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八讲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21世纪实用教材主编李吉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科学技术史 (2)绪论 (2)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3)(一)古代技术的发端 (3)(二)古代科学的萌芽 (4)二、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4)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4)四、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5)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6)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 (10)(二)古希腊的技术 (11)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12)(一)古罗马的科学 (12)(二)古罗马的技术 (12)三、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第三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14)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4)(一)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成长 (14)(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15)二、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5)(一)日心说的创立 (15)(二)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6)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一)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 (17)(二)牛顿对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 (18)(三)16~18世纪物理学的其他成就 (19)四、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20)(一)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二)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21)(三)数学的发展 (22)五、第一次技术革命 (23)(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23)(二)工业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4)六、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绩 (24)科学技术史主讲杨莉教授主要参考书目1、王士舫、董自励主编,《科学技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密生主编,《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杨沛庭著,《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英]W·C·丹皮尔,《科学是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2、研究内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发展历程●古代:专门史●近代:兴起●20世纪初:独立的学科●内史外史三、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4、优化知识结构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一)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造石器旧石器时代:260 万年前开始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1 万年前开始石刀石斧石斧2、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3、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结绳结记事●刻木为契●图画甲骨文中国汉字西亚腓尼基人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西方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4、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驯养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运输技术;❑一切技术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自然界最基本的东西:物质、能量和信息打造石器材料技术人工取火能源技术文字创造信息技术(二)古代科学的萌芽1、科学知识的起源●原始社会科学知识只能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科学技术史课件

科学技术史课件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天文学上,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 日将出现日全食,并被证实
在数学上,发展了初等几何,直径平分圆周; 两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半圆内接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相似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若两三角形的两底角 一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利用了影子与 实物的比例关系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2、天文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 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变化 与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于是便开始了有意识 地观察天文现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两河流域:月盈亏,“月”为29.5、30或29天 一年12个月,354天;一周7天,一天12 小时, 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古埃及:一年=12月,1月=30日, 加5日,1年=365日 印度:1年=360日,1年又分为12个月 天文观测:两河流域:区分了行星和恒星,并取得了行星 运行的精确数据,土星379.06日,木星398.96日,误差 仅为1% 古埃及还绘制了星图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 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 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
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
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 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 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 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
(3)印度
主要就是两本医学著作
5、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 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总 体技术水平的体现。 (1)神庙:公元前7 世纪的巴比仑城达到 了顶峰

科学技术史资料(1)汇总

科学技术史资料(1)汇总

第1 章原始时代技术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第一节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一、石器制造和弓箭发明石器制造标志着人类掌握了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因此,它可以作为古代技术创造的第一个标志。

历史上把早期人类社会统称为石器时代,更细的又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二、人工取火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注意到了火的用途。

人工取火说明人类已经在实践中懂得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三、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的特有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这里说的“野蛮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人类完成了从狩猎捕食动物到驯养繁殖家畜和从采集野生植物到有意识地种植植物的重大转折,开始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践。

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在新石器时代,除了石器的制造技术有很大发展外,还发明了陶器顺序青铜、铁第二节原始时代科学的萌芽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二、数学知识的萌芽三、力学知识第三节原始时代的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和图腾崇拜第2 章奴隶时代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科学技术一、河流文明即城市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在这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有直接影响。

二、文字的发明埃及在早期王朝时期就有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声字母相结合的象形文字,其中有单辅音符号24 个,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标声字母,书写在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上。

巴比伦:字形呈楔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三、天文学和数学埃及人此时已经认识到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并且已经能用图画来表示星体在天空的位置。

古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把一个月定为29 或30 日,大小相间,一年12 个月共354 日。

这与一回归年相差11 日左右,所以他们采用置闰办法,每隔几年加一个闰月。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四号字作业带开课班号(71525)、学号、姓名科学技术史第一讲: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乔治·萨顿:1912 创办科学史杂志 ISIS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科学史的功能——科学史可以带来对科学本身及与其相关因素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基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功能——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两种文化之分裂的弥合。

