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30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30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30双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路bt工程项目中华口下穿地道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以及该配合比高掺粉煤灰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高掺粉煤灰,双掺,现实意义,实际应

用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e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xi road bt project through the tunnels under the mouth of concrete proportion of design, and the mixing fly ash high cont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effect.

keywords: mix proportion design, high mixed fly ash, double mixing,practical significance 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路bt工程项目,总投资16.5亿元。该项目位于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

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起于三洲路口,经伦教、大良、小黄圃居委会、华口村、扁滘村、容边村、红星居委会、海尾村等,终止于海尾立交东引道附近,全长约13.51km。

该项目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c3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要求 1、泵送C30细石普通混凝土 2、坍落度200±20mm 3、和易性良好,无泌水、无离析现象,易泵送,易施工。 4、28天抗压强度符合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二、原材料要求 水泥:级; 砂:混合中砂(特细沙与人工砂各3:7),属Ⅱ区颗粒级配; 碎石:5~10mm连续粒级; (5~10mm连续粒级); 掺合料: II级粉煤灰; 外加剂:高效减水剂; 水:饮用水。 三、计算步骤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cu ,0) 依据JGJ55-2011表标准差σ质的规定,C30混凝土 MPa。则C3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cu ,0 = 30+× = 2、计算水胶比 (1)计算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 ce =γc f ce = × = (2)计算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 b = γf f ce = × = (粉煤灰掺量20%) (3)计算水胶比 W/B=αa f b/(f+αaαb f b)=、确定用水量(m wo) 依据JGJ55-2011第条规定,用水量可依表选取, 取用水量为230kg。由于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率为18%,则试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取190kg。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m=190/=㎏/m3 取值m=390㎏/m3 5、确定掺合料用量(m fo)

依据JGJ55-2011表和的规定粉煤灰掺量取21%, 则每立方m fo =390×=㎏/m3 取值m fo=80kg 6、确定水泥用量(m c) m c =39-80=310㎏/m3 7. 计算减水剂用量 选取掺量为%, 得:.m a1 = m b o × =㎏/m3 8、确定砂率 依据JGJ55-2011第的规定,因使用人工砂,所以砂率取值为49%。 9、计算砂、石用量 采用质量法计算配合比,按下式计算: m c o+ m fo + m go + m so + m wo + m a1= m cp m so βs = ― × 100% m go+m so 依据JGJ55-2011第的规定,拌合物质量取2400㎏/m3,然后将以上已知数据代入上面两公式后得: m so = 900㎏/m3;m go = 920㎏/m3 通过以上计算,得配合比如下: 四、试配,检验强度 按计算配合比试拌,检验拌合物的和易性、坍落度均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按JGJ55-2011第的规定进行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毕业论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II 引言............................................................. IV 1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1)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1) 1.2选用合适的材料 (3) 1.2.1水泥 (3) 1.2.2粗骨料 (4) 1.2.3细骨料 (6) 1.2.4粉煤灰 (8) 1.2.5混凝土外加剂 (8) 1.3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9) 1.3.1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9) 1.4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9) 1.4.1初步计算配合比 (9) 1.4.2基本配合比 (10) 1.4.3试验室配合比 (11) 1.4.4施工配合比 (11) 1.5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2) 1.6混凝土的运输 (12) 1.7混凝土的浇筑 (13)

