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工商资本下乡“劫贫济富”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对策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对策长武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该县的重点关注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的不断壮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地区也开始出现了工商资本下乡的现象。
本文将就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 工商资本的涌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开始涌入农村地区投资发展。
一方面,一些城市企业看中了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选择在农村地区设立工厂或加工厂,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一些农村富裕家庭也开始投资兴办农家乐、民宿等农业旅游项目,以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工商资本的涌入,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被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取代,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农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农村经济也逐渐朝着多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 问题与挑战工商资本下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些工商资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不够重视,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被城市企业挖走,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也受到了过度开发的压力,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生态问题。
1. 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工商资本下乡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长武县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工商资本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
应该建立健全环保审查制度,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工商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2. 推动产业转型为了避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被过度挖走,长武县还应该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农村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培育更多的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长武县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就业人口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的产业发展活力。
资本下乡 鼓励“务农 警惕“圈地”

资本下乡鼓励“务农警惕“圈地”作者:暂无来源:《决策探索·上旬刊》 2013年第3期文/乔金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如何理解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取向?哪些农业领域适合工商资本参与?鼓励资本投资农业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7亿亩。
其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2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转总面积的10.3%。
针对近年来工商资本的农业投资热,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我国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利润低,但可以通过规模性投资和差异化经营实现高利润。
“现在这些投资农业的企业大多关注的不是传统农业,而是以高效、规模和品牌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它们在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领域大有可为。
”“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各地都有。
应当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从事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开发农村闲置自然资源。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于农业和农村,但要做好引导工作,对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权益、改变土地所有权的现象要加以制止。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融资难的障碍。
社会资本的进入和随之带来的管理资源、经营理念,将有望帮助农业经营水平实现提升。
专家表示,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可以带来农业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以技术示范、市场引导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告诉记者,支持并鼓励企业投资农业产业链上游、下游那些适宜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领域,这也是国际经验。
世界上几大成功的农牧企业,无不建立了服务于农业产业体系的价值链。
亟须警惕土地诱惑“不过,一些企业到农村租赁农民的土地,未必是认真搞农业,而是等待着有一天转变土地性质从事非农产业。
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2019年第24期·浙江经济/□张世云朱奇彪李宝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通过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模式等资源要素,工商资本正日益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工商资本“上山下乡”①是资本及其附带要素在城乡间的配置过程,需要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资本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成效与问题基于政府积极引导和市场利益吸引,浙江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态势良好,显现出资金规模较大、参与企业多元、租用土地较多等特征。
目前全省工商资本涉农投资908.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58.19亿元、第二产业207.23亿元、第三产业443.24亿元。
全省目前共有6978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既有在外经营工商企业成功后,回乡开发农业的本地人,也有市外、省外甚至境外的企业和个人。
