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二上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金色的秋天小班教案篇一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跟着念出诗歌。
2.能用语言表述出对树叶外形的想象,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图片,若干小动物图片,小船,帽子,小伞图片,大树,树叶,小白纸若干,图钉。
一、模仿小树叶飘落动作导入。
师:秋天到了,小树叶怎么样了?(落下来了)小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请你们学一学。
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欣赏学习诗歌。
出示图片,讲解诗歌内容。
师:今天请你们听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秋天》。
秋天来了,一片片的树叶落在地上(出示大树和落叶图片)提问: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请你们猜一猜!小蚂蚁(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船!(出示小船图片)小老鼠(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帽子!(出示帽子图片)小刺猬(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伞!(出示小伞图片)秋天捡树叶,大家真开心。
提问:这首诗歌真好听,你听到了什么?请幼儿一起跟着朗读诗歌。
多种形式请幼儿集体念诗歌一遍。
三、尝试创编诗歌歌词。
1.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捡树叶了?他们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小动物,教师将幼儿想象的事物用笔画出来,替换原来的歌词。
请幼儿将新的诗歌一起念一遍。
四、结束金色的秋天小班教案篇二秋天到了,幼儿园里好多树的叶子都落了下来,老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时,经常会有孩子捡起地上的树叶,快乐地抛向空中。
他们常常会问:"树叶怎么会掉下来的?""树叶都长的一样吗?"……秋风吹,落叶飘的自然景象是非常吸引孩子的。
为了认知秋天的树叶,我们开展了"秋天的树叶"的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与树叶有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直观、更生动地认知树叶。
活动一活动名称:秋天(歌曲)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中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使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活动重、难点:理解图意,掌握解答方法。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一、欣赏秋色,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美丽景色吗?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好吗?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图1课件出示图1背景,师: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并闪动。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相互说一说。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强调:图中告诉我们有四个小朋友在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虫子,问号是让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教师边讲边加上手势。
教师进一步鼓励:谁能完整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师:加法算式怎么列?师:4、2、6表示什么?2、出示图2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课件接着演示:摘了3个。
?个师:谁能将这幅图的意思完整说一说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幅图告诉我们有7个向日葵,摘了3个,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师:7、3、4在图中各表示什么?3、课堂小结同学们表现真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日常中问题。
三、自主探索,巩固提高1、重点提示尝试练习让学生独立看书,尝试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创造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树叶、水彩笔和画笔、色纸等可供学生使用的美术材料。
2. PPT讲解材料,包括秋天的特点、秋天的风景以及秋天的植物等相关图片。
3. 阅读材料,介绍秋天的由来、意义和特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如枫叶、月亮、稻田等,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运用PPT向学生介绍秋天的特点,如温度下降、天空湛蓝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与拓展(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课堂上将要出现的生词和常见的秋天景物名称,并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词汇。
2. 介绍秋天的由来和意义,并让学生思考秋天为什么会有金黄的景色。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实践与应用(30分钟)1. 给每位学生发放纸和彩色铅笔,让学生在纸上画下他们对秋天的想象或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帮助他们在画纸上绘制出树叶的轮廓,并用水彩笔为树叶上色。
3. 鼓励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如林中的小路、树下的秋千、小河旁的渡船等,并帮助他们描述和构思一个包含这些元素的场景,并用色纸剪纸法制作一个秋天的景物。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秋天景物,并分享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语言训练(20分钟)1. 分发秋天的相关课文和词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秋天相关的语言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组织一篇描述秋天的文章,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讨论,总结并强化秋天的特点,回顾学生对秋天的理解和描述。
2. 帮助学生反思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和创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学生在认知、观察、创造和语言表达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金色的秋天》教案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教材内容
唱歌西风的话
欣赏秋;丰收锣鼓
演奏学吹竖笛
编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主体教学内容特点,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演唱、演奏表现秋天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二、了解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形式;听辨民乐合奏中主奏乐器音色;分辨乐曲结构。
三、知道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和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要生平及历史贡献。
四、通过亲身参与合唱《西风的话》、竖笛演奏小乐曲《丰收之歌》及《快乐小舞曲》、编创节奏谱等艺术实践活动,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以音乐为主线进行模仿、探究、合作,促进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学习。
五、
本单元计划用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金色的秋天》优秀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描写秋天落叶飘落时美丽风光的短文。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
树上的叶子开始变红或变黄,并随风飘落下来。
秋风轻轻吹下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落叶,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它们辞别了树妈妈,快乐地飞呀,飘哇。