1.7.1一般要求 (13) 1.7.2墩台混凝土的浇筑 (15) 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调整 (18) 2.1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前的调整 (18) 2.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后的调整 (18) 3混凝土的成型于养护 (19) 3.1混凝土试块制作 (19) 3.1.1目的与适用围 (19) 3.1.2仪具与材料 (19) 3.1.3材料要求 (19) 3.1.4试验步骤 (20) 3.2养护 (20) 3.2.1设计依据 (20) 3.2.2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共点 (20) 3.2.3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升温设施 (21) 3.2.4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降温设施 (21) 4混凝土的抗压试验 (23) 4.1实验步骤 (23) 4.2实验结果 (23) 4.3实验报告 (24) 5结论 (25) 谢词 (26)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要求,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验证,分析了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并通过马歇尔实验,来加以检验。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生产配合比 一、前言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保证路面的质量,从施工的全过程加以控制管理,尤其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足够重视、认真对待、精心研究、优化设计,最终达到经济、科学、可行、便于施工。如何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是道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规范》规定采用三个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该配比方法可以使配比过程程序化、深入化,有助于设计结果更符合生产需求,充分指导施工过程。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开始,结合施工文件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计算矿料级配比,选择最佳状态的配合比。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间值,根据《规范》中推荐的,结合实践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设计出不同油石比的配置的5到6组材料试件,每组间隔是0.5%,然后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最后,判定实验结果,如果达不到设计文件要求则另选材料、调整配合比或者采用其他方法继续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重要指标: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反映沥青路面泛油、松散、裂纹、车辙等病害的最重要指标,矿料间隙率是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对调整混合料稳定性和耐久性特别重要, 下面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不同的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空隙率低,稳定度低。当空隙率低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增加空隙率:首先,调整矿料的级配,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粗集料的比例,同时减小细集料的比例;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高于正常量,并且不能被矿料吸收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编号:PB-002 拉林铁路4标藏木双线特大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 (建高水泥P·O42.5) 二O一5年11月 中铁港航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 藏木特大桥工地试验室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目的: 拉林铁路4标藏木双线特大桥C30混凝土,用于藏木双线特大桥桩基础等,混凝土要求现场施工坍落度为160~200mm,工作性能良好,易于施工。 二、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桥涵施工技术规》 JTG/T F50-2011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三、组成材料: 1、水泥:建高水泥P·O 42.5 ,经检验,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抗折、抗压强度等指标均符合规要求。 2、砂:加查县民发砂场,其颗粒级配、含泥量、表观密度等各项指标均Ⅱ类砂要求。 3、碎石: 加查县民发石场,其颗粒级配、压碎值、含泥量及针片状等各项指标均符合5~31.5mm连续级配Ⅱ类碎石要求。 掺配比例为( 5~16mm : 16~31.5mm = 20% : 80%。) 4、水:自来水(可饮用水) 5、减水剂:(缓凝型)。 四、组成设计参数的选定及组成材料用量的确定: 1、试配强度 根据招标文件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取σ=5MPa.