全省工商资本共租用土地183.57万亩,其中租赁农户承包耕地118.81万亩,用于粮食作物种植35.77万亩,用于经济作物种植82.85万亩。
目前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工商资本投资经营隐含风险。
盲目性投资,表现在部分工商资本下乡存在投机心理,部分工商资本缺乏对农业基本属性、农业投资复杂性的深刻认识,投资时或“天女散花”,或盲目跟风,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非农化倾向,表现在资本的利润冲动与农村基层政府的政绩冲动“合流”,导致一些耕地非农化,不种粮食种“房子”,主要建设农庄和民宿。
制度性约束,表现在农业信贷门槛较高、总量不足,用地指标成为瓶颈,设施农业难以落地,农业休闲旅游用地更是无法审批,导致不少工商资本驻足观望,或不敢大资金投入。
二是农民利益维护遭遇挑战。
工商资本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工商资本下乡“钱”途光明

工商资本下乡“钱”途光明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35期邝奕轩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工商资本下乡“务农”,是“反哺”农业农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
一是有助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跳农门”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
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适宜企业化经营的农业,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要素短缺。
二是有助于农业发展转型。
因务农成本持续上升,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积极性受挫,耕地撂荒时有发生,危及粮食安全。
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现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优化升级农业供应链,可助力粮食安全保障。
三是有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受资金、技术瓶颈限制,小农生产产出边际效益低。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可以强化农业的人才、科技、装备和资金投入,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发挥企业经营渠道优势,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大幅提升农产品的加工度、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
现代农业是强村富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务必要让农户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日子。
当前,有些工商资本下乡,出现了土地经营“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以及弱势农户生存空间被挤压的“伤农”情况。
这就警示我们,工商资本下乡务农“钱”途光明,但还须建好制度“防火墙”,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真正“务农”,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保证工商资本下乡的质量和效率,就要祭出“三板斧”。
一是建立严格的工商资本准入制度,预防“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首先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工商资本涉农。
政府搭台,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平台,完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整合机制,为工商资本下乡发展规模化的种养业、技术门槛较高的绿色农业提供绿色通道;在土地流转、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放大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洼地”效应;支持工商资本进入产业链长、价值链宽、可实现企业增产、增效、增值的产业;鼓励工商资本从特色产业着手,用现代化的市场化思维、企业化思维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探析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问题

探析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问题一、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冲击(一)警惕资本垄断农业风险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短期来看的确增加了收入,然而产业化程度越高,流向产业高端的利润越多,处于产业低端的农民,收益相对较小,甚至成为资本转嫁市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尽管一直强调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个村、一个镇乡甚至一个区县的农村主导产业,被少数龙头企业所控制,农业产业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都由外来资本主导,市场信息、销售渠道被有意控制,致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失真,大起大落。
(二)警惕资本替代农民风险当前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的担忧日益加重。
以农民外出打工、耕地撂荒为名义,绝大多数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都是冲着农民的承包地来的,而高效农业所需劳动力少,不可能把原来土地上工作的所有农民都雇佣下来解决其就业问题,大部分农民要离开土地到城市去,农民有被排挤的风险,且大多希望整村甚至数个村整体推进耕地流转,仍在耕种的农户往往会与之发生矛盾。
只有劳动力可以出卖的农民,工资收入并不稳定,进城务工不理想,回乡务农又无退路。
一旦出现政治、经济波动,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交织,无疑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警惕资本改造农村风险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给乡村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包括谋生方式、居住环境、利益格局乃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年轻力壮者多进城打工,“离农化”倾向越来越大,年老力衰者多沦为农业雇工,村庄急剧“空巢化”,农民却不能合理分享土地经营收益,加快了农村贫富分化甚至阶层分化。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化趋势不断加重,一些人口少、规模小的行政村逐渐萎缩,甚至消亡。
据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在西部某些省份,工商企业流转耕地后,非粮化程度已经达到90%左右。
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对此不加干涉。
二、城市工商资本下乡给工商工作带来的挑战(一)资本对工商涉农政策的渗透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正在深刻改造着农村经济增长模式和农村社会结构,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类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必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深刻影响甚至左右着工商涉农政策,对资本大开“绿灯”,准入门槛一降再降。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对策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长武县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农村县,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工商资本下乡的工作。
