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的墓室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南方地 区墓葬形制带甬道的横前堂 后室墓。有的前堂带一二个 耳室。前堂多攒尖顶,后室
多平顶或券顶。
陪葬品主要由陶器和釉陶, 漆器和铜器比例也较高。器 类有盘口壶、熏、五联罐式 谷仓、蚕形虎子。此外,砖 或铅质买地券以及五铢钱。
魏墓发现较少,洛阳涧西16工区发现有前 后室的砖墓一座,后室平面呈长方形,为 棺室;前室为方形,出有正始八年(247)铭 的一套铁帐架(帐构),前室左右各设耳 室,耳室内多贮陶器。该墓形制虽与东汉 晚期墓相似,但出土器物如四横耳罐、陶 灶和侍俑等已多似西晋墓,可能是一座接
中 国 工 1艺
4
美 2
0
wk.baidu.com术 9
1
史 李
亚 洲
中国古代墓葬形式分析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 来,人类逐渐开始掩 埋自己同伴的尸体。 从那时候开始,至今 不过才两三万年的历 史。这两三万年间, 埋葬制度的发展纷繁 复杂。一埋葬制度为 中心儿形成的埋葬文 化,是各个民族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墓葬
级官僚的大墓亦不例外。
唐墓的形制、随葬品及壁 画 郧县唐王家族墓的形制、 随葬品和壁画,以保存较为 完整的李徽墓为代表。 墓 室四壁错缝平砌,由于多种 原因,现墓室四壁都不同程 度地向内倾斜,个别部位倒
塌。
随葬品 主要 由陶瓷器 、铜器、 壁画 为主。李徽 墓墓道、墓门、甬 道、墓室四壁及墓 室顶部均绘有壁画, 都是在白灰底上直
监墓。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 具有规格的山区, 其山属太行余脉, 西通居庸,北通黄 花镇,南向昌平州, 不仅是陵寝之屏障,
实乃京师之北屏。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1644-1911)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 位,共历经12帝,统治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 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 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和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 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 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 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 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 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 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
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清代皇陵分为清东陵和清 西陵 两大部分清初先建 陵于遵化县马兰峪西( 即 清东陵) ,雍正八年(1730 年)选易州永宁山下太平 峪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 乾隆时有诏定父子不葬一 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 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东
一定的典型意义。
在中原一带,却很少有在 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 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 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
流行用模印著 画像的砖来装
饰墓壁。
隋唐五代 在以黄河 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 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 经隋代,至於盛唐,一 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 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 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 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 天井,两壁设龛。隋代 流行以土洞为墓室,高
及金字塔所能比。
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 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 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 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 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辽南汉墓深 受内陆影响,但因地方性的诸多因素, 又出现极为突出的特点。辽南汉代墓 葬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用 贝壳作墓室材料而形成的贝墓,仅在 辽南集中出现(接近辽南的山东长山 岛少量存在)。二是反映氏族宗法制 度的“族坟墓’,亦为内陆所少见。 贝墓存在于辽南的沿海地区,已发掘 的有100余座。贝墓是以海蛎、海螺、 蛤蜊、鲍鱼壳、海帽等为主要材料建
近西晋的晚期魏墓
南方地区即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个 地区主要的考古遗迹是墓葬和青瓷窑址,
但也有少数的城址和佛教遗迹。 墓葬 发现地点较为普遍,但因地域
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传统差异 大,所以地方特点比中原地区突出,依 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不同,可分长 江中下游、闽广和川滇3区。 其中长江 中下游一直是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墓葬资料多,系统清楚,具有
中最重要
的当然要
数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规
模大,形制 复杂,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墓葬。 帝王陵墓林立在都城周围,形成了一
种特殊的文化景观
下面把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墓 葬文化分成八个部分
新 商秦
石 周汉
器 时
时 期
时 期
代
魏 晋 南 北 朝
明
宋清
元 时
时 期
期
中 华 民 国
新石器时代
多为集中的排列整 齐的氏族墓地,最常见 的埋葬方式是土坑竖穴 墓,随葬品一般都是死 者生前实际使用的陶器, 工具,装饰品。木制的 葬具和专为随葬用的小 型陶器,在新石器时代
也已经出现。
商周时期
商代墓葬,集 中在河南安阳, 郑州,辉县, 洛阳和山东益 都等地。以盘 庚迁殷为标准, 分为前后两期。 依其形制,分 为大,中,小 三类,每类又 可分为型和式。
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非秦始皇陵墓莫属, 是我国第一座陵墓,规模宏大,气势 磅礴。其中保存下来的兵马俑。秦始 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 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 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 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 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 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
是薄葬简丧。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 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 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 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 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 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 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 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 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 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
接绘制而成。
南宋皇陵因埋 葬着6个南宋 皇帝,所以又 叫宋六陵。 南 宋历时153年, 共有9个皇帝, 全埋在绍兴县 牌口村的南宋
皇陵区。
元朝蒙古族人的墓葬难以发 现源于蒙古族的特殊传统或说是 信仰。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 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 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 安葬,灵魂方可升天。蒙古人有 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 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厚葬久丧,而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南方地 区墓葬形制带甬道的横前堂 后室墓。有的前堂带一二个 耳室。前堂多攒尖顶,后室
