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本文中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 归纳法 B、演绎法 c. 比较法 D、类比法

2. 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 《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 《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3. 《谏逐客书》中通贯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 纳论证 B、类比论证 c. 演绎论 D、正反比论证

4. 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归纳法 B、演绎法 c. 对比法 D、类比法

5. 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c.

《战国策》 D、《国语》

二、多项选择题

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

A. 秦缪公

B. 秦孝公C.秦始皇 D. 秦惠王 E. 秦昭王

2.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

A. 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 逐客是“藉寇兵而齌盗粮”

E. 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3.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A. 排比 B、对偶 c. 比喻

D、类比 E. 归纳

4. 《谏逐客书》一文中所列举的辅成秦国帝业的客卿有()

A. 百里奚 B、商鞅 c. 孙武

D、张仪 E. 范睢

5. 《谏逐客书》一文中大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排比 c. 对偶

D、夸张 E. 反复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2.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 强公室,杜.私门。

4. 所以

..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5.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四、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级大之名也。

2.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4.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上退而不敢两向,裹足不入秦。

5. 此所谓 "籍寇兵而齌盗粮”者也。

五、简答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铺陈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3. 找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维,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举:

治:从:

西面:施:

杜:

(2)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3)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

法?

(4) 这段话中使用了何种性质的论

据?

2.所以

..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饵、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

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所以

..饰后宫:

说.:所以

..跨海内:

(2) 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3) 这段话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4) 这段话中使用了何种性质的论

据?

3.臣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 解释这段文中加点的含义。

藉:

赍:

(2)将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极

1.A

2.C

3.D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BCD

3.ACD

4.ABDE

5.ABCD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乃:却。

2.从:合纵,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3.杜:堵塞.杜绝。 4. 所以:所使用......的东西。 5. 制:制服。

四.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假使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予任用,这就不会使国家出现富饶的实际状况,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2.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嫌弃细流,所以形成它的深渊。

3.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