内史:研究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外史:研究学科发展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科学不等于正确:判断是否科学,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古希腊文明是近代科学的思想之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科学的背景1.吸取了巴比伦为你们能够和埃及文明的精华2.城邦制造成的统一,但又具有多样性的文化3.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有条件从事只是的创造各科学家的理论与成就——泰勒斯:万物本源是水阿那克西莱尼:万物本源是空气齐诺弗尼斯:万物本源是土赫拉克利特:万物本源是火思培多克勒:四元素说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学,公理化体系)阿基米德:杠杆定律盖伦(医生):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医学的成就创立了自身体系的医学理论托勒密:天文学家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屈原《天问》,涉及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1.阴阳说(向阳,背阴)《诗经》西周末:阴阳二气解释春秋末: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2.五行说产生:殷商《尚书·洪范》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无常胜3.八卦说天风水山地雷火泽代表自然界常见物质八卦互搭得六十四卦4.元气说(宋代张载元气学说)否极泰来天人关系1.天人感应夏:对超自然因素的崇拜,从“万物有灵”到“上帝”的产生商:“受命于天”,王与上帝联系方式:占卜周:天人感应学说2.天人相分“天人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3.天人相交“天之能,人故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主讲:成良斌导论一、科技史的研究对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和历史)内史和外史二、科技史的学科性质属历史学(社会科学)属科学学(哲学)应为交叉学科(哲学、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关系密切三、科技史的编史类别自然科学史、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1833年,威廉·休厄尔首创科学家(scientist)一词。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0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自然哲学讲义》1808年,道尔顿《化学哲学的新系统》1809年,拉马克《动物哲学》)1509年,荷兰的杨森发明了显微镜。

1608年,荷兰汉斯·里珀希(生于德国)发明望远镜。

思想史(内史)和社会史(外史)萨顿的实证主义编年史方法:《科学史导论》亚里山大·柯瓦雷的内史或思想史:《伽利略研究》默顿和贝尔纳的社会史编年史(外史)方法:默顿《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8)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历史上的科学》(1954)科学社会学分科史、国别史和综合史四、学习科技史的意义和要求意义:理解科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要求: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五、参考文献李思孟等《科学技术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宋子良等《理论科技史》湖北科技出版社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功能》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技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简称科科网):•/hps/•三思科学网站:•科学网:•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成良斌博客:/u/1252197672联系方式电话:87556008(H)87544455(O)电邮:***********************第一讲从亚里士多德到霍金主讲:成良斌一、时空观1. 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下的相对性地是一个球的三个证据:月相北极星船帆月上和月下的绝对性月下的物体:有重量,直线运动月上的物体:无重量,圆周运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宇宙模型2. 牛顿的石头和水桶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开普勒: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伽利略:地动说与相对性原理牛顿:宇宙没有中心,月上和月下的相对性(抛石头实验)绝对时空观时空与外在情况无关水桶实验:绝对空间的判别法3. 马赫对绝对空间的质疑水桶实验不能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从相对主义到相对论马赫原理:惯性和惯性力起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

北大 科学技术史 课件

北大 科学技术史 课件

北大科学技术史课件第一部分:科学技术史概述1. 什么是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和进步过程,揭示科学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 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对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和创新;- 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家、工匠在古代社会中受到尊重和重视。

第三部分:近现代科学技术史1.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明电力、蒸汽机、电话、电报等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 工业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化社会。

第四部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等新兴科技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各行各业,并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2. 科学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应用科技需重视伦理道德,兼顾社会效益。

结语科学技术史是了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规律以及对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史,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脉络,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管中窥豹——课程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为基础,按照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概括,向人们展示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史论结合,在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科学家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和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规律,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新学科、新技术的基本内容、思想方法和现实意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规律,开拓未来。

2012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神舟十号飞船是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

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财大《科学技术史》2009(绪论)

