻村一个孤儿,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善心善举的力量。
后来遭遇“文革”,为了维持生计,我从事过木刻工作,其间看了很多的画谱,同时也阅读了相关书籍。
“文革”后,很多古建筑亟待修复,我就开始了壁画创作,由于当时壁画的题材多涉及儒、释、道三教,进而通过工作和查阅资料,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其中五百罗汉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他们那种精诚修进的执着追求和解脱后为普度众生的伟大意愿深深地折服了我,从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够进行五百罗汉的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希望通过作品将这种精诚修进和普度众生的慈悲表达出来,让大家能感受到这种清静、吉祥、智慧和力量。
赵:对佛教我没做过多的研究,从我有限的佛教知识来看,我认为佛教的包容性很强,所阐述的实际上是人生的大道理,应该是很系统,很深刻的科学。
那么您是怎样看待佛教的?陈:我对佛教的了解很粗浅,但是我很认同你的观点,佛教确实是一门很系统、很深刻的科学,准确地说是一门哲学,这门科学不但可以作为佛教徒修行解脱的指导,其包罗万象的艺术、哲学、医学等很多方面更可以为人们研究、探索,更是可以对于我们平时的生活给予指导,这可能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吧。
佛教包罗万象的诸多智慧中间,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诸佛教”,我觉得这与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追求一致,就是追求“真善美”,将“真善美”的东西奉献给大家,回报社会。
赵:艺术品以直观的形象愉悦人们,达到启迪心灵、完善人生的目的。
由于您选择的题材比较特殊,您是怎样给自己的作品定位的?您的作品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陈:艺术源于生活,根植人民,通过艺术家不同的体会和表现形式而达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最终追求。
就我而言,因为自幼深受先辈画家李耕的影响,在人物画方面下的工夫相对大一些,同时由于自己有过壁画的经历,有时候创作的题材也多是历史典故为主,故创作的题材基本上以古典人物为主。
因为这样的题材。
为人民群众所熟悉,为大家所喜欢。
在表现形式上,我力求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尽量通过作品传达出那种积极向上,但也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感受,如《五百罗汉》寓意慈悲济世、智慧吉祥,如《十八学士登瀛州》寓意和谐盛世,《钟馗》寓意正气浩然,驱邪镇恶。
至于作品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我觉得这要由艺术评论家和观众们来回答。
正如老子所言“自见不明”。
至于作品的定位,我也有自己一点粗浅的想法,我觉得那就是根植于民,服务于民,一件好的作品,必须能融于社会,能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审美特点。
虽然创作题材选择了古典人物,但是我也希望通过这些传统题材,将我们历史文化中美好的东西表达出来,相古而神今,这样才能以艺术的力量推动时代精神文明的发展。
赵:历史上,佛教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比如我们熟悉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特别是敦煌的莫高窟,都是佛教艺术的经典,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知道中国的历代皇帝,往往是以儒、释、道为巩固统治的主导思想,因此佛教艺术经久不衰也是有其渊源的。
那么在当前多元化的思想框架下,您选择这样的创作题材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陈:佛教题材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在我国历史上比较兴盛。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伴随着佛教人物造像和佛经典籍的抄录传播,其相关的雕塑、绘画、书法作品就层出不穷。
其间不乏大量的艺术精品,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在当前资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文化艺术的交流情况空前,佛教作为一门世界性宗教,罗汉的题材虽然并不是我国独有,但是经过我们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浸润,这一题材带有深厚的中华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艺术家更有责任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给世界。
我个人认为罗汉本是凡人,经苦修终得正果,为此造像不应过于变异,同时在这幅作品中,我将我国佛教三大流派绘在同一画面之中,也突破了我国以往罗汉造像以汉传佛教为主的窠臼,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佛教发展的相关情况。
就作品而言,我希望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能将佛教艺术中那种和谐、平和、清静、吉祥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赵:佛像历来被人奉为神灵,颁L膜拜的,但艺术品则不同,高雅与俗媚往往只有一念之差,效果却是天壤之别,您是怎么样界定这一差别的?陈:佛教的国画作品是伴随着佛教艺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而关于佛像造像更是有《造像度量经》,其中关于佛像的造像比例、绘制要求更是有明确的规定。
艺术品创作却相对较为宽松,其创作与画家的阅历、心路历程和对美的理解都有关系,关于高雅和俗媚之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一件自己认为很得意的作品,并不一定满足所有人的审美意趣。
但是,我认同这样一句话,每件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是艺术家渴求表达出美的那种强烈愿望,而表达这些美的方法和技巧可能有所不同,有时候也存在着功力不够的感觉,作品很难满意,对于这样的作品,我认为百步之郭,必有俊士,再粗鄙的画作,也有数处可观之处,如何将这些可观之处学习好,在将来的创作过程中应用好,我觉得这更是一个画家应该关心的事。
赵:问一个几乎与您的创作无关的问题,时下有很多人笃信佛教,在我看来这很正常,信仰自由嘛,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有的人利用人们对佛教的崇尚心理,搞封建迷信活动,甚至敛财,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向往光明、善良、正直,富有爱心就足矣,没有囿于形式上的崇拜。
《五百罗汉图》可以说是一幅恢宏长卷,受众面毕竟有限,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会不会影响您今后的创作?陈:我认为,那些迷信活动并不是真正的佛教,正如你前面所讲佛教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科学。
而艺术作品的受众面有限,我个人认为,只有潜心创作出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认可。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希望,也追求,但是从不奢求、执着于自己的作品能否传世,因为我相信只有潜心于创作,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
赵:任何作品如果要具有生命力,必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从风格来看,您的作品应属于工笔?写意?发展如何?陈:正如你所说,只有风格独特的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