由公式f cu,0=f cu,k+1.645σ =30+1.645×5 ≈38.2MPa 2确定胶凝材料强度: 经实测,水泥28天强度为47.5MPa,因此 ?b=47.5MPa 3 根据实际经验选取水胶比0.39。 (注:αa、αb为回归系数,αa=0.53,αb=0.2。) 4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该C30混凝土要求坍落度为160~200mm,根据试拌调整选择用水量为m w=167(㎏/ m3)。当减水剂掺量为0.8%,实际试拌砼坍落度为160~200mm时用水量为m w0= 155㎏/m3。 5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 m b0= m w0/(W/B)=155/0.39≈397㎏/m3 m c0= m b0×85%=397×0.85≈337㎏/m3 m f0= m b0- m c0 =397-337=60㎏/m3 符合规及图纸设计文件要求。 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减水剂用量为397×0.8%=3.176㎏/m3 6、根据试拌调整取砂率βs=40%。 7、采用质量法,假定1m3砼质量m cp=2400㎏/m3 m w0+ m c0+ m f0 + m g0+ m s0= m cp 砂石总用量:m g0+m s0= m cp-m w0-m c0-m f0 =2400-397-155=1848㎏ 砂率为βS =40%,砂用量:m s0=( m g0+m s0)×βS=1848×0.40≈73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 250 280 300 0.55 280 300 300 0.50 320 ≤0.4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45≤35 >0.40 ≤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0.40 ≤55≤45 钢渣粉-≤30≤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0.40 ≤50≤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35≤30 >0.40 ≤25≤2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配合比计算案例 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原材料选择 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水泥 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 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 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 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 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 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 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 (4.0.1- 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 (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 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 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 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摘要:介绍了采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同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并利用正交试验结果,采用综合平衡法分析水泥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大流动度泵送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流动度泵送砼,粉煤灰,正交试验设计 大流动度砼以其优越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被广泛的用于泵送施工,在泉州晋石高速隧道二次衬砌中应用大流动度防水砼,最初设计的防水砼配合比为:水泥325 kg、水178 kg、砂767 kg、石1059 kg、粉煤灰71 kg、外加剂7.92 kg(萘系)。由于材料消耗量大,从而造成施工成本上升,减少企业利润空间。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的技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原材料选用和技术性能 1)粉煤灰:厦门华金龙建材有限公司F类II级粉煤灰。 2)水泥:选用漳平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粗集料:选用当地华表山隧道洞渣加工的4.75~31.5mm合成级配碎石。经计算,掺配比例为16~31.5mm占30%、9.5~16mm占60%、4.75~9.5mm占10%,其中针片状含量5.9%、含泥量0.8%、压碎值10.8%。 4)细集料:选用华山砂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68,中砂,Ⅱ区级配。含泥量1.6%。 5)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密实度和早期强度,选用湖北强达有限公司生产的QD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25%。 2 试验方案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的水胶比、粉煤灰掺率、水泥用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砂率、以及混凝土搅拌工艺和浇筑方法等。 2.1 因素与水平表 大流动度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和施工要求的均匀性、和易性及抗渗等级。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现状.经过初步分析计算,选择粉煤灰掺率、砂率及