财大《科学技术史》2009(绪论)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中国科协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普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从从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初开始年代初开始借鉴借鉴国外经验国外经验利用米勒体系对全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利用米勒体系对全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了了66次次1992199219941994199619962001200120032003和和20052005全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国性的大规模调查为开展科普工作为开展科普工作制定有关法规制定有关法规政策以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量化的依据政策以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量化的依据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绪论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2006年 月和3 2006年2月和3月,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 国务院相继发布了《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 2020 年 )》 和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 2010— 2020年)》。两个“纲要” ( 2006 — 2010 — 2020 年 )》 。 两个 “ 纲要 ” 的 发布, 不仅描绘了未来15 年加强科技创新、 15年加强科技创新 发布 , 不仅描绘了未来 15 年加强科技创新 、 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 而且也吹响了加强 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进军号角。
绪论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第二, 第二,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表 现和要求。科学方法不仅是科学探究、 现和要求 。 科学方法不仅是科学探究 、 获取未 知领域真相的钥匙,也是学习、接受、 知领域真相的钥匙 , 也是学习 、 接受 、 传授已 知领域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是揭露伪科学、 知领域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 更是揭露伪科学 、 反科学、弄虚作假等一切假象的工具。 反科学、弄虚作假等一切假象的工具。

科学技术史-绪论

科学技术史-绪论

跨学科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的界限,与相关学 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实证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基于实证材料和证据,通过分析和解 释这些材料来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历史性
科学技术史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进程,探究不同时 期和地域的科技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史-绪论
• 绪论 • 科学技术史的起源与发展 • 科学技术史的主要内容 •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 • 科学技术史的学科价值与意义
01
绪论
科学技术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 、文化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特点
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证性、历史性。
综合性
科学技术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 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飞跃
工业革命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重要里程碑。蒸汽机、纺织机等技 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 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科技革命
20世纪初,科技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 突破,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提出,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这些都对现代 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 智能化应用出现在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 疗方法,同时也会对农业、环保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技术将得 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 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1.在科学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知识分子不认同异教学术。

()答案:错2.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经由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也有战争因素的影响。

