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4 年德国科学家弗兰克和
赫兹在研究气体放电中低能电子与
原子相互作用时发现,透过汞蒸汽 James Franck, 1882—1964 的电子流随电子的能量呈现有规律 的周期性变化。该实验证实了原子 内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为此1925 年弗兰克和赫兹共同获得诺贝尔物
Gustav Hertz, 1887—1975 理学奖。
IP输出
快速/慢速
电 压 显 示 选 择
UF调节 UG1调节
UP调节 UG2调节
四、实验内容
注意:实验仪器需预热20-30分钟
VG2值为表头示数10
1、各电压值须按照给定值进行设置;
2、UG2设定终止值不要超过90V。
3、手动测试完毕后,尽快将UG2减为零。
P234实验内容和步骤2、3
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通过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
1、通过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 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 2、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基
本实验方法;
3、掌握测量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方法。
P234 思考题1、2
二、实验原理
2.1、实验原理图
2.2、物理过程 2.3、 I-UGK 曲 线
2.1、实验原理图
灯丝电压Vf
物理量。
E= E2-E1 称为临界能量
2.3、Ip-UG2K 曲 线
(1)K-G1区间电子迅速被 电场加速而获得能量。 (2)G1-G2区间电子继续从
UF
UG1K
UG2K
UG2P
电场获得能量,并不断与氩
原子碰撞。 当电子能量小于E= E2-E1 时为弹性碰撞; 当电子能量大于E= E2-E1
的能量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
生改变,只能使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
射能量时,辐射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 Em 和 En 代
表有关二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决定于如下关系:
hv Em En
式中 h为普朗克常量.
一、实验目的
栅极-阴极电压VG1
VG2
减速电压VP
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示意图
2.2、物理过程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也可以通过具有一定 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来实现。本实验 即让电子在真空中与惰性气体Ar原子相碰撞。 设Ar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就是E2-E1。 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的加速电场作用下 具有能量eU,若eU<E2-E1这份能量,则电子与Ar原子 只能发生弹性碰撞,二者之间几乎没有能量转移。
弗兰克-赫兹实验
Franck-Hertz experiment
大学物理与实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概
述
弗兰克(James Franck)—赫兹(Gustav
Hertz)实验证明原子内部结构存在分立的定态 能级。这个事实直接证明了Ar原子具有玻尔 (Bohr)所设想的那种“完全确定的、互相分立 的能量状态”,是对玻尔的原子量子化模型的 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当电子的能量eU≥ E2-E1时,电子与Ar原子就会 发生非弹性碰撞,Ar原子将从电子的能量中吸收相当 于E2-E1的那一份,使自己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而多余的部分仍留给电子。
设使电子具有E2-E1能量所需加速电场的电位差为
U0,则
eU0 = E2-E1
式中:U0为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即本实验要测的
I P (10 - 8 A)
30 25 20 15 10 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U G 2 (V)
用逐差法计算U0 求相对误差Er,U0理论值11.55V.
电压峰位
最高峰位号
1
2
3
4
5
6
对应的电 压/Vi
逐差法计算峰位间隔 V=[(V4-V1)+(V5-V2)+(V6-V3)]/(3*3) V=[(V3-V1)+(V4-V2)]/(2*2)
UF
UG1K
UG2K
UG2P
继续增大UG2,IP会再次出 现波峰、波谷,如图所示形 成规则起伏变化的Ip~UG2K 曲线。而相邻两次板流Ip下 降所对应的栅极电压之差, 就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UF
UG1K
UG2K
UG2P
U0
E=eU0
三、实验仪器
IP显示 IP放大选择 电压显示
UG2输出 电源开关 自动/手动
时为非弹性碰撞。
(3)G2-P区间电子受阻 若eUG2<E ,则电子带着 eUG2的能量进入G2-P区。随 着UG2的增加,板级电流IP增 加(如图中oa段)形成第一 个波峰。 若 eUG2=E ,则电子在达到 G2处刚够临界能量,不过它 立即开始消耗能量了,继续 增大UG2,电子能量被吸收 的概率逐渐增加,板极电流 逐渐下降(如图中ab段),形 成第一个波谷。
实验背景知识
玻尔理论建立的三个物理学基础:
1、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光谱的实验资料和经验规律;
3、从黑体辐射的事实发展出来的量子论。
在这个基础上,玻尔推究原子内部的情
况,在原子物理学上跨进了一大步。
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1) 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定 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各定态
察原子能量量子化情况。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
并求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 手 动 测 量 氩 原 子 的 IP-VG2 曲 线 , 每 变 化
0.5V 测量一个点,选择 60-80 个数据作图,标
出峰值,利用逐差法计算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
电位,和参考值比较。
五、实验数据处理
UG2 (v) IP/ (nA) 0 1.0 2.0 3.0 ……. …….
85.0
UG2 (v)
IP/(nA)
…….
…….
电压间隔1伏, 仪器显示是间隔0.1伏. IP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档位
实验曲线-用坐标纸
50 45 40 35
U0
1 (U U1 U 6 U 2 U 7 U 3 U 8 U 4 ) 16 5
(V)
IP -U V G 2 G2 -I P 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