工商资本下乡是指城市的工商企业投资农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将分析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为长武县的工商资本下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资金投入不足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投入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依然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2. 技术支持不足虽然工商资本下乡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地区对于技术支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目前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生产线搬迁到农村地区,并没有对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农村地区的市场需求不足,加上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使得一些生产型企业在农村地区面临销售难题。
有的企业甚至产品积压,产生了一定的库存。
4. 缺乏人才支持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导致了工商资本下乡的管理和运营难度增大。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些优秀的人才更愿意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不足。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到农村地区投资。
比如对投资额度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工商企业参与到下乡工作中。
政府可以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
可以建立一些技术交流平台,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同时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宣传工作,唤起农村居民的购买意愿。
可以建立一些农村合作社,帮助企业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农村市场。
4. 加强人才引进政府可以鼓励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薪酬和生活补贴来吸引人才。
警惕“资本下乡”带来的风险

时 事 围观
警惕“资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乡”带来的风险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记者近日在湖南、黑龙 江、山东、广西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到,近些年来工商 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 入、改善了村容村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 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乡村将吸引越来越 多的工商资本。
“下乡”的工商资本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在发生。《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资本下乡”带来的风险突出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涉农项目“烂尾”,资本 “跑路”,土地撂荒、农民利益受损;二是土地流转纠 纷频发,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非粮 化”“非农化”现象层出不穷,粮食战略安全受威胁。
48 农村经营管理 总第 180 期 2018.2
山东调整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人民日报》报道,山东省将进一步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 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五级书记靠上抓乡村振兴。调整省委农村 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委书记任组 长,省长任副组长,一名常委任专职副组 长兼办公室主任;成立省委农村工作委员 会,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全 省各级按此体制调整。
浙江到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经 济薄弱村
《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将实施消 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壮 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 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浙江提出,要面向帮扶重点村、软弱涣散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村第一书记和 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要大力实施 农村“头雁工程”,培养一批能带富、善 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 理: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以后,更青睐一些高效的 作物和高效的产业。这种倾向可能会造成不少隐 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2 鼓励工商资本参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村振兴
中共 十九大 、2018年 中央 1号文件 、 《意见 》描绘 了加快 推进农 业农村现代化 ,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 振兴道路 的宏 伟蓝 图 ,为工商资本提供 发展商机 ,增强 乡村发 展活力 。工商 资本集约农村 土地 ,让农 民以土地作 为资本 ,与工商资本 结合 , 给农村农业农 民带来 的好处毋庸 置疑。 2.1 促 进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优 化
城 乡建设 与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07期(总第435期)
科 学 引导工商资本 “上 山下 乡’’
肖富 义 (中共重庆 市荣昌 区委 党校 ,重庆 402460)
【摘要 】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为工商资本发展提供 了新 内容新 业态新动能 。乡村振 兴需要工 商资本积 极参与 ,以弥补 乡
体 验型农业 、农村旅游 、农 村康养等方 面有新 发展。还有 “治 理 +”模式等 。这 些领域存 在无 限商机 ,吸引工商资本参 与乡 村 建 设 。 1.3 提 供 新 动 能