多么美丽的秋天呀!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6个字。
掌握新笔画: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3.能说出秋天和夏天的不同。
1.生字卡片、词语条。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风光。
看看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动物等与夏天有什么不一样,采集些不同的树木的树叶。
2课时(一)激情导入。
1.教师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气候有什么特点?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从天气、花、草、树等方面的变化去说)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美景的课文。
(板书:金色的秋天)3.学生读课文题目。
(二)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同桌互帮互学。
2.教师范读课文,带读。
(带着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3.(出示生字卡)指导认读。
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如: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熟字加偏旁:秋、凉、叶。
4.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游戏找朋友)5.(出示词语条)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己读熟、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老师范读。
3.学生在自学小组内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熟。
4.(出示树叶)说一说你挑选了一片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叶子飘落的样子。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1、2句话。
小组读、齐读。
5.(出示字词条“向”、“辞别”)指读字词,练说:如果妈妈要出远门了,你怎么向妈妈辞别?6.表演:在秋风中,小树叶怎么向妈妈辞别?(1)师扮演树妈妈,生演小树叶。
(2)一生扮树妈妈,一生演小树叶。
指导朗读第3句话,师生互评。
《金色的秋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金色的秋天》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动手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2. 培养学生创作秋天的画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秋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秋天的实物(如落叶、果实等)。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2. 绘画作品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引导学生回答:“秋天。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秋天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象。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秋天的景象进行观察和表达。
2. 学生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秋天的画作,可以采用绘画、剪纸等形式。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的观察和发现。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实物,如落叶、果实等。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彩泥捏制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秋天的画作,可以采用绘画、剪纸等形式。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植物或自然环境,记录下秋天的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1500字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1500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金色的秋天》这首歌曲,了解民歌的特点和特色。
2.学习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不同音色的演唱技巧。
3.通过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节奏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热爱。
2.通过感受《金色的秋天》中蕴含的怀念故乡和家庭温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学会演唱《金色的秋天》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使不同音色的声部融合演唱。
2.让学生理解民歌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听一首自然风景的音乐,给学生烟雾弥漫的视听感受。
2.利用家乡情节,让学生回忆在家乡的生活和日常。
二、新课介绍1.老师向学生展示《金色的秋天》的歌词和曲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概述。
2.引导学生对歌曲打一些情感标签,例如:“悲伤”,“温馨”,这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学唱歌曲1.老师将歌曲分配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演唱的时间和计划。
2.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如何唱歌曲,然后要求学生跟着唱。
3.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主旋律后,教师将不同角色的声部的部分演示。
4.组织全班合唱,让学生感受不同各个声部相互融合的演唱效果。
5.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讲述自己组别的唱法和感受,相互交流与学习。
四、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对没有掌握的曲子进行巩固锻炼。
2.让学生互相练唱,不断跟进。
五、评价1.在评价中,老师先评价学生们的合唱效果。
2.学生间交流,评价彼此的表现,鼓励和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3.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六、结束语最后,在结束课程前,老师让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金色的秋天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金色的秋天_人教新课标感受自然和谐成长──《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秋季天气的变化,学会适应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3.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4.观察并参与秋收,体验丰收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与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5.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二、课时安排5课时三、教学过程内容板块一:找秋天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天、秋季。
师:那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找找秋天,好吗?(出示课题)子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中央的大树上。
生:剪贴活动。
师:坐在美丽的大树下,秋风吹过,多美啊!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享受这秋天吧。
生:闭眼坐好。
师:将苹果、桂花……放到学生跟前闻闻。
师:好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我们闻到了香味……师:(出示“闻”的“形象贴”)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呢?(老师可以出示桂花、荷花、菊花、桃花、梅花、苹果……供学生判断选择)生:……师:我们除了用眼睛看、鼻子闻,还可以怎么样找秋天呢?生:用耳朵听。
师:(出示“听”的“形象贴”)在刚才的课件里有一些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活动:猜一猜,谁在叫3分钟卡通形象加声音的动画制作分别播放蛐蛐声;金钟儿声;金琵琶声……请大家猜一猜,最后公布答案。