多平顶或券顶。
陪葬品主要由陶器和釉陶, 漆器和铜器比例也较高。器 类有盘口壶、熏、五联罐式 谷仓、蚕形虎子。此外,砖 或铅质买地券以及五铢钱。
魏墓发现较少,洛阳涧西16工区发现有前 后室的砖墓一座,后室平面呈长方形,为 棺室;前室为方形,出有正始八年(247)铭 的一套铁帐架(帐构),前室左右各设耳 室,耳室内多贮陶器。该墓形制虽与东汉 晚期墓相似,但出土器物如四横耳罐、陶 灶和侍俑等已多似西晋墓,可能是一座接
中 国 工 1艺
4
美 2
0
wk.baidu.com术 9
1
史 李
亚 洲
中国古代墓葬形式分析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 来,人类逐渐开始掩 埋自己同伴的尸体。 从那时候开始,至今 不过才两三万年的历 史。这两三万年间, 埋葬制度的发展纷繁 复杂。一埋葬制度为 中心儿形成的埋葬文 化,是各个民族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墓葬
级官僚的大墓亦不例外。
唐墓的形制、随葬品及壁 画 郧县唐王家族墓的形制、 随葬品和壁画,以保存较为 完整的李徽墓为代表。 墓 室四壁错缝平砌,由于多种 原因,现墓室四壁都不同程 度地向内倾斜,个别部位倒
塌。
随葬品 主要 由陶瓷器 、铜器、 壁画 为主。李徽 墓墓道、墓门、甬 道、墓室四壁及墓 室顶部均绘有壁画, 都是在白灰底上直
监墓。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 具有规格的山区, 其山属太行余脉, 西通居庸,北通黄 花镇,南向昌平州, 不仅是陵寝之屏障,
实乃京师之北屏。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1644-1911)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 位,共历经12帝,统治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 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 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和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 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 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 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 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 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 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
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清代皇陵分为清东陵和清 西陵 两大部分清初先建 陵于遵化县马兰峪西( 即 清东陵) ,雍正八年(1730 年)选易州永宁山下太平 峪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 乾隆时有诏定父子不葬一 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 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东
一定的典型意义。
在中原一带,却很少有在 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 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 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
流行用模印著 画像的砖来装
饰墓壁。
隋唐五代 在以黄河 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 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 经隋代,至於盛唐,一 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 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 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 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 天井,两壁设龛。隋代 流行以土洞为墓室,高
及金字塔所能比。
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 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 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 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 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辽南汉墓深 受内陆影响,但因地方性的诸多因素, 又出现极为突出的特点。辽南汉代墓 葬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用 贝壳作墓室材料而形成的贝墓,仅在 辽南集中出现(接近辽南的山东长山 岛少量存在)。二是反映氏族宗法制 度的“族坟墓’,亦为内陆所少见。 贝墓存在于辽南的沿海地区,已发掘 的有100余座。贝墓是以海蛎、海螺、 蛤蜊、鲍鱼壳、海帽等为主要材料建
近西晋的晚期魏墓
南方地区即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个 地区主要的考古遗迹是墓葬和青瓷窑址,
但也有少数的城址和佛教遗迹。 墓葬 发现地点较为普遍,但因地域
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传统差异 大,所以地方特点比中原地区突出,依 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不同,可分长 江中下游、闽广和川滇3区。 其中长江 中下游一直是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墓葬资料多,系统清楚,具有
中最重要
的当然要
数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规
模大,形制 复杂,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墓葬。 帝王陵墓林立在都城周围,形成了一
种特殊的文化景观
下面把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墓 葬文化分成八个部分
新 商秦
石 周汉
器 时
时 期
时 期
代
魏 晋 南 北 朝
明
宋清
元 时
时 期
期
中 华 民 国
新石器时代
多为集中的排列整 齐的氏族墓地,最常见 的埋葬方式是土坑竖穴 墓,随葬品一般都是死 者生前实际使用的陶器, 工具,装饰品。木制的 葬具和专为随葬用的小 型陶器,在新石器时代
也已经出现。
商周时期
商代墓葬,集 中在河南安阳, 郑州,辉县, 洛阳和山东益 都等地。以盘 庚迁殷为标准, 分为前后两期。 依其形制,分 为大,中,小 三类,每类又 可分为型和式。
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非秦始皇陵墓莫属, 是我国第一座陵墓,规模宏大,气势 磅礴。其中保存下来的兵马俑。秦始 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 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 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 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 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 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
是薄葬简丧。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 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 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 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 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 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 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 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 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 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
接绘制而成。
南宋皇陵因埋 葬着6个南宋 皇帝,所以又 叫宋六陵。 南 宋历时153年, 共有9个皇帝, 全埋在绍兴县 牌口村的南宋
皇陵区。
元朝蒙古族人的墓葬难以发 现源于蒙古族的特殊传统或说是 信仰。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 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 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 安葬,灵魂方可升天。蒙古人有 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 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厚葬久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