一 是推进城 乡融合 。深 化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 城乡居 民双 向流动 ;深化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城 乡产业融合 ;建 立健 全全 民覆盖 、普 惠共享 、城乡一体 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 系。 二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将 工业技术成果运用 到农业 ,发展智 慧农 业 ,推进农业 向高端化 、产业化方 向发展 ;发展 “互联 网 +”农业 ,推进农业向订单化 、流程化方式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 , 推进农 业 向市场化 、品牌化方 向迈进 。通过信 息化对接 、工业 化 改造 ,促进农业转 型升级。三是改革创新 引领乡村发展 。通 过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农村土地 “三权 分置”改革 、乡村 发展政策创新 ,吸引工 商资本到乡村培育发展新动能 。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141
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工商资本极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即 隐瞒项目的高 风 险 获 取 金 融 机 构 贷 款,当 出 现 经 营 危 机 时 选 择 跑 路,将成本和损失转移给金融机构。这本质上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二,工商资本可能炒作农村土地。农 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盘活了土地经营 权市场。工商资本转入土地后可能并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将土地 层层转包,获取利差,这种行为将严重扭曲土地价格,破坏农业生 产,危害农村经 济 平 稳 运 行。第 三,资 本 下 乡 可 能 带 来 农 民 失 业。 资本与劳动同为生产要素,资本对要素具有替代作用和排斥作用。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薪酬计量难度较大,加之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工 商资本会倾向于大规模采用机械而非人工进行生产,这将造成农民 脱离土地进入城市。然而在一定时期内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 有限的,入城农民短时间难以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最终将有一 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徘徊于城乡之间,难以就业。
乡的影响,鲜有文献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基于 此,本文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生态三个方面探究资本下乡 的影响效应,并就合理引导资本下乡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 门制定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资本下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 一) 资本下乡与农村经济 1. 资本下乡与农业现代化。 第一,资本下乡为农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要素: 资金、人力 资本、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技术、信息。这些现代化要素的优化有 利于缓解我国农业的结构性矛盾; 同时,要素配合连片土地使规模 经济得以突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将得到增强。第二,工商资本既 投资于农业生产环节,又投资于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环节,这 能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三,农产品商品 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农村内 部的生产分工。生产分工的结果便是生产的专业化,进而催生出提 供专项服务的社会化组织,专业化和社会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 2. 资本下乡与农村市场体系。 就农产品市场而言,资本下乡可能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相对于个体农户而言,工商资本在获取市场信息、构建销售 渠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产业链的延长使农 产品得以以多种形式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易腐、 不易运输的特点,有利于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的供求矛盾。其 二,工商资本可能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凭借其强大的资 金实力操控市场。一方面,工商资本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使其 产品获得成本优势。当农产品滞销时,工商资本可能通过价格战将 包括个体农户在内的弱势竞争者挤出市场,进而形成寡头垄断甚至 区域内完全垄断。另一方面,寡头之间可能形成利益共谋关系,蓄 意抬升农产品价格,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成本,进而扰乱社会与经济 稳定。 就农业要素市场而言,资本下乡无疑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 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活力,巩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 提高了经济效率。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资本下乡对农业生产要素 市场可能产生的负 面 影 响。 第 一, 资 本 下 乡 可 能 加 剧 农 村 金 融 风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商资本在农村的投资和发展愈益活跃。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资本的挖掘、五通建设、特色农业等方面探讨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优势和具体操作。
一、资本挖掘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首先需要做好资本的挖掘工作。
针对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区分不同的投资机会,为工商资本寻找合适的投资领域和项目。
在资本挖掘的过程中,应注重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力争实现高效利用。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信息、降低投资门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同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五通建设五通建设作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交通、通信、电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善。
在交通方面,应着力发展公路网络,织密乡村道路网,加强农村公交服务,提高乡村通达水平。
在通信方面,提供快速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推动信息化在农村的普及应用。
在电力方面,实现全面覆盖,确保乡村电网安全可靠。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水平,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通过五通建设,可以为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提高资本流动的效率和乡村的发展潜力。
三、特色农业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中,特色农业成为吸引工商资本的重要方向。