师:在刚才的课件里,我还看到了这样一个细节,(特写:蝉褪的壳附着在树干上)我想问一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问”的“形象贴”)生:……活动二、找秋天师:啊!有这么多方法可以找到有趣的秋天,我们一起想办法,动脑筋去找秋天,怎么样?在校园里寻找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
活动:学生分小组在校园里找秋天活动三、歌唱秋天播放课件:《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多彩的树林里。
这里枫叶红(秋风起),这里菊花黄(河水凉),还有那柿子挂枝上(大雁飞南方)……(字幕加歌曲)两段学生自己添词的歌曲。
《金色的秋天》教案及反思
七、布置作业:你们喜欢秋天的什么?请你画一画,明天带来。
八、板书设计:1秋叶太阳秋风
田野:稻穗棉花
金色的秋天
2果园:苹果桔子葡萄梨
丰收了公园:菊花
3、美丽的图画
《金色秋天》教学反思:
本次我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教学第三课时,在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第一段文章之后,重点理解课文的第2、3自然段,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来了,秋天到了农作物成熟了,水果大丰收等,知道秋天为什么是金色的。
请学生齐读这一句话:洁白的棉花开了…….露出了一张张笑脸。
5、课文写了果园里的什么呢?请找出句子读一读。读完后问:写了果园里的什么水果么?生说师板书:苹果、葡萄、桔子、梨
板书完看图欣赏:苹果怎么样?有红又大个大颜色好
葡萄怎么羊?水灵灵新鲜诱人
桔子怎么样?金黄从颜色就可以看出
梨子怎么样?黄澄澄
请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三、新授:
1、请看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先看近处,再看远处:①在清凉的秋风中,洁白的棉花连成一片,远处的水果树上结的果子挂满枝头。②菊花开放五彩缤纷,金黄的稻穗也弯了腰。
2、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两幅图的呢?听杨老师给大家读课文第2段,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写了哪里的什么的秋天美景。
师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田野果园公园
3、师:课文又写了田野的什么呢?谁能找出句子读一读。
找一学生读田野里的句子。
读完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稻田稻穗)秋天到了,稻子成熟了就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书上有个词叫“金灿灿”。
再读这一句话。
读完后看实物,“低垂着”就是弯着腰,为什么低垂呢?说明稻穗长得好,粒大饱满,沉甸甸的。“向人们点头“就是把稻穗当成人来写,是一个拟人句。
近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情趣化教学在特教课堂里的探索与实践》,因此,在备本课时我把这个课题深深的融进去,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这个情景之中充分感受秋天的美、丰收与色彩。例如:课件制作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稻田图、棉花图和各种水果图,以及公园里不惧严寒的秋菊图。让孩子们在看图学文时,先从大量的图片着手,多感知、多认识,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看到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还把大家带入了这个美丽的金色秋天,情趣化教学效果良好。在教授稻穗和棉花时,我还带来了实物稻穗和棉桃,走进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这些大都市的孩子未必能见得到的东西,让他们稀罕得不得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其实而言,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这些情绪化的教学方式,如果真真切切融入课堂,孩子们会注意力集中,学习劲头十足。
《金色的秋天》的教案
《金色的秋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秋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天气、树叶、果实等。
2. 秋天的美丽: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蓝色的天空等。
3. 秋天的生活:秋游、采摘、运动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美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秋天的美丽和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美丽。
2. 体验法:让学生参与秋游、采摘等活动,体验秋天的生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秋天的特点和美丽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秋天的印象。
2. 观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
3. 体验:组织学生参加秋游、采摘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生活。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秋天的特点和美丽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教师总结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美丽,强调学生要热爱生活、关注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看他们能否用流畅、准确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丽和自己的生活。
3.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绘画创作,让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日记,记录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3. 开展秋天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秋天的美丽。
八、教学资源:1. 秋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秋游、采摘等活动的相关资源。
3. 学生绘画、写作、摄影等作品的展示空间。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秋天的话题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金色的秋天》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秋天》,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注意发音。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用它们造句。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朗读与表达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熟记其意思和用法。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七、课后拓展1.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阅读和分享。
2.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金色的秋天》,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提高了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金色的秋天》教案
《金色的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2. 秋天的景物变化3. 秋天的活动4. 秋天的文化习俗5. 秋天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秋天的活动和文化习俗。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参与秋天的环保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季景物图片、视频、相关故事、活动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秋天的景物变化,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3. 案例分析:分享秋天的活动和文化习俗,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多元文化。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秋天的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总结秋天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秋天季节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秋天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秋天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尊重。
