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染的诗情——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第八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 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 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 词帝”。
8
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 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 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浪漫, 秋月高洁,本应令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 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 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 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浸染的诗情——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第八篇 言志表情怀


50 虞美人 51 谒金门
52 雨霖铃
第八篇 言志表情怀
53 蝶恋花 54 浣溪沙
5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50.虞美人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南唐二主词》
5
注释
①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 一朵鲜花,因以为名。② 了:了结,完结。③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④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⑤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 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⑥ 君:作者自称。⑦ 能:或作 “都”“那”“还”。
14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51.谒金门
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出自《唐五代词》
16
注释
① 谒金门:词牌名。② 乍:忽然。③ 闲引:无聊 地逗引着玩。④ 挼:揉搓。⑤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⑥ 碧玉 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 用玉。”
赏析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 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以水喻愁,李 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精辟,而且既贴切又富 有力度。遂为名句。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 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 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 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 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 血痕泪痕。”
6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 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 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 “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 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承“故国明月”, 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 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 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 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 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 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9
赏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 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 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使李煜个人之悲哀直逼人类之大悲 哀。
10
赏析
12
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洪洞不可掇’, 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 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Biblioteka Baidu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 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 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 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 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 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 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
感悟
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 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们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 了南唐美丽的江山,我们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 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审美的 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李煜将一腔愁绪化为有 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 是江水,分明是李煜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
7
诗人简介
李煜(937—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961—975年 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祖籍彭城(今 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为南 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 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开宝 八年(975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 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 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