特色农业是指发掘农村的地域特色和产业潜力,培育具有自身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扶持、优质土地供给、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特色农业项目。
工商资本则可以通过引进优质种苗、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产品的营销渠道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需求,也为工商资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
综上所述,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资本的挖掘、五通建设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康的目的。
资本力量比较弱的是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 ;返乡大学生虽然
工商资本下乡重要的一环是为农民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农 文化素养较高,具有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
民发展农业经济,但不能当作全部内容。实施《意见》的主要 熟悉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但需要资金支持 ;返乡商人、下乡企
目标是到 2020 年,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健 业、企业家是真正拥有一定企业规模的工商资本,而且拥有先
(2)企业家。企业家通过投资经营各种实业、工程项目等 产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对工商资本下乡的吸引力和有
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这类个体资本下 效性。
乡投资农业,通常怀着对农业经济和家乡的特殊感情,也对在
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对工商
农业经济领域的投资活动,期待挖掘到事业发展转型的下一桶 资本下乡的吸引力,保护和开发农村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利用
3. 工商资本下乡的类型及特征
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进入农村,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各种工商资本开始进入农业经
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农民的技术水平及农民收入, 济领域投资,下乡工商资本的主体力量可细分为返乡农民工、
以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达到全面小 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商人、企业及下乡企业家。工商
74 全国流通经济
资本运营
可以参与到工商资本下乡实践中,因此分析现阶段的工商资本 村宅基地制度等。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明确征地范围,
下乡投资农业的发展速度、呈现规模、经济效益等,所有地区 引导土地征收制度的规范化,为被征地农民建立规范化、多元
均没有统一的参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非农化”的原因及解决路径研究

第二,在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实现农 业机械对劳动的顺利替代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挑 战的关键。农业机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劳 动节约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劳动力成本。政府应加 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生产机械补贴,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
第三,针对工商资本下乡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借 贷成本,农村金融机构应发挥主要职能。农村金融机 构应优化对工商资本下乡的信贷服务, 简化贷款手 续,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创新服务于工商资本项目的 金融产品, 合理确定对下乡工商企业的融资利率。在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地区,下乡工商资本 可以充分利用农地抵押贷款政策。这既可以拓宽下乡 工商资本的融资渠道,也有利于工商资本进一步扩大 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文献标志码:A
1 工商资本下乡的动因
1.1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工商资本下乡 近年来,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工商资本 进入农业,把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作为工商资本下乡 的重要目标。历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倡导工 商资本下乡,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 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投 身乡村建设”、要求“完善‘农户 + 公司’利益联结机 制”,促进农民增收。针对工商资本下乡,还出台了落 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 扶持政策,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都为现代农业 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1]。 1.2 工商资本逐利的本性
警惕资本下乡给农村带来的四大风险

警惕资本下乡给农村带来的四大风险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
近几年一些企业家投资农村和农业已经显露出资本下乡的端倪,随着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推动,以及与之配套的制度完善,资本下乡的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
对于缺乏资金的农村来说,资本下乡无疑是一件好事。
近百年来,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资金一直是从乡村流向城市,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村改革并没有逆转这个趋势,仅以金融为例,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每年就有超过万亿的资金从乡村转移城市。
而近年来的资本下乡使这个趋势得以逆转,实现了资金向乡村的流动,这表明乡村和农业已经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资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原因是农业投资的收益低且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传统的农业很难吸引和使用资本,而资本下乡将企业化经营方式带到农业,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的收益。
比如企业投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种植或养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收益;一些企业通过深加工和经营农产品市场,延长了产业链,获得了更多的农产品增加值;还有企业投资第三产业,通过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的融合,满足社会对农业多样性的需求。