4.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
2. 邀请家长参与秋天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增进家校合作。
3. 开展秋天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秋天景物,记录下秋天的美丽瞬间。
2.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秋天习俗,与家人分享秋天的快乐。
3. 让学生思考秋天的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公开课《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
公开课《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金色的秋天》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悉秋天的自然景色和气息,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意义;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运用方式,掌握散文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秋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然后询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从而为学习本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预读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文的主题和背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提供一些背景知识。
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3.课堂讲解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文章的结构和组成部分;③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作者的语言运用方式;④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提取主题句、如何分析段落结构等。
通过讲解,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的内容和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本文的主题和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见解,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5.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作业:①阅读本文,并在笔记本中记录下个人的感想和体会;②写一篇短文,分析本文的主题和结构,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的要点;③背诵本文的一段内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做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
三、教学评估教师应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1.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或作业来测试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
2.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口语表达、写作能力等。
3.综合能力: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给予综合评价。
以上就是《金色的秋天》公开课教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金色的秋天》课文教案
《金色的秋天》课文教案【《金色的秋天》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金色的秋天》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科书和课文;2. 材料:《金色的秋天》课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秋天的美丽景色短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述秋天的特点和感受。
讲解: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和图片所描述的景色;2.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例如“金黄的稻田像一片片金黄的海洋”等。
实践: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描述一幅秋天的图片,通过合作讨论,展示各自的描述;2.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金色的秋天”,鼓励他们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3. 学生展示: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朗读给全班听,并展示自己所描述的秋天景色。
巩固:1. 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依次点评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优点并给予改进意见;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描述的秋天是否符合课文内容,是否运用了比喻和修辞手法。
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2.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秋天风景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点和美丽景色,并通过描述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自然的热爱,用心感受和保护身边的美丽自然环境。
六、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再次观察和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并将所见所感记录在作业本上;2.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制一幅秋天的画作,并在画作下方写出对画作的描述。
《金色的秋天》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秋天》最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如天气、树叶变化等;(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2)运用观察、想象、描绘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秋天的季节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自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秋天的美好;(2)如何让学生运用语言、描绘出秋天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秋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2)准备相关教学卡片、教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观察周围的秋天景色;(2)准备描绘秋天的画作或文字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景色。
2. 课堂讲解:(1)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秋天的季节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气候变化、树叶变化等现象。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美好之处;(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秋天的特点。
4. 创作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描绘秋天的画作或文字作品;(2)邀请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秋天特点;(2)强调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展示了秋天的季节特点;(2)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1)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2)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观察、描绘自然。
3.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观察、描绘自然的能力是否有所增强。
4. 改进措施:(1)针对教学内容不足,调整教学素材;(2)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