()答案:对3.饮食的改变,进一步塑造了人这种生物本身。

()答案:对4.对科学技术进行历史书写,必须把古、今(近)、中、外一切发明发现的故事全都讲述明白。

()答案:错5.18世纪的生物学,正是机械论和活力论并存、竞争和消长的时期。

()答案:对6.在宋元时期,自然科学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了承认。

()答案:对7.木乃伊的制作推动了古埃及解剖、药学和防腐知识的进步。

()答案:对8.科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经历的起伏跌宕远比技术要多。

()答案:对9.20世纪上半叶,自然图景更加规范、确定和清晰。

()答案:错10.公元500年至1000年这段时间内,总的来说,基督教对异教学术和信仰采取了猜忌和攻击的态度。

()答案:对11.牛顿的成就有()答案:进行光的分解###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二项式定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2.延安时期,在科学文化方面的作为有()答案:公正对待中西医###科技工作者合理吸收群众劳动经验###重视科学人才###宣传辩证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态度13.原子弹诞生并参与战争,把威力展示在世人面前,直接造成()答案:旧大陆政治家们技术危机感增强###核军备竞赛开始###大科学时代来临14.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建立的依据有()答案: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新发现###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地质学科学事实与理论的积累###动植物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变异15.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有()答案: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企业规模走向大型化###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使宗教的影响增强了16.在科学技术史的书写中,科学通史、学科史、国别史等的叙事,()答案: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交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渗透###互相影响17.今天的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够合称,是因为()答案:科学的成就往往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需求常常促进科学的发展###它们都反映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18.下列对古阿拉伯炼金术的说法错误的有()答案:是伊斯兰文明的独立创造###与近代化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19.欧洲4至15世纪的科技遗产中,受到中国影响的有()答案:机械###印刷###纺织###火器20.拉普拉斯的研究对牛顿理论的影响是()答案:对牛顿的理论既有继承,也有批判###解决了曾经困扰牛顿的太阳系稳定性问题###使牛顿式的那种“作用力”解释框架变得空前强大21.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答案:中西科学家在观天测地方面有了不少合作###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发展趋缓有关22.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有()答案: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23.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有()答案:实用性###经验性24.对于自然,爱利亚学派()答案:推动了超越表面现象的研究###发展出靠理性思维揭示事物本质的主观辩证意识25.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的关系是()答案: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曾经一度被基督教打压###在经院哲学家的努力下,亚里士多德哲学最终为基督教所用###大翻译运动使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重新受到重视26.爱因斯坦追求普遍原理的努力,使()答案:力学与电动力学平权###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平权27.促进近代自然科学萌生的技术动因中,正确的有()答案:10世纪后,欧洲开始普遍利用水力和风力推动水磨、风磨,技术逐渐积累直至诱发解释事物因果的动机###建筑与透视为比例、对称与和谐概念提供了科学基础28.启蒙运动使欧洲人相信,科学和技术提供了()答案:知识###进步###物质###文化29.18世纪末,先后公布有关电流的新发现,使电学从静电研究进入到动电研究时代的科学家是()答案:伏打###伽伐尼30.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理工大学”就是()答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31.近代力学问题的产生与()最为密切答案:弹道力学32.最早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水利设施合理利用的是()答案:古两河流域文明33.欧洲人重新把地球看作一个球体,是()答案:阿拉伯天文仪器影响的结果34.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理论提供最终验证的是()答案:天体的运动35.使来自自然界的挑战从作用人类个体到作用于整个生产活动的是()答案:农业起源36.下列哪项是古代伊斯兰文明的贡献()答案:星体方位高度仪37.19世纪最值得注意的成就源自()答案:生物学38.理论自然科学的哲学形态是()答案:自然哲学39.关于“西学中源”这个词,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它使用的初衷,是希望西学传播的阻力小一些40.国家、民族与地区间的适度竞争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

000a 科学技术史(4)

000a  科学技术史(4)


修铁路、制造机车、客车、货车,自然为 钢铁业特别是钢轨轧制业提供了巨大的市 场。同时,铁路建设也是包括车站修建、 枕木供应、车厢设备、管理和服务人员的 招聘与培训等等众多项目的综合性事业, 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 铁路交通还为商业流通、货物运输提供了 便利条件,使得具有专业化经济特点的各 个区域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美国在不 大长的时问里就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 最为雄厚的国家.
• 132年(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 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 器——地动仪
• 利用它,不但可以知道有没有发生地震,而且可以测出地 震的方向。这个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形状象一个酒 尊,直径为八尺。仪器上有一个隆起的顶盖,仪器的外部 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有一根 都柱,这根柱能够沿导轨向八个方向侧移,并以此操纵一 个启(发)、闭(关)的开关。它的外部,有八条龙,每 一个龙头的口中都衔有一颗铜丸,在底座周围则有八只张 着口的蟾蜍和龙头相对,以便随时承受从龙口中落下的铜 丸。地动仪的牙机制得非常精巧,全部装在仪器的内部, 盖子盖得非常严密,连一点缝隙也没有。一旦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就会受到振动,结果就会有一个龙嘴吐出铜丸,让 它下面的蟾蜍把铜丸衔着。这时,地动仪就会发出响亮的 声音,从而引起看守人员的注意。尽管有一条龙的机关受 到触发,但其余七条龙则会保持不动,因此,只要知道哪 一条龙受到触发,就可以知道地震来自什么方向。根据所 发生的地震的事实加以验证,地动仪所指出的地震方向和 地震实际发生的方向几乎一点不差。

广袤的西部土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东部人, 他们争先恐后地蜂涌着向西部涌来。
加 利 福 尼 亚
发 现 金 矿
俄 勒 冈 地 区
密 西 西 比 河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第二章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第二章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一、文字和书写技术古埃及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

最初是象形文字(☉:太阳,≈:水),后来形成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标声符号相结合的象形文字。

