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近代化改革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近现代改革专题教案

专题构成

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就初中历史学习而言,可以分两种类型的改革。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例如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上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

鉴于目前各地中考命题越来越侧重于学科内综合这一特点,本专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顺序,对历史上重大改革进行综合复习。

考点详解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洋务运动

考点罗列: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所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戊戌变法

考点罗列: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6、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8、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9、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情感态度: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爱国救国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品德。通过变法失败,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考点罗列: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背景、目的一般性掌握。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赎买份地;③“村社”管理。

实质: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

意义: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罗列: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改革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②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强制实行义务性教育(最深远影响)

历史影响:

①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

②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情感态度: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命题分析:①考查频率最高、最热门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方式”,关键词是“自上而下”和“改革”。对应的易错选项是“自下而上”和“革命”。②以俄国农奴制改革为纽带,将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是另一个热点考查方式,主要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历史事件的归纳、比较能力。其中,就性质、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进行比较是最常见的。③

列宁在评价1861年俄国改革时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则资料在命题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无外是分析其实质――农奴(民)为获得人身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④考查冷门:国别史形式的考查有利于测量评价考生历史知识的归纳与分析能力,针对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国家英、美、法、日等国的国别史考查均在各地试卷中出现过,唯独俄国史的考查相对较少见,故应当引起一定的关注。这一点,以今后学习一战、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探索与改革等相关知识时,可以有意识的对该国历史知识的进行专题复习。]

[命题分析:①2006年有一道中考题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明治维新时,日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给我们有何启示?你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时应当怎么做?”设问角度新颖,立意高远,或许会给其他地区的命题者以启示而借鉴,希望同学们关注。②基于本课考点规定“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其中,“探讨”给中考命题,特别是开放式命题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和舞台,预期在今后的中考命题,对这个问题的考查如何进行会有更多地区的命题者进行尝试。③笔者认为,基于落实“探讨”目标,就必须有更大范围的知识层面做支撑才行,故命题中,可以涉及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影响、重要文献资料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命题切入点。]

罗斯福新政

考点罗列: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出现政治统治危机。

2、目的:度过经济危机,挽救政治危机,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特点: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4、实质: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5、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

6、影响: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命题分析:“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是最热门的考点之一。仅以2006年和2005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卷进行统计,均有70%以上的地区在命题中考查了这个知识点;而且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约50%的地区连续两年都考查了这个知识点,即2005年如果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该知识点的话,2006年就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该考点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从选择题来看,围绕“作用”进行设题的最普遍。其次是围绕“中心措施”或“主要措施”。从非选择题看,就五花八门了,如以人物为主进行考查,将“罗斯福”与“邓小平”联系在一起,考查“新政”和“改革开放”,有内容上的比较,也有规律上的共性分析。如以国别史形式出现,考查美国历史时,将“罗斯福”“华盛顿”“林肯”和“新政”“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进行考查。还有以“改革”为纽带将中外史重大改革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还有其他许多角度的设问,很难总结其规律,但有一点较明确,考查的层次多以识记为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力求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②实施“题海战术”,多完成一些相关的试题演练,前者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后者可以让我们见多识广。]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实施新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