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秋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征(1)天气:凉爽、干燥、晴朗(2)树叶:变黄、落叶(3)动植物:候鸟南迁、果实成熟2. 秋天的活动(1)秋季运动:如跑步、踢足球等(2)秋季节日:如中秋节、国庆节(3)秋季习俗:如赏月、吃月饼、采摘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和活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秋天。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美术材料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学新课:(1)介绍秋天的季节特征,如天气、树叶、动植物等。
(2)讲解秋天的活动,如秋季运动、节日习俗等。
3.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特征和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2)每组选择一个秋天的特征或活动,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秋天,如绘画、剪纸等。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色彩、形状和质感,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5. 展示与评价:(1)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2)让学生反思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拍摄或绘画一幅秋天的景象,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2)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秋季户外活动,如赏月、采摘等。
2. 课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初中音乐_《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综合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总体设计意图】本节课我利用欣赏理解、聆听感受、器乐演奏、身体律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创设一个探求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同时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一、教材分析《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与1972年。
五段音乐主题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约得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音色和力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电子琴、堂鼓、锣、镲。
材料补充:中央人民广播乐团演奏的《丰收锣鼓视频》、钢琴曲《秋日私语》、秋天美景和丰收的图片。
学生预习:收集与秋天相关的知识。
三、目标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复习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新授学习中国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感受同一主题(喜庆丰收),运用不同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不同民间音乐色彩和生活气息。
2.聆听乐曲,感受丰收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民间音乐,享受音乐。
3.能够乐于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主动表现自我同时感受合作的愉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对比法分析《秋》与《丰收锣鼓》的音乐情绪、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喜庆丰收的气氛。
2.运用讲解示范、律动感受的方法学习3/8拍含义,体验节拍强弱规律,学习节拍指挥图示并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
3.运用直观演示法认识民族管弦乐器,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常识。
通过聆听能够大胆准确地听音色辨别乐器。
4.通过参与探究练习活动,了解节奏的多样性,激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感受合奏效果,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掌握乐器的形状和音色。
2.准确掌握3/8拍指挥图示并能随音乐正确指挥,准确视唱3/8拍的乐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孟湖中心小学胡圣霞单元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进一步了解出行安全,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帮助别人,尊敬老人。
3.发展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秋天。
教学难点:爱亲敬长,爱集体,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在重点和难点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分散重难点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学习,形成直观的提高了的新知识。
教学对象特征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不易集中。
同时具有好奇、好动、喜欢做游戏等特征,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直观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发展的起始阶段,在培养对季节的认识能力时,仍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的支持。
在自觉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进行认识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但他们容易被新颖刺激所吸引,无意注意占优势。
因此,他们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需要完成的工作或学习,如听课、做实验。
基于学生这些特点,教学中,一味地讲解、传授所谓的知识,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仅是机械记忆,难以理解与应用,而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感知,细微深入的课件演示和引导、提问、室外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动眼观察,动手实践。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2)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比逻辑抽象思维和记忆发达。
又根据小学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因而使用课件、实物、绘画、游戏等,做到生动有趣,重点突出,注意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
通过学生观看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达到教法、教材与教学对象的统一。
(3)让儿童直接参与主体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儿童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动画观察法、图片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学生视觉的作用,观察秋天动植物的特点,收获的场景视频,果实图片,引导学生自制学习。