罗塞达石碑1799年,法国人布萨在尼罗河口小城罗塞达发现一块公元前95年刻的石碑,同样的内容用古希腊文、古埃及文祭祀体和古埃及文世俗体三种文字书写。

通过对这块石碑的研究,人们终于读通了古埃及文字。

如今,“罗塞达石碑”已成为西方一个著名的典故和谚语,意为破译某种秘密的材料。

二、天文学1、太阳历法:“狼星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2、滴漏计时金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金字塔与天文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三、数学1、10进制记数法,但没有位值制。

2、几何:能计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正圆柱体、平截头正方锥体的体积。

圆周率π=3.1605。

3、代数: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乘法运算:换成连加才行:11×13 = 11×8+11×4+11分数运算:除2/3外,所有分数需换成分子为1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如:7/29=1/6 + 1/24 + 1/58 + 1/87 + 1/2322/7 = 1/4 + 1/28四、解剖和医药学古埃及医生能做外科手术,能治眼疾、牙痛、腹泻、肺病以及妇科的许多疾病。

科学技术史第八讲

科学技术史第八讲

2020/4/8
9
静电学的逐步建立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电作用的定量研究。
①1766年普里斯特利由实验猜测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似的平方反 比律;
②1769年罗宾逊由实验第一次直接测定得到验证;
③1773年卡文迪许由实验推出方次与2相差不超过2%,1879年由麦 克斯韦整理公诸于世。
④1785年库仑由“库仑扭秤”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作用 力的库仑定律。从此电学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行列。
2020/4/8
4
三、拉瓦锡化学革命
吉尔伯特第一次明确的区分了电的吸引和磁的吸引。在吉尔伯特看来: ①磁性是天然的,而电性需经摩擦产生; ②磁力作用只在少数物体间发生,电力作用则是普遍的;磁力有两种——
引力和斥力,电力仅有引力; ③磁体之间作用不受中间物体影响,而带电体则不然。 因此,吉尔伯特得出电与磁是两种截然无关的现象的结论。这个结论,影
2020/4/8
15
安培定律
安培明确提出了电流激发磁场及电流在磁场中 受力的概念,他发现的安培定律决定了两个电流间 的相互作用力。
他发现的安培定则是表示电流和它所引起的磁 场之间的关系的定则。安培还提出了物质磁性的分 子电流假说,从微观上解释了磁性的起源。
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 学技巧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 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 把这定律称为安培定律。
(2)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生存斗争是 在不完全相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
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异的 个体,在斗争中将有较多的机会得到生存 繁殖,反之则被淘汰。
2020/4/8
31
(3)生存斗争导致自然选择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科学复兴与技术进步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等。同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达芬奇的机械设计、冶金和水利 工程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总结词
技术革新与工业化进程
详细描述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纺织机、铁路 等重大发明引领了工业生产的变革。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 进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和几 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美洲文明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 和印加等文明在农业、 建筑和天文学方面有着
独特的成就。
非洲传统工艺
非洲的传统工艺如纺织、 制陶和金属加工等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
格。
03
中世纪科学技术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系统在欧洲中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对欧洲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科技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科技 发展,保障科技安全。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认 知,增强科学素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长。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在医疗、交通、通讯等领 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增强国家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电学的早期发现 2 电磁理论的建立 3 进化论的创立 4 物理、化学原子论的兴起
2020/4/8
2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电与磁的自然现象
(1) 公元前585年,希腊哲学家 泰勒斯已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 琥珀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以及
天然磁矿石吸引铁的现象。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221年),已有“山上有慈 石者,其下有铜金”,“慈石名 铁,或引之也”等磁石吸铁的记
2020/4/8
12
1 电学的早期发现 2 电磁理论的建立 3 进化论的创立 4 物理、化学原子论的兴起
2020/4/8
13
十九世纪的科学技术
1.经典电磁学的创立
[丹] 奥斯特 [法] 安培 [英] 法拉第 [英]麦克斯韦 [德]赫兹
(1787-1851) (1775-1836)(1791-1867)(1831-1879)(1857-1894)
⑤1811年泊松把势论用于静电学,发展了静电学的解析理论。
2020/4/8
10
库伦扭秤
• 库仑扭秤是研究 电荷间相互作用 的一种实验装置。
扭秤的原理:先使两个小球各带一定的电荷,这时横杆会因带电小球受电力作用而