尽管这些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但是比较其他产业,农业仍然是低效益产业,不足以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
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进入农村促进了农村发展,也有一些企业进入农村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农业,经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往往进一步将农民置于弱势地位。
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如果对企业没有约束,那么就会给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带来风险。
风险之一是圈占土地。
因为农业的收益较低,也因为我们没有适当的农业用地价格评估机制,农业用地的流转价格往往很低。
工商资本下乡必然要流转农民的土地,但是流转的价格是基于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确定的,大多数土地流转价格在每年500—1000元/亩的水平。
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土地的收益很低,有些甚至是亏本,在这种情况下,给农民略高于粮食种植纯收入的流转费用,似乎已经很慷慨了。
工商资本下乡存在问题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存在问题与对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扶持返乡下乡创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路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
但是,应当在清醒认识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解决“三农”问题利弊基础上,综合考虑并适当调整订单农业、品牌培育、土地流转等方面政策,切实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附加价值。
一、工商资本下乡存在的风险一是资本垄断农业风险。
产业化程度越高,流向产业高端的利润越多,很多时候一个村、一个镇乡甚至一个区县的农村主导产业,被少数龙头企业所控制。
产业集中程度越高,处于产业末端的农民收益相对越小,甚至成为转嫁市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二是资本替代农民风险。
以农民外出打工、耕地撂荒为名义,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效农业,所需劳动力少,农民有被排挤的风险。
而一旦农民进城务工不理想,回乡务农又没有了退路,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三是资本改造农村风险。
年轻农民大多选择进城打工,“离农化”倾向越来越大,年老力衰者多沦为农业雇工,村庄急剧“空巢化”。
而留守农民又不能合理分享土地经营收益,加快了农村贫富分化甚至阶层分化。
二、工商资本下乡给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一)资本对涉农服务的挑战。
近年来,东港区工商局积极推行的涉农服务模式,主要为“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辅之以商标兴农、经纪活农、市场助农等模式。
“公司+农户”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但是不能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司不履约甚至坑害农户、农户不守信随意践踏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常遇到资本一股独大问题,由于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模式,专业合作社内部重大决策实际由强势资本左右,甚至出现只挂牌子不搞合作的“空壳合作社”。
(二)资本对涉农监管的挑战。
订单农业合同履行周期长、市场风险大、政策性较强,涉及千家万户利益。
尽管各地都在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但是土地流转服务监管体系不健全,土地价格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乡村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日益增多,非法的利益表达行为不断衍生。
老板跑路项目烂尾“下乡资本”频出乱象

老板跑路项目烂尾“下乡资本”频出乱象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4期文张文超记者近期在湖南、黑龙江、山东、广西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到,近些年来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乡村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
但“下乡”的工商资本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在发生。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资本下乡”带来的风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涉农项目“烂尾”,资本“跑路”、土地撂荒,农民利益受损;二是土地流转纠纷频发,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层出不穷,粮食战略安全受到威胁。
资本链断裂大量涉农项目“烂尾”记者采访了解到,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大多是看到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利好,但往往缺乏对农业投资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足够认识,盲目跟风非常多。
一旦事与愿违,就容易打“退堂鼓”,一走了之,有的涉农项目由于经营不善长期“烂尾”。
在山东南部某市的一个乡镇,一家公司去年流转大片土地种葡萄,由于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如今地里长满荒草。
镇经管站站长张玉川告诉记者,不少工商资本投身农业的热情很高,但进来却发现与他们想象的情况差别很大,农业投入是持续的,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化肥、人工以及农业设施,每年都要追加,经营跟不上,资金链就会断。
黑龙江巴彦县多个乡镇为招商引资,和一家畜牧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并和农民签订了2000多亩的土地征用合同,用来创办生猪养殖基地及配套设施等。
今年这家畜牧企业无力支付土地租赁租金,导致没开发的千亩良田撂荒,杂草丛生,土地表层黑土遭到破坏。
村民张海村说,早知道这样,就不签租赁合同,现在租金拿不到,地也种不了。
记者在广西某市采访了解到,有别于有些地区企业老板直接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签约模式,当地采取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然后转包给各类资本承包种植的模式。
“资本下乡”别冷落老乡

“资本下乡”别冷落老乡作者:张玉胜来源:《中华魂》 2019年第7期一家企业在下乡过程中向一个村子租用了1000 多亩地准备建设狩猎场项目,让游客接触和体验狩猎文化。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借乡村旅游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
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很多别墅销售不佳,企业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农民也因此无法收到土地租金。
最终,该项目的投资者先后换了三拨,狩猎场没有建成,烂尾现状依然无法改观。