C30P8F100常态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本标段工程情况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中线建管局代建项目)叶县段施工3标(合同编号:ZXJ/SG/YXD-003)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渠段起点桩号201+500,终点桩号209+270,包括长7.77km的渠道及沿线布置的各类建筑物18座,包括: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5座左岸排水建筑物,3座渠渠交叉建筑物,6座公路桥,2座生产桥,1座下穿通道。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合同范围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通信管道采购及敷设、水土保持工程及施工期环境保护工程,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必须的临时工程或设施等。 主要工程量包括:土石方开挖约569万m3,土石方填筑约248万m3,混凝土约17万m3,钢筋约1.09万t,金结安装约578.50t,复合土工膜约63万m2。 2、气候条件 叶县段属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温度14.6℃。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其值为27.3℃;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其值为1.0℃。全年1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温度-5.1℃。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最高温度31.8℃。 3、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4、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混凝土技术要求 5、引用标准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5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 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7《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10《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 11 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YXD-003) 6、原材料试验结果 6.1水泥 水泥采用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水泥物理力学及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见下表2。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某工程引水隧洞地下水中SO42-总磷含量超标,对混凝土有强结晶型腐蚀和污染引水水体的风险。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对该引水隧洞混凝土进行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本文介绍了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影响,高抗硫酸盐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通过掺粉煤灰的方式对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抗腐蚀性;高抗硫酸盐混凝土 1.引言 某工程引水隧洞附近有一些化工企业,其中某集团磷石膏渣场距引水隧洞约1km,而该洞段位于岩溶极发育区域,存在有机物渗透对工程及水质带来较大危害的风险。根据对该区段地表和地下水体抽样检测,地下水中SO42-总磷等含量超标,因此对该区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和防腐处理措施。故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2.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作用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侵蚀。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侵蚀是由于混凝土组分本身带有的硫酸盐引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包括水泥、活性掺合料和水胶比,施工质量水平等;外部侵蚀是环境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包括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环境PH值、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等。 3.原材料选用 3.1 水泥 水泥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中的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易于受到硫酸盐的侵蚀生成石膏。如果混凝土中铝酸三钙过多,则易于生成过多的钙矾石,在侵蚀环境下导致膨胀破坏。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高抗硫酸盐水泥的特性,本次试验混凝土选用P?HSR 42.5高抗硫酸盐水泥。 依据GB748标准要求,对高抗硫酸盐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比表面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铝酸三钙(C3A)含量、抗硫酸盐性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抗硫酸盐性14d≤0.04%。试验结果见表3.1。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 4.1 配合比基本参数选择试验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后期强度的贡献,以及对混凝土抗侵蚀的作用,选出粉煤灰的合理掺量,全面考虑合理的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的影响和耐久性抗侵蚀能力。通过对减水剂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泵送剂的最优掺量为1.0%、对石子级配组合进行容重试验,并结合工程经验,选用二级配粒径为 5mm~20mm:20mm~40mm比例为45:55。 4.2 水胶比与强度关系 当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工序既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的大小。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抗侵蚀能力就越强。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基准用水量与砂率试验,然后进行水胶比与强度关系试验,对水胶比与强度统计计算回归方程,利用设计强度等级计算配制强度,将配制强度带入回归方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完成时间:2008年09月25日设计编号:GHS1-0017 一、概述: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主要用于广东怀集至广西贺州高速公路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公路桥梁工程。使用部位为桥梁墩柱、台身、盖梁、护栏、涵洞盖板、搭板等。设计所用原材料均取自工地料场。 二、设计依据: 1、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广贺高速公路灵峰(桂粤界)至八步段设计文件。 三、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0普通混凝土; 2、混凝土入模坍落度:140~160mm; 3、水灰比:0.40~0.55;最大水泥用量≤500 kg/m3; 4、砂率:30%~40%; 5、碎石针片状含量≤15%,最大粒径<37.5mm,含泥量≤1%; 6、砂含泥量≤3%; 四、设计步骤: 1、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选定 a、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螺牌P·O42.5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试验报告附后) b、砂:南丰砂场中砂,细度模数MX=2.78,含泥量1.6%(试验报告附后); c、石子:采用西莨石场碎石, 5~31.5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31.5mm,含泥量0.8%。(试验报告附后) d、水:河水。(试验报告附后) e、外加剂:采用山西远大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YD—1型缓凝减水剂(水剂,浓度为30%),最佳掺量经试验确定为水泥重量的2.0%,实际减水率18%。 2、配合比设计: a、基准配合比设计(001-1) ①试配强度:fcu.0= fcu.k+1.645σ=30+1.645×5=38.2 (MPa) ②计算水灰比: W/C=aa·fce/(fcu0+aa·ab·fce) =0.46×42.5/(38.2+0.46×0.07×42.5)=0.49 即取 W/C=0.49; ③计算用水量: mw0按经验选取225kg/m3,掺缓凝减水剂2.0%,减水率18%,则 mw0=225×(1-18%)=184 (kg/m3); ④计算水泥用量: mc= mw0÷W/C=184÷0.49=376 (kg/m3) 该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⑤计算砂率:βs0按经验选取38%; ⑥计算减水剂用量:mj=376×2.0%=7.52(kg/m3) ⑦砂石重量,设混凝土密度为2420kg/m3。

毕业设计论文: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目录引言 (1) 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2) 1.1 选用合适的材料. (3) 1.2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4) 1.3 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5) 1.4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5) 1.5 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0) 2.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调整. (10) 2.1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前的调整. (11) 2.2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后的调整. (11) 3.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及防治措施. (12) 4.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致谢 (14)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引言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确定。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只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同时,关系到砼质量的材料也已成为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对其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做简要的浅谈。 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1.1 选用合适的材料 1.1.1 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繁多。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进一步的掌握实际工程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设计任务 设计出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某国道跨线桥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 三、设计依据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申爱琴.张登良主编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四、设计方法 (1)原材料 1、水泥 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P.O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密 度33/100.3m kg c ?=ρ,强度富余系数13.1=c γ。 2、砂 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2.6以上,选的砂为中砂 33' /1065.2m kg s ?=ρ,现场实测含水量为2%。 3、碎石 级配为5~25mm 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为2.8,压碎值为9.8,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2%,碎石最大粒5.31max =d ,表观密度 33/1070.2m kg G ?=ρ,现场实测含水率1%。

