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关。
上述经典摩擦定律并非基本的物理定律,只是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尽 管已
有很多实验结果显示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或总结出更好的摩擦 定
律,因此在工程实际问题中依然被近似地应用。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 修正摩擦定律
古典摩擦定律长期作为工程应用的指导法则使用。但根据近代的研究,发现
擦。
1.摩擦原理与机理
• 摩擦分类
(3)按表面润滑状态可分为 干摩擦:两表面之间即无润滑剂又无湿气的摩擦。 边界摩擦:边界膜隔开相对运动表面时的摩擦。 流体摩擦:以流体层隔开相对运动表面时的摩擦,即由流体的
粘性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的摩擦。 混合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的统称。
1.摩擦原理与机理
1.摩擦原理与机理
• 摩擦分类
(1)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可分为 ➢ 静摩擦:两物体表面产生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产生相对
运动时的摩擦。 动摩擦:两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的摩擦。 (2)按相对运动的位移特征可分为 滑动摩擦:两接触物体接触点具有不同速度和(或)方向时的摩擦
。 滚动摩擦:两接触物体接触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的摩擦。 自旋摩擦:两接触物体环绕其接触点处的公法线相对旋转时的摩
由公式可看出,增大材料的硬度和微凸
体的峰顶曲率半径,减小微凸体高度都可 以使塑性指数减小。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抛 光、研磨、磨合或其他特殊加工方法来降 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微凸体曲率半径,都 可降低塑性指数,使摩擦表面呈弹性接触 状态,以达到减少摩擦磨损的目的。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修正粘着理论
➢ 具有软材料表面膜的摩擦副滑动时,粘着结点的剪切发生在膜内,其剪 切强度较低。又由于表面膜很薄,实际接触面积由硬基体材料的抗压屈服极 限来决定,实际接触面积又不大,所以薄而软的表面膜可以降低摩擦系数。 ➢ 在工程应用中,在钢制零件上涂镀软金属等,就是应用这一机理。
2.滚动摩擦机理
• 滚动摩擦定义
两接触物体接触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时的摩擦。
点接触或线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纯 滚动)时的阻力。
一个物体(滚动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上滚动时遇到的阻力。
在力矩作用下沿接触表面滚动时摩擦。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运动形式
滚动轴承是由滑动轴承演变而来的
• 滑动摩擦复习
➢ 机械互锁(啮合)理论 ➢ 分子吸引(引力)理论 ➢ 机械分子理论 ➢ 粘着理论 (犁沟效应)
1.摩擦原理与机理
• 达 ·芬奇1509年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学
➢ 通过实验研究指出: ➢ 一切物体刚要开始运动时,便产生摩擦阻力; ➢ 光滑表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约为其重量的1/4; ➢ 摩擦力与法向力成正比。
摩擦学是一门科学和技术,必须从摩擦的科学原理、 机理出发,充分掌握和运用减摩技术进行轴承设计。
Biblioteka Baidu
前言
轴承减摩设计路径
减小本身摩擦 采用适当润滑
➢ 减小轴承本身摩擦是核心,必须了解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1.摩擦原理与机理
• 摩擦的定义
➢ 两个物体表面在外力作用下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
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切向运动阻力。
(4)精确测量表明,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有关。一般,速度对金属的摩擦力的影响 不像对粘弹性显著的弹性体的摩擦力那样明显。一般认为,f=F/Wk, k=2/3~1。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塑性公式
式中 ψ ——塑性指数(无量纲); E ——综合弹性模量(N/cm2); H ——材料布氏硬度(N/cm2); Rs ——微凸体高度均方根值(μm); R ——微凸体曲率半径(μm)。
(2)弹性滞后 (3)塑性变形 (4)粘附效应
➢ 滚动摩擦是由上述多种机理组合叠加的复杂过程。 ➢ 接触应力不大时主要以弹性滞后为主,应力较大时主要以塑性变形为主。
2.滚动摩擦机理
• 滚动摩擦机理
(1)微观滑移
当两个弹性模量不同的物体接触而发生滚动时,由于接触表面产生不相等 的切向位移,会有微观滑移出现。用以传递机械能的滚动接触表面有切向牵引 力作用,也将产生较大的微观滑移。由于几何形状使得接触面上两表面各点的 切向速度不同时,将导致更大的微观滑移。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
前言
问题的提出
高速轴承、汽车轴承以及电机等其他低摩擦力矩轴承应用越来越 突出; 通常做法: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轴承精度、加大轴承游隙; 很少进行减摩设计,没有理念、没有概念。
轴承设计理念与技术整整落后了1代,水平差了1.5代 。(类比设计1.0,优化设计2.0,减摩设计3.0)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 古典摩擦学定律 (阿蒙顿-库仑定律,1785年):
(1)摩擦力方向与接触表面相对运动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法 向载 荷成正比,即 F= f W 。
(2)摩擦系数与表面名义接触面积无关。 (3)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4)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材料性质,与滑动速度和载荷大小
各种滚动运动都可以视为以下三种基本滚动形式的组合:
(1)自由滚动
无切向摩擦力和不发生切向滑动的滚动称为自由滚动或纯滚动,这是最 简单的滚动形式。
(2)具有牵引力的滚动
在接触区内同时受到法向载荷和切向牵引力的作用,例如摩擦轮、铁路 车辆的牵引车轮等。
(3)伴随滑动的滚动
当两个滚动体的几何形状造成接触面上的切向速度不相等时,滚动中必 将伴随滑动,例如深沟球球轴承中球与沟道之间的滚动。
2.滚动摩擦机理
• 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与滑动摩擦有显著不同。 除非接触面存在很大的滑动,滚动摩擦通常不存在犁沟效应,粘 着结点的剪切阻力也不是滚动摩擦的主要原因。 硬质材料滚动时的阻力很小,滚动摩擦系数比滑动摩擦系数低2 个数量级以上。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可概括为以下4种: (1)微观滑移
多数内
容不完全正确,必须进行修正:
(1)摩擦力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与真实接触面积有关。当两者接近时,即法向 压力很高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成非线性关系,摩擦力增加很快。
(2)有一定屈服极限的材料(如金属),其摩擦力才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粘弹 性材料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
(3)粘弹性材料的静摩擦系数不大于动摩擦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