(3月21日《工人日报》)所谓资本下乡,就是城镇工商企业向农业农村投资,以带动人力、财力、物力同时让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这显然是一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体现。
有基层干部将其称之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是乡亲们的“甘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失范无序的资本下乡却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呈现出“热投资、冷农民”的诸多乱象。
比如,有的企业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一旦经营不善就毁约弃耕、中途跑路;有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加重了环境污染,扰乱了当地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有的资本下乡未能充分调动起当地农民积极性,导致其陷入水土不服的“独角戏”尴尬。
这不仅有悖广大农民期盼,损害老乡切身利益,也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留下本当可以规避的诸多后遗症。
资本下乡乱象,固然与资本的逐利本性难脱干系,但监管缺位、法治不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从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的层面,对此建章立制、约法三章,进一步引导规范下乡资本的行为,既给下乡资本营造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也要最大程度地规避资本下乡可能带来的风险。
正如许多地方早已摒弃过往“挖到篮子里就是菜”的粗放式招商引资一样,引进资本下乡也需要当地政府协助农村把好“选商择资”的绿色投资关。
政府要从制度的层面设定门槛,建立严格的资本下乡准入和监管制度。
将那些损害生态环境、损害农民利益,不能让当地农民享有权益、获得收益的不良资本拒之门外;要指导下乡资本与相关农户签订合法规范的流转合同,明确界定土地流转用途、风险保障以及违约责任追究等程序事项,确保资本下乡不走偏、流转农户不受损、企业和农民双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工商资本下乡“劫贫济富”
作者:蔡恩泽
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8年第4期
资本总是以敏锐的嗅觉发现利润增长点。
当建设美丽乡村上升为国家战略时,工商资本下乡的热情空前高涨。
工商资本下乡给缺少资金的乡村注入了资本活力,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回报农村的重要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克服制约中国经济瓶颈因素的现实路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嗅觉灵敏的工商资本纷纷下乡,寻求资本增值的新路径。
工商资本下乡,通过企
业与政府合作,特别是PPP模式,完成了对村庄的“经营”和“再造”,这是地方政府依托弹性的土地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的结果,也是“经营城市”模式在农村大地的延伸,对建设美丽乡村有着促进作用。
但是,资本自带的逐利浮躁性使得一些工商资本下乡后,会片面追求利润。
工商资本下乡,在大力推动“农民上楼”和“土地流转”后,却出现“劫贫济富”的现象:一些工商资本下乡不是盯着农业,而是瞄准国家对农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去的,把很大精力用在部门公关、挖空心思抢占各种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上,无心正常经营土地。
许多下乡资本“跑路”,
捞一把就走,涉农项目“烂尾”,任凭流转到手的大片良田荒芜;土地流转出现合同纠纷,资本剥削农民,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甚至搞变相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许多失地农民生活无依托,收入预期渺茫;还有一
些工商资本下乡,被一些种田大户、农场主、企业老板“绑架”,一些专业合作社成员成为农村的“新贵族”,这些人垄断
了从城里来的工商资本,资金未能沉淀到农户,农户发家致富项目得不到反哺,参与新村建设的农民就业机会也没有
明显增加。
平心而论,工商资本下乡的意义不可否认,从宏观大势来说,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反哺农业,以工补农应
成为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国家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中国梦就是残缺的不完美的。
但是,农村不应是资本“狼奔豕突”之地,国家不允许工商资本“绑架”农民,不允许工商资本下乡动歪心思,将农村
变成“劫贫济富”的掠夺市场,有关部门要谨防权贵资本对农民的劫掠。
资本可逐利,但也要有社会责任,要有商业道德。
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工商资本的社会责任,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工商资本的商业道德,在履行责任、弘扬道德下实现资本增值,这才是工商资本的宏途正道。
有鉴于此,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在资本下乡介入土地流转前,建立识别机制,引进那些有心扎根土地、服务“三农”,真正愿意深耕当地经济的资本力量。
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下乡投资兴业,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要加
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
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其次,有关部门应当设置政策“防火墙”,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任何人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
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资本率性退出设置应有的“闸门”,防止资本跑马圈地、视下乡为短期政策套利,出现“跑路”“烂尾”的局面。
再次,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活用长期购销合同,打造企业与农民的“命运共同体”;实行租金提前预付制度,让失地农民生活有基本保障,减少土地流转风险;创新农产品价格保险,可设计市场保护价,鼓励农
民按市场预期种植,应对市场波动风险。
一般情况下,个体农民甚至村集体的话语权较弱,谈判能力不强,呼唤地方
政府积极介入到维护农民利益的进程中。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克服片面的政绩观,淡化功利心态,不要罔顾地方实际、无视农民意愿,将小农业摊薄成大农业。
还有,应当警惕PPP合作模式走调。
目前工商资本下乡,多半是采取政府、企业、乡村、农户等多方合作模式,
以PPP合作模式居多。
但是,随着各地PPP合作风生水起,多个项目遍地开花之际,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
股实债等方式将PPP异化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
这类假政府购买服务和借PPP变相融资,既会影响PPP规范推广,也可能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坚决清理。
而一些名副其实的PPP项目,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
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及重要交通节点,还要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并将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和环境绿化作为重点建设
环节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将PPP项目实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