通过观察、实践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好动的需求,把学生兴趣引导到品德与生活的学习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到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秋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出发,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选择与本科有关的大多常见的、儿童感兴趣的媒体,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不能进入课堂的场景生动的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生活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情感,并将《品德与生活》与《语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全面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采用以下教法:1.创设情景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将语文课文中的秋姑娘、大雁,以及神话中认识的嫦娥等引入,由电脑展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有趣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树叶、果实、绘画、照片等带进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进行游戏,提供判断条件,教给判断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操作。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单纯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掌握,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可演示性,以及针对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不能离开教室的特点,将秋天呈现在课件上,方便学生观察、想象,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
3.联系生活法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激励评价法调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鼓励性的语言、手势或暗示等方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以及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秋天在哪里》(第一课时)主题目标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秋天的季节特点,观察自然、探索自然。
教学难点: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找秋天导入:秋天到了,同学们们还记得一年级语文书中的秋姑娘吗?她为我们带来了金色的秋天,我们和她一起去找秋天吧!(课件)(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唤起学生记忆,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故事激趣。
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去找秋天。
)(一)到植物王国找秋天1.观察森林里的植物植物王国里的植物在秋天有什么变化呢?先看看森林里的植物,它们在干什么?(课件观察图片)(分类学习,跟随课件找秋天。
)(带学生总结秋天的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培养表达能力)2.观察农田里的植物农民伯伯也很喜欢秋天,同学们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到农田里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农田丰收景象)(利用课件将在教室内无法看到的秋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观察果园里的植物农田里,稻子熟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果园里又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们去看看吧!(课件)(二)到动物王国找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在植物王国里看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你能说说到了秋天,植物有什么变化吗?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一过,寒冷的冬天就来了,小动物们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四种过冬方式,从而分析出他们秋天在干什么。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对动物过冬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发现它们秋天的变化。
)1.准备冬眠青蛙、蛇:我们要在秋天吃得饱饱的,冬天冬眠时就不会饿了!(通过课件生动的卡通小动物画面,使学生乐学。
)2.换毛老虎、绵羊:我们在秋天换上厚厚的毛皮,冬天时就不会冷了!3.备粮松鼠、蜜蜂:我们在秋天准备好充足的粮食,留到冬天吃!4.迁徙候鸟们:我们在秋天还暖和的时候,飞到南方去过冬!(三)秋天人们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都在秋天准备过冬了,我们呢?秋天到,气温降低了,同学们要多穿点衣服,以免感冒!(提醒孩子秋天的季节特点。
)二、欣赏秋天秋天的诗文出示课件欣赏秋天的唐诗,画等,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的景色美,诗也很美,在品德与生活学科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体会美,感受美。
)三、秋天的游戏到了秋天,我们可以玩很多种游戏,同学们们能动脑筋自创几种游戏吗?(一)做树叶面具(1)将较大的树叶直接盖住脸部,在眼睛处挖洞,既成面具。
(2)形状较小的树叶可贴在硬纸板上,做成面具。
(在实践中学,寓教于乐) (二)树叶知识竞赛1.哪些树叶变黄?2.哪些树叶变红?3.枫树叶什么样?4.银杏叶什么样?5.他们有什么不同?(三)制作树叶标本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用布擦干净,铺平夹在废旧书里,制作成树叶标本。
(四)拔根或斗草茎游戏利用树叶的柄部,两位同学每位同学手持一枚树叶柄,交叉后用力拉自己的树叶柄,谁的叶柄断了就是输的一方,反之就是赢的一方。
赢的一方可以为自己的叶柄命名。
(五)蒺藜打靶(六)转陀螺比赛陀螺制作方法:在干果的顶部插进一段细竹签,并留有手捏旋转的部分。
陀螺比赛:自由组合成两到三人一组进行比赛。
(七)抓拐游戏把五到六枚干果撒在桌子上,将一枚干果高高抛起,第一次抓起桌面上的一枚干果,第二次抓起两枚干果,第三次抓起三枚干果,都完成者为胜方,奖励一枚干果。
(八)五子棋游戏利用棋盘和干果,进行五子棋比赛,一方用松子,另一方用榛子,谁先将五颗子摆成一条直线就为胜方。
四、留住秋天那么美的秋天,你想把它留住吗?快想办法吧!(一)树叶印画把树叶蘸上颜料,压在白纸上,轻轻拿起树叶后,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树叶画。
(教师演示)(出示事先拓引好的画,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件出示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树叶贴画和绘画作品,采取激励教学。
) (二)树叶贴画利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摆粘贴成各种图案。
(三)种子贴画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制作各种图案的贴画。
(四)制作项链用针线把各种小红果或树叶穿成一串做成项链。
(五)制作小乌龟用半个核桃和橡皮泥做成漂亮的小乌龟。
(六)制作小橘灯把橘子轻轻的捏软,用刀平面切掉橘子带把的一头,利用筷子等工具把橘子瓣掏出来,但不能毁坏橘子皮,用线在橘子开口的一面把橘子拴起做提手,放上一节小蜡烛。
(七)花生耳环做法:沿花生开口的地方,轻轻挤开一个口,然后夹在耳朵上做耳环。
(八)绘画作品欣赏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们找到秋天了吗?下节课我们再到室外去找找看,看你们会不会有新发现!《秋天的收获》(第二课时)主题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秋天到了,农田里、果园里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让我们乘着小火车,去农田、果园里看看秋收的美景吧!一、收获的季节1.(课件播放农田里、果园里丰收景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初步感知秋收的喜悦之情)师:我们在商店里看到了那么多美味可口的果实,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2.回忆语文课中学过的儿歌《秋天到》,感受秋收美景。
(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 3.回忆讨论米饭是怎么来的?4.请学生在书本的图片上标上箭头。
(出示由画面和箭头构成的流程图更利于学生观察。
)5.学习儿歌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二、珍惜劳动成果同学们,美味的食物是从哪来的?回忆一下农民伯伯劳动的情景吧! 1.观看图片,回忆语文课中学过的古诗《锄禾》,唤起学生记忆,让孩子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你还记得哪些与珍惜粮食有关的诗句?(与语文学科整合,相辅相成。
)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3.回忆一下,平时你有没有浪费粮食?以后要怎么做?三、快乐的丰收会同学们,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果实吗?能举例说说吗?(课件出示水果:我们很喜欢和同学们们交朋友哦!同学们呢?)1.介绍水果的方法(课件以水果的身份与孩子们对话,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要和水果交朋友,必须先了解它们。
你能介绍一种水果吗?(让学生试着介绍,再给出方法。
课件出示介绍水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