偏转。转动悬丝上端的旋钮,使小球回到原来位置。这时是丝的扭力矩等于施于杆端 小球上电力的力矩。如果悬丝的扭力矩与扭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已事先校准、标定,则 由旋钮上指针转过的角度和横杆的长度,可知在此距离下两带电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 富兰克林在1752年 进行了著名的费城 实验——从天空中 收集闪电
富兰克林提出的电荷守恒定律 ⑴正电和负电,在本质上不应有什么差别; ⑵摩擦起电过程中,总是形成等量的异种电荷; ⑶摩擦起电过程中,一方失去的电荷与另一方得到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于是,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一个普遍的原理: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只不过是从某一个带电体转移到另外一个带电体;在电荷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 变的。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的最原始的表述方式。
②1745年荷兰莱顿的穆欣布罗克为了避免电在空气中逐渐消失,试图寻找一 种保存电的方法。从而发明了电容器的原形—莱顿瓶。这种贮存电的方法同 时也被德国的克莱斯特独立地发现。
2020/4/8
6
莱顿瓶
2020/4/8
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 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 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 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 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 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 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 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
7
莱顿瓶-人类最早的电容器
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性质进行 研究。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 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 方法,这直接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费城实验。
2020/4/8
8
从天空中收集闪电的富兰克林
响后人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里一直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研究。。
2020/4/8
5
十八世纪电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①1729年英国的格雷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它物体时,发现导体 和绝缘体的区别。1733年法国的杜费把电区分为“玻璃的”和“树脂的”两 种,他得到:带相同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不同电的物体彼此吸引。他把电 想象为二元流体,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彼此中和。
科学技术史第八讲: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
To protect th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material, it may not be disclosed or provided to any third parties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Nick Luo.
2020/4/8
4
三、拉瓦锡化学革命
吉尔伯特第一次明确的区分了电的吸引和磁的吸引。在吉尔伯特看来: ①磁性是天然的,而电性需经摩擦产生; ②磁力作用只在少数物体间发生,电力作用则是普遍的;磁力有两种——
引力和斥力,电力仅有引力; ③磁体之间作用不受中间物体影响,而带电体则不然。 因此,吉尔伯特得出电与磁是两种截然无关的现象的结论。这个结论,影
2020/4/8
14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87— 1851)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电 与磁的内在联系,使电磁学的研究开始进
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他的发现奠定了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包含了后来电报、电动机、电磁铁等电力技术应用的巨大可能性 。
从1820年至1825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1775—1836)进行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电磁学实验 。
2020/4/8
9
静电学的逐步建立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电作用的定量研究。
①1766年普里斯特利由实验猜测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似的平方反 比律;
②1769年罗宾逊由实验第一次直接测定得到验证;
③1773年卡文迪许由实验推出方次与2相差不超过2%,1879年由麦 克斯韦整理公诸于世。
④1785年库仑由“库仑扭秤”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作用 力的库仑定律。从此电学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行列。
载。
2020/4/8
3
吉尔伯特的开创性贡献

• 吉尔伯特“小地球”实验。 他用一块天然磁石磨制成一 个大磁石球,用小铁丝制成 小磁针放在磁石球上面,结 果发现这根小磁针的全部行 为和指南针在地球上的行为 十分相似。吉尔伯特把这个 大磁石球叫做“小地球”。
由此,吉尔伯特提出一个假设: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它的两极位 于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附近。这个假设后来经德国数学家高斯从数学上加 以论证和完善,至今仍是地磁理论的典型概念。
2020/4/8
11
库伦定律:
两个点电荷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与两者所带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高斯定律:
通过一个闭合的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这个曲面所围区域内的电量的代数和除 以静电常数。
由库伦定律可以推导出高斯定理,不过有意思的是,对运动的电荷 而言,库伦定律不再成立,但高斯定理却依然正确,所以,库伦定律只 能适用于静止的点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