(2)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0,cu f ) 查表1得MPa 0.6=σ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f k cu cu 87.590.6645.150645.1,0,=?+=+=σ 2.计算水灰比(w/c ) 1)计算水泥28天实际强度 MPa f f k ce c ce 0.485.4213.1,=?=?=γ 2)计算水灰比 查表2得:A=0.46,B=0.07. 36.00 .4807.046.087.590 .4846.0/0,=??+?= = +ce ABf cu ce f Af C W 3)耐久性校核 普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 (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 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 =(0.53*36.5) / (33.2+0.53*0.20*36.5) =0.52 (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 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 泥用量m co=337 ( kg/m 3) (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 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 (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

(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 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 (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 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 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 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9-2003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二、仪器设备 1.单卧式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电子秤精度1g 5.电子秤精度10g 其他:铁盘、铁铲、水桶、烧杯、坍落度筒、捣棒、钢尺、镘刀等。 三.原材料情况 四、计算配合比 1.设计使用部位及要求 1)配合比使用部位:桥涵工程(承台、系梁、搭板、护栏、座板等)、

隧道工程(电缆井盖、盖板、挡水块、超前支护等)。 2)设计强度等级:C30 3)坍落度:140-180mm 2、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标准差取σ=5.0MPa,计算配制强度(f cu,0): 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 3.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计算水灰比 粗集料采用(5-25)mm碎石,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无水泥28天抗压强度统计取:f ce =γc f ce,g=1.16×42.5=49.3 MPa。胶凝材料28天抗压强度取:f b=γfγs f ce =1.00×49.3=49.3MPa W/C=(αa* f b)/(f cu,0+αa*αb*f b) =(0.53×49.3)/(38.2+0.53×0.20×49.3)= 0.60 根据施工水平、当地原材料情况、混凝土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W/C取:0.49。 2)、确定每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材料用量 a.根据确定的坍落度及当地原材料特性和施工水平单位用水量为m wo=238kg,马贝SX-C16减水率为29%,混凝土用水量 m wo=m wo(1-β)=238×0.71=169 kg/m3,;根据外加剂掺量0.9%,按现场实际情况取180kg/m3。 b.选定水泥用量:m co=m wo/W/C=180/0.49=367 kg/m3 c.减水剂的掺量0.9%:m ao=m coβa=367×0.009=3.30 kg/m3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 程的实体和外观质量及混凝土成本,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进行优化调整就显 得尤为必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混凝土配比经验总结,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在性能和 经济方面的优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1原材料的选用及试验方法 以下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普通C30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保证 质量的基础上,大比例掺加矿粉和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和改 善混凝土性能。 1.1原材料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性能指标见表1;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南宁电厂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所检指标分别符合 JTG/T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性能指标见表2; 矿渣粉:格润S95级矿渣粉,性能指标见表3; 细集料:Ⅱ区中砂,细度模数3.0,堆积密度为1520kg/m3; 粗集料:碎石,5~25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1450kg/m3; 外加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8%~25%; 拌合水:饮用水。 表1 水泥性能指标 表2 粉煤灰性能指标 表3 矿粉性能指标 1.2配合比及试验结果 1.2.1用不同掺量的矿渣粉等量取代水泥与全部使用水泥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 验 试验采用的胶凝材料用量370kg/m3,水胶比固定为0.486,砂率固定为46%, 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25%,控制所有试配坍落度一致达到180±30mm,具体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试验结果对比见表5。 表4 基准配合比及掺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5 试验结果对比 1.2.2煤灰和矿渣粉按不同比例双掺时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见表6、表7) 表6 双掺及单掺粉煤灰、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7 试验结果对比 2.试验结果分析 2.1矿渣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与未掺矿粉的混凝土相比,掺入矿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工作性,而这 种改善与表面特性和比表面积有关。这种表面特性使得水泥浆体之间形成光滑的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pdf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